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書兿咀華關注,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 分享:書論丨技法丨品鑒丨人物丨文化丨思想丨奇談 《漢北海淳于長夏承碑》,又名《夏仲兗碑》。東漢建寧三年(170)立,隸書。14行,行27字。宋趙明誠《金石錄》跋云:“碑在洺州,元祐間(1086~1093),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宋洺州廣平郡,故治即今河北省永年縣。 《夏承碑》為著名漢碑之一。以其結字奇特,隸篆夾雜,且多存篆籀筆意,骨氣洞達,神采飛揚,自元王惲始定為蔡邕書,此后諸家多沿其說,然實無確據,故間有提出懷疑者(如清顧南原等)。姑不論書丹者為誰,歷來對其書法有高度評價,則大致是統一的。 元 劉有定:《北海淳于長夏承碑》,在今洺州。宋元祐間因治河堤,于土中得之,刻畫如新,奇古渾厚,鄭回溪所謂篆體八分者。(《衍極注》) 清 王澍:此碑字特奇麗,有妙必臻,無法不具。漢碑之存于今者,唯此絕異。然漢人渾樸沉勁之氣,于斯雕刻已盡,學之不已,便不免墮入惡道。學者觀此,當知古人有此奇境,卻不可用此奇法。(《虛舟題跋》) 清 翁方綱:是碑體參篆籀,而兼下開正楷法,乃古今書道一大關捩。(《兩漢金石記》) 清 劉熙載:《延光殘碑》、《夏承碑》、吳《天發神讖碑》,差可附于八分篆二分隸之說,然必以此等為八分,則八分少矣。或曰鴻都《石經》乃八分體也。(《藝概》) 清 康有為:至于隸法,體氣益多:高渾則有《楊孟文》、《楊統》、《楊著》、《夏承》。(《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吾謂《夏承》自是別體,若今冬心、板橋之類,以《論語》核之,必非中郎書也。(《廣藝舟雙楫》) ▼看完莫走▼ 來藝友qq群48010723(已滿) 群152864106,一起聊書法 來源丨書藝咀華(shuyijuhua-W) ▼公號理念▼ 回歸書學傳統,分享書法知識, 體悟書寫樂趣,傳遞藝術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