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武術丹道養生學家牛勝先掌門

     慈慧73 2016-03-06


        京城武俠牛勝先,1938年生于河北清河縣。原北京太極推手隊總教練,八段高手。因下場比武常穿一襲白衣褲褂,故江湖人稱“白老道”。自幼師從“鐵胳膊”楊四楊鳳翔,1959年后又跟從一代宗師武當劍仙李天驥學藝36年。主修太極、形意、八卦和武當功夫及家傳道家養生法。學藝時肯下苦功,武藝精湛,曾多次以超凡武功制服西方武士,尤以1978年徒手制服十幾名東瀛武師最為著名。當年,以宮本信隆為團長的日本第四次太極訪華團到京進行交流。團中以三輪修祠、永井久義武功最高,且最為狂妄。二人不服中國功夫,執意要與牛師傅較量。身高僅1.75米的牛師傅站立中央,運起形意樁功,任兩名一米八幾的日本大漢拼命推撞,竟然紋絲不動。最后,十幾名東瀛武師排隊上,被牛師傅分別用形意的樁功和太極的“擠”勁,將他們一一制服。此事一時風傳日本,各大媒體競相登載,稱牛勝先為日本太極的老師。

      牛勝先師從李天驥老師學習形意、八卦和各種新編太極拳劍三十多年,是李天驥太極拳劍研究班班長,是得李天驥老師拳法最多的一位。練就了“形意樁、八卦腰、太極手”。1983年獲全國武術散手太極拳推手對抗賽太極拳考評最高分,次輕量級推手對抗賽冠軍。任北京太極推手隊總教練期間全隊曾獲得八十多次全國推手比賽冠軍。培養了王燕基、高小光等一批好手。多次接受廣州電視臺采訪,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體育沙龍講座:太極推手,深受全國太極拳愛好者的厚愛。業績刊登在《中國武術大詞典》、《中國武術人名詞典》、《燕都武林錄》等。弟子學生遍及五大洲。

      牛勝先現為博武網武術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

      1938年出生,河北清河人,中國武術八段。

      自幼秉承家學,向父親玄金子牛金寶學道教龍門派性命雙修養生功法。并拜父親為師。精道家養生功四大手、十六步全訣全法、護道大法和陽神煉法及六字訣吐納術,還有只許口傳心授的其他方法。獨創呼吸卻病法,以氣攻病法,目視太陽法,法器改革方法等等。

      1951年師從楊鳳翔老師學習太極拳、岳氏連拳、武侯刀、六合刀、昆吾劍、純陽劍、太極推手等。1959年至1966年師從李天驥老師學習太極拳、劍;1975年又重新師從李天驥老師學習形意拳械、八卦掌、太極拳、太極推手、武當劍、武當對劍等拳械。精通太極拳械、太極推手、形意拳械、八卦掌器械、武當單劍、武當對劍、岳氏連拳等等。并獨創八卦掌變練法、武當單劍活練法、八式連環掌、太極推手單獨訓練法等。

      1973至1981年,在北京市東城區演樂胡同工人俱樂部開始太極拳教學活動,所培訓的東城區工人代表隊1979年至1981年連獲三年北京市職工武術比賽太極拳劍團體第一名。其參加的學生有馬金童、李忠倫、金瑀琪、王淑敏、梁秀珍、王秀清、高曉光、趙增田等。

      1980至1985年在北京東城武術館任形意拳教練,同期被崇文區體委聘為形意拳、八卦掌教練,任朝陽區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教練。

      1979至1987年代表北京武協參加教授日本太極拳訪華團,所教學生有又潮田強、增田上子、永井久義、三輪修嗣、石原泰彥、三代正廣等,并得到高度贊揚。

      1980至1982年參加北京市武術選拔賽,獲武當對劍和太極推手表演優秀獎。

      1983年獲得北京市太極推手選拔賽次輕量級第一名,入選北京市武術代表隊,赴江西省南昌市參加第二屆全國武術散手、太極推手對抗賽(擂臺),獲次輕量級太極推手第一名和太極拳考評最高分,為北京市在全國取得太極推手金牌的第一人。

      1984年至1988年和1992年,歷任北京市太極推手隊領隊和總教練。帶領親自培養的學生張維忠、李鴻強、王燕基、馬順利、鮑鳳利、于道平、高曉光、于文水等共獲得全國太極推手對抗賽七枚金牌,六枚銀牌,五枚銅牌,1984和1985年兩獲全國精神文明隊稱號。1986至1988年連續三年獲全國太極推手團體第一名,以杰出的成績享譽中外武林。自2004年起,國家體委停辦太極推手對抗賽。

      1983年至2004年帶領學生隊員參加北京市太極推手對抗選拔賽,獲總數132個第一名中的116個第一。主要參賽隊員包括以上參加全國比賽的成員以及王躍群、孫連勝、丁自立、武京新、商金海、劉德龍、郭連友、呂京堂等。

      1989年和1993年帶領廣州學生參加穗港澳太極推手對抗賽,獲得四金、四銀、一銅的成績,被港澳譽為廣州武術四大家之一。參賽學生有賴卓東、關儉、潘斌、黃業裕、徐賢俊、羅仲文等。

      1994年前往瑞典傳授中國功夫。所教有翰斯、羅伯特等歐洲各國學生。

      1996年創立廣州市武協形意拳會和廣東省千峰普恩金丹功專業委員會,任兩會永久會長。同時在學生創立的澳門龍飛武術學會中擔任永久技術總監。

      1997年至2004年在山西、河北、北京舉辦的各屆國際和全國形意拳大賽中曾任仲裁委員、仲裁委副主任和技術委員會主任。其間參賽學生歐美成、彭東原、鄧春當、劉作新、黃業裕、張希凡、趙增田、于文水、孫玉岐、袁賽彪、王庚魁、遆瑋峰、譚錫坤和長孫牛天賜分別取得一、二、三、四名的好成績。

      1998年編著的《道家養生功》在廣州出版,現已售罄。1999年自廣州返回北京,先在王府井創辦牛勝先武道館,后于2004年改為北京龍門千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任法人和董事長。

      1999年至2001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武術與氣功”“武術與養生”“體育沙龍”節目中主講“怎樣才能練好88式太極拳”“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推手”“88式太極拳每個動作的用法”“怎樣練好形意拳、八卦掌”等等。深受聽眾歡迎。2003年在博武網發表《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轟動全國網友,并獲國際優秀論文獎。2003年在清華大學講授太極拳和養生,轟動清華。

      2005年參加北京大學首屆國際武術論壇,被“武林風走進北京大學”活動主辦方授予中華武術成就獎。

      2006年1月應聯合國副秘書長陳健和世界和諧基金會蘇麗凰博士之邀,代表北京大學武術代表隊參加第二屆世界華人春節晚會,在晚會上表演太極拳、武當劍,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為5000多人表演武當劍,在聯合國總部大廈演出廳為各國大使高級官員表演太極拳,均深受歡迎。

      2006年4月應世界太極養生科學聯合會之聘,擔任國際太極拳總會執行會長一職。

      2006年5月,美國弟子周易參加在江蘇省鎮江市舉辦的國際內家拳大賽,獲傳統武術第一名,得到滿場喝彩。鎮江電視臺專門采訪了周易等外國運動員。

      2006年8月在山西晉城舉辦的全國形意拳大賽中,弟子張維忠在90公斤級以上的形意推手中獲得冠軍,55歲一頭白發的張維忠以15比0的絕對優勢戰勝對手而轟動山西。賽后觀眾圍住大張問他練的是什么形意拳,他說是河北派孫祿堂傳下來的形意拳,老師是牛勝先,師爺是李天驥。

      2006年9月受聘于中華文化大學舉辦的全國企業領袖修煉會,為來自香港、澳門和全國各地的企業領袖開辦講座,講授太極養生和道家養生功,并現場傳授太極拳和道家小還虛收心求靜法,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業績已載入《中國武術大辭典》、《中國武術大百科全書》、《中華熱土》、《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國武術人名詞典》、《走向世界的中國》、《21世紀專家博覽》等。所著《怎樣才能站好三體式》、《怎樣才能練好形意拳》,已在網上和北京形意拳學會會刊上發表。在廣州形意拳會會刊發表《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之二》以及論證張三豐祖師是太極拳、八卦掌、武當劍的祖師等文章,為張三豐祖師正名:從宋末到明末歷時三百余年中只有一個張三豐,張三豐祖師能修煉到陽關由一閉再得一閉,至馬陰藏相就能長壽,能活三五百歲也不足為奇,煉至虛空粉碎,其壽更長。

     

    牛勝先:太極天地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歷史悠久,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為深遠。太極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是道家思想的產物。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武當劍,古稱武當派,又稱內家拳。與此相對應,少林拳等武術屬于佛教思想的產物,古稱少林派,又稱外家拳。在研究太極拳的著述中,由于《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詳細刊載了關于太極拳的一系列重要內容,諸如《太極長生訣》、《太極拳論》和《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太極拳七十二圖勢》等,歷來被視為一部研究太極拳史的關鍵著作。在這里我主要圍繞《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一書中關于“太極拳論”和“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以及“太極行功說”、“太極行功歌”等部分的重要論述,結合自己多年練習太極拳,以及我的父親牛金寶家傳道功修煉的體會,對此書談一點自己的理解。

    一、張三豐祖師的太極拳論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捌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

    張三豐祖師的這段太極拳論,為太極拳理論與實踐的經典之論。論中提及的陰陽交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無處不合于道。今世傳各家太極拳理論及推手技擊無不奉為圭臬,依此而進行研究實踐。

    “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炁既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氣既媾,而太極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氳化生。而演為七二之數。太極拳總勢十又三,掤捋、擠按、采捌、肘靠、進步、退步、右顧、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虛靈,含拔,松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此太極拳之十要,學者不二法門也。”

    妙成子日:“張三豐祖師這段話,明明白白告訴大家,怎樣練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應該注意什么,太極拳在人體內有何作用。”

    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記載,先大父祿禪公親口對他談及當年學拳的經歷:“嗣聞豫中陳家溝陳氏有內家拳之名,躡蹺往從陳師長興學。雖不見拒于門墻之外,然日居月諸,迄未許窺堂奧。忍心耐守,凡十余年,師憫余誠,始于月明人靜時,舉個中妙諦以授余。”“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師,乃蔣先生發唯一之弟子。其術本于自然,而為形不離太極,為式十三。”這實際上已經明確講述了太極拳歷代口口相傳的師承關系。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峰,這也是陳長興親口講給楊祿禪的,楊祿禪對此也絕對不可能有所篡改。楊澄甫先生在《楊氏太極拳》所講的“太極拳說十要”,與《張三豐內功煉丹秘訣》卷二記載的練習太極拳的要領完全吻合。實際上,楊澄甫先生所講的“太極拳說十要”,也是依據張三豐祖師的論述進行總結提煉而成的。《張三豐內功煉丹秘訣》記載的七十二路太極拳名稱,與楊澄甫先生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中的套路名稱也幾乎完全-相同。其中,太極拳的名稱除個別字有出入外,其他均無二致。對此,楊澄甫先生也說:“前賢成法,倘有可移易之處,自元明迄今已數百年,如有可改之處,昔人已先我行之矣,烏待吾輩乎?”楊澄甫先師強調:“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炫聰明,妄加增損。”明確強調太極拳沒有那么多的門派,也沒有那么多的自家所創。

    這都明確告知后人,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就是張三豐祖師的七十二路太極拳,后人卻把創太極拳的帽子強加于楊澄甫先生的頭上。如今又因楊祿禪先師學于陳長興,就硬說成各式太極拳均出自于陳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一直叫炮捶。楊祿禪祖孫三代誰都不提炮捶二字,就是因為跟陳長興學的是張三豐式太極拳,故只提張三豐祖師,只字不提少林炮捶。由此可推論,現今各派太極拳的理論源頭均源自于張三豐祖師。

    由此,足見楊祿禪先師在陳長興處學來的太極拳是張三豐式、王宗岳式、蔣發式的太極拳,而不是一路二路炮錘。今天的各門各派其根源還在張三豐祖師那里,否掉張三豐祖師,太極拳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傳太極拳法須先明太極妙道

    在《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中,張三豐祖師專門說道:“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要求他的徒子徒孫和世世代代的習練太極拳者,在學太極拳之前,要先明太極之道。

    這太極之道是什么?張三豐祖師說得也很清楚:“太極之先,本無極。鴻蒙一燕,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炁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媾,氤氳化生,始生萬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太極之先為無極一炁,不分陰陽。因此,無極為太極之母,此太極為萬物先天之機。陰陽一分就成了太極,陰陽可育萬物。人一出世也本是一個無極,即先天之炁落人后天就成為太極。男人之陰陽為外陽內陰,女人之陰陽為外陰而內陽。有陰有陽就是太極。在人則有動必有靜,靜極生動,這靜是入定,這動則是一點真陽在動。動靜、靜動相互關聯,陰陽自然結合,太極因而生成。人之生機全憑神炁,這神是元神,熏是元炁。身中神炁相交,融融合合,自然形成太極之象。練習太極拳者必須知道身內太極之理,只有明此太極妙道,才算是真正的太極拳傳人。太極拳界應該認識到這個事實,大家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共同為發揚光大張三豐祖師的太極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學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修道

    張三豐祖師說:“學太極拳為人道之基。人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雖依勢作用,法無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則打坐之舉不可缺,行功之法不可廢也。學者須于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數渾然成無極,心性神氣,相隨作用,則心安性定,神斂氣聚,一身中之太極成,陰陽交,動靜合,全身之四體百脈周流通暢,不黏不滯,斯可以傳吾法矣。”

    妙成子曰:“張三豐祖師認為,學太極拳為人道之基,此進一步說明創立太極拳的目的,就是為了有助于道士修道時安心定性,聚氣斂神。欲求安心定性、聚氣斂神,打坐入靜是不可或缺的。”那些否認張三豐創立太極拳的人知道打坐為何物嗎?知道打坐的具體要求嗎?心如何安?性如何定?氣如何聚?神如何斂?如果知道,為何至今不見他們在談及太極拳時關于這些問題的論述與體會?部分武術界的老前輩,諸如宋唯一、郭云深、孫祿堂、楊澄甫等人,均在其著作中談到過煉精化炁、煉炁化神和煉神還虛,但這幾步功法均為道家修煉的絕密,歷來三口不說,六耳不傳,不經師傳,絕難掌握。沒有下手,煉不了精,化不了炁,沒有轉手煉不了熏,化不了神,沒有了手煉不了神還不了虛。由此可見,由于道功修煉不傳廟外之人,故后世所傳練習太極拳者大多只知打拳推手,至于更上乘的性命雙修四大手功法,知者鮮矣。

    四、練習太極拳要先打坐

    在《太極行功說》中,張三豐祖師說:“太極行功,功在調和陰陽,交合神氣。打坐即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猶應治臟。使內臟清虛,不著渣滓,則神斂氣聚,其息自調。進而吐納,使陰陽交感,渾然成為太極之象,然后再行運各處功夫。”

    妙成子曰:“張三豐祖師所言打坐,即小還虛收心求靜。即眼觀鼻,鼻觀心,心神意守祖竅。達此功夫先行返觀內照,凝耳韻,眼看竅,耳聽竅,心想竅,又要勿忘勿助,息息歸根,使心腎相交,神氣交融。行此打坐功夫之前,先要用‘吹呼嘻呵噓咽’六字訣祛五臟六腑之疾,然后再行打坐功夫。人靜炁動,再下手采炁,先用小周天,后用無孔笛。煉至人靜,呼吸自然調順,名日‘息不調而自調’。然后再行運以下各處功夫。”以下分別解讀之:

    (1)“冥心兀坐,息思慮,絕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冥心”,“息思慮”,即掃三心,飛四相,四大皆空。就是過去的事不思,當前的事不想,將來的事不想。“絕情欲”,即除七情六欲,保守真元,不使精炁下泄。這才是“冥心”的功夫。

    (2)“盤膝曲股,足跟緊抵命門,以固精氣,此身功也。”

    “盤膝曲股,足跟緊抵命門”,即為盤膝打坐,腳跟抵住生死竅,以固精氣,精動收精,炁動收炁,神動收神。這就是身上的功夫。

    (3)“兩手緊掩耳門,疊指彈耳根骨,以祛風池邪氣,此首功也。兩手擦面待其熱,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兩手掩耳,中指與無名指相疊,彈敲后耳根骨,六九五十四次,久練耳推遲聾;敲后枕骨,使后腦得到刺激,又能祛風池之邪氣,益壽延年。手搓熱拂面,使臉微熱,久練可不生雀斑及老年斑。再用手心中的唾液拂面以治外侵,久練可使臉生香。這就是面上功夫。

    (4)“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緊合其睫,眼珠內轉,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兩手提按耳輪,上下來回摩擦,提耳輪三十六次,上下摩擦耳輪三十六次,加上雙手翻耳三十六次更佳。耳近五臟,以清其火,此為耳功。兩眼緊閉,內眼轉行,先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向下,轉四九三十六次,以退陽火。而后再行由下、向右、向上、向左、向下轉四六二十四次,以退陰符。行后兩眼突然睜開,再兩手搓熱捂住兩眼,待溫度正常后兩手突然分開,二目圓睜七次,以明神室,眼為心之苗,久練眼到老不花,此為眼部功夫。

    (5)“大張其口,以舌攪口,以手鳴天鼓,以治其熱,此口功也。” 張大口,用舌尖環行在口內攪動,左三十六次,右二十四次。而后兩手捂住耳朵鳴天鼓六九五十四次,以治其熱,此是口部功夫。舌頭倒卷,舌尖抵住上腭天池穴,而口水自生,待唾液多時咕嚕咕嚕漱口而后吞咽。此口水清涼甘甜,如會吮吞法可直入任脈,以養陰精,可潤五臟。此為舌功也。

    (6)“叩齒卅六,閉緊齒關,可集元神,此齒功也。兩手大指,擦熱揩鼻,左右卅六,以鎮其中,此鼻功也。”

    叩齒三十六,是指前大牙叩三十六下,后槽牙叩二十四下,或每晚睡前叩牙三百六十下,后槽牙叩二百四十下,而后牙關緊閉,行四九呼吸,可集元神,祛百病,此為齒功。

    兩手大拇指以右手先搓左手拇指背,搓熱后借熱摩擦左鼻,上下三十六次,而后再用左手擦熱右手拇指背,摩擦右鼻,上下三十六次,這樣做以鎮其中。此為鼻功。牙功、鼻功久練可使牙推遲掉落,鼻到老仍保持嗅覺靈敏。

    (7)張三豐祖師曰:“既得此行功奧竅,還須正心誠意,冥心絕欲,從頭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證吾大道。長生不老之基,即昭于此,若才得太極拳法,不知行功之奧妙,挈置不顧,此無異于煉丹不采藥,采藥不煉丹,莫道不能登長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絕不能成就。必須功拳并練,蓋功屬柔而拳屬剛,拳屬動而功屬靜,剛柔互濟,動靜相因,始成為太極之象,相輔而行,方足致用。此練太極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極之妙道也。”

    妙成子曰:“知道各處行功的奧秘,還要正心誠意。正心者,心只知有道,不知其它,唯道獨尊。冥心絕欲,絕的是七情六欲,達到見山不是山,見人不是人,見物不是物的境界。明白這些才能證悟大道,煉至“馬陰藏相”(釋稱“漏盡通”),陽關由一閉,再得一閉,才能得長生不老之基。此時才得太極拳法。如果不知道各處行功的奧妙,此無異于煉丹不知采藥,無丹之基,何以得丹?采藥不煉丹,采藥何益?知煉丹,知采藥,才是真知。不知此,就不能證悟大道。

    由此可進一步證明,太極拳就是張三豐祖師所創。以上各處功夫的具體用法,妙成子進行了詳細解釋,希望有助于進一步廓清事實,恢復歷史真相。

    五、練習太極拳必須拳功并練

    張三豐祖師讓我們行各處功夫,下手打坐,行六字訣,與太極拳同行共練。人靜屬柔屬靜,練拳屬剛屬動,兩者必須共用。身外剛柔相濟,身內動靜相因。靜是致虛極,守靜篤;動是一點真陽,無念而動。動而會收,方為真會。行功和練習太極拳相輔而行,方足致用。以上各處功夫張三豐祖師早已說得清清楚楚,但可惜的是,自清代以后的太極拳家卻無人提及,也無人教授這類功法。我不知道有哪位大師、哪位正宗嫡傳、哪位掌門人能知張三豐祖師此功夫?能真正做到拳功并練?

    張三豐祖師為我們詳盡論述了練習太極拳與行功打坐的辯證關系,兩者不可偏廢。這也給我們明確指出了,只有拳功并練者,才算得到張三豐祖師之真傳,才是一位真正的太極拳家。
     
    牛勝先練形意拳
     

    我習練形意拳三體式時,老師問我能站多少分鐘,我回說五分鐘。老師說:“好,我看你怎么能站五分鐘。”我站著三體式,老師看著表,十秒,三十秒,一面數秒,一面給我糾正動作。我竟沒站下兩分鐘來。站到一分45秒時,我的后腿就熱、漲、酸、痛、麻得忍不住了,如同給自己上了刑具一樣的難受。但我從此找到下功夫的要領和努力的目標。從此以后,我天天練,由站不到兩分鐘,到能站三、五分鐘;由站三、五分鐘,到能站七、八分鐘乃至練得能一次站二十五分鐘,只站得后腿麻木,周身發抖,但樁功有了明顯的進步。老師說能站七、八分鐘,樁步就基本夠用。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終于站得一般人推不動,拉不動,抬不起前胳膊,拉不開下面緊貼腹間的胳膊,前胳膊如有數百斤重,身體如有五、六百斤重,下面的胳膊如同膘戮沾一般,基本上達到老師對我的要求。

    郭云深先師,他一個三體式站在那,五六個小伙子各持一棍用力杵在他的腹部,他丹田一沉,腹部一彈能把五六個小伙子扔出丈外。我過去是不信的,我通過跟恩師學藝,才相信這是真的。為什么?就是形意拳的功夫和爆發力使我服了,形意拳的樁功使我服了。我才愿意一個劈拳抓了六年,每天少則八百,多則一千地抓劈拳。通過苦練,我雖然不及兩位恩師,但也學有二、三成。我用此法培養學生,在兩年半的時間內教他們站三體式、練太極推手,而且是一周兩次,他們不論在北京還是在全國太極推手比賽中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其功就在郭云深先師的單重三體式上。而且有幾個出色的學生,就是兩個人也休想拉動他分毫,北京推手界一提我的幾個有功夫的學生,他們就不報名參加推手比賽了。

    因此,我告訴大家,有功夫的形意拳家站對了三體式,應該是一般人推不動、拉不動、抬不起他的胳膊來,才算這位老師真有形意拳的樁功,若連這個基本樁功都沒有,別的都談不上。我又用此法傳給我的兒孫,結果我的長孫牛天賜,一個三體式站在那,我的兒子和我的學生照樣也推不動這個十五、六歲的娃娃。

     

    怎樣才能學好太極推手

     

    太極推手是一項高尚文明的對抗性運動,它不傷人,也不把人打的鼻青臉腫而讓對手服首稱臣,它是一項用小力破大力,用巧勁破拙勁,以慢制快,以柔克剛的高超技術項目,太極推手這項純中國文化的競技運動一旦走入市場,它的潛力將是不可估量的。我們的人民將會象日本人重視相撲一樣,重視太極推手。為了太極推手的發展、推廣、普及、提高。向大家推薦太極推手,介紹一下“怎樣才能學好太極推手”。 

    學好太極推手的要素有許多,要求和學好太極拳注意十大要領一樣,但學好太極推手比學好太極拳更難。學太極推手應該是在學好太極拳的基礎上進行。學好太極拳把周身的勁練成一家,再把它用到推手中上去再把太極推手的勁同樣練成一家,才能從心所欲,所向披靡。

    學好太極推手,從哪開始呢?我們的老師李天驥有個精辟的理述,即“樁功”扎實,“手上,身上,要有反映,摸要摸的準,加上時間、速度、爆發力”。具備這些條件,就能學好太極推手。  

    著名武術家郝家俊先生(綽號當代楊澄甫),我問他,您的功夫,是怎么練出來的?郝先生說:“沒勁去練勁,有勁不用勁”。 

    為了實踐李老師和郝先生的要求,李老師讓我在樁功上,下大功夫,(因為我太瘦,身高1.73米,體重才56公斤),李老師要求我每天站“三體式”樁,每天抓800至1000把劈拳。我按著老師的要求,每天站三體式,抓劈拳,我站的三體式是前三后七步,這種三體式比前后五五步,難站的多,比如前后五五步三體式,一上來就能站十來分鐘,而三七步三體式連兩分鐘都站不下來。再者郭云深先生、孫祿堂先生在世時早已把五五步改成三七步,為什么?就是因為三七步難練,長勁快,五五步易練長勁慢,這本來是郭云深先生,孫祿堂先生不公開的秘密,如今社會已經和過去不同,再者派系也已形成,凡是郭云深先生,孫祿堂先生傳下來的都是三七步的三體式,其它先生傳下來的至今仍是五五步,因此,今天我公開這個秘密,可以說是時候了。我告訴諸位拳友們,三七步三體式要比五五步三體式長勁速度快的多,信不信,練不練,改不改,由你。我的老師教我練時說:“孫祿堂先生,怎么教我的,我怎么教你。”我又按著李天驥老師教我的方法,去教學生,他們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驚人的成線,關鍵是在三七步三體式上,所以我今天講,學好太極推手首要問題是解決樁功問題。

    樁功扎實了,又要經常練四正手即掤、(扌履)、擠、按,俗話說多打輪,這是練好太極手的第二因素,多打輪,就是練反映,練習手上、身上,有感覺,對方來勁,有問、有答,多和不同的人去打輪,就能了解,多種人的勁路,擅長。為了實踐多打輪,練反映,我經常和我的十幾位同學打輪,我的劉師兄可以一氣和我打四十分鐘輪,不換腿,我繼續不換腿和葉師兄、姚師兄、白師兄、高師兄打輪,我可以打一個多小時輪不換腿。經常這樣打輪,我的手上、身上逐步有了反映。  

    手上、身上有了反映后,我不能去和師兄們練手,我就在學生身上練摸要摸的準,因為,跟我學拳的人很多,如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三個區的學生,加上我在東城區工人俱樂部的老學生近200人,我經常和他們練摸的準,久而久之,也能摸的準了。

    摸準之后又去練掌握時間和速度,時間就是現在話“時間差”,當對手舊勁已盡,新勁未發之時;速度是不快,不慢,恰到火候,這些都基本掌握了,又專去練“爆發力”。

    在練“爆發力”的問題上,我的老師都給我兩個方法,按和擠的“爆發力”,老師說這是秘而不宣的技術,按著這兩個方法,果然“爆發力”進步神速,在此基礎上,我又發展成練幾十秒“爆發力”的技術。數年后我和我的學生,在全國太極推手中取得8金、6銀、5銅的好成績。同時,取得86至88年三年全國太極推手對抗賽,團體第一的好成績,在北京市就更不用說了,從1983年至2002年,我們真正丟掉的只有五個第一,也就是說,從1983年至2002年北京市有100個第一名,我和我的學生和在傳學生共取得95個第一名,幾乎全部囊括北京市太極推手的所有第一名。

    取得這些驚人的戰績,應該說都是按著我的老師李天驥的要求去做才取得的,沒有李天驥老師對我的培育、教誨,我是不會取得這么多的戰績的,我在武術事業上要說是成功的話,完全成功于我的恩師李天驥。

    當然我也看到,我和我的學生的太極推手,在反映上,以小力勝大力,以巧勁克拙力,以柔克剛的技術上,還存在和老一輩比很大差距,我將和學生們,共同在繼續研究這些不足,以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太極拳要克服挺胸、撅臀、提肚、憋氣這五大毛病,學好太極推手除了克服這五大病外,還應克服頂、偏、丟、抗這四大病,這四病不除學不好太極推手。    

    首先說一下,什么是頂的問題?頂是太極推手所用的技術語,和打太極拳的頭頂勁是兩回事。太極推手是技術性很高超的技擊運動。因此,初學者容易錯誤的理解,認為太極拳是力量的較量,是有力量就行,誰力大,誰先下手,誰就勝的運動。因此,一搭手就想以力欺人,白話講,兩人較勁。這種較勁,因為沒有技術,結果必然是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或者兩人力量相差無幾,都以本力頂住,這叫做生頂、硬頂、死頂,待兩人都沒力了,結果是兩敗懼傷。如果雙方都會推,而且技術、勁力、體重基本相等,這種頂就不是生頂、硬頂、死頂,因為他們都有技術,實力差不多,誰想贏誰都比較困難,最后的勝利是誰有耐力,誰有毅力,誰能堅持到最后誰贏。這也稱之頂,就如同巴西和阿根廷的一場足球賽一樣,比踢成0比0、1比1、2比2等等,這也是頂。

    如果一方會推手,一方不會,也會出現,一方憑技術,不管是該攻不該攻,反正對手不行,錯攻也能勝,這錯就是頂,因為推手是以小勁破大力,以巧勁破拙力,以柔克剛的技術,學推手主要是在這些方面下功夫,要想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就必須克服頂立大病,此病不除,難以學好推手。

    1.怎樣才能除掉此病呢?

    (1)多在四正手上下功夫,互相在四正手上問勁、化勁、練的不管對方從上、從下、從左、從右、從中、從后、來勁攻擊,都能從容化掉,頂的問題,就稱基本克服了。(2)是偏,應該是“扁”或者是“癟”字,才復合其推手之意,這是太極推手中之術語,偏就是保持不住自己的立身中正。如偏前、偏后、偏左、偏右、偏高、偏低都是偏。如果是扁、癟那就是手上、身上、掤不住、撐不圓、癟、愣等。這都是初學太極推手之大病,因為有這些明顯的毛病,均可給對手乘機,這些毛病是對方求之不得的機會,因此要想練好太極推手,必須克服這些毛病。(3)丟:什么叫丟,這是太極推手的技術用語,實際就叫丟手,該打時錯過良機丟手;對手向自己進攻時出現明顯的漏洞,自己沒借上對方的勁,丟手;把對方要偏了、癟了、扁了、沒補上手,丟手;對方向自己進攻,自己沒掌握化解之機,丟手,當然還可以在舉些例子,我覺得舉這幾個,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要克服丟手之病,有二:一是多在四正手上下大功夫,研究抓住機會怎么辦,真正反機會練的能抓住,有多少機會能抓住多少機會,由抓不住到抓住,由抓住,但抓的不漂亮到抓的嚴絲合縫,不老不嫩,就算克服了此病之一;二是在自己不得力的地方下功夫,比如補不上手,那就專練補手,化不掉對方的來勁,那就專門練化對方來勁,練的只要把對方要起來就能補上手,由補的不得力到補的得力,為基本合格;由化不掉對方的勁,到練的來勁就能化,而且化的恰到好處,此時丟手之病就算基本克服了,再去提高。(4)抗:抗也是太極推手之術語,抗和頂這兩個字究竟有什么區別,我文化水平有限,難以下一個明確的理論。在太極推手中“抗”也是一種多見之病。如在推手中明明打不動,而硬是要打,就是抗;明明化不了對方之勁,手上身上的感覺不足,硬是要化,這也是抗;走不了的勁,硬是要走,也是抗;被對方逼得已經站不住腳了,還勉強還手,搡對方,這也是抗,這和有意識去練不同,有意識的去練那就是明明打不動的,也要去打,練得打動了,功夫就長了;對方的勁明明化不了,練的化的了,也是長功夫了;明明走不了的,練的能走的了,也證明長功夫了。后者和前者有原則的區別,前者是主觀產生的抗,后者是為了解決自己原來解決不了的問題,專門去練,練的能解決了,就是進步。在兩人推手中,尤其是對抗賽時,抗的表現尤為突出,除病不除,練不好太極推手,解決抗的問題,還應是在四正手上去找,如同我講的后者,有什么樣的毛病,就抓住不放的去練,真正練的克服了這些毛病為止,久而久之四病皆除,使推手的水平提高一大塊。

     

                                          “誰毀了我的太極拳?”

     


    作者:著名武術名家武術八段牛勝先掌門(龍門千峰道功、太極形意八卦拳權威專家)


       正的太極拳是“陽春白雪”,不下些狠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其真諦的,不出些血本也休想進入它的殿堂。太極拳是道家養生文化和道家武術文化的產物。從歷史溯源來看,太極拳經老子、尹喜、麻衣道人李和、陳摶、火龍真人鄭思遠、張三豐等歷代祖師逐漸發展而成。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講:“虛其心,實其腹”。而太極拳從始至終都要求虛心實腹。老子云:“至虛極,守靜篤。”而練太極拳也講求動中求靜。由此可見,太極拳處處合于道,屬于道家養生文化和道家武術文化。但現在絕大多數太極拳練習者,包括很多專家教授、七八九段,都沒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根本做不到太極拳的規矩。或是一知半解,嘴上說說而已,實際做起來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將在以下問題上一個一個地說明“你們如何毀了我的太極拳”。
      
      一、樁功
      
      樁功是練好太極拳的首要問題。沒有樁功的太極拳好比建在沙灘上的樓房,風一吹便倒,由此可見樁功的重要。那么練太極拳要站哪些樁功呢?太極拳樁功很多,有開合樁、下蹲樁、馬步樁、手揮琵琶樁、提手上式樁、白鶴亮翅樁等等,實際上,每個太極拳的動作就是一個樁。要把樁功練得一般人兩三個乃至三五個都推不動、拉不動,多棒的小伙子也休想抬起胳膊來,才算基本達到太極樁功的要求。而現在從各體育大學院校到省市武術隊的專業教練,以及各地的太極拳輔導站的教練員、輔導員們,根本不教學者練樁,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站樁。據這些教練員、輔導員們講,出光盤的那些專家教授,都不談太極拳站樁的問題,叫我們知道什么?所以,我說那些練太極拳不站樁、不懂站樁,或說站樁沒用的專家教授們,以及那些七八九段們毀了太極拳的根子!
      1978年,我所在的單位和另一單位發生矛盾。我的單位蓋房挖地基,另一單位要拆房。為了拿證據,我們派人把對方拆房的情形照了下來,結果對方派人搶相機,雙方因此發生了武斗。個別人為了將矛盾鬧大,隔著房子往人群里扔磚頭,在場的幾十人立即發生了騷亂。對方一些人見我很瘦,又是專管這個廠子搬遷的負責人,于是想把我推進地基溝里。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十幾個人就是推我不動。他們又派了兩個一米八以上的大個子,每人架著我的一只胳膊,想把我架出去打,但任憑他們怎么架也架不動。后來他們改變主意,幾十人一齊喊著口號從后向前推我,結果他們中的一個人迎面撞上我,立即應聲倒地。那天我們被對方打傷了十幾個人,而我卻安然無恙。試想,如果不是我練武術有樁功,怕是要吃大虧。練功夫,不是專門為了打人,但關鍵時刻要能自衛,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也練這些不站樁的太極拳,那天的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二、頭部功夫
      
      練太極拳對頭部的要求是,頭容正直,下頦微里收。名日:虛領頂勁,下頦微一收,氣貫于頂。如果推手發人時差了頭頂懸之勁,就可能發不動,或發不遠。有了這頭頂懸的勁,就可能發得動,或發得很漂亮。所以虛領頂勁不可少。面部表情要自然,不可嘻皮笑臉,也不能齜牙咧嘴(練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同樣的要求)。總之,不管多難多易,都要求面部表情自然,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那樣。
      
      三、眼部功夫
      
      練太極拳時,眼神從始至終都要配合動作。該看前方時要看前方,該看前手時要看前手。不管看哪里,都要讓人覺著自然得體。不能該看前手時看了后手,該看右手時看了左手。如白鶴亮翅,定式后應看正前方;又如左野馬分鬃,抱球時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眼應看上面右手食指。當左腳邁出去,慢慢落實成左弓步時,左手也同時到左胸前,右手停于有胯旁,這時眼就得看左手虎口或食指。眼看左手時,既不能瞪眼也不能迷茫,而是要兩眼有神注視前手。更為難做的是,不論一趟太極拳有多少動作,練10分鐘、20分鐘乃至30分鐘、40分鐘,眼都不眨一下。我的恩師練一趟八十八式也不眨一下眼。
      練眼也專門有練眼之功,如香火頭練眼功、捉渣滓練眼功、看太陽練眼功、看月亮練眼功等等,容后再談。
      
      四、鼻子呼吸之功
      
      練太極拳從始至終應呼吸自然。練時配合動作呼和吸,使呼吸慢慢拉長。呼和吸應以耳朵聽不見為佳,而且呼吸不能有間斷。須知練太極拳不同練早操的二八呼、四八呼,而是要根據動作的難度大小及長短配合呼吸。從起式到收式,都應是起吸落呼,收吸放呼。久而久之,就可使動作和呼吸結合上。再加緊下大功夫,就能達到氣與勁合的境地。當然還有更為高深的呼吸功夫,即練著練著,突然感覺耳旁如打了一聲雷,不覺自己有呼吸,這就是胎息。如果經常能達到胎息的境界,長壽是定然無疑的。
      
      五、耳之功夫
      
      一般人可能會問,練太極拳與耳朵有什么關系?又不是跟他人比武,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前面談了呼吸是耳朵聽不見的呼吸,那么耳朵聽什么呢?我認為耳要聽蟬鳴。什么是蟬鳴?即我們稍一靜,大腦中發出的“而”的聲音。只要能排除雜念,神不外散,專注地聽蟬鳴,久而久之,剎那間耳邊“嘩啦”一聲,如同雷聲,就入靜了。此時,只知練拳,不知其他,見如不見。見人見物,見一切如不見。這就是練太極拳所講的動中求靜的最佳效果。久靜而生動,此動不是練太極拳動作的動,而是一點真陽在動,這一點真陽即是生殖器無念而自舉的動。要練真正的太極拳,尤其是養生功,不能集體在一起,男男女女更不宜在一起練,關鍵就在于此。真陽一動就得會收,這收氣之法,不是得真傳者也絕對不知道。真陽一動,要用小周天收氣之法收之。氣越收越足,真陽越動越勤、越堅、越硬,直至七個小周天都收不住,即改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之功。七個無孔笛也收不住降不了,速開通奇經八脈。八脈開通身屬陽,準備下手采小藥。當我們練著練著突然覺得一點真陽要奪關而出,千鈞一發之際,要會勒陽關,調外藥,調到藥產神知,此時要會上下任督接連之法,速用寶劍斬插之,這叫做寶劍插在三江口,管叫黃河水倒流,風吹之,火化之。采完藥后,再行牢牢封固,這種功夫才是張三豐祖師傳下來的太極拳功夫。不論楊、吳、陳、孫、武、李,誰懂這種功夫,才算得“下手煉精化氣”之真傳,得太極拳之真傳。
      不少練太極、形意、八卦的名師都說會“煉精化氣”,也可能他們不愿寫在書本上,但在我看來,那么多練太極、形意、八卦、武當劍的,也只是會說說名詞而已,實際都不會。如果真會,就不會說站著三體式能結丹、站著三體式能采藥的外行話,就不會說“煉精化氣”的外行話。“煉精化氣”前面還得加上兩個字——“下手煉精化氣”才是行話。上面所說的功夫在公園里練行嗎?當著人練行嗎?不行。采藥歸爐后,還有許多功夫,因為這里重點是講太極拳,所以我只介紹一下名稱,分別有:捉渣滓、卯酉周天、歙聚祖氣、蜇藏氣穴、提踵呼吸、點穴固丹、虛室生白、六根震動、大藥過關、養育圣胎、出陽神、撒手九年之功等等。這說明太極拳確實屬于道家而不屬于別的哪門哪派。歷代太極祖師可能怕日后有背叛者、不忠者,他們往往不說太極拳是出自道家,而說是出于自己那家那派,所以不傳下手煉精化氣、轉手煉氣化神、了手煉神還虛、撒手煉虛合道等功。如果誰說太極拳是他們家創的,就請他把這些功夫一一說清楚。以上我主要講的是男子練法,至于女子練法今后有機會再另寫一篇。還有年少有年少的練法,年老有年老的練法,有病有有病的練法,沒病有沒病的練法,不能概而論之。
      
      六、舌部功夫
      
      練太極拳從預備式開始就要舌尖倒卷,上頂天池穴。舌根部有兩個穴位,左為金井,右為石泉。隨著動作慢慢運行,舌下兩穴會分泌唾液,這唾液行話為“玉液”(靜中得來的此液為丹)。唾液不是有了就咽,而是要待整套太極拳練完后唾液滿口時再吮吞下咽。會吮吞者,唾液直入任脈,不會吮吞則直入腸胃。人任脈則利陽精,久而久之能使腎機能強壯,使身體越來越棒。以五行相生而論:腎屬水,腎臟無病,腎水足,水可生木;肝在五行中屬木,腎無病利于養肝臟,肝屬木,木又生火;心在五行中屬火,肝氣足又利于心,心屬火,火又生土;心臟無病又利于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屬土,土又生金;在五行中肺屬金,脾胃無病又利于肺腑,肺屬金,金生水,肺腑無病又利于腎臟。此謂五行相生之理,有相生就有相克,這是辯證的關系。五行相生是順理,而五行相克呢?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金克木,金在人身內屬肺,肺腑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木肝之病,木在人身之內屬肝,肝臟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土脾胃之病,土在人身內屬脾胃,脾胃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腎水之病,腎屬水,腎臟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心火之病,火在人身內屬心,心臟無病又能幫助去攻克金肺之病。如此相生相克,循環往來,何病之有?此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就是陰陽辯證之理,此理就是典型的道家文化。它充塞宇宙,充塞大地,充塞人身,充塞萬物,也充塞太極、形意、八卦,此理雖簡明,然也不是一個對道家文化思想無知的人可理解的。所以,我斷定太極、形意、八卦出自道家,不屬哪門哪派,要說派就是道家武當派。
      
      七、肩部功夫
      
      練太極拳不論做什么動作,或起或落,肩是一直下沉的。這種沉不是僵硬之沉,而是自然松沉。不會練拳的人,卻往往認為沉肩沒什么作用。肩為胳膊之根節,肩能松沉,則一般人絕對抬不起你的胳膊來。放人亦然,如果對方身上較沉,那么自己的肩稍微一端,便立即使不上勁。因為肩一端,則使胳膊和周身脫節,和肘腕脫節,所以沒有勁力。只有肩一松,使胳膊和全身成為緊鎖在一起的整體,和肘腕成為一家,勁力方可好用。先輩把肩稱為胳膊之根節,而肘為中節,腕為梢節,可見沉肩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練太極拳除下勢等個別動作外,不論練多難的動作,兩肩始終要在一個水平線上。在推手中,肩靠是很有威力的技擊動作。如對方捋我,那正好借對方的捋勁,往對方中部靠去,輕者靠出丈外,重者立即休克,可見沉肩肩靠威力之大。但如今練太極拳者,尤其是專業運動員和公園晨練者,很難見到一個會沉肩的,這樣下去,太極拳豈不危哉。

    八、肘部功夫

    練太極拳強調沉肩、墜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卻微外掀和里癟,會立即破壞了沉肩的作用,使勁立散。肘為胳膊之中節,中節出了問題,根節和梢節都會受到影響,使勁不能完整。所以不論野馬分鬃、摟膝拗步還是其他動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許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殺傷力太過威猛,所以高手往往不愿用肘去擊對方。這肘要是頂上,如頂在肋上,就得頂斷幾根肋骨,輕者也得吐血,故推手比賽嚴禁用肘。立肘更厲害,就是砸在對方后背上,也能使對方受不了,何況頂在砸在要害之處。如今的專業運動員和公園晨練者,肘部的問題都比較嚴重,尤其那些不會推手的教太極拳者,根本就不知肘有什么作用。

    九、腕部功夫和指尖功夫

    練太極拳講腕坐、指展,這樣使肩、肘、腕成為一致的整體。如果肩沉了,肘墜了,腕卻不坐,則使胳膊之勁不能成為一家,肩肘之勁也就沒有可靠的保障。胳膊作為上身的兩扇大門,肩、肘、腕必須成為統一的整體才能運用自如。肩肘腕統一了,指不展勁力也同樣發揮不出來,所以指展的問題也不能小看。發人放人,指在最前方,把人發出去沒有腕滾不行(如擠之勢,腕不滾則不奏效),沒有指尖的抖彈勁也不行。指不展從表演上看也沒有可觀性。太極推手時,指尖應如中醫搭脈一樣,稍一接觸對方,便將對方的勁路、功力大小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我們今天的專業運動員和公園晨練者,都是或出手嬌無力,或出手不見形。更有甚者,把手搞成唱戲演員的“蘭花指”,使人不懂,這手型究竟意味著什么?太極的指,同樣是太軟了不行(無力),太硬了也不行(勁僵),應是可軟可硬,也就是軟中有硬,硬中有軟。

    十、兩胳膊之勁

    練太極拳處處體現圓運動,先輩武術家謂之“抱元守一”。這個“一”,我在耳部功夫中已作了說明,這里再強調一句,這就是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就是無念的真陽。孫祿堂先生說,“太極皮球也,形意鐵球也”。而今天的許多專業太極拳運動員、專家教授們,別說懂什么抱元守一,就是兩只胳膊抱圓都做不好。仔細觀察他們的動作,哪一個不是癟癟楞楞。孫老先生說太極皮球也,指的可不是沒有氣的皮球,而是打足氣的皮球,處處是圓的,讓對方無處下手。如推手時兩只胳膊棚得很圓,如同皮球,那對方在哪里下手呢?對方無從下手,沒有任何缺陷,這就是抱球應達到的效果。以肩論,肩是圓的,肩下腋內可容一個拳頭;以腰論,腰似車軸,處處運用自如;以背論,背是圓的,背如弓則勁無窮;以襠論,提肛、裹襠,襠是圓的;以腿論,后支撐腿(如弓步)是圓的;以手論,虎口是圓的;以起手落手論,起手是圓弧,落手也是圓弧,用行話說就是“起手要輕靈,落手要沉著”。所謂起手輕靈,落手沉著,即練者并沒著意用勁,卻讓行家看來處處有種內含的暗勁。而如今的太極拳專業運動員,起手飄忽忽,落手忽忽飄,手沒有準星,沒有定向,不知落在什么地方合適,出手嬌無力,腳下軟綿綿,這能叫上乘功夫的太極拳嗎?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練太極拳嘛,隨便練練,一點勁也不用使。此言謬矣。如果嚴格按照太極拳的規范去練,不挺胸,不提肚,不撅臀,就是一趟二十四式練下來,一般人腿也會發抖。常見太極拳參賽者,腰不會動,或者說腰和四肢配合不上,只是耍胳膊耍腿,雖然練得很慢,但也不是太極拳,只能說是長拳慢練,沒有太極拳的味道,更沒有太極拳的內在之勁。太極味、太極勁比較難練。說軟嘛,軟中有硬;說硬嘛,硬中有軟。軟不是軟綿綿,硬不是硬梆梆。不在明師指導下言傳口授,休想練出太極勁、太極味來。

    十一、胸部功夫

    練太極拳對胸部的要求極嚴。頭頂了,肘墜了,腕坐了,指展了,但胸一挺就又破壞了上面所說的整體。上面所要求的肩、肘、腕都是勁力下沉的要求,而一挺胸,則氣往上涌停于胸。太極拳要求周身一家,勁一松到腳。氣往上涌,就不可能一松到腳。只有胸微收,氣才能下降丹田。胸微收,又能使背撐圓,使氣貼于背。太極、形意、八卦都要求收胸,就連西洋拳擊,也要求收胸。只有收胸,兩肩之勁才能向前、向左、向右放遠。而挺著胸,勁力就被胸肢解、阻住,不可能放遠。太極拳講神氣收斂入骨,氣貼于背,就必須收胸。所以不收胸不僅使勁力受阻,而且氣不可能沉于丹田。因此不論男女,練太極拳都必須收胸。那么男的較容易檢查胸部收沒收,女的怎么檢查呢?檢查女子收胸否,主要看后背是否撐圓。先輩講含蓄在胸,又講胸微收,心窩微收,都是根據道家祖師老子講“虛其心,實其腹”而來的。因此,我認為,挺胸練太極,就不是太極。誰能收胸,誰才能練對了太極拳。請看我們現在有多少人在練太極拳時能真正做到收胸呢?可惜包括那些專家教授、七八九段,會收胸者絕少。不會收胸,則上身勁力不能一致向下,而受阻于胸,永遠練不成周身一家。

    十二、腹部功夫

    練太極拳,對腹部的要求,講的是氣沉丹田。丹田者,在臍下一寸三。氣沉于丹田,表現出來是腹部圓,氣充于腹。如果提著肚子,說氣沉丹田了,可能嗎?提肚,腹是癟的,癟的就說明氣沒沉于丹田,氣沒沉于丹田,必然上涌于胸,所以提肚、收腹都是練好太極拳的大忌。一個有功夫的太極拳師,氣沉于丹田,腹部被人打上幾拳、踹上幾腳都可以承受。我自己在四十多歲教太極、形意、八卦時,就讓不相信的學生在我腹上打幾拳踹幾腳試試。今后學練太極、形意、八卦者,也可以問問你們的教練、教授、老師,腹上敢不敢讓人打幾拳踹幾腳,沒功夫的就不敢讓你打讓你踹。太極推手更講腹部充實,太極推手高手,如郝家俊先生,用腹部打人,比一般人用手的勁力還大得多。往往他向里一帶,腹部一彈就能把人擊出丈外,腹部放人的威力,比別人用推和擠還高。

    十三、腰部功夫

    腰和腹是連在一起的,為什么要分開談呢,因為先輩武術家們多談腰,所以我把腰和腹分開談,為的是剛才能著重談談腹。練太極拳是腰帶動四肢,腰是一身之主宰。先輩們說,腰似車軸。練太極拳時是腰的左右旋轉帶動手和腳,腰不動則手臂也幾乎沒什么動作。太極高手由于能合理用腰,故動作常使一般人不覺。須知腰左右旋轉,不是左右擺動、左右扭腰。如果是擺動、扭腰就大錯特錯了。所以說練太極拳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無不動體現在腰,無不靜體現在心、在腦。還是以左野馬分鬃為例,左腳邁出著地,腳尖上翹,腳跟著地,兩手左右慢慢分開,表面上看是手在動,而實際是腰在向左慢慢旋轉。如果腰不動,動作立止。又如云手,表面上看是手在左右運行,而實際是腰在左右旋轉,只是在腰轉到左右時手腕坐腕翻轉了一下而已。如果只是手在運行,腰不會左右旋轉,那只能說是初學太極拳。常見比賽場上的太極拳運動員,只是在耍胳膊耍腿,而不會用腰,實際那不是在練太極拳,那是在瞎比劃。推手更強調腰的功力。如果和人推手,腰痛推得了嗎?腰部沒有功夫,不會前后左右旋轉,對方推來,接得住嗎?因此,我認為,練太極拳不會用腰帶動四肢運動,就等于不會練太極拳;練太極推手不會用腰發人放人,就等于不會推手。可見腰在練太極拳和太極推手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十四、臀部功夫

    練太極拳對斂臀的要求極嚴。從人的全身來看,臀部占了相當關鍵的位置。如果撅臀,就會使全身的勁力在臀部斷開,上下不能相合,以致于周身處處勁力脫節。臀部以下的部位大概要占到全身體重60%以上的比重,如果這么大的一部分功力練不出來,用不上,那能算把拳練好了嗎?如果撅了臀,周身之功力,被臀肢解,分去了60%以上的比重,那不等于江山損失了60%以上嗎?這剩余的40%,也不能相合,其中上身又占了30%,兩只胳膊還能占多少呢?10%。那手放在別人身上,還能有用嗎?從力學的角度看,臀尖相當于箭頭,決定了上身勁力的走向。撅臀則箭頭向后向下,勁力也就向后向下,那么對手向后推你,不是恰好幫助對手打你自己嗎?內力外力相加,十個有十個就得仰身后倒。相反如果斂住臀,箭頭向前,就能使周身勁力上下相合成為整體,那么就能撐住截住對方的推打之力。上面說了,對方如果端肩、挺胸、提肚、撅臀的話,反映到手上的勁就只有10%了,能推動斂臀后周身一體的重量嗎?回答是肯定推不動。如果斂臀后周身完整的勁力再反過去攻擊對方,加上腹部的彈力,就可以輕松把對手扔出丈外。前面講了,從頭到腰勁力協調一致向下,臀一斂則周身之勁能一松到腳,使周身上下的勁都成一家,統一落于兩腳,那么放人、發人時周身統一之勁就能通過合理運用,由腳跟傳到腿,到臀,到腹,到腰,到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手,上下協調一致,由此周身之勁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就是臀部收斂的重要性。那么請看參加比賽的專業運動員,個個動作蹲得很低,不知道的以為他們很有功夫,但實際都在撅著屁股,因為收住臀,就蹲不了那么低。那么不會斂臀的是在練太極拳嗎?不是,是在練長拳。近日又加上什么高難度,完全背離了太極拳的宗旨,練的根本就不是太極拳。為什么會出現長拳慢練太極呢?就是因為那些掌管著各大體育院校、各專業隊的專家教授、七八九段,都是練長拳出身,而長拳的技術要求就是仰臉、挺胸、提肚、撅臀、出手出腿平直。讓他們搞太極拳,只能是要求太極拳向長拳看齊。所以現在凡是不按照這種長拳慢練的打法去參加比賽,根本拿不上分。有人為了追求名利,只好放棄原則。也有的根本不知什么是太極,只會跟著跑。不斂臀的所謂太極拳,只能得逞一時,早晚眾人都會知道練太極拳要頭頂、肩沉、肘墜、腕坐、指展、胸含、腹實、臀斂、肛提、功架取中,練起來起手輕靈、落手沉著,剛中寓柔,柔中寓剛,才是太極拳的風格品味。那時練長拳慢練太極的人就無地自容了。我堅信有這么一天,而這一天不會很遠。

    十五、腿部功夫

    前面已經談了樁,這里講腿,主要是講講弓步的腿功。前面說了撅臀的問題,由于臀斂不住,反映到弓步上就是拔腰。所以如今專業太極拳運動員幾乎百分之百的拔腰,公園晨練者就更不用說了。太極拳的弓步要求是:斂住臀,后腿形成自然的活彎兒,而后膝盡量向外撐,膝和后腳尖成一條線,前弓膝不過腳尖。只有達到這個要求才是太極拳的弓步,否則就不是太極拳的弓步。

    十六、腳部功夫

    練新楊式太極拳,對腳也有極嚴格的要求。以八十八式為主的體委系統太極拳,包括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八式、四十二式、六十六式等等,都是新楊式的太極拳。而新楊式和老楊式在腳的要求上有嚴格的區別。新楊式向前邁步是腳跟先著地,隨著重心的前移,兩手和前腳三家一齊到位。而老楊式是邁步落平腳;新楊式向前邁步是欲進先退,重心后移,前腳尖翹起,腳跟著地,隨著身體的向前運行,前腳外擺約45度落地,而后上后腳。老楊式是原地轉動重心,而后上步;新楊式分腳、蹬腳,是直接提腿分出或蹬出。老楊式是劃弧線分出或蹬出。新楊式無論向前邁步、向后撤步都不允許抬高腳,而是腳經踝關節前進、后撤。解放后國家體委主編的套路,凡屬楊式,均以新架為主。而今天的參賽運動員根本分不出新架、老架的區別,而是想新就新,想老就老,沒有定向。

    十七、鏡子

    鏡子是我的恩師李公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教我們練簡化太極拳時,教給我的檢查自己或檢查別人太極拳的動作正確與否的一面鏡子(地點:勞動人民文化宮體育場)。這面鏡子的作用是自己的太極拳動作,別人的太極拳動作,時時刻刻用它來照一照,以免出偏,不論誰練太極拳用這面鏡子一照立刻現原形。這面鏡子是什么呢?就是還原法。還原法就是不加絲毫調整地把動作還原,此還原法除下勢和海底針等個別動作可以略有前傾外,其它任何動作都是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例如起式,如動作前俯了,那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立即現出動作前傾的丑態;如起式后仰了,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就立即現出后仰、挺肚、挺胸的丑態;如起式一肩高一肩低,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就立即現出一肩高一肩低的丑態;如起式撅臀了,不加絲毫調整的還原,就立即現出撅屁股練拳的丑態。今天我把這面鏡子說給大家,你們用這面鏡子照我,照你自己,照你的老師,照專業太極拳運動員、教練員,照專家、教授,七、八、九段權威。不論誰一還原就丑態百出,他就是假專家、假權威。今天先簡談至此,今后,我在之三、之四中還要詳論這面鏡子的作用,我要讓那些假專家、假教授、假教練、假太極拳運動員在這面鏡子中現出假太極之原形。

    十八、綜述

    我今天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楊式新架太極拳的規矩。我根據個人練拳58年的體會,分析了太極拳對頭、眼、耳、鼻、舌、肩、肘、腕、指、胸、腹、臀、腿、腳等等部位的要求,參考了太極拳和道家功的書籍,提出太極拳出于道家,屬于道家,而不屬于別的哪家哪派。太極拳只有一派,那就是道家武當派。以前各種書籍對張三豐祖師以前的師承都說不清楚,我根據手上的資料總結清楚了張三豐祖師的師承,并在我寫的《張三豐祖師簡介》一文中,較全面地介紹了張三豐祖師,此處不再重復。我引用恩師的話,大聲疾呼“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指的就是以新楊式為主的國家體委系統的太極拳。新楊式的楷模,先是恩師的父親,解放后則是我的恩師。目前國內國外的太極拳熱,就象當年的氣功熱一樣,給了不少投機商鉆空子、賣假藥的機會。我贊成全民健身,但我不贊成下里巴式的太極拳。既然是練太極拳,就起碼應懂得并做到頭頂、肩沉、肘墜、腕坐、指展、胸含、腹實、臀斂、腰松這些太極拳最基本的規矩,否則即使只為健身,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我更反對以假太極當真太極堂而皇之地兜售,明明是長拳慢練,卻硬說是太極拳。我寫《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之一、之二,就是針對假太極去的,這就是我的目的。
    先輩太極拳家們一再提醒我們,練太極拳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仰臉、端肩、掀肘、直腕、指無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極,與頭頂、肩沉、肘墜、腕坐、指展、胸含、腹實、臀斂、腰松的真太極,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沒有絲毫共同之處,所以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別。這種太極拳即使全國都在練,全世界都在練,有一個不練的,那就是我。如果這種情況不改,我就繼續之三、之四地寫下去,直至假太極全部消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二区制服无码中字| 中国女人高潮hd|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第一页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午夜无码区在线观看亚洲|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2021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国产JJIZZ女人多水喷水|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久久| 熟睡人妻被讨厌的公侵犯|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四区|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婷激情综合第九色|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国产精品中文第一字幕|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日韩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精品卡通动漫亚洲AV第一页| gogo无码大胆啪啪艺术|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美女|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