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真樸書院↑關注舍命原創的新文化雜志 ? 不同的茶器,品味出不同的味道。我們雖知道紫砂壺泡茶的好處,但要學會鑒賞它并不那么容易,還需對它的泥、火、工、形、款這五方面進行更全面的了解。此外,我們還得學會如何去鑒別一把好的紫砂壺。 “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一把好的紫砂壺就是這么任性! 茶道初入門,每個人心中總會有這樣的困惑:在紛紜復雜的茶具市場,自己該怎么選擇一把好的茶器? 那么,這節課就一起隨老師去鑒賞一番這方泡茶神器——紫砂壺吧! 不同的茶器,不同的味道 茶課伊始,十幾把形制各異的紫砂壺便擺放在茶桌之上。 只見那滿目的茶器,既有以形狀獨特而聞名的西施壺、思亭壺,又有以經典、實用而傳世的仿古壺、石瓢壺,以及其他各式壺型。 這些琳瑯滿目的茶器,深深吸引了學員們的目光。 但是,老師像在故意“釣著”大家的胃口,并沒有馬上為大家直接引入紫砂壺的種種知識內容,而是拿出兩把不同形制的壺,讓茶課助理泡上同一款茶葉。 那泡茶的壺中,一把是紫泥的西施壺,一把則是朱泥的思亭壺。 老師說,雖然都是紫砂,它們泡出的茶味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若是跟玻璃器皿相較,差別會更大。 此時,助教老師已經將這兩把壺泡出的茶湯分盞到學員面前的兩個白色茶杯中。 在白色茶杯的映襯下,兩種茶湯顏色顯得涇渭分明。思亭壺的湯色要比西施壺的深,而品飲后的澀味則相對較輕。 老師道出,這是思亭壺的朱泥料含鐵量高的緣故。在冬春季節,好的朱泥壺能保障茶湯二十多天都不會變質! 紫砂壺的五字真經 我們雖知道紫砂壺泡茶的好處,但要學會鑒賞它并不那么容易,還需對它的泥、火、工、形、款這五方面進行更全面的了解。 為此,老師為大家展示了其準備已久的有關紫砂壺資料的PPT。在品茶中,與學員們分享起紫砂壺的種種知識。 ◆ 泥 泥,即泥料。 紫砂壺用料,盛產于江蘇宜興,是由一種粘土—石英—云母系礦料經過1180度高溫燒制而成。它具有雙氣孔結構,耐熱性、隔熱性強,透氣性適中。 它的種類,可分為紫泥(分紫泥、清水泥、底槽青三種)、段(團)泥(包括本山綠泥)和紅泥(包括朱泥)。 當然,不同泥料都有上等的好料,同種泥料也有好壞之分。而且燒成的紫砂壺,在未養前的泥色和光澤會比較暗淡。所以,要分辨泥料的好壞,不能光靠看外形。 老師說,好的泥料要有溫潤的質感,如手摸豆沙——細而不膩。 ◆ 火 燒制紫砂壺,現用火多為龍窯(柴火)、平焰窯(煤氣)以及電窯。 顯然,龍窯燒制出來的紫砂壺會更好,但成品率也會相對較低。 ◆ 工 傳統手工紫砂壺,采用的是打泥條圍筑的成型手法。 即,制作時先把泥料搓成長條,然后按器型的要求從下向上盤筑成型,再用手或簡單的工具將里外修飾抹平,使之成器。 而常見的手拉胚、灌漿壺,并不是手工壺。手拉胚是陶吧最常用的制作方法,不屬于手工紫砂壺的制作方式。 ◆ 形 紫砂壺造型豐富、式樣繁多,大體上可分為光貨、花貨、筋囊貨三種。 光貨,又稱光器,是指壺身為幾何體、表面光素的紫砂壺。分圈貨、方貨兩大類。 花貨,即自然形,采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圓雕裝飾技法捏制茶壺,將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態以藝術手法設計成茶壺造型。 筋囊貨,又叫筋紋器。紫砂藝人把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紋等曲面形叫作“筋囊”,然后將其分為若干等分,把生動流暢的筋紋設計到壺上。 ◆ 款 款,即落款,指制壺人在壺上鐫刻或鈐印的文字、符號、圖案,便于鑒賞、識別名家名作。其落款處,隨意性較大,常見于壺底、壺內和壺蓋內部。 一把好壺,落款必然也會非常講究。 茶器之初鑒別 紫砂壺的知識講完,如何鑒別一把茶壺便成為學員最關心的話題。 在日常生活中,初學者往往習慣用敲擊、倒扣等方法去挑選一把茶壺。老師說,那是常被人所誤導的錯誤手法。 其實,初步鑒別好茶壺,在保有壺身平整,紋理清晰自然,壺內壁平滑利落的情況下,再掌握住以下兩點就夠了。 第一點是三平法則。即,壺的嘴、鈕、把,三點成一線,上下落差不得大于5毫米。 這是因為,壺嘴若低于壺口,則茶水會不滿而溢;壺把如不與壺口相平,則持壺缺少平衡感。 第二點則要注意壺的密合性。也就是說,壺蓋要嚴緊密合。圓壺,要能旋轉滑順無礙;方壺,須面面接縫平直不變形;筋紋器,更要達到面面俱到的“通轉”地步。 老師指出,除了以上的目視、手試外,我們還可以在壺身盛水后,以食指壓緊氣孔,舉壺作注水狀。若能達到,即壓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壺蓋與壺身的密合度甚高。 如此看完,你再去鑒賞一把紫砂壺是不是簡單多了呢? 夜色深沉,茶課將歇。 但那桌上的茶壺,此時卻分明熠熠著一道光輝。 努力原創,努力約稿。不抄襲,不轉載,不多打攪。做一個時時心生歡喜的媒體,做一個天天遇見新鮮的訂閱號。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悠樂匯A5座3層315真樸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