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某,女,70歲。 初診(2009年10月28日):咳嗽咯痰4個月。4個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咯痰,喘憋不著。經中西醫藥物治療,癥狀仍無明顯緩解。刻診: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有時咳嗽較劇,咳前咽中發癢,偶有胸悶,無胸痛,納可,眠可,口中和,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既往無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咳嗽為常見病,此患者咳嗽已4個月,經各種治療效果欠佳。咳嗽咯白色泡沫痰,考慮內有痰飲,咽癢,考慮風邪客于咽部,仍屬表證范疇。治療解表化飲,處以半夏厚樸湯加減。 處方: 清半夏15g,厚樸10g,茯苓30g,蘇葉10g,炒蘇子10g,桔梗10g,杏仁10g,灸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09年11月2日):服上方后咳嗽咯痰減輕,咽癢也輕,并說這次所服中藥藥味少,味道也比以前所服中藥好喝多了,價錢也便宜。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病情好轉,說明治療對路,患者對處方的評價雖寥寥數語,卻也道出了經方簡便驗廉的特點。為加強化痰止咳之力,上方清半夏加至30g,并加紫苑10g,款冬花10g,炙百部30g,日1劑,繼服。 三診(2009年11月7日):偶有輕咳,已不咯痰,咽癢緩解,無胸悶,納可,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病情向愈,上方繼服3劑。 按: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仲景以此治療婦人咽中如有肉塊堵塞者。該病后世多稱為“梅核氣”,其成因多從氣滯痰凝解釋,但此方實為解表化飲方。一是《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條下所附“《千金》作胸滿,心下堅,咽中貼貼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指出患者在咽中如有炙臠的同時,心下堅滿不快,胸腹脹滿不舒。半夏厚樸湯中半夏配伍生姜、茯苓即是小半夏加茯苓湯,可下氣逐飲,可知本病有痰飲內停,阻滯氣機。二是方中有生姜五兩,干蘇葉二兩,經方家馮世綸教授認為二者均屬辛溫解表之品,且劑量較大,散寒解表之力不能忽視。綜合考慮,半夏厚樸湯能夠解表化飲,可用于治療外邪里飲之痰喘咳嗽證。本病例即據此認識遣方用藥,收效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