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關教師招聘考試,中公資深講師根據一線的授課經驗,結合教師招聘的重難點,為廣大考生梳理和澄清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專業概念,希望能夠幫助“烤鴨門'真正的從本質上認清和理解到位這些易混點。 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在屋內感覺人聲嘈雜時暫時離去。 回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害怕見生人不敢上街。 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性觀察學習、創造性觀察學習 直接的觀察學習它是對示范行為的簡單模仿。例如幼兒的大部分模仿行為。 抽象性觀察學習:它是指觀察者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則或原理,從而能根據這些規則或原理表現出某種類似的行為。例如,青少年看了槍戰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學校、社會對同學或他人表現出類似的攻擊行為。 創造性觀察:指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里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表征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表征學習指學習一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例如,將“鳥”這一個符號和鳥這種動物關聯。 概念學習是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或本質特征,是區分事物的關鍵。概念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例如,學習“三角形”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相連接的邊這樣兩個共同的關鍵特征,而與它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征無關。 命題學習是指學習以命題形式表達的觀點的新意義。例如,對“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的學習就屬于命題學習。 感性知識、理性知識 感性知識:所謂感性知識是對活動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對具有感性特征的具體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語概括。 理性知識:所謂理性知識是指對活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題兩種形式。 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它是個人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征和狀態,用于區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這種知識具有靜態的性質。 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這種知識具有動態的性質。 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并列組合學習 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例如,掌握了“蔬菜”這個概念,再學習蘿卜、白菜等概念,屬于下位學習。 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例如,掌握了蘿卜、白菜等概念,再學習“蔬菜”這個概念,屬于上位學習。 并列組合學習(又稱為并列結合學習):當學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憑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并列組合學習。 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例如,吹拉彈唱。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借助于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例如,計算、閱讀與記憶。 從眾、服從 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對行為的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服從是指在權威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 思維定勢、功能固著 思維定勢,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功能固著是指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物體的傾向。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容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從而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靈活性。 學習需要、學習期待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 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學習期待與學習目標密切相關,但兩者不能等同。 以上就是對教育心理學中易混淆概念的整理,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祝愿考生順利通關考試,早日成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