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又稱P2P網絡借貸。P2P是英文peerto 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其雛形是英國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亞歷山大、薩拉·馬休斯和大衛·尼克爾森4位年輕人共同創造的。 P2P網貸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歷經八載春秋,由其最初的純互聯網中介平臺模式逐步演化為互聯網與民間借貸相綜合中介平臺模式,本文主要就其演化歷程和特點作以簡單概述。 一、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的發展歷程 國內最早的P2P網貸于2007年被引入,在其后的幾年里發展緩慢,鮮有創業人士涉足。直到2010年 網貸平臺才被許多創業人士看中,陸續出現了一些試水者。當時絕大部分創業人員沒有民間借貸經驗和相關金融操控經驗的現實,決定了P2P網貸最初發展僅僅屬于國外P2P網貸的舶來品,以信用借貸為主要借貸業務。但由于我國的公民信用體系并不健全,平臺與平臺之間缺乏聯系和溝通,從而出現了借款人在多平臺重復借款和大量逾期的問題,純網絡信用借貸模式最終沒有在我國發展壯大。 進入2012年以后,一大批既具有民間借貸經驗了解民間借貸風險,又熟悉互聯網的創業人士開始探尋符合中國國情的P2P網絡借貸模式。他們吸取前期平臺的教訓,以尋找本地借款人為主,采取線上融資線下放貸的模式,實現了民間借貸在互聯網上的延伸,借款人和投資人通過P2P借貸平臺實現資金對接,平臺對借款人進行調查和相關的資料審核,P2P網絡借貸的中國模式在這一階段開始初具雛形。 二、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的主要業務 隨著2013年以來國家金融政策的不斷調整,國內各大銀行開始收縮放貸資金,進一步促進了民間借貸的活躍,同時也拉高了民間借貸利率。由于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實現了民間借貸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因此其主要業務模式必然與民間借貸利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目前國內各個城市的民間借貸利率均都以月為計息單位。一線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資金較充裕,民間借貸利率相對略低,有抵押借款一般在月息2.2%到4%之間;信用借款月息超過3%;銀行轉貸日息超過千分之2,折合年華利息70%多。二、三線城市有抵押月息3%—4.5%之間;信用借款超過月息4.5%,甚至超過月息6%;銀行轉貸日息超過千分之2.5。基于以上情況和利率水平,國內P2P網絡借貸平臺借貸業務主要如下。 1、個人信用借貸業務。通常在1萬—20萬之間,但風險巨大。目前國內各個P2P網絡借貸平臺個人信用借款壞賬率都很高,一般超過3%甚至個別的網絡借貸平臺超過5%。 2、抵押借貸業務。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二手車、房產、生產設備、生產廠房、土地等)抵押,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為了控制借貸風險引進了類似金融租賃的概念,如一個企業將舊生產設備先賣給P2P網貸平臺,每月向平臺交付租金,當借款完成后平臺再把設備轉讓回企業。 3、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目前國內大部分P2P網貸平臺對小微企業貸款控制在300萬以下,但也有部分網貸平臺對小微企業放款超過500萬乃至上千萬,甚至個別平臺對某企業單筆借款超過億元,這樣的網絡借貸平臺風險非常高。 4、銀行轉貸業務。這部分P2P網貸平臺風險很高,一旦銀行拒絕重新放款,則將導致P2P網貸平臺資金鏈斷裂,造成擠兌現象。 5、其他的網貸業務。如:承兌匯票模式、信用證借貸模式、購買資產包模式、企業產業鏈上下游模式等。 三、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的發展優勢 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是國內互聯網金融創業人士基于國外P2P網絡借貸的基礎上開創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依靠民間借貸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較好的解決了我國由于公民信用體系不健全給網絡借貸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有效降低了網絡借貸的風險,為我國P2P網絡借貸迅猛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截止目前全國P2P網絡借貸平臺每月資金成交量已經超過160億,預計2014年年末月成交量會達到300億左右,平臺數量達到1300家左右,有效投資人會達到50萬人左右。綜合評判中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模式,可以看到其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1、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有助于降低民間借款利率成本,對進一步推進民間借貸利率市場化、透明化具有積極作用。 2、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可使國家更加系統的掌握民間借貸資本數據,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更加詳實的資料。 3、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有助于解決小微企業短期資金困難問題,對扶持小微企業發展,解決小微企業短期臨時性資金周轉具有很大意義。 4、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以其“資金到賬時間快、貸款門檻相對銀行更低”的特點成為國內各大銀行的有益補充,對進一步推進市場利率化具有促進作用。 5、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為部分有理財需求的投資人提供了全新的理財渠道,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重要論斷得到充分體現。 總之,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勢不可擋的今天,中國P2P網絡借貸模式正在以一個全新的姿態粉墨登場。我們堅信,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和諸多優勢勢必為國內互聯網金融今后發展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開啟全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