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京 奉系將領郭松齡發動兵變,對奉系主帥“東北王”張作霖反戈一擊,這個歷史事件不論是在奉軍的歷史上,還是在中國近代史當中都不是一個小事件。這個事件嚴重地消弱了奉軍的實力,也直接改變了中國當時的政治生態格局。 郭松齡在奉軍中能成一定的氣候和勢力,這是因為他結識了少帥張學良。 郭松齡是由同學秦華的推薦,進入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任戰術教官。秦華當時任奉天督軍署參謀長之職。郭松齡在講武堂教學,而張學良剛好在這里學習,所以二人是師生的關系。由于教學,兩人經常在一起接觸,似乎是很有共同語言,后來逐漸發展為忘年之交。郭松齡比張學良大18歲,張學良當時還不滿20歲的少年,不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可以說還很稚嫩的。 張學良從講武堂畢業后被任命為張作霖的衛隊旅旅長,由于太年輕還不能獨當一面,所以張學良就推薦郭松齡任衛隊旅的參謀長,成為自己的副手。雖然老張對郭松齡并不很感冒,不過小張卻把郭松齡奉為良師益友。有了小張的庇護,郭松齡很快就在奉軍中站住了腳跟。 郭松齡這個人,還是很有軍事才能的,如果自己沒有本事,只是靠著和張學良的關系過硬,那在奉軍中也是不可能立足的。 可以舉兩個例子,說明郭松齡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奉軍中奠定了自己的位置。 比如1920年的7月,這一年爆發了直皖大戰。當時張學良任奉天省城戒嚴司令,率衛隊旅駐防沈陽。而郭松齡率領衛隊旅的主力出關參加戰斗,他在天津附近,以一個團的兵力擊敗了皖系軍閥的兩個旅,從此初露鋒芒。 其實郭松齡在兩次直奉大戰中都立有不小的戰功,充分地展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干。 還是在這一年,吉林土匪鬧得很兇。張作霖派奉天陸軍第一旅旅長闞朝璽和郭松齡二人前往吉林剿匪。我們知道東北的土匪又兇殘又狡猾,很難剿滅。闞朝璽也算是猛將了,可是未立寸功,而郭松齡靠著智勇雙全,在巧妙地進攻中竟然一舉成功,把當地的土匪徹底肅清了。這次剿匪使他名聲大震。 郭松齡不論打仗還是剿匪,都是一把好手。從此,郭松齡仗著和張學良的特殊關系,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戰功,逐漸成為奉軍里手握重兵的實力派將領。 那后來為什么郭松齡要發動兵變,要倒戈一擊呢? 大概主要有這么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和大帥張作霖政見不合,張作霖主張向外擴張不斷地窮兵黷武,而郭松齡不同意,他勸諫張作霖應該退出關內,保境安民。郭的建議自然被張作霖駁回。張作霖感覺這個人越來越不聽話了,感覺郭有野心。 (大京老師個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我覺得郭松齡是因為膨脹有了很大的野心,想取張作霖而代之成為新的“東北王”) 再一個就是郭松齡和奉軍中的日本士官派代表人物楊宇霆矛盾很深,郭松齡感到處處被楊宇霆這一派系牽制和排擠,心中非常惱怒。其實明眼人能看出來,這就是張作霖安排的,是為了制衡不同派和勢力。 第三個原因也很重要,卻很少有人提到。第三個因素是蘇俄,蘇俄一直再做奉軍內部將領的工作,打算策反某些將領。因為蘇俄一直都想干掉張作霖,為什么呢?這個原因很復雜,這個話題需要另寫一篇文章才能說清楚。 后來,郭松齡就和素有“倒戈將軍”美名的馮玉祥暗地里結成了同盟,決定發動兵變造反。
1925年的11月,郭松齡發動兵變,率領7萬大軍直撲奉軍。兵變之初,郭松齡的部隊勢如破竹,攻占了很多地方,打得張作霖都沒有還手之力,后來竟攻陷了錦州,直逼奉天張作霖的大本營。眼看郭松齡的大軍馬上就要拿下奉天。這時候張作霖可謂是命懸一線,連他自己都感覺大勢已去,這回玩兒完了,他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收拾金銀細軟準備逃亡。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形勢發然發生了大逆轉。其一是日本關東軍出兵干預了,情況急轉直下,不僅如此,郭松齡的好隊友,那位倒戈將軍在郭松齡與奉軍激戰之時坐山觀虎斗始終按兵不動,再加上李景林倒戈背后又捅了一刀。瞬間,郭松齡由勝利在望轉變為功敗垂成。在幾股強大的勢力的聯合打擊下,郭松齡最終兵敗被俘,張作霖命人將郭松齡夫婦兩人就地槍決。 ------------------------------- 大京個人微信號:153199686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