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流饒河發源于皖贛交界的蓮花頂西側。昌江發源于安徽黃山腳下的祁門縣境,流經江西的景德鎮市和鄱陽縣,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6000平方公里;樂安河發源于婺源縣北部的黃山余脈郭公山,流經婺源、德興、樂平、萬年、鄱陽五縣,全長279公里,流域面積8367平方公里。兩河在鄱陽縣境內的姚公渡附近匯合,經鄱陽縣城后在蓮湖鄉龍口注入鄱陽湖。 支流昌江 饒河支流。因流經安徽省昌門(今祁門)而名昌江。發源于安徽省祁門縣東北部大洪嶺,西南流經祁門縣城關鎮(古閶門、昌門)至倒湖入江西省景德鎮市境,經景德鎮市區、凰崗、古縣渡至鄱陽縣姚公渡與樂安河匯合成饒河。全長267公里(江西省境內182公里),流域面積7000平方公里(江西省境內4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8.9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楊村河(小北河)、東河、南河、西河、濱田河、游城水等。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91萬千瓦。水運以景德鎮市以下河段為主,經1984年航道渠化整治增設2處船閘后,300噸級客貨輪駁及船隊經鄱陽湖可直通長江。魚山、凰崗2處河床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530千瓦。 濱田河
又名濱田港。昌江下游支流。位于鄱陽縣中部。發源于鄱陽縣中 游城水 又名浦汀港。昌江下游支流。位于鄱陽縣中部。源出游城徐家,南流經游城至渡頭程家入昌江。長28公里,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約1.6億立方米。不通航。 樂安河 饒河支流。因流經古樂安鄉,故名。正源段莘水發源于婺源縣北部大庾山、五龍山南麓,南流經段莘水庫至武口與古坦水匯合始名樂安河。主河南流過紫陽鎮,至德興市銀港口轉西南,沿婺源、德興邊界西流,經香屯、樂平鎮、石鎮至鄱陽縣樂安村與信江東支匯合折向西北,至鄱陽縣姚公渡與昌江匯合成饒河。全長279公里,流域面積898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近紐萬千瓦,流域內已建成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3萬千瓦。石鎮以下航道,枯水期深0.9?1米,常年可通航30?50噸船只。主要支流有瀲溪水、賦春水、洎水、長樂水、建節水、珠溪等。 古坦水 古名婺水。樂安河上游支流。發源于婺源縣北部香、迪尖西麓,西南流經通源村轉東南,過古坦、清華鎮至武口入段莘水。長68公里,流域面積629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7%。有白石溪、洪源水、沱川水、思溪水等山溪性支流。不通航。 瀲溪 原名小瀲水,又名小港水。樂安河支流。源出婺源縣東南部石耳山南側小瀲山,故名。西流經小瀲、鐘呂、洙村至小港入樂安河。長62公里,流域面積19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12億立方米,平均坡降1.5%。不通航。 體泉水 又名銀港水。樂安河支流。因流經體泉村得名。發源于浙江省開化縣西部石耳山南麓,西南流經富戶至界首入江西省德興市境,過大瞻才、銀城畈轉西流,經體泉至銀港口入樂安河。長78.6公里(江西境內46.7公里),流域面積690平方公里(江西境內3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36億立方米。有占才河、阪大河等支流。不通航。 李宅水 又名南部水。樂安河支流。發源于德興市東部懷玉山東段北側源頭村,西北流經李宅、密川,至海口入樂安河。長34.8公里,流域面積200.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5億立方米。有里坑、中村溪等八條支流。不通航。 橫槎水 又名中云水。樂安河支流。發源于婺源縣西部金牛尖東天井源,南流經嚴田、甲路、橫槎,至荷岸入樂安河。長58.5公里,流域面積2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64億立方米。平均坡降3.8‰。不通航。 賦春水 原名杭溪水。樂安河支流。源出婺源縣西部高汰尖南麓,西南流經巖前,轉南經賦舂、深渡、石痕,至小港入樂安河。長74公里,流域面積4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平均坡降4.5‰。不通航。 又名白象河。樂安河支流。以源頭洎山得名。發源于德興市東南部坪林尖北麓,西流經桂湖洎山、暖水、新營、銀城鎮,至樂平市戴村入樂安河。長74公里,流域面積55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3‰。支流有龍頭河。不通航。 建節水 樂安河支流。因流域屬古建節鄉,故名。發源于橫峰縣北部娘娘塢,西北流經篁村、張村、眾埠街,至尚廉嘴入樂安河。長59.6公里,流域面積55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6.45億立方米。支流有萬村河、曹溪河等。不通航。 長樂水 樂安河支流。因流經古長樂村(今召口),故名。發源于德興市西南四角坪北麓,北流經雙溪水庫、界田,至樂平市銘口入樂安河。長67.5公里,流域面積5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4立方米/秒。不通航。 車溪河 樂安河支流。發源于婺源縣鎮頭鄉東北雞山,西南流經鎮頭、共產主義水庫、車溪、程家墩,至雞公山入樂安河。長55公里,流域面積610平方公里。 珠溪河 又名殷河、安殷水。樂安河支流。發源于萬年縣東南大茅嶺北麓,西北流經梨樹塢、陳營鎮轉東北,經洄田渡、陳家埠,至翥山入樂安河。長66.7公里,流域面積6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26億立方米。不通航。
五、修河
修河是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也是江西省九江市境內最大的河流,屬鄱陽湖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鄱陽湖的較大支流。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沿岸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取水地。 修河水系流域面積共10967平方公里。包括德安、星子兩縣全部,修水、武寧、永修三縣的大部,九江縣及廬山區的一部份,瑞昌市的一小部分主要河流為修河水系。 修河源出湘、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上源有三支,于渣津匯流后始稱修河,東流至修水縣城前,先后納東津、銅鼓二水,水量大增;修水縣以下過武寧、至永修,兩岸陸續有小支流注入,至永修縣城又納繚河,再行30公里于永修縣吳城鎮注入鄱陽湖,干流總長357公里。 修河,古稱建昌江,又名修水、修江,簡稱修,為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以其水行修遠而得名。 修河源頭傳統被認為是湘鄂贛三省交界處修水縣的幕阜山脈黃龍山東燕龍湫池頂(一說是源于銅鼓縣高橋鄉葉家山),現代考察認為在銅鼓縣境內的修潦尖東南側。修河流經江西省九江市、宜春市、南昌市3市的12縣區,干流總長357公里,流域面積14797平方千米,在永修縣吳城鎮注入鄱陽湖。 修河是江西省九江市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沿岸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取水地。 修河河系發達,各支流發育于九嶺山脈與幕阜山脈之問,較大的潦河、武寧水、北潦河等,修河尾閭有大湖池、蚌湖等湖泊。 截至2015年,流域內建成柘林、東津、大塅等3座大型水庫,建有中型水庫16座、小型水庫599座。 流域內有云居山一柘林湖國家級風景區、天柱峰、九嶺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崖一清水巖省級風景區等景點。 |
|
來自: 老劉tdrhg > 《十六、名勝/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