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福字的時間:應在除夕的下午,太陽尚未落山之前。 貼福字的順序:應該是從外向里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后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正福:大門 正福是斗方,一家只能貼一個,大門上所貼的“福”字必須是“正福”,有“迎福”、“納福”“出門見福”、“福入家門”和“五福臨門”之意。因為大門是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福”字應端正大方,不能貼歪了。如果把“福”倒貼在大門外,被視為不吉利。將“福”弄倒了,“福”怎么能“走”進家門呢? 倒福:門廳 倒福也是斗方,要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福入廳堂”,一家也只能貼一個,如果多貼了,叫做“重蹈覆轍”,不吉利。 小個兒福:物品,角落里 小“福”字也必須倒著貼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來、“福氣無處不到的寓意! 小個兒的福字一般倒貼在家中的角落里,如廚房、庫房、茅房、牲口棚、磨坊和存放雜物的地方,也可貼在窗戶、柱子、柜子、箱子、水缸等處。 康熙皇帝御題“福”字:不能倒著貼 這個“福”字與眾不同,最直觀的是字體瘦長。“福”字右半部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所以“福”字暗含“壽”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這個“福”字中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又是鴻福無邊之福,民間稱之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一直以來,這個“福”字為民間所青睞,特別是每至新春之際,多將其貼在家中最為顯眼的地方。 康熙皇帝因何題寫這個“福”字?相傳,康熙的祖母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時,生了重病,太醫束手無策。康熙查知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一氣呵成寫下一個碩大的“福”字,為祖母祈福、續壽,并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說來也巧,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所以盛傳此“福”為“天賜鴻福”,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者,過年時多貼此“福”字。 “福”字還有“兩不貼”之說:一是祖輩(三輩之內,即父親、祖父、曾祖)名字(含名、字、號)中有“福”字的不能貼,意為避諱,以示對祖輩、長輩的尊敬,多貼“祿”字。因為“祿”字的本義是福氣、福運,同時古音“谷”與“祿”同韻同義,有錢財、錢糧之意。貼上“祿”字意為希望得到福氣和財運;二是當年家中有長輩過世的,不能貼“福”字,俗稱“不見紅”,意為守孝一年,表示對逝者的尊敬。 由于民間極為重視這個“福”字,將“福”字寫得或大氣、莊重,或灑脫、飄逸,多為楷書或行書。而顧客來此買“福”字,不能說“買”,而要說“請”,俗稱“請五福”,即為“請福入門”、“請福到家”之意。攤主不僅題寫“福”字,有時還要告訴主顧如何貼“福”字,有哪些規矩,別犯了忌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