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發現:口渴意味著提前死亡 最好的藥竟是水 【九牧林醫家導讀】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將畢生精力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療作用。只需兩杯水,就可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從不用藥,僅僅用水,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水是最好的藥》一書總結了幾十年研究成果。這是一個震驚世界的醫學發現! 因為,你不了解身體缺水會導致哪些疾病?你不知道僅用水就可治愈許多慢性疾病?或許你長年患有關節炎、過敏癥、高血壓;或許你正在經受哮喘、糖尿病或腸炎性疼痛的折磨,那么不妨讀一讀《水是最好的藥》這本書吧! 美國F.巴特曼醫學博士說:“水是最好的藥”,告訴我們為什么仍然生病? 因為現代醫學科學基礎建立在一系列錯誤假設上。在100年里,甚至沒有人質疑過這些錯誤假設。正因為錯誤,才讓我們對脫水癥狀本質一無所知。世界上耗資數十億美元的科研機構也不得要領,于是發明各種各樣新詞匯,描述人體不同部位脫水癥狀。每發明一個新詞匯,就把病癥描述成“醫學的新進展”,這樣“進展”花掉越來越多的錢,其實癥狀本質就是脫水。在經歷痛苦和挫折后,終于發現了醫學的失誤之處。這發現成為突破,讓生理學的理論重新成為醫學研究指導,而不是放任制藥行業繼續膨脹下去,從患者身上無休止地榨取錢財。建立在錯誤基礎上的現代醫學,已讓成百萬人死亡,讓成千萬人承受不必要痛苦,而制藥行業卻利潤滾滾---這一切源于我們錯誤,不真正了解人體一系列癥狀其實都源于脫水表現。現代醫學的錯誤假設,不僅讓社會蒙受損失,也強迫人們搭上了“藥物治療”這班倒霉列車…… 一、天然保健良藥,能解決許多健康問題 研究證明:水,是天然保健良藥,能夠解決人類許多健康問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人類進入成年后,口渴感覺會逐漸衰退,體內的水分越來越少。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細胞含水量逐漸減少,細胞內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之比從1:1,減少至約0.8:1。 研究證明:人類進入老齡后,每10年內身體就喪失3升以上水份。這個巨大的變化,讓健康遭到威助。飲水是為滿足細胞功能需求,飲水量減少,影響細胞活力。 美國F.巴特曼醫學博士在研究中發現一個神奇的事實:一天只需要兩杯水,就可以解除因胃潰瘍引起的劇烈腹痛。在監獄研究15個月時間,已經治愈數百名囚犯;隨后兩年半時間,使用自來水成功又治愈3000多人因各種壓力導致的胃潰瘍病例。 巴特曼醫學博士意識到,這些病人實際只是渴而已,脫水信號通過身體疼痛表現出來。人們對干渴和饑餓都會做出反應,二者是饑餓導致。但是總以為吃固體東西,不知身體消化過剩食物需要水份,讓干渴感覺占據上風,才會喝水。這種身體缺水,會進入一種持續發展階段,致以機制逐漸形成鞏固下來。這種適應過程,將破壞身體干渴機制,致使無法通過有效的干渴感覺,表達對水份的需求。換句話說:如果你喝的水越多,你的口渴感,就會越敏銳;你喝的水越少,你的口渴感,就越遲鈍。茶、咖啡、葡萄酒和飲料,無法代替身體所需的天然水。因為飲料固然含有水分,但也含有脫水因子,特別咖啡因和酒類。這些不僅會清除溶解的水分,還會清除身體額外水分。當喝咖啡、茶或啤酒時,身體消耗的水分,總量往往多于飲料含有水分。假如喝完飲料后測量尿液,就會發現排出的尿超過飲料量。當人體處于脫水狀態時,就會將當前所剩的水分重新分配。在體內某些區域水分供應不足,就會發出警報。當干渴管理機制發生作用時,人體僅存的水分將會得到調配,在需要時使用,會使人體整體運行機制發生改變,即開始生病。如長期脫水導致依賴水分的機體功能暫時關閉或休眠,因為身體需要將所剩不多的水分儲存起來,以便度過困難期。進而身體脫水程度越來越嚴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會達到極限。這時,身體最活躍的組織和器官,將首先發出特定的信號并通知:身體已經進入嚴重缺水狀態—慢性病出現。藥物治療,只能暫時消除身體缺水的各種危機信號;對人體細胞(包括基因細胞)卻有害無益。長期脫水,會使身體機能的活躍性和有效性徹底喪失;即便是藥物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這種可怕的情形,還將傳遞到下一代身上。特別是哮喘癥、過敏癥、胃灼熱等疾病,都可通過補水來進行預防,并且只有這樣;在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人的身上,某些疾病才不會產生。蛋白質和酶這兩種物質,在低粘稠度的溶劑里,效率更高。只有周圍的水分充足,它們才能夠高速擴散和運轉。如果溶劑因細胞內缺水而產生高粘稠度,那么,蛋白質和酶在細胞內部的運轉效率就會迅速降低。 老年人,身體水分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他們每10年身體水分,平均喪失3.5~6升,這是一種巨大損失。且依賴口渴感覺會引起長時間脫水,主要是引起細胞內部脫水,結果導致生產神經傳遞素的“工廠”體內的氨基酸大量喪失。隨著年齡增長,細胞內水分含量,將逐漸少于細胞外水分含量,細胞內部水分逐漸流失,導致水滲透平衡被完全打破,細胞吸水性能和儲水性能將會逐步喪失,這就是開始干癟!假如老年人體內水分充足,將會有一個潛在好處:能提高成蛋白質和酶的活性;由于蛋白質和酶受所處自由水環境的影響,意味著體內擁有充足水分,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早衰和所有感觀系統的過早退化。僅依賴干渴感覺做出判斷,等到口渴才開始喝水,只會帶來嚴重后果。等待口渴,意味著忍受疼痛和提前死亡。 二、研究發現:水在身體中有什么作用呢? 倘若,當你的身體出現局部缺水,首先會抑制身體某些功能,并最終使之徹底喪失。因為,水是能量的主要來源,是身體的流動動力。水在身體所有細胞內部產生電力和磁力,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同時,水是細胞結構的建筑粘合劑,可以防止基因遭破壞,并使基因因此更能發揮他的所長。 研究發現,水可以大幅度提高骨髓免疫系統的效率,也可以提高防癌的效率。因為,水是所有食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溶劑,可以有助于食物分解成細小的顆粒,促使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可以提高身體吸收食物核心物質的效率。同時,水可以運輸身體內所有物質,在血液、紅細胞和肺部收集氧氣的過程中提高效率。當水到達一個細胞時,可以為細胞輸送氧氣,并把細胞產生的廢氣交由肺處理;可以清除身體各部分產生的有毒廢物,并交由肝和腎處理。 研究發現,水是關節空隙的主要潤滑劑,有助于防止關節炎和背部疼痛,可以使椎間盤成為“防震氣墊”。同時,水是最好的傾瀉劑,可以防止便秘的產生。研究發現,水有助于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發生的幾率,可以預防心臟和大腦的血管阻塞;水對身體的冷卻(排汗)系統和加熱(產生電能)系統至關重要;水為大腦行使正常功能(尤其是大腦的思考功能)提供活力和電量;水能提高所有神經傳遞素(包括血液中的血清素)生產效率的關鍵物質;水是大腦產生所有荷爾蒙(包括褪黑激素)的必需物質;水有助于預防注意力缺乏癥;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擴大注意力的范圍。 研究發現,和所有飲料相比,水是最好的飲料,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水有助于減少壓力、焦慮和抑郁;可以改善并恢復正常的睡眠習慣;有助于減少疲勞,提供能量,使之更加朝氣;水和心跳機能可以產生稀釋物和水流,防治血管形成廢棄物沉積現象;可以使皮膚變得更加光滑,延緩衰老;可以使眼睛更有神采;有助于防止青光眼; 研究發現,使骨髓的造血機制恢復正常,有助于防止白血病和淋巴瘤;可以大幅度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以對抗感染和癌細胞的產生;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液凝固;可以減少經期前疼痛以及潮熱。在脫水過程,身體不會儲存任何剩余水分,這是必須每天及時補充。 三、研究發現:水在人體中的10大生理作用 對人類生存來說,水是僅次于空氣的最必需物質。簡單說具有以下10大特殊作用: (1)鎮靜作用:心情煩躁、情緒不穩時,慢慢飲少量水,有一定安神鎮靜之效。 (2)強壯效果:水的溶解力大,有較大的電離能力,可使體內水溶解性物質以溶解態及電解質離子態存在,有助于活躍人體內的化學反應,增加元氣。 (3)保護眼睛:飲水有助于眼睛淚液充足,當灼熱物體接近眼睛時或在陽光下勞作時,淚水即在高溫作用下形成一層薄薄的水蒸氣。這種水蒸氣起到了阻止高溫傳導的作用,會減少眼睛受傷害的程度。 ( 4)降脂減肥:美國醫學家實驗發現,每日飲冷潔凈水八至十二杯,能使肥胖者每周減肥零點五公斤。因為冷水易被組織吸收,可消耗熱量,還能令血管收縮,減慢脂肪的吸收。 ( 5)潤滑關節:水是關節、肌肉的潤滑劑,對人體組織和器官起一定緩沖作用。特別是可減輕關節摩擦,有利于活動。 (6)美容效果:平時飲用足量水,能使肌體組織細胞水量充足、皮膚細嫩滋潤而富有光澤,可減少褐脂或皺紋,延緩衰老。 (7)有益呼吸:人呼吸需要水,適當飲水可使肺部組織保持濕潤,肺功能舒縮自如,可順利地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另外,水在血液中還有利于攜帶養分,將氧輸至細胞,對全身都有益。 (8)緩解便秘:每早起床暢飲加淡鹽冷潔凈水一大杯,由于空腹和身體少活動,加鹽水不易被胃及小腸吸收,很快進入大腸,既刺激腸的蠕動,又將糞便稀釋,有利大便排出。 (9)平衡體溫:當環境溫度低于體溫時,為了維持身體溫度保證正常生理活動,體內水分會因縮小的毛孔減少蒸發而保留在體內; 環境溫度高于體溫,水分就會通過擴張的毛細血管呼吸孔排出體外,降低體溫。身體通過水的流散保證生存功能。 (10)維護細胞:水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維持細胞正常形態;保持皮膚的濕潤和彈性。 因此,為了讓身體機能正常運作,請重視水的存在。愛喝水,喝好水,喝對水。 四、UNEP:不可忽視飲用水遭污染危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的《全球環境展望四》綜合報告指出,從全球范圍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從全球范圍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兒童的死亡是由于飲用水被污染造成的…… 美國首先從水中檢測出微量有毒有機物。據檢測發現,給水中有2221種有機物,其中756種合成有機物存在于飲水中,20種為確認致癌物,23種為可疑致癌物,18種為促癌物,56種為致突變物。這些物質對人體產生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間接的致毒作用。 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對受污染的飲用水進行了致突變性試驗,發現許多飲水呈陽性結果。專家認為,50%-90%癌癥的發生都可能是環境因素所致。檢測廢水和某些飲用水中的致突變物和致癌物試驗表明,從受污染原水所制得的飲用水與癌癥的發病率有關水中“三致”(致癌,致奇,致突變)物質可能具有傳遞作用,飲用水水質污染使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正面臨嚴重威脅. 全球飲用水嚴重缺乏水資源的不可替代性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其中,飲用水更是關系到人類的生死存亡。醫學研究表明,在極端情況下,因缺水導致的死亡遠高于因缺乏食物導致的死亡。地球表面約有70%以上的面積為水所覆蓋,約占地球表面面積30%的陸地也有水存在,但只有2.53%的水是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 五、巴特曼博士介紹幾種喝水的方法 (1)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3 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喝水時要加點鹽、盡量喝白開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 (2)水是生命之源: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干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并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于絕對優先的地位。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回圈的18%一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身體缺水時,干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于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癥越來越復雜;用藥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這時,誰都說不清他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渴死的。這是新的認知模式和新的科學理念,當然要挑戰現代醫學,得到廣泛認同不容易! (3)離經叛道的新理念。人體是由25%的干物質(溶質),和75%的水(溶劑)構成的。今天的科學認為,人體是裝滿了各種不同性質的固體物質,水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填充材料”和運輸工具。而且,只有溶質(也就是溶于血液的物質,或血液攜帶的物質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調節人體的各種活動,調節人體對水分(溶劑)的吸納。這樣的錯誤認識使得醫學研究時全都盯著一個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質、先用化驗來查找病因,再尋找化學品中和或改變這些“溶質”。溶劑,即水,有調節體內功能的作用,還能調節溶解于其中的溶質(固體物質)。大腦總是浸泡在含有鹽分的腦脊髓液體中。身體里的水被視為溶劑,水中溶解的固體物質被稱為溶質。 一天七杯水,健康有快樂 6:30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250ml的水,可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 8:30 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較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后,先別急著泡咖啡,給自己一杯至少250ml的水! 11:00 在冷氣房里工作一段時間后,一定得趁起身動動的時候,再給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緊張的工作情緒! 12:50 用完午餐半小時后,喝一杯水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 15:00 此時喝一杯水能夠提神醒腦。 17:30 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待會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22:00 睡前1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 |
|
來自: 昵稱1351242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