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曹溪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并序 元和十一年某月日,詔書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諡曰大鑒。實廣州牧馬總以疏聞,繇是可其奏,尚道以尊名,同歸善善,不隔異教,一字之褒,華夷孔懷,得其所故也。馬公敬其事,且謹始以垂后,遂咨于文雄,今柳州刺史河東柳君為前碑。后三年,有僧道琳率其徒,由曹溪來,且曰:“愿立第二碑,學者志也。” 惟如來滅后,中五百歲,而摩騰、竺法蘭以經來華,人始聞其言,猶夫重昏之見曶爽。復五百歲,而達摩以法來華,人始傳其心,猶夫昧旦之睹白日。自達摩六傳至大鑒,如貫意珠,有先后而無異同。世之言真宗者,所謂頓門,初達摩與佛衣俱來,得道傳付,以為真印。至大鑒置而不傳,豈以是為筌蹄耶?芻狗耶?將人人之莫已若而不若置之耶?吾不得而知也。 桉大鑒生新州,三十出家,四十七年而歿,既歿,百有六年而諡。始自蘄州東山,從弟五師得授記以歸,高宗使中貴人再征,不奉詔,第以言為貢,上敬行之。銘曰: 至人之生,無有種類。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杰異。 父干母坤,獨肖元氣。一言頓悟,不踐初地。五師相承,授以寶器。 宴坐曹溪,世號南宗。學徒爰來,如水之東。飲以妙藥,瘥其瘖聾。 詔不能致,許為法雄。去佛日遠,群言積億。著空執有,各走其域。 我立真筌,揭起南國。無修而修,無得而得。能使學者,還其天識。 如黑而迷,仰見斗極。得之自然,竟不可傳。口傳手付,則礙于有。 留衣空堂,得者天授。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又中山人),少舉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監察御史。一生屢遭貶,累官至集賢直學士。遷太子賓客。工詩文,白居易曾以“詩豪”推許,其文在詩上,此碑文與王維碑銘等量齊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