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高鐵站規模排名一覽

     匯文聚智 2016-02-14

     1-西安北站:18臺34線

    西安北站

      西安北客站分三場18站臺34線

    2-鄭州東站:16臺34線

    3-昆明南站:16臺30線

    4-上海虹橋:16臺30線

    5-杭州東站:15臺30線

    6-廣州南站:15臺28線

    7-南京南站:15臺28線

    8-濟南西站:15臺17線

    9-成都東站:14臺26線

    10-貴陽北站:13臺28線

    11-長沙南站:13臺26線

    12-重慶西站:13臺25線

    13-北京南站:13臺24線

    14-天津西站:13臺24線

    15-新石家莊站:13臺24線

    16-南昌西站:12臺26線

    17-合肥南站: 12臺26線

    18-南寧東站:12臺22線

    19-武漢站:11臺20線

    20-深圳北站:11臺20線

                               2015中國高鐵線路圖

    中國高鐵站規模排名一覽
    本規劃分兩期

    中國高鐵站規模排名一覽
    中國高鐵站規模排名一覽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以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四縱”干線基本成型。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約占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50%,穩居世界高鐵里程榜首

    高鐵類型

    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網至少包括了5種類型的線路:

    1.“四縱四橫”客運專線

    2.城際客運系統

    3.經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線、完善路網布局

    4.西部開發性新線

    5.海峽西岸鐵路。

    2

    五縱六橫是指?

    從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時間,將全國主要省市區連接起來,形成國家網絡大框架。考慮現實,線路東密西疏;照顧西部,站點東疏西密。所有高鐵線路的規劃和建設,全部由中央政府集中組織實施,建成后的營運,交中國高鐵公司集中管理。

    五縱:

    ①哈滬線:哈爾濱-扶余-長春-四平南-沈陽-營口-大連-煙臺-青島-日照-連云港(海州)-鹽城-南通-上海。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14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②京滬線:北京-天津-滄州-德州-濟南西-濟寧-徐州-蚌埠-南京-無錫-上海-浦東機場。按以上節點只設12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③京港線:北京-保定-石家莊-邯鄲北-安陽南-鄭州-漯河-信陽北-武漢-岳陽-長沙南-衡陽-郴州-韶關-廣州-深圳-九龍。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17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④集昆線:集寧-大同-朔州-忻州北-太原南-界休-臨汾-韓城-西安-佛平-漢中-寧強-廣元-綿陽-成都-樂山-冕寧-西昌-攀枝花-昆明。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20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⑤西湛線:西安-安康-萬源-達州-華瑩-重慶-遵義-貴陽-都勻-獨山-南丹-河池西-馬山北-南寧-欽州-北海-湛江。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17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六橫:

    ①沈蘭線:沈陽-盤錦-錦州-秦皇島-唐山-北京-張家口-集寧-呼市-包頭-杭錦-烏海-石嘴山-銀川-青銅峽-中衛-白銀-蘭州。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20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②青銀線: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西-武城-衡水-石家莊-陽泉-太原南-呂梁(離石)-綏德-靖邊-鄂托克-銀川。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14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③鹽西線:鹽城-淮安-宿遷-徐州西-商丘-開封東-鄭州-洛陽-三門峽-華陰-西安-寶雞-天水-定西-蘭州-紅古-西寧。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17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④滬蓉線:(上海)-南京-合肥-六安-麻城-武漢-潛江-荊州-宜昌-水布埡(或五峰)-恩施-黔江-涪陵西-重慶-遂寧-成都。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15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該線向東南,可經粟陽-湖州-杭州-紹興-寧波;向東可沿江北,經揚州、泰州至南通。

    ⑤滬昆線: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衢州-上饒-鷹潭-南昌南-新余-萍鄉-長沙南-婁底-邵陽-洞口北-懷化-玉屏-凱里-都勻-貴陽-安順-關嶺-盤縣-曲靖-昆明。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24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⑥滬南線:上海-寧波-臺州-溫州-福鼎-寧德-福州-浦田-泉州-廈門(同安)-漳州南-云宵-汕頭-汕尾-惠州-廣州-肇慶-云浮-郁南-梧州-桂平東-貴港-南寧。全線按以上節點只設23個停車站,站點之間直連。


    步量長安5---穿梭西安北客站(高鐵)
     

     

    步量長安5---穿梭西安北客站(高鐵) 

    步量長安5---穿梭西安北客站(高鐵)

                                      高鐵西安北站

      中國的鐵路建設始于清朝末年,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的全球第三大鐵路網、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網。在中國,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處于骨干地位。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分布不均,所以經濟、快捷的鐵路普遍占有更大的優勢,成為一種受廣泛使用的運輸方式。而由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推動著鐵路運輸量的增長,鐵路運輸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礦物等重要物資的重要運輸方式,目前中國的鐵路就承擔了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的運輸任務。截至2012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9.8萬千米,僅占世界鐵路的6%,但換算運輸周轉量卻占到世界的24%。


       
    目前,中國國內大部分的長距離貨物運輸、中長途旅客運輸主要由鐵路承擔。截至2010年底,中國鐵路運輸旅客周轉量9812.33億人千米、鐵路貨物發送量39.04億噸(含行包運量)、鐵路貨運總周轉量(含行包周轉量)完成29187.09億噸千米。均位居世界第一。分別是印度的1.2倍、美國的1.8倍。雖然中國鐵路每天開行旅客列車近3000列、貨物列車33300多列(2007年底),但鐵路運輸能力緊張仍然是其所面對的重要問題。至2007年,中國鐵路僅能滿足全國貨運需求的35%左右;客運方面,旅客列車每天能提供276萬個席位,但目前日均輸送旅客已達到372萬人以上。“一票難求”、列車超員的情況經常出現,尤其在春運、暑運、節假日(如十一黃金周)等客流高峰時段就更為嚴重。人口與鐵路里程的比例仍然失衡,至2012年中國人均擁有鐵路長度僅為7.2厘米,比一根香煙的長度還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為了解除此一“瓶頸”,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鐵路建設。2012年年底,中國鐵路的營業里程達到9.8萬公里。

                    中國重要的鐵路干線


    1.京哈鐵路

        京哈鐵路是中國一條從北京通往哈爾濱的鐵路。京哈鐵路經豐臺、天津、唐山、灤縣、秦皇島、沈陽、長春至哈爾濱,由原京奉鐵路(北京至沈陽)和原南滿鐵路(哈爾濱至沈陽段)組成,全線在1912年接通。由2006年12月31日起,京秦鐵路、秦沈客運專線和原哈大鐵路哈爾濱至沈陽段合并為京哈鐵路。目前京哈鐵路的新線起點北京站,經秦皇島、沈陽、長春到達終點哈爾濱站,全長1249公里。京哈鐵路在歷史上曾經三次改線,第一次是在1994年的“京山壓煤改線”工程;第二次是在2003年為配合京秦鐵路改造,而第三次是在2006年12月31日改至目前的線路。
       京哈鐵路是全線雙線電氣化鐵路,連接中國的華北與東北地區,是東北三省的核心鐵路干線。目前大多數由東北方向往北京的列車均經由京秦鐵路運行,其他少部分繞經天津。
       1994年,京山壓煤改線工程展開。原京哈鐵路的唐山南站以北要通過開灤煤礦礦區,經胥各莊站-唐山站(后改稱唐山南站)-卑家店站-雷莊站至坨子頭站(今灤縣站)等7個車站(約89公里),頻繁的列車通過對礦區產生沉重的壓力,導致路基下沉,而且在經歷唐山大地震后,沿線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鐵路經過唐山礦、錢營礦和東五礦的采煤塌陷區,對列車運行有一定影響。所以在1977年起進行改線研究,至1994年才開始對唐山地區的京哈鐵路進行改線工程,稱“壓煤改線”。改線后的京哈鐵路經胥各莊站-唐山西站-任各莊站-新區常莊站-狼窩鋪站(與京秦鐵路交匯)至坨子頭站等新增的9個車站(約68公里),并在唐山市西郊新建客運車站唐山西站(后改稱唐山站)和唐山北站(2006年12月20日起更名為唐山東站)。工程在1994年11月11日完成。原線改稱唐灤線或七灤線,原線唐山站后改稱唐山南站,成為一個貨運站。至此京哈鐵路全長1413公里。
    分段 

    京沈線(京奉鐵路):

     京山鐵路  

     京山鐵路,又稱京榆鐵路,是指中國一條由北京經豐臺、廊坊、天津、唐山至河北省山海關的一段鐵路,起點北京站(正陽門東車站),終至山海關站,是京哈鐵路的三段之一,也是其最早修建的一段。1881年始建并建成唐山至胥各莊段,即唐胥鐵路,1887年唐胥鐵路延伸到蘆臺,繼而于1888年展修至天津,1894年唐山至山海關段通車,并改稱津榆鐵路,因山海關在歷史上曾稱“榆關”。1897年由天津通到北京城外馬家堡,1901年經津蘆鐵路延展至北京正陽門,改稱京榆鐵路,又稱京山鐵路。后來京山鐵路又延伸至沈陽,并先后使用過京奉鐵路、北寧鐵路、平奉鐵路、京沈鐵路等名稱。
       京山鐵路途經的廊坊市正是以京山鐵路作為地方劃界。而河北省唐山市下轄的路南區因為位于此鐵路以南,因而得名。
    唐胥鐵路(七灤線)
        唐胥鐵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經政府批準興建使用的鐵路。由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為解決開平礦務公司的煤炭運輸至海口的問題而下令礦務公司修建。鐵路最先計劃連接開平煤礦至北溏口,但為朝廷反對。胥各莊至北塘口一段改以運河運輸。唐山至胥各莊一段因地勢不能建運河,在李鴻章力爭下最終獲得批準興建鐵路,但被限制不能行駛蒸氣機車,車輛只能以騾馬拖曳。鐵路于1881年6月開工,同年11月竣工,全長約10公里。鐵路總工程師為英國人克勞德·金達,使用標準軌,軌重每米15公斤,建造費用11萬兩白銀。

    沈山鐵路 
       沈山鐵路,連接了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和遼寧省沈陽市,全長439.1公里,其中遼寧境內長429.9公里,該線為中國最早的唐胥鐵路逐漸擴展而成。東接哈大、沈大、沈吉、沈丹等線;西接京山線,沿線與大鄭、高新、錦承等線相連,為關內外主要運輸通道,沈山線是貨流密度最大的線路之一。


    哈大鐵路(原南滿鐵路)
       哈大鐵路連接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和遼寧省的大連市,全長944公里,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交通命脈。其中沈陽-哈爾濱段為京哈鐵路的一部分。

    (新)京哈鐵路

    京秦鐵路 
         京秦鐵路是連接北京與秦皇島兩座城市的鐵路。西起北京市,經河北省三河,天津市薊縣,河北省玉田縣、唐山市-豐潤、灤縣、遷安、盧龍縣,撫寧縣到達秦皇島市,全長294公里,是中國第六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京秦鐵路在北京鐵路樞紐與山西煤炭外運的北路通道豐沙鐵路、京原鐵路相通,向東直達中國華北沿海港口城市、中國最大的煤炭外運基地秦皇島市,與海上運輸線銜接,構成山西煤炭的重要運輸線。京秦鐵路是中國第一條一次建成的雙線電氣化鐵路,包含1座隧道(丁莊隧道)及27個車站。1902年 - 東直門至通州建成通車。1975年,通縣至坨子頭(今:灤縣西)之間通車。1985年12月,正式投入營運。

    秦沈線(秦沈客運專線)
       秦沈客運專線是中國一條連接河北省秦皇島市與遼寧省沈陽市的客運專線,自河北省秦皇島市起,經遼寧省興城市、葫蘆島市、錦州市、盤錦市、臺安縣、遼中縣,至沈陽市沈陽北站,全線總長405公里。秦沈客運專線是全線雙線電氣化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快速客運專線。秦沈客運專線于1999年8月16日全面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50億元人民幣,2003年10月12日正式開通運營。秦沈客運專線是當時中國國內技術最先進的鐵路[1],全線設計時速達到200公里或以上,并預留250公里/小時的提速條件。其中山海關站至錦州南站一段(166公里)限速200km/h,錦州南站至沈陽北站一段(225公里)限速160km/h,而山海關至綏中北之間區間的線路條件更有能力進行300km/h的試驗。另外,為了適應高速列車運行,秦沈客運專線采用了長站距的設計,全線只設有10個車站,平均約40公里設一個車站,而葫蘆島北站至綏中北站之間的距離長達60公里。秦沈客運專線的側向通過車站全部采用38號道岔,令側線列車通過速度高達每小時140公里,限速較舊有的12號道岔(45km/h)、18號道岔(80km/h)有相當大的提高。中國自行研制的動車組“先鋒號”及“中華之星”曾于2002年在該線進行高速測試,試驗最高時速分別達292及321.5公里。。目前商業平均運行速度(2009年初)約197公里/小時,并且可運行和諧號動車組。
       作為中國第一條客運專線,秦沈客運專線也成為中國高速鐵路的技術和裝備試驗基地,為后來在中國各地修建的高速鐵路累積了寶貴的經驗。

    2.京滬鐵路
       京滬鐵路是中國一條從北京通往上海的鐵路,由京山鐵路北京至天津段、津浦鐵路(天津—浦口)和滬寧鐵路(下關—上海)組成,隨著南京長江大橋在1968年建成而全線接通。目前京滬鐵路實際里程為1451.4公里(經天津西、濟南、蚌埠),為全線雙線電氣化干線鐵路。京滬鐵路連接了中國南北最大的兩座城市,而且沿途大都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帶,因此成為中國目前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的組成部分。雖然京滬線已進行過多次改造和擴能工程,但線路運輸能力依然接近飽和,因此另建成京滬高速鐵路,以緩解運輸壓力。
    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始建于1908年,1912年全線通車。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經天津西站,滄州,濟南,徐州,南至南京浦口的浦口火車站,全長1009.480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為1013.830公里。
    滬寧鐵路
       滬寧鐵路是由上海市通往江蘇省省會南京的鐵路,在1928年至1949年因南京是當時中華民國的首都,曾被稱為“京滬鐵路”,目前由上海鐵路局負責管轄,現今之滬寧線由上海站起至南京西站全長307公里。由于滬寧鐵路南京站至上海站一段屬于京滬鐵路,滬寧鐵路自2007年起并入京滬線并改稱“京滬鐵路滬寧段”。滬寧鐵路是中國目前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全線為雙線電氣化線路,目前已經建成設計時速達350KM/H的滬寧城際鐵路,以及京滬高速鐵路滬寧段,以緩解京滬鐵路滬寧段運輸壓力。滬寧鐵路于1908年(光緒34年)4月1日全線通車,當時線路全長311公里,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關站,沿途共設車站37個。從今南京西站到上海站。
    3.京包鐵路(平綏鐵路)-包蘭鐵路

       自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公里。1954年10月開工,1958年7月通車,1958年10月交付運營。在中衛和干塘之間經過騰格里沙漠邊緣,其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獲1987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京包鐵路是一條起自北京,從北京去到包頭站, 經河北省張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至包頭市的鐵路。線路全長824公里,電氣化復線鐵路。1914年,從張家口南站繼續向西修建張綏鐵路(張家口至歸綏)。在此站西側,京包鐵路繼續向西延伸,經過山西省大同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直通包頭市,而京張鐵路則折向北方,經茶坊乘降所,到10公里以外的張家口站為終點。另外,張家口南站也是張集鐵路的起始站,張集鐵路自張家口南站引出先與京包鐵路共線至孔家莊站,繼續分線西去。
    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是一條自北京西直門(北京北站),經居庸關、沙城、宣化至河北張家口站的鐵路,全長約201.2千米,京張鐵路因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價值,在俄國和英國兩國覬覦、諸商紛爭筑路的情況下,清廷要臣袁世凱多次與英俄協商最終確定由中國自己籌款修建,并于1905年5月上奏清政府提議盡快修建,清廷接受了袁世凱的建議后,袁世凱在資金和人才上精心籌劃,任命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會辦(相當于副局長)兼總工程司,并于1905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勘測、設計、施工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



       龍橋站是京包鐵路(原京張鐵路)上的一個小火車站,位于北京市境內,建于1908年。

        由于地勢原因,京張鐵路在此以折返式鐵路爬坡,一般將該段稱為“人”字形鐵路。青龍橋站現僅作為上行線折返點,相應的下行線折返點為青龍橋西站。現為2臺2道,每天有8列由延慶站開往北京北站的柴油動車組旅游專列在此折返。

       站名為關憲鈞題寫于光緒戊申(1908年)秋季,站房保留修建時的樣式。站房旁有人工轉轍器模型,可供游覽者嘗試操作。站房右側有京張鐵路紀念碑及詹天佑塑像,塑像基座有“詹公天佑之象”六字。1982年5月20日詹天佑及其夫人骨灰被遷葬于塑像后方,書“詹天佑先生之墓”,其后有遷墓時所立的詹天佑先生生平。詹天佑銅像及墓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橋站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68年,豐臺至廣安門站向北,經宣武區手帕口至西直門火車站的一段鐵路拆除,西直門火車站(北京北站)成為京包鐵路始發終到客站。現在京包鐵路沿線公里標還是以北京豐臺柳村0公里標開始計算,并未隨著改動,實際正線則縮短12公里。

    雙沙鐵路(東北環鐵路)
      雙沙鐵路,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境內的一條鐵道路線。雙沙鐵路自雙橋站引出,向北后折向西,經黃土店站北上至沙河站止,全長近42公里。又因該路環繞北京市區東北部,故又名東北環鐵路。雙沙鐵路途經北京市朝陽區和昌平區。該條鐵路上連接有中國國家鐵道試驗中心(東郊分院)(即北京環鐵)。1960年1月,該段鐵路新建工程開工,新建長度為32.1公里。
       中國國家鐵道試驗中心(東郊分院),前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環行鐵道試驗基地,通常簡稱北京環行鐵路、環鐵,是一個位于中國北京市朝陽區東北五環附近的大型鐵路綜合試驗基地,也是目前中國以及亞洲唯一的環行鐵路試驗場。建成于1958年,設有全長38公里的鐵路及科研實驗室,基地總占地64公頃,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管理。其主要用途是對鐵路車輛、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基建設施、通訊信號、電氣化技術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測試。所有新型鐵路車輛在出廠后均需要到試驗基地進行性能及安全鑒定。    
        試驗中心內的線路包括外環線、內環線、站場線、三角線、聯絡線、入環線等,其中最大的外環線全長9公里,半徑為1852米,全線曲線半徑為1432米。內環線全長約8.5公里,由一段直線和三段曲線半徑為350、600、1000米的曲線組成。所有環行線全部均電氣化。


       試驗中心附近為中國鐵道博物館。另外,由于試驗基地和著名的798藝術區距離不遠,而且一些藝術家認為798藝術區已經過度商業化,所以他們逐漸在包圍140多公頃土地的環行鐵路區域內,在廢棄的鐵路倉庫建立屬于他們生活和創作的基地,慢慢形成一個“環鐵藝術區”。而當中的土地也有可能逐步被開發。
    北京西北環線
       北京西北環線鐵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一條鐵路線。該鐵路連接了位于京包鐵路上的沙河站和位于豐沙鐵路上的三家店站,線路穿越北京市城區的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地區,成C字形半環形,故名西北環線。全線長度34公里,共設車站六座。

     包蘭鐵路

       自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公里。1954年10月開工,1958年7月通車,1958年10月交付運營。在中衛和干塘之間經過騰格里沙漠邊緣,其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獲1987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豐沙鐵路
      
      豐沙鐵路是一條連接北京市的北京站,經豐臺站至京包鐵路沙城站為止的鐵路干線,路線全長121千米。現在很多去往張家口方向的客運列車亦已改行豐沙線。

    4.京廣鐵路
        京廣鐵路是中國一條從北京市通往廣東省廣州市的鐵路,由1957年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連接原京漢鐵路(北京至漢口)和原粵漢鐵路(武昌至廣州)而成。京廣鐵路正線全長2284公里(豐臺站至廣州站),全線為 I 級雙線電氣化鐵路,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南北方向鐵路干線,其連接了六座省會,以及數十座大中城市,并與多條鐵路相接,在中國的國民經濟中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京廣鐵路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超負荷的狀態,即使在平行的京九鐵路在1997年建成后,京廣鐵路也依然發揮著巨大的的作用。目前京廣鐵路上的大多數客運列車和貨運列車已經采用電力機車牽引。經過多次提速改造,自1997年中國鐵路第一次大提速起至2004年第五次提速,北京往返廣州間的客車旅行時間已由過去近40小時縮短到22小時。

    京漢鐵路
       京漢鐵路從北京到湖北省漢口,最初稱為“蘆漢鐵路”(盧溝橋至漢口)。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后,同年7月19日,即《馬關條約》簽訂后的第94天,光緒帝發出一道諭旨,宣稱“當此創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臥薪嘗膽之時”,并提出救亡圖存的六項“力行實政”,修鐵路被列為首項。同日,兩江總督張之洞即復奏清政府,指出“宜亟造鐵路也”,建議修筑盧漢鐵路:“中國應開鐵路之地甚多,當以盧漢一路為先務。”1895年12月6日,清廷考慮各方意見后,決定立即著手修筑兩條鐵路:盧漢鐵路和津盧鐵路(即原京山鐵路京津段、今京滬鐵路京津段),并公布盧漢鐵路以黃河為界,南段由張之洞負責,北段由李鴻章負責。然而清廷對盧漢、津盧兩路的建設資金給了不平等的待遇:津盧鐵路能動用官款,而盧漢鐵路卻不給官款,要靠商人集資興辦。但張之洞在募集商股的過程中受阻,只能將修筑盧漢鐵路的任務交給盛宣懷,并向外國列強舉債,最后由比利時奪得了貸款權。蘆漢鐵路一直延至1897年4月才動工,1905年11月25日鄭州黃河大橋建成。1906年4月1日,南北全線接通正式通車。因1900年時盧漢鐵路終點已從盧溝橋延伸至北京正陽門西邊的前門火車站,故改名為“京漢鐵路”,長度共計1311.4公里。1927年至1949年間因北京改稱北平,京漢鐵路也改稱稱“平漢鐵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恢復京漢鐵路之名。
    粵漢鐵路
       南段從廣東省廣州到湖北省武昌,稱為“粵漢鐵路”。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張之洞上諭修筑粵漢鐵路,主張官督商辦,但清廷自行向美國借款,美方更規定中國在50年后還清債款,方可收回鐵路管理權。但此舉激起粵、湘、鄂三省紳商強烈不滿,最后為從美國手中贖回路權,清政府付出了高達675萬美元的代價。粵漢鐵路于1900年7月動工,但在在修筑長沙至株洲一段后已經資金不足,湖南粵漢鐵路公司雖然通過發行股票籌的831萬銀元,但仍入不敷支,最后只好在1909年與德國、英國、法國的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借款550萬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筑余下路段。武昌徐家棚至長沙段工程全長480余公里于1918年9月通車。廣州至韶關段全長224公里,于1916年修通。但由于韶關至株洲段400多公里因地形復雜、工程艱巨一直受到拖延。至1927年,國民政府鐵道部成立,即把修建粵漢鐵路株韶段列為首要任務,當時鐵道部長孫科更倡議以庚子賠款修建。株韶段在1936年4月28日建成,當時號稱是中國鐵路工程建筑標準高的鐵路。同時粵漢鐵路全線宣告接通,全長1095.6公里。
    5.隴海鐵路
       隴海鐵路是中國一條從江蘇連云港通往甘肅蘭州的鐵路干線,于1905年起動工,經過40余年的分段建設,至1952年全線建成,目前全長1,759公里,為I級雙線電氣化線路。隴海鐵路是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最主要的鐵路干線,也是從太平洋邊的中國連云港至大西洋邊的荷蘭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1904年從京漢鐵路鄭州車站起,東至開封(汴),西到洛陽的鐵路(汴洛鐵路)開始修建,于1910年建成通車,此后,陸續從開封向東和從洛陽向西兩個方向延展。
    6.蘭新鐵路
       蘭新鐵路起自中國甘肅省蘭州市蘭州站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的阿拉山口口岸,全長2358千米。蘭新鐵路在東端與隴海鐵路相連,構成橫貫中國的鐵路線,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7.京九鐵路

       京九鐵路,又稱京九線,是一條從北京通往香港九龍的鐵路,正線起于北京西站、止于東莞站。由東莞站經廣深鐵路和香港境內的東鐵線到達九龍(紅磡)站。全線建成于1996年6月。其中,商丘至阜陽間174公里(前稱商阜鐵路)建于1987年至1989年、九江至向塘西站間163公里(前稱向九鐵路)建于1909年至1935年;其余1950多公里新線于1994年5月動工,1996年9月全線貫通并開通運營。
       但到目前為止,北京與香港間的京九直通車服務仍是經由京廣鐵路而非京九鐵路前往香港。
       京九鐵路縱貫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及廣東省共7個省和1個直轄市,并連接香港,全長2397公里,全線為一級雙線鐵路。如加上兩條同期興建的聯絡線(津霸鐵路及武麻鐵路),則總長2536公里。
    8.廣深鐵路(粵港鐵路)
       廣深鐵路,又稱廣深線(英語:Guangshen Railway或Guangzhou-Shenzhen Railway),中國鐵道部稱廣九線,在1911年至1949年間稱為廣九鐵路(華段)(Chinese Section of the Canton-Kowloon Railway),連接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的廣州站及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的深圳站,現由廣州鐵路集團的子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鐵路線。
      廣深鐵路全長147公里,為 I 級鐵路干線。廣州東至深圳段均為四線,其中一、二線分別為上行和下行的最高時速200公里級別高速線路,目前僅供中國鐵路高速動車組列車行走。而三、四線分別為上行和下行的最高時速140公里級別普速線路,供普通客運或貨運列車行走。為減少貨物列車對日間旅客列車運行的干擾,大多數貨物列車均安排在夜間運行。
       廣深鐵路在東莞境內與京九鐵路連接,在廣州與京廣鐵路和廣茂鐵路連接,在平湖南站與平南鐵路和平鹽鐵路連接,在南端經羅湖橋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東鐵線相接通到香港的紅磡站。另外設有連接廣州魚珠碼頭、黃埔新港和石龍港的支線。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外務部侍郎唐紹儀與中英銀公司正式在北京簽訂《廣九鐵路借款合同》。合同共20條,訂明英國貸款150萬英鎊給清政府修建華界之內的鐵路(華段),由中英銀公司代政府發售債券支付,貸款折扣94%,年息5%,還款期限30年,以本路財產及未來營業收入為擔保抵押;并且還規定“中國將來不另建一路,以奪本路利益”;同時,為酬謝中英銀公司“造路時出力”,給予酬金3.5萬英鎊.

     9.滬昆鐵路

    滬昆鐵路,或稱滬昆線,是中國一條連接上海市及云南省昆明市的東西向鐵路干線。該線由原滬杭鐵路、浙贛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四條鐵路組成,為配合鐵道部在2007年的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實施后在全國主要鐵路干線開行速度超過200km/h的高速列車,該四條鐵路在向塘直通線(潭崗—梁家渡聯絡線特大橋)建成之后,從2006年12月31日18時起合并為滬昆鐵路。

    滬杭鐵路  

       滬杭鐵路是中國一條從上海通往浙江杭州的鐵路線。全長202.4公里(現在實際里程、從上海站到杭州城站火車站)。

       從2006年12月31日18時起,滬杭鐵路與浙贛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合并為滬昆鐵路,共同構成了中國中南部地區的一條東西方向的鐵路干線。

      滬杭鐵路的建設計劃始于十九世紀末,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英國向清政府提出修建滬寧鐵路(上海至南京)及蘇杭甬鐵路(蘇州經杭州至寧波),1898年10月誘迫清政府草簽了《蘇杭甬鐵路草約》。至1905年,當時江蘇、浙江兩省商紳對西方列強壟斷鐵路的情況十分不滿,不但拒不承認草約,更分別集資成立鐵路有限公司,以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金,計劃以楓涇為界,將杭州至上海的鐵路分成兩段建設。浙江省內起點站定為杭州閘口(今已被廢棄),而江蘇省內起點站原本打算設于蘇州,后改為上海,起點站設在上海縣城以南,定名上海南站。計劃原本打算再將鐵路延至寧波,稱滬杭甬鐵路,后因杭州到寧波間曹娥江橋未建成,便改稱滬杭鐵路(后來建成杭州至寧波段鐵路,即今蕭甬鐵路)。

       為滿足長三角地區客貨運輸的增長需求,鐵道部從2004年12月開始對滬杭線進行電氣化改造,總投資11.8億元人民幣,至2006年9月完成。經過電氣化改造后,貨物列車牽引定數由3500噸提高到4000噸,運輸能力由每天180對列車提高到240對列車。同時原有的不少小站被撤消關閉。

    浙贛鐵路

       浙贛鐵路又稱為浙贛線,是中國一條從浙江杭州通往湖南株洲的客貨共運鐵路,目前實際里程全長911.5公里,共有70個車站,是國家 I 級鐵路干線,最高運營時速為200KM/H。盡管浙贛鐵路的終點位于湖南省境內,但是由于鐵路歷史上分段建設的原因,而且大部分路段均位于浙江省和江西省境內,因此仍命名為“浙贛線”。

       在2006年8月13日梁家渡至潭崗直通線特大橋線路啟用后,浙贛鐵路不再繞經向塘西站,而是采用新的直通線特大橋。2006年12月31日18時起,浙贛鐵路與滬杭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合并為滬昆鐵路,共同構成了中國中南部地區的一條東西方向鐵路干線。因此“浙贛鐵路”現在已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湘黔鐵路

       湘黔鐵路是中國一條從湖南株洲通往貴州貴陽的鐵路,于1937年動工,1972年建成,全長905公里。目前全線復線電氣化。

    貴昆鐵路

       貴昆鐵路自貴州省貴陽至云南省昆明,是三線建設的重點項目,于1966年3月建成。全長639公里。現為滬昆鐵路的一部分。1985年12月17日貴陽至六盤水段電氣化,1989年12月29日六盤水至宣威段電氣化。

    10.寶成鐵路

      寶成鐵路是中國一條從陜西省寶雞市通往四川省成都市的鐵路,全長668.2公里,于1958年建成,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溝通中國西北與西南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寶成鐵路(寶雞至廣元段)幾乎全部處于山區,由寶雞出發后就需要先后跨越秦嶺、巴山和劍門山,地勢險要,因此工程相當艱巨。鐵路進入秦嶺山區后沿清姜河盤旋迂回,在任家灣和楊家灣之間的線路以30‰(每一千米提升30米)的大坡度急速爬升,最大坡度甚至達到了37‰(每一千米提升37米)為了克服地勢高差,過楊家灣站后就以3個馬蹄形和1個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線上升,線路層疊3層,高度相差達817米,即為著名的觀音山展線。所以在觀音山站就可以看到三層鐵路重疊的場面。再經2364多米長的秦嶺大隧道穿過秦嶺埡口,即進入嘉陵江流域并到達秦嶺站。越過秦嶺后線路即用12‰的下坡道沿嘉陵江而下至四川省廣元,其中秦嶺至略陽間先后14次跨過嘉陵江。寶成鐵路全線共有隧道304座,總長84公里;大小橋梁986座,總長25公里。

        寶成鐵路許多線路路段坡度大、坡長、彎道多,尤其是寶雞至秦嶺一段,初期使用功率甚低蒸汽機車作列車動力則大大減低了線路運輸能力,因此寶成鐵路是中國最早列入電氣化計劃的鐵路。1975年全線電氣化。現時寶成鐵路全線使用電力機車運行,其中寶雞至秦嶺段更需要加掛補機,設秦嶺補機隊,使用韶山4型、韶山三型、DJ1型和HXD3型電力機車擔當補機,以加大機車牽引力和制動能力。

    11.成昆鐵路

       成昆鐵路自四川省成都至云南省昆明,全長1104公里。

       成昆鐵路作為中國鐵路主要干線之一。其中昆明至攀枝花段歸昆明鐵路局管轄,攀枝花至成都段歸成都鐵路局管轄。成昆鐵路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設計線路全長1083.32公里。北起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東站,與寶成、成渝鐵路相接;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的昆明西站,與貴昆、南昆、昆河鐵路相聯,沿途與攀枝花、昆陽等鐵路支線相接。隧道預留了電氣化鐵路凈空。

        成昆鐵路于1952年開始研究線路走向,1956年底選定由成都經峨眉、普雄、西昌、金江、廣通至昆明的線路走向。1958年,北段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分別開始進行勘測設計。

    1958年7月動工,在修了61公里后停建。列入國家西南大三線建設的交通重點工程。1964年9月全面施工。1970年7月1日全線通車,1971年1月1日正式交付運營。原設計年運輸能力1200萬噸,全線采用柴油機車牽引,運行初期開行客車3對、貨車19對。

       成昆鐵路于2000年8月30日全線電氣化(此前,成都-攀枝花段已經電氣化)。現在,鐵路上運行的全部客車和大部分貨車已改用電力機車牽引。全線除成都、昆明外,設車站122個。  現開行圖定客車9對(平均旅行速度55km/h)、貨物列車23對(平均旅行速度25km/h)。能力利用率達到110%。

    12.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是中國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鐵路,全長1956公里,為II級單線鐵路,由青藏鐵路公司管理及運營。鐵路沿線共設有45個車站,位於西藏境內的車站均充滿了藏族特色,且無一相同。全線橋隧總長約占線路總長的8%,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凍土層行車時速最高為100公里,非凍土層時速最高120公里。目前旅客列車全程行車時間約為25小時。

       青藏鐵路起於青海省省會西寧,向西經湟源、海晏,沿青海湖北緣繞行,經德令哈至錫鐵山,南折與315國道并行后到達柴達木盆地中的格爾木。由格爾木南行起攀上昆侖山,穿越可可西裏,經過風火山、唐古拉山,進入西藏的安多、那曲、當雄,最后終到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

       其中西寧至格爾木南山口段(814公里)於1979年鋪通,1984年7月30日投入運營。而格爾木南山口至拉薩段於2001年2月8日宣布修建,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5年10月12日全線貫通。2006年7月1日通車,在格爾木和拉薩兩地同時舉行通車慶典,并對開Q1(青1)次(格爾木→拉薩)和J2(藏2)次(拉薩→格爾木)首發列車。2006年10月1日和10月2日,上海→拉薩與廣州→拉薩列車,分別開始運行,2006年10月4日和10月5日,拉薩→上海和拉薩→廣州列車分別開始運行。

       目前青藏鐵路每日運行6對(12趟)固定旅客列車,其中4對(8趟)在拉薩站到發(包括3對隔日開行列車),另外2對為來往西寧和格爾木的列車。格爾木至拉薩段除硬座外實行上浮票價,按同等級、車型的軟座、硬臥、軟臥分別上浮每人每公里0.09、0.10、0.16元。

       由拉薩站始發的旅客列車均采用經特殊設計以適應高原環境的25T高原型客車,客車由青島四方龐巴迪交通設備有限公司(BST)或中國南車集團南京浦鎮車輛廠制造。全封閉式的車廂采用彌散式供氧與分布吸氧方式,提高車內氧氣含量至23.5%,透過分布式供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氣,可以隨時取用設置於車廂各處的吸氧管,以免出現高原反應。廁所內有集便器,車內又裝有廢物、廢水和垃圾回收裝置,以免污染環境。餐車使用電磁爐,也不會產生油煙。而面對青藏高原風沙大、紫外線強的自然環境,列車車窗的防壓差雙層玻璃都裝有防紫外線貼膜。此外,車廂內裝飾都有明顯的藏族特色,色彩以藏青色、藏紅色為主,車廂內電子顯示屏會用藏、漢、英三種文字播出車內溫度、列車時速、到站信息等相關內容,而車內所有標示也都采用了這三種文字,以方便旅客。當列車運行在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會由2臺東風4D型柴油機車重聯牽引,而格爾木至拉薩段會以2臺或者3臺通用電力NJ2型重聯牽引。

       為了保障旅客健康安全,售票點出售往拉薩的車票時會免費提供「旅客健康登記卡」,旅客上車時,需持有效車票和健康登記卡才能進站上車。根據鐵道部發出的「高原旅客提示」,凡有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重感冒等疾病的旅客,不宜進入三千公尺以上高海拔地區旅行。

       鐵路建成后,將投資人民幣數百億元,以拉薩為中心向外輻射興建三條支線:拉薩至林芝(之后通向云南的大理)、拉薩至日喀則、日喀則至中印邊界的亞東的支線,爭取在十年內全部建成通車。

       此外,敦煌鐵路與青藏鐵路的對接(即敦格鐵路)已納入日程。

    13.膠濟鐵路 
      膠濟鐵路,又稱膠濟線,東起青島市,西止濟南市,橫貫山東省中部。為國鐵I級復線電氣化鐵路,是聯結沿海與內陸的主要鐵路干線之一。始建于1899年,1904年全線通車,1990年完成復線改造,2006年完成電氣化改造,2008年膠濟客運專線建成,膠濟線改為貨運鐵路,實現客貨分離。截至2013年,正線營運里程384.2公里,共設有各類車站36座。
       石德鐵路,中國境內由河北省石家莊市至山東省德州市之間的鐵路線。沿途經河北藁城、晉州、辛集、深州、衡水等市縣,線路全長181.9正線公里。在衡水與京九鐵路交匯。
    14.石德鐵路
       石德鐵路修建于1940年6月,1941年2月竣工,是山西省煤炭外運的重要通道。
       復線工程于1975年3月開工,1982年12月11日,復線全線開通。2006年8月31日電氣化工程開始,2008年10月1日全線電氣化。
    15.正太鐵路
      石太鐵路是中國河北石家莊至山西太原鐵路干線,途經井陘、陽泉、壽陽、榆次等縣市,原稱正太線,是山西的第一條鐵路。
       石太鐵路于1903年由法國開工修建,1907年10月全線竣工,11月通車。東起正定西到太原(今東起石家莊,乃改稱石太線),全長 242.95公里。1938年正太鐵路改稱石太鐵路。
       石太鐵路穿越太行山脈,在石家莊與京廣鐵路、石德鐵路相連,在太原與南北同蒲鐵路、太焦鐵路相接,在陽泉與陽涉鐵路相通,沿線還連接有新井支線、鳳山支線和白蔭支線等支線,是山西通往京、津、滬和江南各地的主要通道,溝通省內外物流的重要運輸線。
       100多年來,石太鐵路經歷了從窄軌到標準軌,從單線到復線,主力牽引動力從蒸汽到電力的不斷發展。從1951年9月開始,石太鐵路先后5次進行技術改造,1982年9月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提高晉煤外運量近2倍,上行牽引數由原來的2400噸提高到3300噸,年輸送能力由2000多萬噸提高到4000多萬噸。2005年新的太原鐵路局成立,對石太鐵路進行了安全標準線建設。
    太中銀鐵路
       太中銀鐵路是中國的一條干線鐵路,起自山西省太原市,向西至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衛市和銀川市,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一條重要鐵路通道。2006年5月開工,2011年1月11日全線通車。
        長944公里,分為太原至中衛的正線(長752公里)及定邊縣至銀川的聯絡線(長192公里)兩部分,鐵路跨越山西省西南部、陜西省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北部地區,經過23個縣、市、區,并跨越黃河三次。其中太原南站至定邊為雙線鐵路,定邊至中衛、定邊至銀川為單線,預留雙線條件,全線電氣化。全線共有新建車站37個,隧道159座,其中最長隧道為20800米的呂梁山隧道。太中銀鐵路設計時速為160公里,預留200公里。
    石太客運專線
        石太客運專線是中國一條連接河北省石家莊市與山西省太原市的客運專線。工程于2005年6月11日開始動工,2009年1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新線全長189公里,預計建造成本為126.37億元人民幣,設計時速250公里,目前商業運行的最高平均速度(2010年)約205公里/小時。客運專線中最長的橋梁為東山過境特大橋,6.5公里,太行山隧道為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全長27.839公里。太原站的改造為石太客運專線的控制型工程,主要分為四部分:站臺區改造、站房區改造、線路改造、新建檢修溝工程。

    16.同蒲鐵路
       同蒲鐵路自中國山西省大同,經太原至風陵渡口,全長865公里,以太原為界,分為北同蒲和南同蒲。南同蒲段513公里,于1933年5月開工,1935年12月竣工。北同蒲段351公里,于1933年11月開工,修至朔縣到大同段,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工。1951年8月,同蒲鐵路全線恢復通車。
       初建為窄軌,1940年日軍占領期間北同蒲被改為準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同蒲也被改為準軌。
    17.焦柳鐵路(焦枝鐵路-枝柳鐵路
       焦柳鐵路是中國一條從河南焦作通往廣西柳州的鐵路,于1978年建成,全長1639公里。
       焦柳鐵路原分為北南兩段。北段從河南焦作到湖北宜都(原名枝城),稱為焦枝鐵路,于1969年動工,1970年建成。南段從湖北宜都到廣西柳州,稱為枝柳鐵路,于1970年動工,1978年建成。自1988年1月1日起,焦枝、枝柳鐵路合并,改稱焦柳鐵路,鐵路全長運營里程1645公里,北端月山站同太焦鐵路聯網,南端柳州南站同湘桂鐵路、黔桂鐵路接連。焦柳鐵路連接數座工業重鎮,與太焦鐵路等共同構成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的一條南北向鐵路干線。
    18.成渝鐵路
       成渝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四川省成都市與重慶市的鐵路,全長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動工,是1949年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1952年7月1日全線通車。全線屬成都鐵路局管轄。
    19.滬漢蓉快速鐵路 
       滬漢蓉快速鐵路,又稱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是中國一條建設中的高速鐵路。全線東起上海市,途徑江蘇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北省武漢市、重慶市等主要城市,西到四川省成都市,全長2078公里。上海至南京段設計速度為350公里/小時,南京至成都段設計時速為200-250公里/小時(其中宜萬鐵路段175公里/小時),全線行車時間可縮短至10小時,比現在的快速列車節省10多個小時。該線是中國“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中的“一橫”,將會服務中國華東沿海地區、華中地區和西南地區,將于2013年底全線建成通車。
       上海—南京段與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共線。將主要分流滬漢蓉鐵路的高速動車組;既有京滬鐵路滬寧段將分流其普通客運列車和貨運列車。
    合寧鐵路
       合寧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安徽省合肥市與江蘇省南京市的客運專線,滬漢蓉客運專線組成部分,是中國第二條開通營運快速客運專線。自安徽省合肥市起,途經肥東縣、全椒縣至江蘇省南京市,歸上海鐵路局管轄。全線共設六個車站,全長156公里,其中安徽境內119公里。其中肥東至全椒約80公里的路段客車運行速度達200公里/小時,并預留提速250公里/小時的條件,其它路段約76公里目前商業運行速度(2009年初)約120公里/小時。是國家規劃的“四縱四橫”快速鐵路客運網一部分。
    票價爭議
       合寧鐵路的客貨票價在基準價上上浮了50%,這使得部分人士認為票價過高。
    合武鐵路
       全長351公里,為國家I級雙線電氣化鐵路,2005年10月開工建設,設計最高時速200公里,是中國第一條設計時速超過200公里,完全按客運專線配置設計的客貨共線鐵路,并預留時速250公里及以上發展條件。總投資達160億元。
       東起合肥,經六安、麻城、紅安,西至漢口火車站,與武漢-重慶-成都鐵路相銜接,地處滬漢蓉快速通道的中心地帶,是撐起滬漢蓉鐵路脊梁的關鍵組成部分。全線于2008年10月實現貫通,12月31日全線開通貨車運營,2009年4月1日起開行動車組列車。
    漢宜鐵路
        漢宜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湖北省武漢市與宜昌市的鐵路,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四縱四橫”快速客運通道中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的組成部分,一條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國鐵I級電氣化鐵路干線。于2008年9月17日正式開工,2012年7月1日正式通車。
        漢宜鐵路建于湖北省中西部的江漢平原,全長291.83公里,東起湖北省武漢市的漢口站,經漢川市、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荊州市、枝江市、至宜昌市的宜昌東站接軌宜萬鐵路。由鐵道部與湖北省共同投資建設,工程總投資額為237.6億元,設計為國家I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里,預留250公里條件。
       2010年6月24日,湖北省鐵路辦以鄂鐵辦函(2010)69號函發文,確定將漢宜鐵路原“仙桃站”更名為漢宜鐵路“天門南站”,并在仙桃市三伏潭鎮增設仙桃西站。 2011年10月28日全線送電試運行,2012年5月試運行,7月正式開通運營。
    宜萬鐵路
        宜萬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湖北省宜昌市與重慶市萬州區的鐵路,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四縱四橫”快速客運通道中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的組成部分,一條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國鐵I級電氣化鐵路干線。宜萬鐵路是一條歷經百多年波折修建,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國鐵I級電氣化干線鐵路。
       宜萬鐵路勘探開始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其前身是川漢鐵路組成部分,動工于1909年,后經過百年波折停工、復工數次。最后一次復工于2003年12月,原計劃2008年底建成通車[1],因施工艱難及設計標準多次提高,于2010年11月24日完成試運行,12月22日正式通車
        宜萬鐵路全長376.99公里,東起湖北省宜昌市的宜昌東站,經宜昌市伍家崗區、點軍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建始縣、恩施市、利川市,西至重慶市萬州區的萬州站,貫穿武陵山區腹地。工程總投資225.7億元。
        該鐵路湖北省境內324.424公里,重慶市境內52.704公里。宜昌至涼霧段288.46公里為雙線,設計時速175公里,開通時速160公里,遠期達到200公里;涼霧至萬州段89公里為單線,屬支線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計劃通車后在宜昌至涼霧段開行動車組。
      宜萬鐵路是目前中國已建和在建鐵路中施工最艱難的鐵路,沿線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發育強烈,暗河體系復雜,隧道內有大量的巖溶、溶腔、斷層、瓦斯,很容易發生突泥、突水事故。
     
    成渝鐵路
        成渝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四川省成都市與重慶市的鐵路,全長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動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1952年7月1日全線通車。

    20,川黔鐵路
      川黔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重慶市與貴州省貴陽市的鐵路。已通車仍然使用,1997年重慶市恢復直轄后,重慶媒體和市民改稱川黔鐵路為渝黔鐵路,但鐵道部并沒有將此線改名,官方仍稱川黔鐵路。而重慶至貴陽間新建渝黔鐵路新線,因而該鐵路又被重慶媒體和市民稱為渝黔鐵路老線。
       川黔鐵路于1956年4月開工,1965年7月13日全線通車, 1965年10月交付運營。1990年12月17日趕水站至南宮山站電氣化,1991年12月28日全線電氣化。
        線路自重慶市渝中區重慶站起,與成渝鐵路共軌至小南海站,經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跨過長江,經綦江進入貴州,再經桐梓、遵義、息烽、修文至貴陽,全長470公里,全線設40個車站。川黔鐵路沿線地質情況復雜,全線有隧道101個,總延長29.352 km,明洞14個總延長5.642 km,大中小橋梁125座、總延長10km全線隧道,橋隧總延長占線路長度的10%。

    21.襄渝鐵路
       襄渝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湖北省襄陽市與重慶市的鐵路,全線為雙線電氣化鐵路,為非一次性建成復線鐵路。全長899公里,設計時速160千米/每小時。
      襄渝鐵路老線全長916公里。自焦柳鐵路上襄陽站出岔向西引出,襄陽北站至老河口東站與漢丹鐵路共軌。全線東起湖北省襄陽市、經由十堰市,陜西省安康市,四川省達州市、廣安市,抵達重慶市。
    22.包西鐵路
      包西鐵路,是中國一條自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至陜西省西安市的鐵路,2007年11月25日開工。2010年12月28日全線開通,2011年1月1日開通客運。北京至西安的高等級旅客列車改走石太客專、太中銀鐵路、包西鐵路。2012年7月1日,西延段開行動車組,西安北—延安區間運行2.5小時。
    23.西康鐵路
       西康鐵路是連接中國大陸陜西省的省會西安市與安康市的鐵路,全長267.49公里。西康鐵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為一級單線電氣化鐵路,預留雙線,一次建成電氣化。年設計能力貨運量2000萬噸,日均客車8對。是中國華北、西北地區進渝入川、連接大西南的新通道,屬鐵道部“八縱八橫”路網規劃中包頭至柳州通道的組成部分。

    24.濱綏鐵路-濱洲鐵路
      濱綏鐵路,原稱東清鐵路東線,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部分。始建于1898年,1903年完工。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至綏芬河市,全長548公里,是中國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的一條干線。其全線歸哈爾濱鐵路局管轄。
       1897年8月28日,濱綏鐵路在東寧縣開工,設計軌距1.524米,即寬軌,與俄羅斯鐵路軌距相同。1900年3月遭到義和團運動破壞,工程中斷。10月復工。1901年濱綏鐵路全線修通,11月14日開始臨時營業。
      濱洲鐵路自黑龍江省哈爾濱至內蒙古滿洲里,全長935公里,是西伯利亞鐵路在中國境內的一段。歸哈爾濱鐵路局管轄。濱洲鐵路于1898年3月完成設計,同年6月在哈爾濱和滿洲里兩端同時動工。
    25.粵海鐵路
       粵海鐵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湛江至徐聞,由塘口站引出至海安南站,在北港碼頭換乘海峽鐵路輪渡,再在南港碼頭引入海口站,又經澄邁縣、儋州市到達三亞站。全長345公里,與既有線叉河至三亞鐵路接軌。是中國第一條跨海鐵路輪渡。
    運煤專線
     
     
    中國鐵路大提速
     
        中國鐵路大提速是指由1997年至2007年期間,中國鐵路一共進行了六次大面積的提速。
        提速前的1993年,全國列車平均旅行速度僅有48.1公里/小時。由1990年代起,中國的鐵路客運就開始面對來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競爭,鐵路客流量不斷下降,即使鐵道部擁有國營壟斷權并開始實行浮動票價,仍然面對客運的虧損,為適應運輸市場變化,提升鐵路客運的競爭力,增加鐵路經濟效益,鐵道部開始了多次全國鐵路大面積提速。
        1997年4月1日,中國鐵路實施第一次大面積提速,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全面提速。以沈陽、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為中心,開行了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的40對快速列車和64列夕發朝至列車,全國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54.9公里/小時。列車開行結構上增加了直通特快、直通快車、管內特快、管內快車數量,減少了直通慢車、管內慢車、市郊列車數量;增加了臥鋪數量,適當減少了座席數量。中國鐵路網內允許時速超過120公里的線路達1398公里,時速超過140公里和160公里的線路延長分別為588公里和752公里。貨運方面首次開行了發到站直達、運行線全程貫通、車次全程不變、發到時間固定、以車或以箱為單位報價的“五定”貨運列車,做到了雙線日行800公里、單線日行600公里以上,實現了貨運班列客車化,價格收費公開化;提高了直達列車比重,減少了貨物列車改編作業,加快了車輛周轉,提高了作業效率。
        1998年10月1日,中國鐵路第二次大面積提速。直通快速旅客列車在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的提速區段最高時速可達到140公里至160公里,在非提速區段的時速達到120公里。夕發朝至列車增加到116趟。廣深線采用新時速擺式列車最高時速達到200公里。全路旅客列車平均速度達到提升到55.16公里/小時。在這兩次提速后已經對提升鐵路客運競爭力有一定作用,令鐵路運輸在1999年實現扭虧為盈。火車大提速導致大批縣級小站消失,使得小城鎮居民出行困難。火車提速的同時,價格低廉速度較慢的綠皮車逐漸退出運行。這使得低收入人群失去了獲取較廉價的車票的機會。
    鐵路客車
         中國鐵路客車根據用途的不同,主要有如下幾種:硬座車、軟座車、硬臥車、軟臥車、行李車、餐車。此外,某些特別用途的車輛,如試驗車、公務車等,因為同樣采用客車結構,按官方分類也屬于客車中“其他車”的類別。各種類型的客車車廂都擁有特定的代號和編碼范圍。
    至2006年底,全國鐵路客車擁有量達到4.26萬輛,其中空調客車2.30萬輛,占客車總數的53.9%。預計到2012年,中國鐵路技術裝備將基本實現現代化,除了大量投入運營動車組外,普通空調客車占客車保有量的66%以上。

    中國鐵路25型客
       25型客車是中國鐵路第三代主型客車。25型客車最初自1967年開始試制,車長25.5米。1978~1985年鐵道部制定科技規劃中要求研制車長25.5米客車。1986年由鐵道部下達25.5米新型空調客車的研制要求。這種客車結構上的特點有:低合金鋼結構的車體為無中粱薄壁筒形整體承載結構,側墻為平板無壓筋結構。定員較多,構造速度較高,集中供電,各車均有車頂單元式空調裝置和電熱裝置。采用低噪聲、耐磨耗風擋,安裝鋁合金單元車窗,端門為自動門,行李架采用板式結構鋁型材制造。此后,1987年開始利用國外技術制造25.5米集中供電空調客車。自1990年代開始,根據客車升級換代的要求相繼研制車長25.5米的25型系列客車。
       25型客車除基本車型外還有雙層客車。25型雙層客車于1989年起投入上海—南京間運營。硬座車定員186席,比25型硬座車多58席,軟座車110席,比25型軟座車多30席;車體長仍為25.5m,寬3.105m,高4.75m,車底面距軌面高度為0.25m;采用空氣彈簧懸掛和盤形制動裝置的轉向架。雙層客車客室分上、下兩層,兩端為單層(即中層),中層設置乘務員室和廁所及其他輔助室,上、下層與中層之間設有扶梯。此外,還研制了中長途雙層臥車。
        25型客車是中國第一代車長25.5米的試制性鐵路客車。
        25A型客車是通過國際招標中標后一次性生產的集中供電空調客車,與英國和日本的公司合作試制。一共168輛客車,也稱“168”客車。這批客車限定區間為北京以南,構造速度為140km/h。采用進口高檔材料和設備,制造成本比較高。
    25B型客車(綠皮車)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25B型客車是基于25A型客車基礎上升級換代的普通客車,顏色涂裝與22型客車一樣,除軟臥車、餐車安裝本車柴油發電機供電空調外,其余車種無空調;但硬臥車廂里唯一與22型硬臥客車不同的是,22型硬臥客車的中鋪和上鋪外側各有兩個綠皮吊帶來保護乘客不會從上面掉下來,但25B型硬臥客車的中鋪和上鋪外側則是普通的鐵欄桿保護裝置,與其它25型硬臥客車的中上鋪的保護裝置無任何區別。

    25G型客車是升級換代集中供電空調客車,25A型空調客車國產化改進型,技術條件與25A型相同,降低了生產成本。根據供電制式的不同分為機車供電和發電車供電兩個版本
       25Z型準高速客車為運行于廣深準高速鐵路線上研制,設計時速為160km/h,最高試驗速度達183km/h。是中國鐵路第一代準高速客車。主要用于中短途城際特快列車。
       
    25G型客車(紅皮車)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25G型客車(G代表改進型,漢語拼音:GaiJin)是25A型客車的改進型。1991年,在168輛25A型新型空調客車試制和應用成功后,鐵道部再次提出生產“升級換代產品 25.5米空調和非空調客車”的要求。長春客車廠(今為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25A型客車的基礎上研制了25G型空調客車,而25B型客車則是同在25A型客車的基礎上研制的非空調客車。25G型客車設計技術條件與25A型相同,同樣的無中梁薄壁筒形整體承載車體結構,平板無壓筋側墻,在車頂設置集中單元式空調裝置,并使用空調發電車集中供電,三相四線制AC380V交流電供電模式。25G型在保證質量及性能前提下,生產材料和設備檔次稍作下調,將25A型客車組件國產化,例如采用國產空調機組和電器控制柜,以降低成本。最初采用206G型、209G型轉向架,構造速度為140公里/小時,最大允許速度是120公里/小時,這是因為需要滿足平直道上重車達到800米緊急制動距離要求(25A/B/G型時速為140公里時,緊急制動距離為1200米)。最大編組數20輛。
    25K型客車(藍皮車)
       25K型客車為中國鐵路第一次大提速開始開行的特快列車車體。是基于25Z型準高速客車的研制經驗設計。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25T型客(藍皮車)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25T型客車為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開始開行的直達特快列車車體。是25K型快速客車的后續型號。由龐巴迪公司提供技術并授權四方-龐巴迪-鮑爾公司(BSP)研發量產,定型后由其他國內客車車輛廠國產化。RW19T、RW19K等是高級軟臥包廂客車,通常加掛于直達特快或者特快列車為主。
    高速鐵路-客運專線

        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始于1999年興建的秦沈客運專線,經過10多年的高速鐵路新線建設和對既有鐵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以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至2012年12月底,中國時速達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里程已經接近13000公里,其中包括既有線提速近3,000公里。連接秦皇島及沈陽的秦沈客運專線是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設計時速為250公里,為中國高速鐵路的前期實驗路段。

        中國正在興建和即將興建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里程達到17,000公里。根據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方案,至2015年年底,中國將會建成42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基本上建成以“四縱四橫”為骨架的全國快速客運網,總里程將超過16,000公里;到2020年中國時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里程將會超過30,000公里。

       而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是在2002年建成運營的秦沈客運專線,全線設計時速達到200~250公里,同年“中華之星”電力動車組在秦沈客運專線創造了當時“中國鐵路第一速”的321.5km/h,轟動一時。而現在秦沈客運專線已經成為合并成京哈線的區間段。

    2004年1月,國務院批準中國第一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正式宣布規劃建設里程超過1.2萬公里的客運專線,客車速度目標值達到每小時200公里及以上,以及三個地區的城際客運系統(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自規劃實施后,大批高速鐵路相繼上馬開工建設,包括溫福鐵路、合寧鐵路、武廣客運專線、京津城際鐵路等。

        在2007年實行的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國首次在各主要提速干線(如京哈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隴海線、膠濟線等)大規模開行時速高達200~250公里的中國鐵路高速CRH)動車組列車,達到了目前世界上既有線提速改造的先進水平。2008年8月,中國首條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

      2007年起鐵道部開始對《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方案進行研究,并于2008年11月正式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新方案將客運專線規劃目標由1.2萬公里調整為1.6萬公里,并將城際客運系統由環渤海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擴展到長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關中城鎮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等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

     京津城際

        京津城際鐵路又稱京津城際軌道交通,是一條連接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城際客運專線,也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環渤海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線是中國大陸第一條高標準、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也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第一個開通運營的城際客運系統。

        京津城際鐵路由北京南站始發,終點站為天津站,目前有部分車次的終點站為塘沽站,正線全長113.544公里,北京南站至天津站的實際里程全長116.939公里,運價里程120公里,總投資133.24億元人民幣,其中約85%總長100.171公里的路段為高架線路,設北京南、亦莊、武清、天津等四座車站,并預留永樂站建設用地。京津城際鐵路自北京南站東端引出,沿京滬鐵路往東,下穿玉蜓橋沿南護城河至左安門后折向東南,再沿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側的京津第二高速通道出京,直抵天津站。工程于2005年7月4日開工建設,在2008年8月1日,即北京奧運開幕前一星期,作為奧運會交通配套工程投入運營。試驗最高時速394.3公里,正式最高運營時速為350公里,商業運行速度約330公里/小時,全程直達運行時間約為30分鐘,平均運行速度為240公里/小時。

        2005年7月4日,京津城際鐵路正式動工。整個京津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工程采用“兩點一線”建設策略,即分為京津城際鐵路、北京南站、天津站交通樞紐改造工程三大部分同步進行。京津城際鐵路與2008年8月1日正式通車運營,2009年10月1日,京津城際延伸線,即津濱城際鐵路動工,北京南站到濱海新區核心區的于家堡站預計40余分鐘。2008年8月1日起,命名為“和諧號”的京津城際動車組正式在京津城際鐵路投入運營,并啟用了代表城際高速列車的C字頭車次。列車最高運營速度為350km/h,來往京津兩地單程僅需30分鐘,以高速度、公交化、大容量運輸模式運營。2008年9月24日起,京津城際高速動車組的服務經由津山鐵路延伸至天津的塘沽站,這一以區間內的最高運行速度為160公里/小時,初期有4對列車停靠該站。

    京滬高鐵

        京滬高速鐵路簡稱京滬高鐵,是中國一條連接北京市與上海市的高速鐵路。線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1318公里,設24個車站。設計的最高速度為350km/h,近期最高運營時速300km/h。京滬高速鐵路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并于2011年6月30日通車。

        北京和上海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和全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而京滬高速鐵路位于中國華北和華東地區,兩端連接環渤海和長三角經濟圈兩個經濟區域,全線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所經區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5%,人口占全國的26.7%,人口100萬以上城市11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43.3%,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也是中國客貨運輸最繁忙、增長潛力巨大的交通走廊。進入21世紀,目前既有京滬線的利用率已處于超飽和狀態,73%的區段運力利用率達到90%,26%的區段運力利用率更達到100%。到了2007年,隨著中國經濟的急速發展,鐵路運輸情況變得更為嚴峻。既有京滬線平均客運密度上升至每公里4782萬人、貨運密度達到每公里6277萬噸,分別為全國鐵路平均密度的5.2倍和2.1倍,已處于極度飽和狀態。運輸壓力前所未有,新建一條鐵路迫在眉睫。但對于這條高速鐵路的必要性、經濟性,以及選擇哪種技術建設(“高速輪軌”和“磁懸浮”之爭),選用哪個國家的技術,一直是飽受爭議的話題。

     京滬高速鐵路與既有京滬鐵路大體平行,正線全長1318公里,較既有京滬線縮短約140km;正線鋪設無砟軌道1268公里。設計最高運行時速380公里,持續運營時速350公里,列車最小追蹤間隔按3分鐘設計。北京南—上海虹橋全程運行時間約為5小時。年客運輸送能力雙向達到1億6千萬人次。

      線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沿既有京滬鐵路,經天津新設天津南站并與天津西站間修建聯絡線連接;向南沿京滬高速公路,在京滬高速公路黃河橋下游3公里處跨黃河,在濟南市西側新設濟南西客站;向南沿京福高速公路東側南行,在徐州市東部新設徐州東站;于蚌埠新淮河鐵路橋下游1.2km處跨淮河設蚌埠南站,過滁河,在現有南京長江大橋上游20公里的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處越江進入新設的南京南站,終到上海虹橋站。天津、濟南、徐州、蚌埠、南京、上海等樞紐地區通過修建聯絡線引入既有站。

    滬寧城際鐵路

       滬寧城際鐵路(又稱滬寧高速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上海市與江蘇省南京市的城際鐵路客運專線,于2008年7月開工,并于2010年7月1日通車。滬寧高速鐵路與京滬高鐵的滬寧段、京滬鐵路動車組并行,覆蓋同一客運需求區域,為相互競爭關系。

      滬寧高速鐵路全線長約300公里,在上海市境內32公里,江蘇省境內268公里,線路走向基本與京滬線滬寧段平行,共設31個站點,其中10個站為預留站。原設計時速250公里,運行大站直達(250公里/小時,80分鐘)和站站停(160公里/小時,171分鐘)兩種列車。施工期間發生3次重大變更,第一次為梁型的改變,第二次為有砟軌道變無砟軌道板,第三次于2008年11月11日,正線線間距由4.6米調整為4.8米,設計時速提升至初期運行時速300公里,遠期提速到350公里。2010年03月10日,為了保證南京與上海之間真正實現一小時通達,滬寧高速鐵路的設計時速由原來的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

    京廣高鐵(京石高鐵-石武高鐵-武廣高鐵

        京廣高速鐵路是中國一條運營中的高速鐵路。該線始于北京西站,途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等地,到達廣州南站,全長2298公里,是當今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線路南端與廣深港高速鐵路相連,構成《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規劃的“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中北京至香港的客運專線。

      建造工程于2005年開始,全線分為三段建設。南段的武廣客運專線于2009年12月26日率先通車運營。中段的石武客運專線以鄭州東站為界分為兩部分,鄭州至武漢段于2012年9月28日通車運營,而石家莊至鄭州段則與北段的京石客運專線一同在2012年12月26日投入運營。

    徐蘭高鐵

       徐蘭高鐵,是中國一條建設中的高速鐵路,是中國中長期鐵路規劃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的“一橫”。由鄭徐高鐵、鄭西高鐵、西寶高鐵、寶蘭高鐵組成,全長約1400公里,連接西北、中原和華東地區,全線時速350km/h。目前該線路鄭州東站至西安北站段已開通運營。

     鄭西高鐵

        鄭西高鐵是一條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市與陜西省西安市的高速鐵路,線路由鄭州東站至西安北站,全長484公里,設11個車站,由鐵道部和河南省、陜西省政府投資,共同興建。設計的最高速度為350km/h,近期最高運營時速為300km/h。鄭西客運專線于2010年2月6日正式開通運營。

       鄭西客遠專線作為鄭西快速客運通道,是中國“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網中“一橫”的徐蘭客運專線的最先通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一條連接中國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高速鐵路。

    西寶高鐵

        西寶客運專線是中國一條建設中陜西省內西安市與寶雞市的客運專線,徐蘭客運專線的組成部分。建成后,兼有城際鐵路性質,與鄭西、徐鄭客專及規劃擬建的寶蘭客運專線相連,形成隴海客運專線,與既有隴海線共同構成高標準、大能力的路橋通道。

        本線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西部,東起西安,向西經咸陽市、楊凌示范區至寶雞,途徑咸陽市秦都區、興平市、武功縣和楊凌區以及寶雞市扶風縣、眉縣、岐山縣、陳倉區等市縣,是陜西省重要的經濟發展帶,長度148.15公里,路段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達350公里/小時,將新建咸陽西、楊凌南、岐山、寶雞南共4個車站。

    哈大高鐵

       哈大高鐵,是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與遼寧省大連市之間的高速鐵路,哈爾濱西站至沈陽北站為京哈客運專線的一部分。哈大客運專線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6月28日開始鋪軌,同年12月28日全線鋪通,2012年10月8日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2012年12月1日正式通車,按照冬季運行圖運行。

    2013年4月1日哈大高鐵按照夏季運行圖提速至300公里/小時,速度、票價與之前比均提升50%,哈爾濱到大連最快3時30分到達。沈陽和大連間的二等座票價為175.5元左右,最快1小時55分。

        哈大高鐵運營初期,實行冬季和夏季“兩張列車運行圖”,分別按時速200公里和300公里兩個速度等級開行動車組列車,同時實行與兩個速度等級相對應的票價。冬季運行圖實施階段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共4個月。夏季運行圖實施階段為每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共8個月。

    高速鐵路(High Speed Rail)

       高速鐵路(High Speed Rail)簡稱為高鐵,是一種營運速度較普通鐵路更快的鐵路運輸方式。截至2013年,世界上主要運行高鐵的國家最高時速大約為300公里(德國、日本、臺灣、意大利、英國、韓國),310公里(中國、西班牙)和320公里(法國、日本E5系E6系),上海磁浮示范運營線則最高可達431公里的時速。

        高速鐵路是一個高科技的集成系統,除了需要在列車的營運速度達到一定標準外,鐵路車輛、軌道、訊號系統等方面均需要技術的配合。通常高速鐵路是作為一種快捷及安全的旅客運輸方式使用,但亦有少數能同時擔當輕量的貨運服務,例如法國郵政服務“La Poste”擁有少量高速郵政列車SNCF TGV La Poste,使用法國高速鐵路網提供快運服務。

       對于“高速鐵路”一詞,現時世界上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所以不同的組織或國家均對“高速鐵路”有各異的標準。但近年各地的標準均趨于接近,國際鐵路聯盟的建議是指透過改造原有線路使其設計速度達到200公里/小時,或新建線路的設計速度達到250公里/小時以上。不過,由于許多國家的傳統鐵路,也進行高速化,一旦速度提升達到200公里/小時的范圍,會使得高速鐵路的定義趨于模糊。因此,依據所謂的運輸工具3S理論,高速鐵路的列車不只是速度快(Speed),也會在乘坐空間加大舒適程度(Space),以及提升座艙的服務內容(Service),才能以較高的票價來服務。“狹義”上的高速鐵路,是指傳統的輪軌式高速鐵路,這也是最普遍的一種理解;而“廣義”上的高速鐵路則包含使用磁懸浮技術的高速軌道運輸系統。于1964年開通的日本東海道新干線,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營運速度達到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系統。

    和諧號動車組列車

       和諧號動車組是中國鐵路高速(CRH)動車組,及部份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柴油機車系列的統稱。動車組除了比傳統由機車牽引的列車、以及推拉式列車節能、環保外,還需要多個不同單位攜手合作共同研制,代表技術上的協調。被命名為“和諧號”的高速動車組列車均為CRH系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向龐巴迪、川崎重工業、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公司購買動車組技術,并通過技術轉移方式,在中國國內生產有關高速鐵路車輛,達到一定程度的國產化。目前共有六個大系列(CRH6型車在產中),分別是CRH1、CRH2、CRH3、CRH5、CRH6及CRH380系列。

    “和諧號”動車組是目前中國國內技術最先進的動車組列車。列車采用動力分散式,運行時速達200公里以上,最高可達350公里。由外國引進的技術,經調整使之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司機可以通過電腦控制列車,駕駛數據全部采用電子顯示,而非傳統的儀表顯示,電腦也可以自動調節列車的速度,有助排除誤點,空調溫度也能自動調節。列車車頭是流線形的,能大幅降低空氣的阻力。所有車門都是電動塞拉門(CRH2及CRH380A系列則使用內藏趟門),能減低開關門時的噪音。

        而內部設施也更注重人性化的設計,例如殘疾人專用洗手間、為母親提供的嬰兒護理臺等。衛生間里水龍頭都是感應式的,并附有冷熱水供應。乘客在衛生間中,可隨時利用緊急調用按鈕,在緊急的情況下通知列車服務員前來協助。身體不適的乘客,可以使用多功能室的折疊床作休息。車窗玻璃采用特殊材料,即使被打碎都不會劃傷人體。而且車門都經過特別設計,方便殘疾人士登車(由于CRH1的車門較闊,所以車門無需特別設計)。

    “和諧號”列車的座位劃分為商務座、一等座及二等座。商務座位1+2排列方式,一等座為2+2排列方式,而二等座為3+2方式。座椅的靠背和座墊均可自由調節(CRH1型的二等座除外),座向可以180度轉變(詳情請見下表),亦附有可折疊的茶幾。

       運營初期,在部分線路上和諧號動車組的售票情況并不理想。有業內人士認為淡季、價格和認知是主要因素。而價格方面,和諧號動車組列車的票價,比特快列車高出一倍多,這和動車組不執行“遞遠遞減”的定價原則有關,普通乘客可能難以負擔,有時比特價飛機票還高。此外,在提速后,在同樣線路上運行的其他特快列車的票價都沒有改變,但速度卻提高了,某些短途線路上特快列車的運行時間僅比和諧號動車組長約十幾分鐘,所以部分乘客寧可選擇較便宜的特快列車。

     CRH1 (時速200公里,最大時速250公里)

       CRH1型電力動車組,于2004年起向龐巴迪運輸和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BST)(前稱“青島四方-龐巴迪-鮑爾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BSP)訂購的CRH系列高速電力動車組車款之一。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由于CRH1主要用于城際運輸,加上車體外觀與地鐵列車相似,而其原形車(Regina C2008)在國外都是以兩節或三節短編組運行,所以中國國內鐵路迷普遍將CRH1A型動車組稱為“地鐵”。鐵道迷對此型車有“大地鐵”的昵稱。列車通常運行滬寧、滬杭線的城際列車,其發車密度大約只有15分鐘左右,猶如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另外列車設計也酷似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8號線的AC10、AC12列車。

      標稱速度為200公里/小時,持續運營速度為200公里/小時,最大運營速度為250公里/小時。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CRH2(運營時速200公里,最高時速250公里)

         CRH2型電力動車組,向日本川崎重工及中國南車集團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訂購的CRH系列高速動車組車款之一。中國鐵道部將所有引進國外技術、聯合設計生產的中國鐵路高速(CRH)車輛均命名為“和諧號”。CRH2系列為動力分散式、交流傳動的電力動車組,采用了鋁合金空心型材車體。CRH2型是以日本新干線的E2系1000番臺為基礎,也是繼臺灣高鐵的700T型后,第二款自日本出口的新干線列車。CRH2A的編組方式是4節動車配4節拖車(4M4T),每4節為一個單元,牽引功率為4800千瓦,最高營運時速為250公里,標稱時速200公里,列車裝有兩副受電弓。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CRH3(時速350公里)

       CRH3型電力動車組,是向德國西門子交通集團和中國北車集團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訂購的CRH系列高速動車組。中國鐵道部將所有引進國外技術、聯合設計生產的中國鐵路高速(CRH)車輛均命名為“和諧號”。營運最高速度:350 km/h設計最高速度:350 km/h。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CRH5(最高運營時速250公里)

        CRH5型電力動車組,是向法國阿爾斯通和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訂購的CRH系列高速動車組車款之一。中國鐵道部將所有引進國外技術、聯合設計生產的中國鐵路高速車輛均命名為和諧號。CRH5型電力動車組采用動力分散式設計,有別于TGV的動力集中式設計,是以法國阿爾斯通的Pendolino寬體擺式列車為基礎,但取消裝設擺式功能,而車體以芬蘭鐵路的SM3動車組為原型。這批高速列車隨后正式定型為CRH5A,是目前CRH5系列中的唯一車型。動車組采用動力分散式,每列8節編組,共5節動車和3節拖車(5m3T),設計營運速度為250 km/h。列車可透過兩組聯掛方式增至16節。列車設有一等座車(ZY)、二等座車(ZE)、一等包座/二等座車(ZYE)和帶酒吧的二等座車/餐車(ZEC)。其中一等座采用2+2方式布置,二等座為2+3布置。有23列CRH5A(編號為CRH5-001A—CRH5-012A、CRH5-043A—CRH5—053A)的一等、二等座椅不可回轉。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設計營運速度為250 km/h。

    CRH6(時速160-200公里)

       CRH6型電力動車組是由中國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共同研制開發的CRH系列電力動車組。列車由四方技術總負責,浦鎮四方聯合設計,并分別在兩公司及廣東(新會)基地生產。CRH6型動車組適用于城市間以及市區和郊區間的短途通勤客運,滿足載客量大、快速乘降、快啟快停的運營要求。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CRH6型動車組采用8輛標準編組、編組長度201.4米。根據運輸距離、站點和乘客群的不同,CRH6型動車組分為兩大類型,運營速度分別為時速200公里和160公里兩個等級。時速200公里的CRH6型動車組最高運營速度200公里/小時、試驗速度220公里/小時,以“大站停”的模式運營;而時速160公里的CRH6型動車組最高運營速度160公里/小時、試驗速度180公里/小時,以“站站停”模式運營。

    CRH380A —或 CRH2-380型

      CRH380A型電力動車組,或稱CRH2-380型,是為營運新建的高速城際鐵路及客運專線,由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在CRH2C(CRH2-300)型電力動車組基礎上自主研發的CRH系列高速電力動車組,也是“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最高營運速度380千米/小時。中國鐵道部將所有自行發展關鍵技術、引進國外技術、聯合設計生產的中國鐵路高速(CRH)車輛均命名為“和諧號”。CRH380A系列為動力分散式、交流傳動的電力動車組,采用了鋁合金空心型材車體。

    營運最高速度:380 km/h,設計最高速度:400 km/h。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CRH380B

       CRH380B型電力動車組(或稱CRH3-380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為營運新建的高速城際鐵路及客運專線,由中國北車集團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在CRH3C型電力動車組基礎上自主研發的CRH系列高速電力動車組,也是“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并將以此為基礎研制時速400公里的CIT400B檢測車。

    和諧長城號內燃動車組  

       NDJ3“和諧長城號”,是中國鐵路的準高速柴油動車組車款之一,屬于動力集中式,采用推拉式設計。

       鐵道部為滿足2008年北京奧運帶來游客增加而需要開行的北京至八達嶺之間旅游列車的要求,訂造了四組NDJ3型內燃動車組。全部配屬北京鐵路局北京機務段,行走北京市郊鐵路S2線的近郊旅游線路,來往北京北、八達嶺與延慶南菜園火車站之間。

    中國的普速鐵路與高速鐵路

        NDJ3型柴油動車組是以新曙光號內燃動車組為基礎進行研制,機車和客車車廂分別由戚墅堰機車車輛廠與南京浦鎮車輛廠負責制造,動車組采用旅游客車設計。列車動力配置為二動七拖,頭尾每端各配有一臺柴油機車,以推挽式運行,最大運行速度為160km/h。機車為電力傳動內燃機車,使用12氣缸柴油機,每臺機車的軸式為A1A-A1A。并在主發電機上配一個輔助發電機,以供電給車廂使用。客車車廂以25T型客車為藍本,而浦鎮車輛廠吸收消化和諧號動車組技術,車輛內部裝飾參考了CRH1和CRH2型動車組的設計,外部涂裝也與CRH系列和諧號動車組相似。客車采用加寬車門、特大觀光車窗、可旋轉座椅、殘疾人衛生間、嬰兒護理臺等多項更為人性化的設計,而且所有座椅均可以回轉。

        這款動車組在2008年8月6日開始服務城鐵S2線。此前曾據聞被命名為“和諧號”,但并不屬于CRH系列,至7月22日起命名為“和諧長城號”。2009年春運期間,其中一列“和諧長城號”曾短暫服務于石家莊—北京西—天津—秦皇島的臨時城際特快列車。2009年7月30日,其中一列曾經從北京鐵路局轉配到沈陽鐵路局,后來已經轉配回北京鐵路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熟妇性色老熟妇性| 色爱综合激情五月激情| 日韩av综合中文字幕| 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午夜|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 116美女极品a级毛片| 成年女人碰碰碰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卡一卡二卡乱码高清|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熟女片嫩草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影视|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影视|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影视|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国产成人无码AV大片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APP|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洲 无码 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卡2卡3卡4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