阿普貝思(北京)建筑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鄒裕波先生,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授蒙小英教授在緯圖會客廳進行了“海綿城市細胞體落地”的講座。 ▲蒙小英教授簡單回顧了從06年阿普貝思成立以來做過的和水有關的項目,將阿普貝思成立以來對水的思考,對水內在循環邏輯的探索過程娓娓道來。▲“生命起源于水,生命是可貴的,水亦可貴,應得到尊重。水,自天降歸于地。雨水是天空的精靈,應當有尊嚴被對待,若歸于地,也應當有尊嚴的回家。”▲城市是我們生活的最大載體。雨洪管理有四個目標,借助六個手段,21種LID設施,力圖使城市水環境達到城市開發前的水平,讓雨水有尊嚴的回家。▲海綿城市、雨水花園的概念應當在設計中作為一種功能去考慮,設計師有義務把它當做很平常的元素在設計中考慮。送雨水回家,如何把流程安排好,涉及到了思維習慣的改變,意識形態的轉變。設計除了空間形態,更多是意識形態。 ▲生態的可持續性需要至少從3LOW考慮:低造價、低影響、低維護。▲當城市的排水管、雨水花園、生態滯留溝、濕地等雨水排放系統協調運轉,各城市區域皆形成有機的自我調節系統,那么這個城市可以說已經成為海綿城市。▲140平方米的場地,108次的修煉,對雨水收集、雨水凈化等過程的反復推敲,并慎重選用透水材料,旱澇皆宜的植物品種,建成后的辦公區植栽豐茂,雨水滲透循環快速有效,景觀呈現出動靜有致,四季分明的效果。▲該項目的設計是阿普貝思辦公區雨水花園的1.2版本,優化了雨水管滯留池,嘗試植入休息空間,增加趣味小品,讓雨水花園真正的成為可停留可享受的的花園。▲蒙小英教授分享完雨水花園的理念以及小尺度景觀經驗,鄒裕波先生為大家帶來一些其它較大尺度項目的分享。▲鄒裕波先生提到,成熟的設計模式是具有商業性的,但是過程性的、不穩定的、“幼稚”的東西,對設計師來說是有很強的啟發性的,我們相信阿普貝思雨水花園的的啟發意義必然是大于本身的景觀價值。▲“在我們看來,如果業主需要持續投入高成本才能做到生態效果,那么這種生態是不可持續的。” 規劃、建筑景觀三位一體設計,將建筑納入景觀體系內,極大提高了建筑功能的多樣性與綜合性。把水的設計當成是一個思維習慣,采用適宜的LID手段,水的形態多樣,兼顧美觀與功能,完成3LOW(低造價、低影響、低維護)目標。建成后得到業主與政府的極大肯定。 ▲“如果每一個項目中,我們能有兩三點的元素植入設計中,能改變這個項目的投入與后期維護,那么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也算是有所貢獻了”。 該項目場地內標高比周邊市政路網低1~2米,我們利用內部土壤可作出起伏的地形,雨水則利用LID手段內部處理雨水的滲透與排放。以低成本投入建成后(造價低至180/m2),根據實測,雨水的排放非常快速有效。 ▲場地周邊有自來水博物館、上百年歷史的水景觀、水運輸通道、諸多現狀水元素,我們順勢而為,在景觀設計中植入新的關于雨水花園的理念,得到了成熟的城市開發商的認可。▲鄒裕波先生希望阿普貝思能夠通過自己的研究與努力,希望將海綿城市和雨水花園的理論和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注生態,關注海綿城市的建設。▲緯圖景觀的高靜華女士總結致辭,目前在中國,海綿城市有很多專業都在研究,規劃、交通、市政、水利等。我們作為景觀設計師在這個體系中能做什么呢?當我們在項目設計中,把對水的設計與合理利用作為一種思維習慣,在不同的項目中植入適當的措施,有意識的聯合相關專業,處理好一個個的海綿城市細胞體,當細胞體積累的越來越多,那么海綿城市形成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接下來DE景觀私董會發起人以及海綿城市的產業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對海綿城市的理解和他們所能提供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