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光不成攝影。攝影藝術,說到底就是光線的藝術。今天說說不添加額外燈光設備的情況下,只利用現場可用光進行拍攝。那么在不使用額外燈具的情況下,是不是摁下錄制鍵就可以開拍了呢?當然不是!其實這樣一來,對攝影師把控光線的能里要求會更高!
 文章:http://filmcameracourse. 翻譯:吳曉暉
我想從基礎開始,說說關于好的照明的基本知識。 第一件事是以可用光進行拍攝。以可用光進行拍攝時,你不會添加自己的電影燈具。所以,如果周圍光線充足,也無需布置任何自己的燈,應該就只需選擇相機并開始拍攝吧?!...錯了!
拍攝劇集外景都會需要額外的外部照明。然而在紀錄片里,你肯定會以可用光拍攝白天外景,就來看看紀錄片的打光吧!在較硬的陽光下拍攝自有一番挑戰。它會導致高對比度,“熱點”(曝光過度的區域)和鏡頭光暈。如果你正在拍攝采訪,受訪者的位置設置錯誤,受訪者可能會對著光線瞇起眼睛,這會讓問題更加復雜。 所以......讓我們開始吧!這就是我以可用光拍攝的三個簡單原則...
規則1,如果你正在太陽下拍攝,盡可能讓陽光落在你身后
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說你不應該迎著陽光拍攝,在很多情況下,迎著陽光拍攝可以創造出藝術效果以及可愛的氛圍。但是十有八九,背對陽光拍攝絕對更好。所以,這一點在三個方面有所幫助。 1.能產生立體感和富有創意的陰影。 2.保存了圖像的色彩飽和度。 3.不會產生鏡頭光暈。 讓我們來看看詳情。 1.立體感 背對陽光拍攝還有一個好處,光線會創造更多的立體感。當光線照在主體,如人、建筑、街道上時,它會創建陰影,增強主體的結構。這強調了主體的形狀,使圖像更加有趣。拍攝外景時,你可以在硬陽光下得到最棒的立體感。陰天光線一般相當平,基本沒有什么立體感可言...... 2.色彩飽和度 背對陽光拍攝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增強圖像的“色彩飽和度”或“色彩活力”。如果你迎著太陽拍攝(即太陽在你面前),那么可能圖像會很平淡,色彩會過于蒼白,或者飽和度不夠。如果你是用數字攝像機拍攝,可能要花很大工夫才能給天空和主體正確曝光。 背對太陽拍攝會產生不必要的陰影,特別是太陽較低的時候。你可能把相機設置好了(甚至已經開拍了),但是隨著太陽逐漸西沉,你自 己的影子甚至相機的影子會慢慢投射到鏡頭之中。當心!如果你在拍攝訪談而且受訪者離照相機非常近,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對策就是用更長焦距的鏡頭拍攝。這樣你可以擁有大致相同的構圖,但是因為拉開了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那些討厭的陰影就不會產生了。 3.鏡頭光暈
 鏡頭光暈是與光源和鏡頭的特性相關的。如果太陽或明亮的光線照到相機鏡頭的軸線之內,你就會遭遇鏡頭光暈。 你可以用遮光斗來避免這個問題。另外,你可以跟一些好心人弄個旗子(不,我不是說女王在白金漢宮時你要弄走英國國旗......上帝保佑她!)。不,旗子在攝影界意味著可以遮住或者完全擋住光線的東西。 那么,趕快讓我們來看第二條規則...
規則2,如果你不得不,或者想迎著太陽拍攝,使用遮光旗板遮住鏡頭的光線以避免多余光暈。
 鏡頭光暈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如果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光暈就不成問題。但如果你想擺脫它們,就聽聽我的意見... 使用遮光板。有兩種類型的旗板,第一類是“遮光板”:一張大的黑色面板,可用黑色材料制成,如膠合板甚至噴上黑漆的聚苯乙烯片材。
 SB-250型遮光板,圖片來自http://www./
另一類是遮光斗,或者被稱為“法國旗”的小發明。簡單來說,“法國旗”就是把一個小黑色鋁片固定在小搖臂上。你可以將它安裝到相機機身上,變換位置來遮住陽光或者燈光,讓鏡頭不受影響。
 SKIER 200C 強化軟管旗板 圖片來自http://www./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迎著陽光拍攝呢?好吧,沒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采訪某人,又想迎著陽光拍攝(也許背景是至關重要的,跟采訪也有關),那么你應該使用“反光板”。
規則3,使用反光板。
 這個套裝真有用! “反光板”可以是任何一種白色物質,只要它能夠反射太陽(或電影燈/道具)的光,讓光折回受訪者就可以了,它可以在你想需要的任何地方反射光...相當方便!反光板可以是“可折疊”的,它們是配有彈簧的反射器,可以折疊儲存。(警告!一旦它們掙脫了包裝袋的束縛,有時干脆再也折不回來了!把它們折回需要一點手藝,而且在你的劇組人員面前跟一大堆白色飛碟搏斗也不好看......要找到一個有三只手臂的攝影助理還要更簡單點兒,即使如此,這也是一番苦戰!)或者,如果你想一次性避免所有麻煩,大張的白色塑料板也可以充當很好的反射器,但把它們塞進道具車里顯然更難。相信我,我已經試過了...我還在方向盤后面清理塑料屑呢。 如果你正在尋找創意,也許要考慮...剪影拍攝
 “剪影拍攝”就是拍攝的主要對象(人、樹等),在正確曝光的背景下呈現黑色,比如說天空。 這個鏡頭很好拍,只要對著天空曝光,讓主體欠曝就行。拍攝情感充沛的外景剪影的最佳時機是清晨或黃昏,或者任何時候。它們能夠創造藝術感,并影響觀眾的觀點和期望。
因此,我將可用光拍攝的三個原則總結如下: 規則一如果在較硬陽光下拍攝,讓陽光一直落在你身后。 規則二如果你要迎著陽光拍攝(或要追求創意效果),要使用遮光設備來減少多余鏡頭光暈。 規則三使用“反光板”把光線反射回主體。 還有...一個不錯的創意技巧:拍攝剪影時,要對著天空曝光,讓主體欠曝。 好的,你學到這些技巧啦了!它們很簡單,但是很能打動人!
但不同于外景拍攝,內景拍攝有一個主要原則:
—— 以可用光拍攝內景期間,讓各種光為自己所用。
此原則適用于各種地點和時間,而不僅是內景。不要和光對著干。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光源,別自找麻煩。我把這一原則細分為3條子原則:
1. 通過關/開百葉窗和窗簾控制光線; 2. 充分利用身邊的電燈(臺燈、頭上的燈光、監視器或電視屏幕); 3. 讓拍攝主體面對光源(例如窗戶),盡量避免對著強光拍攝,減少曝光難度。
這幾條原則大家看完就明白,但記得和實踐結合,才能有效果。好好利用它們,你就會成為一名機智,有才,迅疾的攝影師。小心同行們對你羨慕嫉妒恨唷。
現在詳細解說下3條子原則: 1. 通過關/開百葉窗和窗簾控制光線。
 窗戶可以打開或關上。如果都像這個窗戶具有柔光效果就很棒了。
走進房間,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應該是:“需不需要調節光線?”。房間太亮還是太暗?如果需要,有哪些工具能夠使用呢?有窗簾或百葉窗的話就好辦了。如果窗戶射進來的光線太強,而你又不想完全擋住它,可以拉起一部分窗簾。如果有反光板就更好了,可以把光反射到主體上進行拍攝。也可以讓某個工作人員舉著反光板擋在光源前面,遮蓋或柔化部分陽光。
2. 充分利用身邊的電燈(臺燈、頭上的燈光、監視器或電視屏幕)。
 臺燈不錯!
光效已經差不多了,不過還是缺那么一點點亮光;也可能到了晚上,窗戶沒法用了。可供利用的光源不只是日光,很多時候必須拍室內夜景,就得用人造光了,比如臺燈或者萬向燈。 看看身邊有什么燈可用吧。可旋轉的臺燈或吊燈最棒了,哪里需要光就可以照哪里。例如,拍一個人晚上在電腦前工作的場景,臺燈營造的氣氛最好不過。對準人物,照亮電腦和人物臉部即可,簡單又高效。有時,我們稱拍攝中出現的臺燈或桌燈為道具。
 情緒渲染。簡單有效! 如果光線太硬,用反光板反射一下!沒有的話,就用墻,把光直射到墻上,如果光夠強,反射回來的光就會比較柔和。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利用?繼續發揮想象力!用遮光布讓背景活躍起來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個我在另一篇博客中講過。總之吧,要足智多謀,隨機應變。有時候方法很多,就看你怎么用了。 記住,要讓光線物盡其用。 附加提示:如果你喜歡用臺燈或萬向燈之類的道具,我建議用調光器來控制光線強度。把臺燈接到調光器上,就可以控制臺燈電壓,隨意調節亮度。調節臺燈光會影響色溫,帶來溫馨的暖色效果。(如果你不懂什么是色溫,沒關系,后面會講到的)。
 這些照片是我兒子用道具拍出來的,很有創意吧!
3. 讓拍攝物面對光源(例如窗戶),盡量避免對著強光拍攝,這樣會增加曝光難度。
如果你在帶窗戶的房間中進行人物拍攝,最好不要讓人物背對窗戶(也就是說以窗戶作為拍攝背景)。否則就糟糕了。 結局一:只能對拍攝人物曝光。
 對著拍攝主體曝光:窗戶完全過曝,真的很難看! 從外面看,就是過度曝光了。很明顯,窗戶外面光線要比里面強!所以,結果只能是背景過淡,而不得不調節曝光度,然后呢?
結局二:被拍人物曝光不足或全黑。
 對著外部曝光:乍一看也還湊合,只是…拍的人物就看不大清了!
這樣真算自找麻煩。你要在背景與前景之間求平衡。結果呢?背景和前景都一團糟。為了避免這種結局,千萬不要對著窗戶拍。可是,如果背景很重要,必須出鏡咋辦?(假設你站在豪華的總統套房中,眺望窗外的風景,這時窗戶肯定很重要嘍)。可是,我們現在講的是可用光(沒有額外的用來照人的電影燈),你要這么做才能避免背景過曝呢?有一個解決方案,要是你有錢有閑應該就沒問題(如果有那些資源最好,還可以順便買些燈)……
不過,我還是會講一下解決方案。 首先要減少窗外進來的光線。 有種設備叫減光鏡(ND濾鏡),只減少光量,不改變色溫。它是一大卷燈光膜,把它貼在窗上便可減少進來的光線,背景就不會過曝。 下面是減光鏡的簡單介紹: 減光鏡有三種基本款:(國內的濾鏡分類好像是 ND2 ND4 ND8 ) ND3能削減1級光圈; ND6能削減2級光圈; ND9能削減3級光圈。
 減光鏡使用示例:減少光線強度
有時,減光鏡可以裝在電影燈上,用來減少燈光強度,某些減光鏡還可以直接用于鏡頭上,以減少進入鏡頭的光。但需要注意:光線是呈整體減少的,所以最好在強光環境下使用它。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要是不用透過窗戶取景你會輕松很多,要操縱光線實現你的愿景!你要確保日光(窗戶)在你身后,這樣光會為你服務,而不是與你爭斗。日光會很柔和,創造出自然的效果。另外,以可用光拍攝就不用自帶照明設備,會提高拍攝效率,這對于紀錄片或者資金緊張的制片人來說無疑是絕佳選擇。
(看完這些,你可以拍出人物眺望窗外的不錯剪影,不過這是非常具體的鏡頭。現在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利用可用光拍攝一般鏡頭)
內景拍攝期間,讓各種光為自己所用并記住下面的原則:
1.通過關/開百葉窗和窗簾控制光線。 2.充分利用身邊的電燈(臺燈、頭頂的燈、監視器或電視屏幕)。 3.讓拍攝物面對光源(例如窗戶),盡量避免對著強光拍攝,這樣會增加曝光難度。
以上原則并非一成不變,凡事總有例外。但至少要先了解這些原則,才談得上打破它們。
合作推廣請致電:18911581895(可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