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6-02-25 15:11:29
譯:王爽(蘑菇村的supermom)丨壹心理專欄作者 當我們的孩子犯錯,許多父母認為他們該因此受到懲罰。 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簡單給孩子的不良行為一個不愉快的結果,令他們停止(以后不再做)這種不良行為。對許多父母來說,讓孩子馬上停止不良行為是他們唯一的目標。 懲罰可能會停止不當行為,但是卻沒有辦法在未來消除它。 懲罰可以是身體上的(體罰),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批評孩子,孤立孩子(TimeOut)或者取消特權。這些被打屁股,挨罵、威脅等方式懲罰過的孩子,學會的可能通過不在某些人面前做這些不好的事情來避免懲罰。但是他們的行為會不會慢慢走上正確的方向,或者沒有了懲罰他們的人,他們會是怎樣?無人能保證。 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聲譽,《PositiveTime-Out》一書的作者JaneNelsen博士向我們揭示了長期懲罰孩子的四個不良后果。 不滿 “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了!” 報復 “這次你贏了,但是以后我會扳回來!” 反抗 “我偏要對著干,來證明我不必聽你們的!” 屈服 a.偷偷摸摸:“下次我不會被抓到。” b.降低自尊:“我是個壞人。” 當父母懲罰孩子,不良行為產生的責任將遠離孩子,而轉嫁給父母。 “孩子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真正喚起他們內在的自控力。”明尼蘇達大學的KarenM.Carlson,說道。 換句話說,孩子們需要管教! 有效的管教意味著,我們不僅阻止了不良行為或者促成了好行為,并且教會孩子以后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處理問題。 “Discipline(管教)”這個詞意味著訓練(某人)遵守規則和行為規范。來自于詞根“disciple”。Disciple是門徒的意思。門徒不是囚犯,不是接受懲罰的人,而是通過指令學習的人。懲罰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切斷不當行為,但是通過訓練習得的技能才是可以享用一生的。 管教無關懲罰或控制,而是和學習、獲得技能密切相聯,它來自愛、尊重和情感。 懲罰會傷害孩子,而管教是教授和學習的過程。 管教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建立自我控制機制,所以被管教而不是被懲罰的孩子在他們做一件事之前會認真的思考,即使能“管住”他們的人不在身邊。 管教幫助孩子為了以后而學習,而懲罰只是為孩子過去買單。 ——The End—— 聲明:本文由Supermom翻譯整理,歡迎轉發。公眾號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標出Supermom微信號及簡介的完整露出,否則視為無效授權,謝謝。 作者簡介:蘑菇村的SuperMum,女,坐標蘭州,30歲,十三個月寶寶的supermum,堅持母乳喂養。心理學碩士,教育學博士在讀,大學老師。國家心理咨詢師,壹心理專欄作者。關注親子、女性、教育、兒童發展心理學等話題。直到有了寶寶以后,才重新認識了教育,重新認識了人生。在育兒的路上,堅持共情陪伴,一直跟著孩子在學習成長,要當一個懂得孩子心理、科學育兒的supermum。微信號:marshroomsm。 責任編輯:晨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