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述傷寒雜病論研究(7)從血癥案再論平脈法,抓獨法與截斷法的應用(上)(部分) 2015-03-01吳雄志主任門診預約 講病案之前,先溫習一下這兩天的內容,為什么要溫習呢?因為我發現很多人講傷寒講的很復雜,傷寒論注家八百家,當然八百是個虛數了,我學西醫的,西醫最重要一本書,西醫內科學,我們聽說西醫內科學有注家?一個注家都沒聽說過,只有中醫有注家,還有八百家,當然這是虛數了,嗯,戴萬亨戴教授就講,學術越多越不接近其本質,盲人摸象嘛,所以才東家來說西家來說,但是這些觀點不見得對,因為他們都是西醫,不見得深刻認識中醫,但是我們可以去思考一些問題,我看大家講傷寒論講的這么復雜,我就結合這兩天的內容講講簡單的東西。 我們的特點是什么?以簡馭繁,比如說講一個問題,前面我們講了麻黃附子甘草湯,說少陰病,得之二三日,無里證嘛,這個脈沉的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但是如果他反發熱,就是有發熱的,因為少陰病本身他不應該發熱,太少兩感證,因為太陽為寒水之經,中見少陰火化,因為少陰陽虛他就火化不足,他就惡寒不發熱,所以少陰病多了只惡寒不發熱的麻黃附子甘草湯,就是太少兩感證,少陰和太陽,兩感證,但是如果發熱的話,傷寒論叫反發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因為細辛是一個少陰病專用的解熱鎮痛藥,從他的藥理上講、西醫上講是解熱鎮痛藥。后來我們又把麻黃附子細辛湯和大黃附子湯相比較,都是用附子細辛,其中一個用麻黃在表,另一個用大黃在里,而且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是什么,發熱。 細辛是一個解熱的專藥,如果把細辛去了,加人參這些藥,他就沒有發熱了。大黃附子湯他本身脈該沉,因為它在里,有腑實可下,但是由于他有疼痛,我們說,細辛是一個解熱鎮痛藥,脈可以變成緊弦之脈,脈主弦,這是大黃附子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大家看到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知道這個少陰病見陽明腑實,用大黃附子湯,但是可是大家知不知道,如果這個病見熱象比較重的,少陰火化比較重的,應該是什么,附子瀉心湯,也是用大黃附子,不過說是什么呢,把細辛變成了黃芩黃連,他惡寒,所以用什么呢,用附子,他汗出,所以用黃芩黃連瀉心之火,所以叫附子瀉心湯,它和大黃附子湯只是把細辛變成了黃芩黃連。為啥黃芩黃連就瀉心呢,你看黃連阿膠湯,也是用黃芩黃連,半夏瀉心湯也是用黃芩黃連,這里面原因是什么呢?因為黃連我們最后平脈法要講,是少陰心經火化的專藥,為什么要加黃芩呢,因為是木生火,它要瀉少陰之火,他就要瀉什么呢,就要瀉木火,瀉相火,我們在講沖脈的時候,反復講到氣升水布,火降血下,左手的脈是水木火,也就心肝,腎,水生木,木生火,所以瀉心火的時候要瀉木火,所以傷寒論里都是用黃連配黃芩。這個配伍推到半夏瀉心湯就是,哦,半夏瀉心湯,瀉心瀉心,就是用黃連黃芩,然后用什么呢,用半夏干姜,用半夏干姜去什么呢,去溫胃,溫脾胃,然后用什么呢,用參棗草,來干什么呢,來托,把正氣托住,不使內陷,再往下他就要內陷了,這個黃連黃芩配伍。 我再舉一個例子,半夏瀉心湯化生出來的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他就是用什么,用黃連黃芩瀉心火,用干姜人參來什么,來溫脾陽,它跟半夏瀉心湯你知道它有一個什么區別嗎?他沒有半夏,因為是什么?因為它是寒格。這個時候要用溫脾陽而不用半夏,半夏是陽明經的,是治胃的,這種情況下的病人用半夏也是沒有效的,一般的止吐藥是沒有效的,就簡簡單單干用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就完了,這種病人他吃一點東西他都吐的。 由這個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又想到,這個干姜配人參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溫脾陽的,是太陰病的藥,它與半夏瀉心湯的區別就是去了半夏,半夏還有陽明啊,所以它在心下,在胃啊,中醫傷寒論講心下胃這個位置啊是由心火所主的,胃和心臟的關系我們水火大論里專門去講它,理解了水火大論,就理解了傷寒論配伍的意思了。我們專門有一節去講它,為什么脾證它要瀉心啊,瀉少陰心火啊,這個半夏干姜,這個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因為它是脾陽虛,不涉及胃的問題,所以沒有半夏的,這個干姜配人參,你想想四逆加人參湯就是干姜配人參呢,它是少陰病,這是治吐逆的,四逆加人參湯你知道它有個什么特點嗎?去了附子加白術就是理中丸了,理中丸是什么,是太陰病吐逆的,你把白術換川椒,那是大建中湯,白術換川椒,甘草換飴糖,它是大建中湯,它是治厥陰上沖的,也嘔吐的。所以你看四逆加人參湯有附子是治少陰病的,把附子換白術它是治太陰病的,把白術換川椒它是治厥陰病的。 麻黃附子甘草湯,這是什么呢,太少兩感證,外面有太陽表證,里面有少陰寒化,是外有表證,里有寒證,如果外有表證里有熱證用什么,把附子換石膏,那就是麻杏石甘湯了,就是把附子換石膏加上杏仁,為什么呢,那是外有表證,里有熱證,他是有喘啊,這個表證不是我們講的惡寒脈浮的表證,它是要疏解太陽膀胱經的表氣的意思。這個麻杏石甘湯它有一個要求啊,汗出而喘無大熱的,就是有汗無大熱的,如果有汗有大熱的,那就要知母配石膏,那是白虎湯啊,大熱大汗那是白虎湯啊,如果無汗發熱的是什么啊,又不出汗又發熱的,那是具備麻黃證啊,那就加桂枝啊,因為桂枝是我們太陽病篇專門解熱鎮痛藥物,所以呢那是大青龍湯,大青龍湯就是麻黃量加重,里頭有桂枝,所以麻杏石甘湯與大青龍湯的區別,一個汗出,一個無汗,一個無大熱,一個有熱,因為桂枝啊解熱發汗啊。 解熱鎮痛藥通過汗出而解熱,當然它有一個特點:有煩躁的就用大青龍湯,這個就是它區別于麻黃湯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如果麻黃湯證見煩躁的,就用大青龍湯,不出汗發熱就是麻黃湯的特點;但見煩躁就用大青龍湯。石膏配桂枝可以解煩躁,薏苡仁也可以用。這個汗出無大熱,大家想想,越婢湯也是這個意思,理解它的條文“風水惡風,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用越婢湯,越婢湯還是麻黃配石膏,有個姜棗草,只是它沒有桂枝。你看,只要是不汗發熱都是用桂枝的,所以越婢湯的配伍和麻杏石甘湯的配伍是類似的,都是沒有桂枝的。太陽病的解熱鎮痛發汗是用桂枝專藥的,甘草的話要加這個。越婢加半夏湯是治療肺脹,類似于我們講的肺心病;小青龍加石膏湯也可以治療肺脹,區別是什么?小青龍加石膏湯是有煩躁的,前面我們講大青龍湯也是有煩躁的,如果有煩躁就是桂枝配石膏的。 大青龍湯和小青龍加石膏湯是有區別的。小青龍加石膏湯是肺脹、肺心病、中醫講有飲證,慢性肺臟疾病的。所以我這樣串著講,可以將《傷寒論》很多處方串聯起來,《傷寒論》復雜嗎?不復雜。太少兩感證,又有太陽證又有少陰陽虛,麻黃附子甘草湯,如果有發熱,那就去甘草用細辛,細辛是少陰病的解熱鎮痛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在里就用大黃附子細辛湯,所謂的大黃附子湯,都有發熱。如果患者熱多寒少,就是熱化的癥狀多一點,把細辛改成黃連、黃芩,就是附子瀉心湯。都是以大黃、附子配伍。大黃、附子、黃連、黃芩為什么叫附子瀉心湯,因為黃連、黃芩瀉心,比如說黃連黃芩阿膠湯熱化證,就是用黃連、黃芩,為什么呢?因為要瀉心臟的火,君火要行木火,木生火,所以黃連配黃芩,半夏瀉心湯也是這個意思,加半夏、干姜溫脾陽和降胃逆,這里的參棗草是托住、防止下陷。如果單是脾陽的問題,就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用人參、干姜溫脾陽就可以,不需要半夏降逆,這個時候半夏是沒有用的,單純的脾陽虛,就是我們講的嗝逆之證。 這個就是人參配干姜,人參配干姜的四逆加人參湯那就是少陰病用附子,把附子換成白術就是理中丸,再換一下川椒就是大建中湯,這就是太陰少陰厥陰用方的不同。如果表寒里寒就是麻黃附子甘草湯,如果里有熱就是麻杏石甘湯,汗出而喘無大熱;比如說越婢湯也是汗出而喘無大熱,都是麻黃配石膏,如果有熱,那是麻黃配桂枝,因為桂枝解肌嘛,發汗解表退熱,所以無汗發熱的那就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也是這個意思,到這呢就給大家把傷寒論串了一道,所以說你說復雜嗎?不復雜。基本上書上說得我都能給大家串起來,那個把傷寒論講得無比復雜,我覺得這里頭有問題,其實你要體會張仲景是個比較簡單的人,沒有這么復雜,但是他是個圣人水平很高。 那再隨便舉個例子,傷寒21條講麻黃湯能夠治鼻衄,這個注腳多了,你說我說,東拉西拉,吵來吵去。實際上就是麻黃能夠收縮鼻黏膜的血管,這也就是麻黃能夠解除表證的一個原因,這個麻黃收縮鼻黏膜的血管那也就能解除鼻塞嘛,再加上桂枝解熱鎮痛發汗那就是能解除表證嘛,我們講麻黃湯的配伍就說了。他這樣就可以解除鼻出血鼻衄嘛,西醫用這個腎上腺素滴鼻也一樣的。中醫用麻黃湯也很簡單,沒有必要老來回回去扯麻黃湯怎么地治鼻衄啊,血分怎樣氣分怎樣,來來回回去搗它,我覺得沒什么意思,我個人主張以簡馭繁,以最簡單的東西駕馭最復雜的道理。啰嗦說完了,我們再說這個出血的案,這案是劉紅梅劉老師的案,這個案例是非常成功的,由此我認為劉老師對傷寒論很有研究,她的中醫功底是非常深的水平很高。但是她和我們本門的處理有問題。為什么我們講這一個案子?不是說劉老師她治療疾病有什么問題,因為她很成功嘛。而是我們本門處理問題和傳統中醫有什么區別?我們想借這案例來說明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劉師是先辨證,辨到少陰病少陰寒化用四逆湯,沒有問題。消化道出血嗎,用了四逆湯之后出血也止了,用了之后發熱,發熱之后熱也減了,情況很緩解。那是個子宮腫瘤,是宮頸還是宮內膜我不太清楚了。 但是如果以本門的方法來處理的話,我們是不先辯證的,為什么我們不先辯證,我們是先辨病的。我講幾個辦法,抓獨法、截斷法和平脈法來處理這個疾病。如果我們以這個抓獨法來講,只要是她出血。我們下手就是黃芩和生地。為什么呢,出血就需要涼血,黃芩可以這個涼這個,清肝嘛,因為肝藏血嘛,對吧。生地可以涼血嘛,所以黃芩配生地就是治療出血證,從抓獨法講只要是出血,黃芩生地我們就取啦。嗯。在用黃芩和生地的時候,我們就要想啦,如果這個病人是一個熱化證出血。對吧,少陰熱化證的出血那就是黃連阿膠湯。加黃連,芍藥,少陰熱化,黃連阿膠湯對出血是很有效的喲,少陰熱化的出血。如果這是一個寒化證我們就加附子嘛,對吧,我們加附子嘛,你要考慮到是下身的出血,加一個白術,因為帶脈的原因。你單純加附子,你想黃芩生地加附子,那個就是黃土湯,這就是抓獨法。出血我們就用黃芩生地,熱化加黃連,那就是黃連阿膠湯,寒化加附子就是黃土湯。大家想簡單不簡單?這就是抓獨法。 可是大家知道,這個辦法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這個病人呢,她如果有浮陽的話,用附子的話會加重出血的。如果有戴陽的話,用附子病人會脫的,脫是什么?會休克的。用黃芩可以治浮陽,它清熱。用地黃可以治戴陽,它滋腎水,它固腎。所以,就算你吃了附子也不會出現出血加重或亡陽的情況。這就是出血證,只要出血我們就用黃芩和生地的原因。這個東西如果我往上說就屬于截斷法的范疇。因為如果用黃芩,有浮陽加重出血,出血量會增加。如果有戴陽,用附子她會出現什么,他會出現脫證。什么叫脫證呢?就是西醫講的休克。它就歸厥陰病篇了。大家知道厥陰病篇講的厥熱勝負,就是講熱幾天,厥幾天,實際上,你先熱幾天是發熱性疾病,然后出現厥,就是什么呢,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在休克的早期,病人會出現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哎,發熱,這個時間很短,這是治療休克佳的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