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的主人已經確定是“廢帝”劉賀,他生活于西漢中晚期,這時期篆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隸書得到蓬勃的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墓中的篆刻玉印,典型的西漢風貌,簡約精致、雍容華貴。 內棺遺骸腰部見“劉賀”玉印 海昏侯墓主棺附近出土的龜形玉印“大劉記印” 五銖錢上的書法也是中規中矩的篆書
青銅器上的銘文則更加接近漢隸 青銅豆形燈上有“南昌”銘文 馬蹄金上的“上”“中”“下”字樣也同樣是隸書 鑄有“上”“中”“下”字樣的馬蹄金
至于墓葬中發現的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牘,全部都是用漢隸書寫
“妾待昧死再拜上書呈 大后陛下”
孔子屏風文字題記 奏章及屏風上的隸書極其工整,而漆器上的隸書更加自由隨意。 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 寫滿西漢書法的木牘竟達3000枚,上面的字體風格與之前發現的漢簡都不盡相同,除了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同時對于漢字發展史也有很高的價值。
可以說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批漢簡對于西漢中晚期書法,尤其是皇家書法是一個極大的補充。可惜字太小看不真切,希望以后能有影印本出版。 生活即藝術 藝術即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