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預防與康復 心理處方 支持性心理幫助 1.一般患病反應的處理——認知行為治療。 健康教育:心血管科患者常因對疾病不了解、誤解和擔憂導致情緒障礙,需要從心理上幫助患者重新認識疾病,同時了解精神心理障礙對心臟疾病發生的影響,恢復自信。健康教育可通過定期講課形式或一對一咨詢方式進行。 心理支持:醫生要對患者病情表示理解和同情,耐心傾聽,詳細詢問,給予合情合理的安慰及適當的健康保證,打消其顧慮,以取得患者對疾病診斷的充分理解和對治療的積極配合。 提高治療依從性:加強治療指導,調動支持系統(家屬)。 隨訪:1或2周一次,之后適當延長,可通過門診咨詢、電話或信件等方式進行。隨訪中如反復出現治療依從性不好,患病行為異常(如陷入疑病狀態不能自拔)或出現報警信號(缺乏依據的投訴醫生或有自我傷害行為),應請精神科或臨床心理科會診。 2.運動療法。結合患者的興趣、需要及健康狀態制定運動處方,并遵循個體化處方進行運動治療。 ●治療目標要確切,如針對明顯焦慮癥狀或抑郁癥狀; ●全面考慮患者的癥狀譜特點(如是否伴有失眠)、年齡、軀體疾病狀況、有無 合并癥、藥物的耐受性等,盡量做到個體化用藥; ●劑量逐步遞增,采用最低有效量,使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降到最低。與患者有效的溝通治療的方法、藥物的性質、作用、可能的不良反應及對策,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新型抗抑郁藥物一般治療在2周左右開始起效,治療的有效率與用藥持續時間存在函數關系,如果足量治療6-8周無效,應重新評估病情(咨詢精神科),若考慮換藥,首先考慮換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 ●治療持續時間一般在3個月以上,具體療程目前缺乏研究證據,需根據具體病情決定后續康復措施和藥物治療角色。 心血管患者抗抑郁焦慮藥物 抗抑郁焦慮藥物按作用機制,包括如下八類: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三環類抗抑郁藥和四環類抗抑郁劑; 選擇性5-腔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 5-HT受體拮抗和再攝取抑制劑(SARIs); 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再攝取抑制劑(SNRIs); 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HT受體拮抗劑(NaSSA); 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NDRI/NARI);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復合制劑。 有安全性證據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抗抑郁焦慮藥物,包括以下藥物: 1.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 治療焦慮、抑郁障礙的一線用藥,一般2周以上起效,適用于達到適應障礙或更慢性的焦慮和抑郁情況。 適應癥:各種類型和各種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礙:焦慮癥、疑病癥、恐懼癥、強迫癥、驚恐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等。 禁忌癥:對SSRIs類過敏者;禁止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氯米帕明、色氨酸聯用。 用法:SSRIs類藥物鎮靜作用較輕,可白天服用;若出現困倦乏力可晚上服用。常餐后服藥。建議心血管病患者從最低劑量的半量開始,老年體弱者從1/4量開始,每5-7天緩慢加量至最低有效劑量。 表1 常用SSRIs 劑量和用法
2. 苯二氮卓類(BDZ)用于焦慮癥和失眠的治療。特點是抗焦慮作用起效快。常用的長半衰期藥物有:地西泮、艾司唑侖、氯硝西泮等;常用的短半衰期者有:勞拉西泮、阿普唑侖、咪達唑侖、奧沙西泮等。長半衰期的藥物,更適合用于伴有失眠的情況。由于有一定成癮性,現在臨床一般作為抗焦慮初期的輔助用藥,較少單獨使用控制慢性焦慮。連續應用不超過4周,逐漸減量停藥。有呼吸系統疾病者慎用,易引起呼吸抑制。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是在苯二氮卓類基礎上開發的新型助眠藥物,沒有肌松作用和成癮性。特點是對入睡困難效果好,晨起沒有宿醉反應。沒有抗焦慮作用。部分老年患者用唑吡坦后,可能出現入睡前幻覺。
3. 復合制劑——氟哌噻噸美利曲辛 復合制劑,含有神經松弛劑(氟哌噻噸)和抗抑郁劑(美利曲辛),其中美利曲辛含量為單用劑量的1/10-1/5,降低了藥物副作用,并協同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抗抑郁、抗焦慮和興奮特性。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 心肺預防與康復 閱讀全文請關注: 本公眾號提供心肺預防和康復知識內容,分享優秀病例,介紹權威雜志和各國指南報道,歡迎訂閱。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