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也有這樣的經歷。 出差旅行,下飛機后,最不放心的是什么?最怕幾小時未謀面的行李箱,被摔稀碎。 不管你是做頭等艙的明星、土豪,還是普通乘客,沒有不被托運環節坑成狗的。。 不管是動輒上萬的RIMOWA,還是幾百塊的行李箱,托運行李到底經歷了怎樣跌宕起伏的“人生”? 一般情況下,托運的環節是…… 普通的行李托運流程長啥樣:從上飛機到下飛機,行李要經過一來、一回兩次運轉。 1,行李進入分揀設備,開始在軌道上翻轉、爬坡、滑動。 2,行李經過分揀后,會被手動放到行李拖車,然后運到飛機下。 3,從拖車再運進飛機艙。這時候就是人工→轉運帶→人工→最后調整行李在貨倉位置。 下飛機,動作再倒回來重復一次。 很多國際機場(包括國內),都會有先進的分揀設備。這些龐大的機器,帶著范友們的行李,開始過山車。 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 中間難免會有翻滾, 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 磕碰,但問題都不大。 倫敦希思羅機場 但有些托運設備,磕碰程度確實有點像打沖關游戲一樣。。
范主不完全粗算:除了傳送帶,會有約6次人工裝、卸過程。難道問題出在手動么? 手動粗暴裝卸,我不忍看…… 1,國內某行的小哥呼著對講機,有時單手、有時雙手,行李直接拋進拖車。 2,意大利裝卸工,這是在演雜技? 3,沙特的裝卸工人,直接行李丟出去,砸到墻,再反彈。 范主終于明白,為什么有的箱子只有一個角是壞的,還壞的那么離譜。 4,國內某機場行李箱出來的時候是這樣:不撞南墻不回頭。 此處應有duang~duang~duang 買了行李箱,還需要看航空公司,機場,航站樓,來決定今天用哪款嗎? 有媒體在春節期間采訪過機場搬運工人的一天:每天彎腰上千次,搬運行李超十噸。。 范主能理解行李箱表面摩擦劃痕、蹭得黑亮。但無論如何仇富式摔箱子,賭氣扔重行李,暴力裝卸,不可取! 為什么在日本托運行李卻是個輕松放心的事兒? 在日本,只要乘客能提高有效的證據,大多能獲得原價賠償~工作人往往輕拿輕放,行李和行李之間還有距離… 你看到的行李托運方式完全是另一種場景。 據英國一家航空機構數據顯示,日本關西機場,在行李托運管理服務部門,排名世界第一,21年沒弄丟一件行李! 卸貨行李擺放的整整齊齊,工人要抬、要裝、還要來回走。 從下飛機到取行李,裝卸效率高,時間短。 傳送帶上的行李輸送及時,把手朝上。 行李轉到提取處時 ,機場的地勤人員會細致的接住行李,以免行李箱磕碰。 所有的行李,都調整好把手位置,保持一致的間距。 不管是柔弱的女性員工,或青壯年地勤, 還是頭發花白的大叔職工↓,每個人都非常認真的接住行李。那么,他們每天會重復幾次這樣的動作?
范主的朋友近期去日本旅行。因為腳傷走路慢,機上大部分人都已經走沒影了。等到他到行李提取轉盤時,行李已經由機場工作人員取下來。平穩的放在地上,然后看管著等旅客來取。朋友頓時暖到心窩。
場景大概就像這樣↑和這樣↓
人性化的服務還不知這點。有些日本機場,為了方便旅客取行李,專門設計和地面平行的傳送帶。 有的機場為了緩解等待行李時的焦躁,在傳送帶上放上巨型壽司模型。這樣的設計,既能讓旅客心情舒暢,(????)??還無形中宣傳了當地特色。 認真負責任的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動作,就能做出排名世界第一的托運服務。 范主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