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醫(yī)每日推薦一周匯總 2015年7月第二期 就像一杯水一樣,一杯水它有一個水平面,這個水平面,一點的增高必須連帶著所有的點的增高,你要想只讓一點增高,那是不可能的,你要讓這個水平面的每一點都增高,那一個點才能高起來。人也是一樣,你一個地方虛,一定是連帶著整個氣團虛了,只不過那個點虛得明顯一點,但一定是整個氣團虛。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整個氣團補足了,那一個點慢慢地就開了,那多好。
比如說膝關節(jié)有炎,滑膜炎,膝關節(jié)有積水,下樓,崴了一下,那怎么他二十歲不崴呀?天天想這個膝關節(jié)不行了,其實根本不是,是你整體素質(zhì)下降了,最終導致反應在這個膝關節(jié)上。很多老人,不小心骨折了,那是一個簡單的骨質(zhì)疏松嗎?不是,是整體身體素質(zhì)下來了。咱們中醫(yī)不是講精氣神嘛,咱把這個神拿一邊去,精氣,精氣衰了,導致身體整體下來了,導致骨質(zhì)疏松了。稍微不注意,冬天雪一滑,摔那兒了,骨折了,骨折是一結(jié)果,你能單純治骨折嗎?把這個骨頭接上,活血化瘀?要想根本治療這個骨質(zhì)疏松,膝關節(jié)不好使,關節(jié)咔咔響,要調(diào)整體,整體好了,慢慢地部分也就好了。
如果單純一個被扎傷了,跟整體沒關系,你整部分,很快也就好了。但是話又說回來,整體的衰弱是慢慢衰弱的,你想調(diào)回來,也得慢慢調(diào)。想吃兩個包子一下飽了,這不太可能。所以說必須日久天長地,水滴石穿地,慢慢地把整體調(diào)起來,當某一天,你整體上來了,你發(fā)現(xiàn),部分也好了,這是什么意思啊?你有了錢,你做任何事情,你都會得心應手,當然這個事情在你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你不能是胡亂地做。整體好,部分就好;整體不好,部分怎么搞也好不了,那么這個是治整體不要去治部分。 前一段時間去在論壇繞了一圈,看大家看病開方這一塊,發(fā)現(xiàn)對氣機,就是氣性,氣的性質(zhì)、特點這一塊,基本還處在不了解的狀態(tài),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兒?主要體現(xiàn)在開方子的階段。只知道開方,不斷試驗各種方子,病人的病,吃了藥之后試驗是否有效,這個層次像一個人只會爬不會站起來一樣,中醫(yī)到了這一階段,基本再往前走的可能性很小了。沒有理論的高度,中醫(yī)想往前走太難了。我看了很多臨床用某某方治某某病,那這方子多了去了,《圣濟總錄》上多少方子。如果說沒有一個扎實的理論基礎,正確的理論指導,方子根本就沒有辦法看,更沒有辦法開。因為五花八門,太多了,《千金方》怎么看,沒有辦法看。為什么現(xiàn)在人不研究《千金方》?就是不知道《千金方》遣方用藥的思路在哪,沒法看,沒有辦法理解。 那么咱們?nèi)绻麖臍獾慕嵌龋匦抡J識疾病,認識自然萬象,就給大家送了一把鑰匙。所以希望大家學傷寒一定要成象,成象不是特異功能,這是一種潛移默化,一種感受。還有就是大家要修道,所謂的修道,不是打坐,也不是出各種功能,關鍵要體會,萬法一如,都是一個道理。你知道一個道理還不行,還要通過親證和理解,它是一個道理,讓大家不要被幻想所迷。人身也是一樣,你身體出現(xiàn)的各種毛病,都是氣化產(chǎn)生的,比如說皮膚病,有的起這個疹,這個疹有高低、大小、形狀、寒熱,來判斷里面氣的狀態(tài),就是這么簡單。 中醫(yī)是在神氣文化的汪洋大海上的一滴,你光要這一滴是不行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無是有的基礎,有的是無的發(fā)用,各有各的的用處,因為有了一了才有了二,如果把一樓都刨了那么二樓也就不復存在了。如果大家上來就學醫(yī),我勸大家不要學醫(yī),因為你上了一樓才能上二樓,文化是一樓,你一樓還沒建立,學什么二樓啊?很多學醫(yī)學來學去的最后發(fā)現(xiàn)還沒學成,傳統(tǒng)文化學不好,醫(yī)沒法學。你如果只想把他當成一種專業(yè)的醫(yī)學來學,那么不要去學,如果不能在神氣文化的世界觀人生觀中去學中醫(yī),那中醫(yī)不要學,沒什么意思,他不是一門技術(shù),你說藝術(shù)也行,但是遠遠超出了藝術(shù)的范疇。
中醫(yī)是根植在神氣文化當中體察人體奧秘的一支,如果你僅想開一個方子就能治病,你也不要學中醫(yī),方子好開,了解為什么要這樣開方子難。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方子,治常見病非常有效,你只要照這個方子去做就行了,幾種常見病幾個方子對應可以治病的,沒什么問題,有可能比專家教授治病還要好,還要快,但這有什么用啊?你學一輩子你可能拿這個方子去賺很多錢,到老了死守這個方子,再傳給下一代,那這個沒有什么意義。很多人有一個方子要保密,誰也不能告訴,感覺拿這個方子當寶貝一樣,這樣中醫(yī)就沒有辦法發(fā)展了,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這樣開方子呢?他如果加了一個癥,你這個方子不靈了,獨守一個方子就沒有意思。很多醫(yī)生拿出很長的時間去研究一個方子,希望攻克某種疾病,這個路子走的就不對。看似捷徑,其實走遠了,沒有從道理上明白。道理上怎么明白呢?內(nèi)則觀其身,外則觀察這個世界,最終確立你的世界觀人生觀,這個最重要,應用于人身上,就是中醫(yī)。 想了解中藥藥性的秘密,恰恰就在你對藥的感受上,你如果沒有嘗過三百味藥的功夫,可以很肯定地說你的中醫(yī)臨床療效肯定沒有很大的進步,就像那個廚子完全是照本宣科,紙上談兵,沒有下過廚房的廚子不可能做出好菜來。
比如荊芥,采的鮮荊芥放到嘴里嘗,有揮發(fā)油特殊的芳香味,就是清涼解表。如果曬干了,到了藥店抓一把,像草一樣,一點味都沒有,那么效果就打折扣了,辛涼解表的作用就差多了。薄荷也一樣,全指著薄荷的香味,沒有香味就沒有用了。還有大棗,調(diào)脾胃補脾的,什么是好的大棗?肉厚甜美,好吃,這是好的大棗,如果干癟,不甜,就不是好的大棗。難道這些非得拿化學來分析嗎?沒必要,那些都是拐了好幾道彎子,不直接,最直接就是用自己的嘴去嘗嘗。就像在家做飯一樣,好吃不好吃還得用專家來評判一下嗎?自己在第一時間就可以給出答案。就像自己身體好不好,難道還得用專家或體檢指標來告訴你嗎?感覺渾身疲乏,睡不醒,每天起不來就是身體不好。搞得現(xiàn)在人們把身體健康的標準都給了醫(yī)院的專家,讓他們?nèi)プ龀鼋Y(jié)論,自己沒有一點自信心,不知道什么叫健康,最終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麻木不仁了。 直接跟大家這樣說,算卦是不可復制的,古代很多的卦例不可復制。靈機是神而明之,最終你的神晃在爻錢上,爻這個人和你又保持一個信,卦本身沒什么,你把你的氣感和神灌在爻中反映出來而已,把無形的東西通過有形的東西反映出來,然后通過卦師的感通能力從卦中把事情分析出來。
為什么會占者不用占?會易者最終達到不用算卦的程度,就能通過對方的整個氣場,掐指一算,動幾個指頭就行了。他教給你也沒用,這東西就是一個熟練的活,還不能分神,每天練變成一種練氣功,練著練著你身體里就有一種感覺,拿這個感覺去斷事就很準,沒這種感覺,怎么斷怎么錯。如果僅靠算卦能把事算出來,卦有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萬一千五百二十,這些東西是大衍之數(shù),僅靠那個推,計算機多厲害,比人腦思維能力快多了,那計算機能算命了。其實計算機不能算,最終還是要體現(xiàn)在神思上,它通過卦象,培養(yǎng)你神思的能力。比如同時占到澤火革,澤水困,澤山咸,上都有澤,澤卦上面都有兌卦,兌為口舌,為悅,要斷到底是口舌還是悅,口舌是官非,那么你是官非還是什么。類似情況下,兩難境地都是兩頭堵,就看當時你的感通能力了,到底感通在左還是右,就是當下你的感通,如果你沒有這個感通就是當下瞎猜。大家盡量用簡單方式解決問題,用感性方式解決,不要用邏輯的方式。 問:每次來例假的時候就容易上火怎么辦? 大千老師:為什么來例假容易上火呢?你是來例假前還是例假后啊?還是來例假中間呢? (提問者:一般都是在前面。) 為什么來例假前會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就是因為來例假前氣血拱動上逆,來例假前這下面就開始動了,那么這個動而未下,那么就往上返,就容易上火。來例假前出現(xiàn)的痛經(jīng),出現(xiàn)的嘔吐,出現(xiàn)的頭疼,有的還出現(xiàn)咳嗽,都是這個原因。那么這時候要調(diào)下面估計有淤阻的地方,調(diào)開了,它再動而欲動,就不會再出現(xiàn)這么明顯的癥狀。稍有點癥狀很正常的,因為每次來例假前下面氣機就開始拱動,拱動到一定程度,嘩一下就瀉下來就來例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