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到學校了解情況,班主任向我一一數落女兒的罪狀:近期表現不好,上課喜歡和同桌說話,做小動作,不積極舉手發言,有幾次課堂提問也回答不上來。我聽了班主任的“告狀”有些生氣,但是想到女兒已經被免去了小組長的職務,這樣的懲罰,足以令女兒長記性,所以我決定心平氣和地與女兒談一談。
那天晚上,女兒向我講了近期在學校里的表現,聽完之后我沒有發火,女兒很意外,怯生生地問:“媽媽,你為什么不批評我呢?”我拍拍女兒的肩膀,笑著說:“寶貝,你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媽媽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比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有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女兒驚慌地問:“老師是不是說我退步了?”
我搖搖頭說:“老師說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只是這段時間不知道什么原因,回答問題不像以前那樣積極,老師喜歡你回答問題,因為你的聲音洪亮,朗讀課文還特別有感情。”女兒傷心道:“可是我以后不能再當小組長了,不能再收同學的作業,也不能檢查同學背課文了。”我安慰她說:“寶貝,只要你努力,終有一天還會當選的。”女兒半信半疑地看著我問:“我真的還能當上小組長嗎?”我向女兒豎起了大拇指,并告訴她:“寶貝最棒,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從那以后,我經常向女兒詢問她在學校的表現,并給她更多的鼓勵。漸漸地,女兒回家后告訴我她在課堂上又積極舉手發言了,有幾次還因為回答問題好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直到有一天,女兒放學后興奮地告訴我:“媽媽,我終于又當上小組長了,而且是我最喜歡的英語小組長。”看到女兒高興的樣子,我終于松了一口氣。
仔細想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作為最了解孩子的人,遇事要多“留個心眼兒”。面對老師的“告狀”,家長要結合孩子平時的表現理性衡量,與其急赤白臉“呲兒”孩子,不如冷靜下來和孩子溝通,很多時候“瞞”比“傳”效果更好。
本版投稿郵箱:jwbhaiz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