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走親訪友,家人團聚的好日子。現在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的喝的應有盡有,無法抵擋美味的誘惑。暴吃狂喝,打牌嘮嗑,通宵達旦,打亂生活。本來可以正常工作的脾胃,被折騰的不堪重負,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疲勞乏力,甚至影響睡眠。中醫認為飲食停積胃脘,氣失和降,阻滯不通,不能腐熟,胃脘脹滿疼痛或拒按厭食,暖腐等。西醫認為飲食過多,不規律,胃腸蠕動緩慢,消化不良而產生疼痛。 解剖研究發現,筋膜無處不在,充滿人體周身,除了隱藏在皮下的淺筋膜,包覆于肌纖維、肌束和肌肉外的深筋膜外,還有連接于內臟與肌肉、連接于內臟與內臟之間的臟膜,包括肝胃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肝十二指腸韌帶,十二指腸系膜、橫結腸系膜、乙狀結腸系膜等內臟筋膜,它們既是懸吊和固定胃腸等內臟的重要結構,也是傳遞和維系相應內臟蠕動節律的重要媒介,更通過腹膜等結構與構成胸腹腔壁的重要肌肉有著密切的聯絡。當胃腸蠕動緩慢或發生炎癥等損傷時即可通過這些筋膜結構影響到腹部的肌肉而出現腹壁緊張僵硬,腹壁肌肉的緊張僵硬又反過來通過這些筋膜而影響相應胃腸的蠕動。 因此,我們既可以通過直接推動腹腔內的胃腸器官以促進胃腸蠕動,又可以通過間接刺激腹壁肌肉群特別是含有腱劃和腹白線等大量筋膜的腹直肌來影響位于腹腔內的器官,以促進胃腸損傷的修復。這大概也解釋了為什么針灸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都位于腹部特別是腹中線部位(奇經八脈的任脈)。 位于胸骨劍突和肚臍中點的中脘穴就能治療腹脹、腹瀉、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疾病。 位于肚臍位置的神闕穴,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腹壁最后閉合之處,除了具有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外,還有豐富的靜脈網和腹下動脈分支,被認為是維系我們人體命根子的重要門戶,是胎兒從母體吸收營養的唯一途徑,中醫認為神闕穴是調整人體陰陽氣血的重要穴位,發展出了歷史悠久的“臍療”,不但能治療腸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還能調補四肢發涼等全身陽氣不足,男科婦科等生殖系統疾病。 位于肚臍和恥骨聯合之間還有大量調補元氣的重要穴位,如氣海、關元、中極等,對于腹瀉便秘、男性陽痿早泄、女性痛經月經不調,甚至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都具有極好的效果,因具有顯著的強壯作用,中醫認為其具有培腎固本、補益元氣和回陽固脫之功效。所有這一切無不與腹部和腹腔內臟筋膜的緊密聯絡有著密切的關系。 趙小姐吃得太多了,腹脹如球,十分難受,便來脊近完美求助。暴飲暴食后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不適癥狀,那么如何通過簡單的手法來緩解呢?現在讓脊近完美:教你一招,立見奇效! 1、先用指腹將腹肌先向拉,再用掌根將腹肌向外推對腹壁推進行放松; 2、雙手拇指重疊,用身體的力量從劍突向下至恥骨聯合上緣壓揉腹白線,一次移動一拇指,中脘、神闕、關元等穴位重點操作; 3、向外移動一橫指,從上向下沿雙側腹直肌肌腹2條線漸次壓揉; 4、再向外移動一橫指至雙側腹直肌外緣腹直肌鞘處2條線從上向下漸次壓揉; 5、用手掌在肚臍周圍進行逆時針(腹瀉)或順時針(便秘)壓揉; 6、用手指指腹由腹外側分別向內、向內上方、向內下方用力提拉。 其實只要遇到因大吃大喝所致腹脹腹痛等消化不良,甚至伴有腹瀉的輕度腸胃炎等情況,只要動動我們自己的雙手,在腹部進行壓揉、推拿、提捏,就可以緩解腹肌緊張、促進胃腸蠕動,消脹止痛,為家人和朋友們解決燃眉之急!本視頻中的手法因能顯著促進胃腸蠕動,對因大吃大喝所致腹脹、消化不良或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上腹脹痛、噯氣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均具有較好的效果。當然,減輕生活壓力,舒緩情緒緊張,避免過度飲食(少食多餐),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及全麥等谷類),適當加強體育鍛煉等也非常重要。 在操作時應注意與嚴重的急性腸胃炎相鑒別,后者除了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外,往往還伴有發熱,甚至滿腹板脹等癥狀,多因飲食不潔食物導致細菌感染所致,則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補液和抗菌治療。對于酒后突發進行性加重的滿腹劇痛并向背部放射,甚至出現高熱休克等癥狀者則應警惕因大量飲酒后所致急性胰腺炎,應立即送往醫院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