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東方中醫院 下篇 中國中醫主要眼科臨床實踐 結膜炎 一、急性卡他性結膜炎 鞏膜炎 鞏膜炎是一種鞏膜深部組織的炎癥性眼病。祖國醫學稱“火疳”。
鞏膜是眼球壁的最外一層,由堅韌、致密的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構成,纖維間的細胞成分與血管極少。現代醫學認為,鞏膜炎的病因是由于結核、病毒感染、麻風、梅毒及急性化膿性轉移病灶的過敏反應;結締組織的基質內發生抗原——抗體性反應;病毒、細菌或真菌通過結膜感染創面、外傷、化學性、動物或植物刺激及鄰近組織的炎癥蔓癥等因素所致。祖國醫學認為,是因肺胃亢盛,氣機不利,氣滯血瘀,使病從白睛而發;心肺熱毒內蘊,火郁不得宣泄,上逼白晴;濕熱內蘊,感受風邪,阻滯經絡,致使肺氣失宣:肺經郁熱,日久傷陰,陰虛火旺,上攻白晴而成病。 治法:清熱涼血,化痰散結。方藥:白芍、玄參、桑白皮、地骨皮、知母各12克,桔梗、 防風、川連、 黃芩、龍膽草各10 克,紅花8 克,菊花15克,細辛3克。
視網膜色素變性
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慢性進行性視網膜損害的疾病,目前西醫對本病尚無特異療法,認為是難治之癥。但針灸對本病的治療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國傳統醫學對此病早有認識,屬中醫高風雀目范疇,早在《諸病源候論》中就有高風雀目的病名,也認識到其“入暮不見,惟見頂上之物”兩大主癥,歷代醫家認為高風雀目系真元氣弱、元陽不足或腎臟虛勞,肝氣不和。在正邪關系方面以正虛為本,并始終貫穿疾病的始終。正虛主要為元陽不足,脾腎陽虛、脾虛氣弱、陽氣不升、肝腎不足等表現。邪實早期為血行不暢、淤血阻滯,晚期為脈絡痹阻,血脈不通。這與寒熱、虛、實有關。氣與血的關系,有氣滯血淤,氣虛血淤。與寒熱有關的有血寒血淤,血熱血淤。確定本病治則要權衡標本虛實關系,虛為本,實為標,要辨虛實之輕重,識標本之緩急,調氣血之關系,定病位之淺深,審病性之寒熱,查病勢之程度,明陽明之盛衰,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確定治法,合理組方。治法主要有溫補元陽法;溫補脾胃法;滋養肝腎法;益氣升陽法;活血化淤法等,綜述如下。
老年性黃斑變性
老年性黃斑變性無特殊治療方法,目前只能借助于助視器例如:放大鏡或其它特殊類型的望遠鏡以提高視力。對于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早期視網膜下新生血管位于黃斑中心凹200μm以外者,可用激光光凝封閉新生血管膜,以防病變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開始采用視網膜切開術取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展現了美好的治療前景。 青光眼 青光眼以眼內壓增高為主癥的病變 ,眼壓升高可引起眼內組織的損傷 ,導致視力與視野功能減退 ,臨床上稱為青光眼
,晚期可出現視神經乳頭凹陷性萎縮 ,而導致失明
,即為絕對性青光眼。 一、肝經實熱 :急性期 ,頭痛暈眩 ,嘔惡 ,大便秘結 ,舌質紅 ,苔薄黃 ,脈弦。 治則 :平肝瀉火。處方 :羚羊角 1克 ,大黃、犀角各 3克 ,元參、桔梗、茺蔚子、車前子、黃芩各 10克 ,知母、決明子各 9克 ,防風、甘草各 6克。水煎分 3次服。 二、肝郁氣逆 :患者頭痛 ,頭脹口苦 ,舌質較紅 ,苔薄黃 ,脈弦。多見于慢性或單純性青光眼。 治則 :疏肝解郁 ,養肝。處方 :當歸、蔓荊子、白術各 9克 ,丹皮、白芍、茯苓、香附各10克 ,柴胡、薄荷 (后下 )、甘草各 6克。水煎分 3次服。 三、陰虛火旺 :患者頭痛眩暈 ,耳鳴咽干 ,虛煩 ,舌質紅 ,脈虛弱。多見于慢性或單純性青光眼。 治則 :滋陰降火。處方 :知母、黃柏、淮山、山萸肉、丹皮、澤瀉、茯苓各 10克 ,生地15克 ,甘草 6克。水煎分 3次服。 中藥川芎嗪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變學、眼底熒光血管造影以及視功能的影響。方法
采用自身對照的方法對眼壓已控制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9)眼進行川芎嗪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測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Humphrey視野檢查以及圖形視誘發電位(PVEP)檢測。結果
用磷酸川芎嗪治療后患者血液流變學各指標明顯下降。 白內障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由于晶狀體本身沒有血液供應,僅依賴于房水及玻璃體滲透;同時由于人類老化過程中,人體的營養、消化吸收功能與機體的代謝機能均逐漸減退,從而導致晶狀體營養不佳,引起晶狀體組織變性。晶體由晶體囊、晶體上皮及蛋白含量豐富的晶體纖維組成。正常的晶體是透明的,無血管,其營養主要來自房水。當各種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體囊滲透性改變及代謝紊亂時,晶體蛋白變性、水腫、纖維之間出現水裂,空泡,上皮細胞增生,此時晶體由透明變為混濁。不論晶體混濁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影響視力,均可稱做白內障。但在流行病學調查中,也有將視力下降至0.7以下的晶體混濁才歸入白內障的。 中醫中藥對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一是通過針刺常用穴位,如睛明、球后、攢竹、魚腰、合谷、足三里、三陰交。二是通過中藥的全身辨證施治,對于早期白內障患者,如肝腎兩虧者予補益肝腎法,方選杞菊地黃丸或石斛夜光丸;如脾虛氣弱者予補脾益氣法,方選補中益氣湯;如肝熱上擾者予清熱平肝,方選石決明散;如陰虛挾濕熱者予滋陰清熱,寬中利濕法,方選甘露飲。 老年性白內障多發生于50歲以上的人。但也可在45歲左右發生。老年性白內障是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了半數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為雙眼發病,一般是一先一后。晶狀體的混濁多開始于皮質淺層,一部分可先圍繞著核發生,晶狀體完全混濁需要數月或數年,也可停止于任何時期。 目前,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多發病。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弄清,一般認為是由于晶狀體纖維硬化和脫水造成的。人體在老化過程中,晶狀體纖維逐漸硬化,核部收縮而赤道部皮質被懸韌帶牽拉,從而使周邊部晶狀體纖維間出現裂隙,引起晶狀體混濁。或由于老化引起房水滲透壓增加,使晶狀體脫水而混濁。老年性白內障的病程,一般可分四期:初發期:首先晶狀體周邊皮質部變混濁,然后逐漸向中心發展。此時在小瞳孔下不易察覺,散瞳后,用電光斜照,即可見灰白色的車輪狀混濁。視力略有減退,但眼底仍可窺見。未成熟期:晶狀體大部分混濁,但仍有透明區。瞳孔區出現灰白色。手電筒斜照時,可見虹膜陰影落在晶狀體較深的混濁上,呈現出一新月形陰影。此時患者視力明顯下降,或僅見指數,眼底不能窺清。由于晶狀體膨脹,前房變淺,有時可誘發繼發性青光眼。成熟期:晶狀體完全混濁。斜照無虹膜投影。腫脹消退,前房恢復正常,視力明顯下降,只能辨別手動,或僅存光感。此期適宜于手術治療。過熟期:晶狀體皮質溶解液化,呈乳白色。核下沉,里褐色。由于囊膜脆弱,有時會在劇烈振動下破裂,使核進入前房或玻璃體內。此時應及時手術,否則有可能永遠失明。老年性白內障的治療,在初發期和末成熟期,用非手術療法可能抑制或延遲病情發展,并可能增進一些視力,但仍沒有特效與根治的方法。一般主張服用磁珠丸、明目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及石解夜光丸等,對早期白內障都有一定療效。膜陰影落在晶狀體較深的混濁上,呈現出一新月形陰影。此時患者視力明顯下降,或僅見指數,眼底不能窺清。由于晶狀體膨脹,前房變淺,有時可誘發繼發性青光眼。成熟期:晶狀體完全混濁。斜照無虹膜投影。腫脹消退,前房恢復正常,視力明顯下降,只能辨別手動,或僅存光感。此期適宜于手術治療。過熟期:晶狀體皮質溶解液化,呈乳白色。核下沉,里褐色。由于囊膜脆弱,有時會在劇烈振動下破裂,使核進入前房或玻璃體內。此時應及時手術,否則有可能永遠失明。老年性白內障的治療,在初發期和末成熟期,用非手術療法可能抑制或延遲病情發展,并可能增進一些視力,但仍沒有特效與根治的方法。一般主張服用磁珠丸、明目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及石解夜光丸等,對早期白內障都有一定療效。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 糖尿病能引起眼各部分組織損害而發生病變,如白內障、視神經炎、眼肌麻痹等 。尤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為最多,最嚴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全身性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一部分。同時還有眼底血管的變化,眼底血管的變化象一個窗口,是全身微血管變化的縮影。對了解糖尿病的程度有較大的幫助。眼底病變的表現為出血、微血管病、滲出、視力明顯下降,若治療不利終于失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患者,可避免或延緩眼底病變的發生,即使已經出現眼底病變,其嚴重性也減輕。因此,及時發現,合理控制糖尿病是最主要的。經飲食與藥物治療,最好把空腹時血糖值控制在150毫克%以下,而且要減少血糖的波動。若同時合并有高血壓,也必須加以積極治療。對于眼底病變的治療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對維護視功能有積極的意義。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任何導致頭、頸靜脈壓升高的機械作用,以防止眼底病變的破裂。此外,糖尿病患者無論有無眼底病變,每隔半年到1年都要做一個詳細的眼部檢查,以便能及時發現眼部損害。
糖尿病病人出現視物模糊時,要想到是否血糖發生了劇烈波動而引起眼屈光改變,或有糖尿病眼病變存在。常見的眼病變有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病變及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中國天津東方中醫院探索并關注眼科病證 倡導讓世界醫學與中醫接軌的中國天津東方中醫院,致力于探索并關注眼科病證。以解決人類眼科疑難病癥,消除終身疾患,將中醫宏觀主體哲學與西醫微觀局部科學相結合,強調整體和諧與彼此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治療那些用現代的診療手段也無法檢查出來的病癥,觸動顯微鏡觀查不到的病源,體現信息論的診療方法,將東方中醫院創立與應用的“腦髓空虛致病論”、“人體干旱糖聚論”和“回流受阻低壓高論”等運用于眼科醫療臨床,開發用于治療眼科疾病的醫療手段及方藥,應用延壽哲理探索生命的奧秘,讓人類終身疾患根除,解除現代世界醫學的困惑,最終完成全球性的讓世界醫學與中醫接軌的工程。為人類光明工程的創立開辟先河。 中醫學的主要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實現系統調節及醫療功效正增值。將病證同人的整體,同自然環境密切聯系,把疾病看作用于人身整體的反應,從診斷到治療,都把機體和疾病置于系統之中。把治療手段、方式、內容完全置于效果正增值目標之內。這種重在治證,突出正增值效果的臨床特點,體現了正本清源、從本論治的醫學思想。它超越了現代醫學只為某種具體疾病而治療的境界。實現了既能根除固有的疾病,又可防治相關疾病,既治已病,又治未病,達到共生。 中國天津東方中醫院由國內醫高術精的名醫主診,承襲張仲景,王燾,錢乙,張景岳,李中梓,葉天士,張錫純等歷代醫家的醫學精華,以擅治眼病、腦髓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為主要特色。堅持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臨床應用純天然的、鮮活的中藥,從本論治,整體調節。以攻克眼科疾病為科研方向。努力尋求與世界聯合辦醫辦學的途徑,傳授國粹中醫真諦,立志讓人類在中醫回歸自然上達到人體自然的回歸,臨床應用純天然鮮活的藥物從本論治,達到益壽延年的真實目的。 中國天津東方中醫院為解決醫學界的困惑,讓中醫走進世界主流醫院,希望海外友人攜手,開發中華民族醫藥產業和文化。與各國醫學院校合作,教學、辦院、開展臨床實踐,實現全球性病歷研究,讓中醫學被各國所引用。應用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闡述人體與醫學本源,研究《黃帝內經》論述的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醫學體系,用哲學思想指導眼科臨床,應用純天然鮮活的藥餌從本論治,試圖使眼科疾病得到根治,并希望世界各國醫學界達成共識。以期讓歷代著名醫家的醫學思想,醫療特色和醫德風范走向世界。 |
|
來自: 思考的螞蟻qq > 《醫療類中醫*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