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節,似乎都是農村問題集中暴露的時間段。今年也不例外。從“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開始,到再穿插以“安徽農村新春豪賭見聞:一年打工錢不夠打牌”、“農村彩禮動輒數十萬,大齡男性結不起婚”等報道。這樣的農村是怎么了? 焦波: 我認為可能是現在鄉村一種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還有那種鄉風民俗包括家風,慢慢地這種東西的缺失,或者還沒來得及,一種丟失還沒有把它找回來,還沒有復興過來。 解說: 焦波,拍攝過畫冊《俺爹俺娘》的著名攝影師,2012年連續一年駐扎在村里拍攝了《鄉村里的中國》,真實記錄下當代農村的生活變遷。片中主人公之一,村里的“文化人”杜深忠 對兒子杜海龍直接說,我對土地沒有感情。 杜深忠: 一些人說對土地有感情,海龍我跟你說實際上我一開始對土地就沒有一點感情。咱就是沒有辦法、無奈,這個土地不養人,我和你說。咱這里的二畝貧瘠土地不養人。 焦波: 他始終是這種對文化的追求,始終用他比較豐富的一種文學素養來養育他的一些夢想,所以他擔心的也是有時候農村一些不和諧的東西吵架,他認為這就是沒有文化的體現。所以他認為只要文化提高了,素質提高了,這些事情自然而然就解決了,村莊就和睦了,他是在農村有一部分人,都是這樣的一個代表。 杜濱才: 我不愿意回這個破家,這個破家對我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 解說: 不愿意回家的是杜濱才。他對家的復雜感情,則代表了村里年輕一代的命運。 焦波: 杜濱才那種孩子,90后的孩子,他們覺得這個家庭和這片土地確實也是不可能實現他們的理想,他們的生活的一種目標的地方,他要出去闖蕩,我要出去,我要到大城市,我要從事我所喜歡的工作。 解說: 也同樣是他,在村里的春節聯歡會上,含淚唱了一首《父親》。如今,畢業后的杜濱才如愿在濟南一家旅游公司擔任導游,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天南地北的見識。去年畢業的杜海龍,則和與同學合伙創業,開了一個賣水果的電商平臺,生意不錯。 焦波: 杜濱才現在在做導游,到國外,但是他還同時不忘家鄉,而且是也具體地也正在做工作,他想把他家鄉作為一個旅游點,這種現在青山綠水變成一個旅游點,叫大家都去看這個,這就是一個回報方式。 董倩: 其實說到底,農村的彩禮問題反映的是農村深層次的一個貧困的問題,那么大家如果能夠感覺到的話,就是在過去的這個春節似乎在微信、微博等朋友圈里面傳播的一些關于農村,貧困的這種文字特別的多。接下去我們連線一下張先生您怎么看待剛剛過去的春節里面出現的這種現象。 張翼: 可以說是在城鎮化的過程當中,一方面是人口城市的遷居,另外一方面是農村的空殼化,農村的空心化和空洞化,人口的老化這樣一個趨勢同時上演,在這個情況下反差,就城市的繁榮和農村的凋敝,尤其是偏遠農村的凋敝之間的反差放大了當前的這樣一種社會問題。那么在當前的情況下,更多的如果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就是說把城鎮化問題跟農村的治理問題要結合起來,共同思考下一步的對策。 董倩: 就是貧困是我們今天關注天價彩禮它所表深層次的問題,除此之外您認為在您的列表里面農村問題還什么是您最關注的? 張翼: 除了貧困問題之外只要是產業的空殼化,以及農村發展以來土地,它的收入的提高,與在城市里面打工之間的反差,使得年輕的一個勞動能力的人力資本比較高的,這樣的勞動力逐漸輸出到城市,尤其是女性在我們國家的后工業化當中,她們更容易在城里面找到工作崗位,使得大量在城里面競爭不利的男性留在農村,形成農村的剩男跟城里面的剩女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未來可能十幾年,二十幾年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董倩: 那您看未來一段時間,農村的小伙子娶媳婦是越來越難,還是相對會變得越來越易? 張翼: 在一個可以預期的這樣一個時間段里面娶媳婦的這個難度還會繼續強化,甚至于在十年之內我們還看不到有反轉的趨勢。 董倩: 好的,謝謝張先生,今天我們關注的是天價彩禮,其實天價彩禮說到本質是一個買賣婚姻,我的婚姻我做不了主,那么我們現在什么時候才能夠做到我的婚姻我做主,恐怕還有相當一段的路要走,那么解決這個問題要多方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