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套枚數 |
4枚 |
全套面值 |
6.00元 |
發行日期 |
1999年6月22日 |
明信片規格 |
148×100毫米 |
防偽方式 |
|
攝 影 者 |
|
印 刷 廠 |
北京郵票廠 |
設 計 者 |
曾孝濂 |
雕 刻 者 |
|
印刷版別 |
彩色膠印 |
責任編輯 |
|
資料提供 |
|
單枚信息 |
序號 |
明信片名稱 |
面值(元) |
售價(元) |
郵票規格 |
發行量(萬枚) |
備注 |
4-1 |
灰石巖報春 |
0.60 |
0.90 |
26×31毫米 |
426.71 |
|
4-2 |
藍玉簪龍膽 |
0.60 |
0.90 |
26×31毫米 |
426.71 |
|
4-3 |
紅菠蘿花 |
0.60 |
0.90 |
26×31毫米 |
426.71 |
|
4-4 |
長果綠絨嵩 |
4.20 |
4.50 |
26×31毫米 |
426.71 |
|
|
相關資料 |
封套圖案為“高山花卉”。
高山植物通常是指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植物。高山花卉中有許多珍奇花卉。它們大多分布在人跡罕至的高寒山區而鮮為人知,著名的杜鵑、報春和龍膽中的大部分種類就是高山花卉的典型代表。高山花卉生長在海峽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這些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適應著嚴酷的自然環境。寒風肆虐,冰雪覆蓋,晝夜溫差懸殊,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不僅摧殘不了它們的生機,反而造就了出艷麗無比、千姿百態的花朵。每逢花開時節,滿山遍野的鮮花把高原點綴得五彩繽紛,深山幽谷仿佛鋪上了斑斕的錦緞,有如世界仙境。中國是多山的國家,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6%。獨特的高山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高山植物,其中有觀賞價值的不下5000種。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山地和高原面積占94%,是一個地緯高原和多山的內陸省份。云南高山獨特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的高山植物。高山花卉形態萬千,花色五彩繽紛,春秋時節,當各種高山花卉競相綻放之時,高山地區猶如一個天然大觀園,美不勝收,使人流連忘返。
1、灰石巖報春(學名:Primula forrestii )為報春花科報春花屬下的一個種。產于云南西北部(鶴慶、麗江、維西)。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木質,長4-13厘米,密被殘留的枯葉柄,直徑達1.5厘米。葉簇生于根莖端,葉片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矩圓形,長3-8厘米,寬2-5厘米,果期有時長可達12厘米,寬至6厘米,先端圓形或鈍,基部闊楔形至微呈心形,邊緣具淺圓齒或三角形鈍牙齒,兩面均被褐色柔毛,老葉質地較厚,葉表面因網脈下陷而使網孔成泡狀隆起,下面被黃粉,葉脈隆起;葉柄長2-10厘米,被褐色柔毛,近基部增寬,略呈鞘狀。花葶通常高7-25厘米,直立,被褐色腺毛;傘形花序7-18(25)花,被褐色柔毛;苞片葉狀,闊披針形,長1-3厘米,具明顯的中肋和纖細的側脈;花梗初時稍短于苞片,果期長可達4厘米;花萼近筒狀,長12-15毫米,外面被柔毛,果期內面基部有黃粉,分裂約達全長的1/3,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近圓形或鈍;花冠深金黃色,筒部僅稍長于花萼,冠檐直徑1.5-2.5厘米,裂片闊倒心形至近圓形,先端2裂,長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5-6毫米,花柱長約9毫米;短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約9毫米著生,花柱長約2.5毫米。蒴果卵球形,短于花萼。花期4-5月。生長于山坡林下和石灰巖縫中,海拔3000-3200米。
2、藍玉簪龍膽(學名:Gentiana veitchiorum.)為龍膽科龍膽屬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產于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青海及甘肅,尼泊爾。多年生草本,高5-10厘米。根略肉質,須狀。花枝多數叢生,鋪散,斜升,黃綠色,具乳突。葉先端急尖,邊緣粗糙,葉脈在兩面均不明顯或僅中脈在下面明顯,葉柄背面具乳突;蓮座叢葉發達,線狀披針形,長30-55毫米,寬2-5毫米;莖生葉多對,愈向莖上部葉愈密、愈長。下部葉卵形,長2.5-7毫米,寬2-4毫米;中部葉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3毫米,寬3-4.5毫米;上部葉寬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2-4毫米。花單生枝頂,下部包圍于上部葉叢中;無花梗;花萼長為花冠的1/3-1/2,萼筒常帶紫紅色,筒形,長1.2-1.4厘米,裂片與上部葉同形,長6-11毫米,寬2-3.5毫米,彎缺截形;花冠上部深藍色,下部黃綠色,具深藍色條紋和斑點,稀淡黃色至白色,狹漏斗形或漏斗形,長4-6厘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4-7毫米,先端急尖,全緣,褶整齊,寬卵形,長2.5-3.5毫米,先端鈍,全緣或截形,邊緣嚙蝕形;雄蕊著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齊,花絲鉆形,長9-13毫米,基部連合成短筒包圍子房,花藥狹矩圓形,長3-3.5毫米;子房線狀橢圓形,長10-12毫米,兩端漸狹,柄長15-20毫米,花柱線形,連柱頭長5-6毫米,柱頭2裂,裂片線形。蒴果內藏,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1.7厘米,先端漸狹,基部鈍,柄細,長至3厘米;種子黃褐色,有光澤,矩圓形,長1-1.3毫米,表面具蜂窩狀網隙。花果期6-10月。生于山坡草地、河灘、高山草甸、灌叢及林下。適應海拔2500-4800米。以全草入藥。清熱解毒。主治高熱神昏,肝炎黃疸,咽喉腫痛,目赤淋濁。止咳,利咽喉。主治咽喉疼痛,癭瘤病。
3、紅菠蘿花(學名:Incarvillea forrestii)為紫葳科角蒿屬多年生草本,產于云南、四川。其葉叢生于基部,花亭高40至80厘米,花大而艷麗,漏斗狀,粉紅色,花期為6至7月。生于海拔2600至3200米的草坡、灌木叢或林緣。
4、長果綠絨蒿(學名:Meconopsis delavayi ),中國獨有物種。罌粟科,綠絨蒿屬。特產于云南麗江玉龍山至鶴慶。多年生草本。主根圓柱形,上部粗約5毫米,向下延長并漸狹。根莖短,具少數極短的分枝。葉全部基生,密聚于根莖每一短分枝的頂端而成幾個葉叢,其間棍生鱗片狀葉基,葉片卵形、披針形、狹披針形或近匙形,長2-6厘米,寬1-3.8厘米,先端圓或銳尖,基部漸狹并下延成翅,邊緣全緣,兩面無毛或疏被緊貼、銹色的長柔毛,表面綠色,背面具白粉,中脈明顯,側脈二歧狀分枝;葉柄粗線形,長2-9厘米。花葶1-8,從各自的葉叢中生出,長3-30厘米,果時達60厘米,通常被稀疏、平展的銹色長柔毛。花單生于花葶上,半下垂;花瓣4, 有時6或8,卵形、倒卵形或近圓形,長2-3.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稀圓,深紫色或藍紫色,稀玫瑰色,具多數纖細的縱條紋;花絲絲狀,長約1厘米,與花瓣同色,花藥長圓形,長約1毫米, 橘紅色;子房狹長圓狀橢圓形,無毛,花柱長約5毫米,有時極短,無毛,柱頭頭狀或有時近棒狀。蒴果狹長圓形或近圓柱形,長5-10厘米,粗約5毫米,無毛,3(-5)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1/3或通常更短。種子鐮狀長圓形,種皮光滑或具縱紋。花果期5-10月。生于海拔2700-4000米的草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