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種慢性疾病。 患上糖尿病除了吃藥外,飲食治療也是基礎的治療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從飲食方面控制血糖的方法,供糖友們參考。 重慶市巴南區的文定志說:“每天早上,我將20克黃豆粉兌水后食用,有時也將它添加在其他主食里。兩年來,我的血糖一直保持正常。黃豆粉的制作過程是:揀出黃豆中的雜質,洗凈、炒熟、打成粉,裝在干燥瓶罐內備用。”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對于早期輕度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療法中豆類是很好的選擇。 大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低聚糖。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控制血脂,低聚糖可以調整腸道菌群,間接改善血糖、血脂。 此外,大豆與大米共同烹調,能降低食物的消化速度,延緩葡萄糖的產生速度。 美國韋爾·康奈爾醫學院在《糖尿病護理》期刊發表報告說,用餐時先吃蔬菜和蛋白質,最后吃碳水化合物,有助延長飽腹感,防止餐后血糖飆升。 研究人員第一周讓研究對象先吃碳水化合物面包和果汁,15分鐘后再吃雞肉和西蘭花; 第二周先吃雞肉和西蘭花,再吃面包和果汁。 研究人員檢測他們餐后30分鐘、60分鐘和120分鐘的血糖水平,結果發現,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那一周,三組血糖水平分別比先吃碳水化合物那周低29%、37%和17%。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理認為,在糖尿病的科學飲食療法中,嘗試一下中餐“西”吃,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西餐中一些常用的烹調手法(如蒸、拌、煮),基本上很少用油,或者不用油。黃瓜、番茄、生菜、卷心菜、花菜、西蘭花,是制作西餐時常用的蔬菜。這些蔬菜所含熱量低,有利尿作用,能生吃的就盡量生吃,個別品種開水焯一下即可食用。這樣可充分保留蔬菜的維生素和營養成分。 不過,西餐的烹飪方法中也有不適合病友的,如采用煎、炸、烤等方法制作的食品。西餐中還常用黃油(奶油)代替烹調用油,但黃油(奶油)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對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危害。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中餐“西”吃時應避免煎、炸、烤等烹調方式。 美國的一項研究證實,進餐時喝點醋能降低餐后血糖,其中對糖尿病前期患者效果最明顯。 而瑞典的另一項研究也顯示,和吃不含醋食物的糖尿病人相比,吃浸醋面包者餐后30分鐘的血糖明顯降低,而且不容易感到饑餓。 此外,美國還有研究表明,睡前喝一勺醋有利于Ⅱ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 而糖尿病患者喝醋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所喝的醋至少要含5%的醋酸才有效。 其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攝入過量糖分,因此飲用蘋果醋不能過量,一次飲用10~20毫升為宜,盡量選擇無糖的果醋。 糖友們服用降糖藥不是一味地遵循一日三餐給藥,而是要抓住幾個關鍵點。 有些病人凌晨6-7時血糖達到高峰。降糖藥應提前在6時服,早餐也隨之提前在6-7時左右。 需餐前服用的中短效磺脲類降糖藥有:糖適平、迪沙片、優降糖、消渴丸等。植物胰島素也需要在餐前30分鐘口含。 晚9時測1次血糖,若大于10毫摩爾/升需服美吡達、糖適平、迪沙片1次或用中效胰島素4-6單位。 如果找對了方法,控制血糖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希望上面介紹的這些靠譜的方法,能幫助到所有的糖友們,祝大家健康平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