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提到的胡同,是指城鎮或者鄉村里街道之間比較小的通道,可以通向居民的生活區域,是居民們平時交通出行所不可或缺的。我們常說的胡同一般是可以連接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主干街道的活胡同,極大便利了居民們的生活,其中一些歷史久遠的胡同也承載著我們的傳統文化,今天簡單的總結了胡同的“幾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現場看看。 在民國的時候,這里叫做錢市,在它的南邊有一個叫做恒豐胡同的地方。1965年,恒豐胡同并入了珠寶市街,而錢市后面則變成了錢市胡同。名字中的“錢市”確實和它的由來息息相關,民國時,這個胡同是錢莊的集中之地,幾乎壟斷著北京的貴金屬的兌換價格。每天在清晨的時候,在這里公布銀、錢比價。商人們都要到這里看水牌之后才能開店營業。而民國后期經濟蕭條,錢市無市,被迫改建成銀號鋪房,所以形成一條窄胡同。 官方數據顯示,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 提到靈境胡同,大家都不陌生。位置是在西城區的中部,行政上是屬于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轄界。東起府右街,往西直至著名的商業街西單北大街,與棗林大院、西黃城根南街、東斜街、新建胡同、背陰胡同相交,全長664米。靈境胡同在明代時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靈濟宮。是明成祖下令修建的,后來成為了百官朝見皇帝的預演場。西部稱宣城伯后墻街,因為南側有宣城伯府而得名。在清代,以西黃城根南街為界,東段音轉為靈清宮、林清宮,老百姓廣稱為林清胡同,西段改稱為細米胡同。民國初期,東部改為黃城根,西部則改稱靈境胡同。在建國后兩段合并統稱靈境胡同。由于地理位置優越,隨著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條往日幾米寬的窄小胡同經過幾次拓展,現在已變成十幾米的寬闊馬路,把靈境胡同稱為北京最寬的胡同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很少有人關注,但一尺街胡同確實是是北京城區最短的一條胡同,一尺街胡同位于前門外大柵欄地區,與琉璃廠東街相連。這條街的西段原先稱做一尺大街,建國后一尺大街名稱被撤銷,并入了旁邊的楊梅竹斜街。現在只要找到楊梅竹斜街,就能找到“一尺大街”。 據在當地生活的居民說,在桐梓胡同北口一直到櫻桃胡同北口之間部分,就是我們提到的“一尺大街”。有興趣的朋友到了楊梅竹斜街,可以和附近的老人詢問。 東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原先稱作江米胡同,歷史上曾是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在清末時,各國使館都集中在此地,是北京最早的使館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西洋式的建筑,充滿著異國風情。而歷史變遷,現在的使館區早就已經不在這里了,相反,大多數百姓們濃厚的生活氣息早已牢牢填充到這塊地界的每個角落,成就了一番別樣精彩的景觀。據資料顯示,東交民巷全長1552米。 磚塔胡同是北京這里歷史最悠久的胡同,歷史上遭到的破壞相對較少,風貌保存相對完好。地址在西四牌樓附近,名稱來源于胡同中的一座青磚古塔,相傳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萬松老人的葬骨塔。根據史料,建成時間可以大約在六百年以上,而磚塔胡同的建成時間與此相仿。在明清兩代,就已經被歸類為京城古跡,其歷史之久遠可見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