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作者/王居易 編輯/瓦力 ⊙校對/居業 I導讀:司馬遷不是學歷史的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不是傳說嗎?文中關于上古名醫俞跗治病的短短數十字,竟內藏玄機! 關于上古俞跗特殊治療手法的討論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俞跗:“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這段文字很可能是在描述各種手法的具體操作。筆者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的反復探索與思考,總結出一些頗有療效的治療方法。 割皮法 “割”字為“捏”或“分開”的意思,即把皮膚和皮下的結締組織分開以使該經絡氣血暢通,并非用刀截斷。具體操作為用拇指(末節指骨段)和食指(中節指骨段)捏著皮膚迅速地往上提,一提就放松兩手指以放開皮膚。在與病變有關的腧穴或經絡段使用該手法會出現一些痧,其顏色亦有診斷的作用。割皮之法是將較淺層次的經絡瘀滯疏通開,使經絡氣血順暢而起到治療作用。 揲法 揲法操作的要點是把皮下的脂肪層(包括脂肪、結締組織或肌腱筋膜等)分離,使縫隙加大,氣血運行加快,改善局部的營養供應,也能把堆積物代謝出去。 揲法是筆者在臨床經常使用的一種治療手法,在解決膝關節的扭傷或者退化性病變,筋節發生障礙時有重要作用。對老年骨關節病主要用揲法,如有扭傷可適當加結筋的方法。 最初在治療膝關節疼痛病癥時,選用局部腧穴效果不是太理想。后來在經絡診察時發現關節縫能出現異常。而且可以摸到關節縫隙里邊的筋有位置的改變,能摸出來小的細筋的變異。筆者嘗試直接在此處針刺,效果非常好。近年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挖掘整理俞跗的手法,就用揲法和結筋的方法來治療,做完以后當時能即能緩解,而且有一些病人做完一次以后就不再發作。 此外筆者還將這些手法運用于傷科以外的病癥,在臨床看病時經常能看到揲某腧穴后患者癥狀立即減輕或消失,例如在督脈上的至陽、靈臺、神道有異常反應的部位做揲法能立刻緩解胸悶、心慌等癥狀。 結筋法 結筋法就是在揲法的同時也把變形和位移的經筋解開。具體操作是在肌肉起止點(肌腱部位)重按有筋膜粘連或有結塊、結節、結絡、脆絡的部位,在深層組織來回捏提,使粘連或有形狀的結絡改變散開,以便于讓組織液灌通本經絡。有的時候揲完以后要拉一下,使筋回位。 解肌法 與結筋法不同,解肌的部位不是在筋腱附著點處,而是在肌肉的肌腹部位,將變異粘連的肌纖維分離開,使肌纖維之間的組織液通行,濡潤肌肉組織,使僵硬變性的肌肉恢復彈性與張力。 決脈法 決脈法是在審視發現絡脈異常之后,在絡脈瘀堵的部位進行放血的方法。可以使絡脈氣血運行順暢而獲得顯著治療效果。如曾經治療一腰腿疼痛的患者,腰痛病癥好轉之后,唯遺留腿痛一癥,審察腿部脈絡發現委中下有紫色脈絡浮現,在此放血,出黑血數滴即愈。 以上方法對治療很多經筋病很有效。正確使用這些方法的關鍵在于經絡診察要仔細,對經脈各個層次結構的觀察和循摸要專心細致,能夠準確檢查出筋脈絡脈的異常。治療之后讓患者同時進行運動,可幫助經筋復位。 按語:《史記》中關于俞跗的描述,后人大多認為只是關于史前人對手術、解剖術的幻想。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根據司馬遷的治學態度,他所引述的傳說也都是有歷史依據的,從這段非常專業的文字表述看,一般民間傳說不可能達到如此水平,因此判定這是遠古時代的醫學診斷治療技術,但是具體操作方法可能失傳了,只留下了這段文字,被司馬遷保留下來。我們的責任是把這一理論方法進行破解、驗證,并應用起來為現代人服務。【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