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關于紫砂泥料調砂的問題。 俗話說,“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說紫砂泥泥中有'骨'。這個'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顆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試想一下,倘若一個人沒有了骨身子將會是怎么樣的?我覺得泥里調砂就好比炒個小蔥拌蛋,你要在蛋里少許加些水調勻,這樣炒出來的蛋才更爽口美味。泥中調砂,不是以次充好,更不是偷工減料。其中確有玄機......
調砂應該是非常古老的工藝,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開始學會燒制陶器時就知道要摻入一定比例的砂子,因為砂在燒制的過程中會減少收縮比例,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當然泥料和所調之砂必須均勻得當,燒成后壺面感官才能飽滿均勻,壺表質感也強烈,很多調砂的作品其實也是很漂亮的,特別是包漿之后,不一樣的美。 02、多遍燒制 目前,市面上的紫砂壺,大部分經歷了2次燒制。
第一次燒制,是把壺做好之后進窯低溫燒一次,然后開窯取出,修整壺口和蓋墻,使壺的口蓋更加平整嚴密。 整口,就是壺基本燒熟定型后(基本完成收縮),再通過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磨掉蓋子子口多余的部分,然后抹上泥,封閉磨開的氣孔,再次燒制,這樣,做出來的壺就口蓋嚴謹了。
第二次燒制,就是高溫燒,依泥料不同,一般窯溫在1050度至1280度之間。 我的私人微信號: 66777038 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識,偶爾也分享好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