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車丸(《丹溪心法》) 歌訣: 舟車牽牛及大黃, 遂戟芫花檳木香; 青皮橘皮輕粉入, 水腫腹脹力能當(dāng)。 趣記: 將軍清晨牽牛, 急隨元花相情郎。 對照: 將軍青陳牽牛, 戟遂芫花香輕榔。 禹功散(《儒門事親》) 歌訣: 儒門事親禹功散, 牽牛茴香一齊研; 行氣逐水又通便, 姜汁調(diào)下陽水痊。 趣記: 茴香將夜黑牽牛拉陽水。
小柴胡湯(《傷寒論》) 歌訣: 小柴胡湯和解功,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用黃芩加姜棗, 少陽百病此為宗。 趣記: 生芹菜炒大蝦仁。 對照: 生芩柴草大夏人。 蒿芩清膽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歌訣: 蒿芩清膽碧玉服, 陳夏茯苓枳竹茹; 熱重寒輕痰挾濕, 胸痞嘔惡總能除。 趣記: 青竹如碧玉, 黃羚下子沉。 對照: 青竹茹碧玉, 黃苓夏枳陳。 痛瀉要方(《景岳全書》) 歌訣: 痛瀉要方用陳皮, 術(shù)芍防風(fēng)共成劑; 腸鳴泄瀉腹又痛, 治在瀉肝與實脾。 趣記: 臣痛瀉燒住房。 對照: 陳痛瀉芍術(shù)防。
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歌訣: 半夏瀉心黃連芩, 干姜甘草與人參; 大棗和中治虛痞, 法在調(diào)陽與和陰。 趣記: 秦連嬸炒棗拌姜。 對照: 芩連參草棗半姜。
大柴胡湯(《金匱要略》) 歌訣: 大柴胡湯用大黃, 枳實芩夏芍棗姜; 少陽陽明同為病, 和解瀉熱妙非常。 趣記: 胡琴伴姜嫂, 找將軍只是打豺虎。 對照: 胡芩半姜芍, 棗將軍枳實大柴胡。
達原飲(《瘟疫論》) 歌訣: 達原樸果與檳榔, 黃芩知母芍甘嘗; 邪伏膜原憎寒熱, 開達膜原效果彰。 趣記: 嫂子勤炒檳榔草果吃進補。 對照: 芍知芩草檳榔草果———樸。
四逆散(《傷寒論》) 歌訣: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藥枳實甘草須; 此是陽郁成厥逆, 疏肝理脾奏效奇。 趣記: 四逆菜籽是草藥。 對照: 四逆柴枳—草藥。
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逍遙散用歸芍柴, 苓術(shù)甘草姜薄偕; 疏肝養(yǎng)血兼理脾, 丹梔加入熱能排。 趣記: 小姚囑咐魏生將薄荷當(dāng)柴草燒。 對照: 逍遙術(shù)茯煨生姜薄荷當(dāng)柴草芍。
當(dāng)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歌訣: 當(dāng)歸芍藥用川芎, 白術(shù)苓澤六味同; 妊娠腹中綿綿痛, 調(diào)肝理脾可為功。 趣記: 兇豬要謝當(dāng)歸、浮靈。 五積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五積寒食氣血痰, 桂麻芎芷芍歸甘; 平胃二陳姜枳桔, 治用六法需細參。 趣記: 江菊媽只缺白紙, 貴平為夏玲燒熊肉。 對照: 姜桔麻枳殼白芷, 歸“平胃”夏苓芍芎肉。
疏鑿飲子(《濟生方》) 歌訣: 疏鑿檳榔及商陸, 苓皮大腹同椒目; 赤豆木通艽羌活, 煎加生姜陽水服。 趣記: 陸大夫用木通、澤瀉治療秦貨郎目赤。 對照: 陸大茯—木通、澤瀉———秦活榔目赤。 |
|
來自: Leagend000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