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里,明教教主張無忌有四位性格迥然不同的紅顏知己,演繹了紛繁復雜的感情糾葛.巧合的是,現實中的明報創始人金庸先生一生也有四位紅顏知己.倚天屠龍記寫于上世紀60年代明報初創期,也是金庸人生的轉折期.那么金庸會不會把自己前半生經歷過的人和事改頭換面寫進倚天屠龍記里呢?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答案.今天我試圖將倚天四女和金庸四女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不是索隱,更不是探密.只是借此表達一些人生,感情的觀點.我想這也是金庸寫小說一個重要的目的.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是各有不同的,然而背后的道理卻大同小異. 等閑變卻故人心 -----單純任性的殷離和杜冶芬 在金書中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凡是青梅竹馬的男女,沒有一對能終于走到一起的.不論主角還是配角,似乎都是后來者居上.當然,即使在現實中,初戀也通常美好而短暫.相處的太早,愛情往往會變成親情.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出,金庸對自己的初戀,有著無限的遺憾和傷感.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虧欠金庸最多,那個人無疑是她的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杜冶芬和金庸相識相戀于美麗的西子湖畔.一見傾情,如膠似漆,幾次的分離沒能淡化感情,卻加深了二人的依戀.克服了重重困難,二人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金庸一生有三次婚姻,然而真正大操大辦,賓客如云的,只有這一次).然后攜手回金庸家鄉海寧探親,又一起奔赴香港.杜冶芬有著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古典氣質,而且獨立有主見,家族又顯赫,和當時的金庸堪稱一對壁人. 但是幸福時光卻是那么短暫.到香港后的杜冶芬不懂粵語,找不到工作.繁華的名利場又讓出身書香門第的她十分不適應.當時金庸在大公報做編輯,經常值夜班,二人聚少離多.生活的窮困和對金庸偉大理想(當外交官和作家)的懷疑讓兩人矛盾重重.杜冶芬覺得金庸變了,不再是當年熱戀時的樣子.事實上金庸已經對她盡了最大的能力包容.她的不滿卻日益加深. 杜冶芬的個性很像殷離,單純而任性.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不懂得寬容忍讓,凡事都用極端的方式解決,殷離殺二娘,殺朱九真,面對張無忌對周芷若的特殊眼神,她的態度是:"先戳死她,再戳死你,最后戳死我自己"不高興就對張無忌非打即罵.殷離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同一個人,她也能按自己的眼光當成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杜冶芬也是,她忍受不了哪怕一點的不如意.最終,她與金庸決裂了.回到杭州,回歸自己熟悉喜歡的環境.過自己的生活. 今日的曾阿牛不是昨日的張無忌,是誰變了?是環境變了.而殷離和杜冶芬,頑固堅持活在過去,而不是面向未來. 在金庸最艱難的情況下,杜冶芬背叛了他.不經文明之痛苦,怎享文明之幸福.等日后杜冶芬知道金庸的發展成功,她會不會后悔當初的決定呢?畢竟,四女中,她和金庸相識最早,感情基礎最牢固. 不過,杜冶芬和殷離一樣,能永遠在自己的世界中尋找到快樂.現在的她,在杭州又生活得如何呢? 相忘于江湖的永恒 -------謎一樣的周芷若和夏夢 1953年,金庸結束了痛苦的第一次婚姻.身心都遭受了嚴重打擊.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此時,他遇到了名滿香江的長城大公主夏夢(是不是想到了長城惜別香香公主?沒有夏夢就沒有書劍恩仇錄的誕生,也就沒有小說家金庸.),這個謎一樣的女人雖然遲到了一步,卻在金庸的后半生,尤其是小說創作生涯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兩人相識時,一個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編輯,一個是萬眾矚目的大明星.因此金庸在夏夢面前有深深的自卑感,又敬又怕,這讓他錯失了良機.金庸的性格是柔弱和仁慈的,甚至有些內向和優柔,雖然他的內心有萬丈雄心,表面卻是文弱書生.他對夏夢也是一見鐘情,甚至在離婚前,就曾在專欄里寫過不少贊美夏夢的文章.為了接近夏夢,他辭掉了大公報的工作,到長城公司做電影編劇和導演,放棄自己所長,到一個全新領域打拼.和當年唐伯虎賣身華府如出一轍.他為夏夢量身打造了電影絕代佳人和王老虎搶親.在他為夏夢寫的劇本里,有"身形修長,青裙曳地"的句子.在倚天里,他把同樣的評價給了周芷若 周芷若和夏夢性格的共同點,在于理智圓滑,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也知道什么是自己不該做的.因此做事都很有分寸.周芷若每次救人都要首先保護自己,絕不敢輕越雷池,把自己逼上絕路.這是在人際關系極其復雜的峨嵋派和娛樂圈鍛煉出來的習慣.在為己上,夏夢和杜冶芬沒有區別.而夏夢顯然更聰明.夏夢不可能不知道金庸對自己的仰慕,然而她采取的態度是,不接受,不拒絕,不表態.維持曖昧.一方面,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和金庸在很多方面不合適.比如金庸缺乏英雄氣概(而夏夢所選擇的林葆誠就強得多,敢于應征群眾演員和夏夢配戲,直接表白),大男子主義(金庸容不下老婆比自己強,后來的事實不幸證明了這一點,而林葆誠一生都在背后默默支持夏夢.)但另一方面在事業上金庸的才華可以為她所用,幫助她走紅.她又不愿意傷害金庸. 直到1954年夏夢結婚,成為林夫人,金庸甚至都不知道夏夢還有男友.希望一下子破滅了.金庸感到夏夢欺騙和利用了他.夏夢從來沒有愛過他,接近他只是為了事業上的成功.這種巨大的傷痛,金庸把它寫在了周芷若身上.于是有了光明頂那銘心刻骨的一劍,荒島短暫的甜蜜背后竟然是詭計和欺詐,直到屠獅會得知周芷若成為宋夫人,張無忌的痛苦難以用語言形容.這種滋味,金庸就嘗過. 后來的發展和所有俗套小說的情節都不同.金庸沒有放棄.繼續在長城呆了兩年,展開攻勢.而婚后的夏夢依然青云直上.炙手可熱.兩人的關系仍然是"比友誼多一點,比愛情少一點",直到1956年,金庸決定和夏夢做訣別,最后一次約夏夢到咖啡館(巧合得是,金庸一生似乎和咖啡館有緣,他和第一任妻子剛來香港,就有喝咖啡的習慣.后兩任妻子,更是和咖啡館有莫大關系.甚至在明報總部的任何一個地址,附近一定有咖啡館).這次談話的內容,只有兩個當事人知道.然而兩人誰也不會說.我們也只能猜測. 我一直認為,倚天里張周屠獅會后的一次談話,就是真相.金庸說:"你我有這么多美好回憶,你為什么不給我機會呢."夏夢說:"我已經是有夫之婦,如果再和你糾纏不清,難免惹人非議."金庸說:"只要我們問心無愧,旁人說的管他做什么."夏夢說:"如果我問心有愧呢."金庸苦苦哀求,夏夢不為所動. 于是,金庸離開了長城公司. 但兩人的故事并沒有結束.后來金庸辦明報,曾經專門刊登夏夢的歐洲游記,又為夏夢寫了很多文章.夏夢自己的電影公司開拍投奔怒海,金庸親自修改劇本.當然,在金書里那些仙女角色中,你都能找到夏夢的影子. 許多年后,老年的兩人再次相見,一個是影視圈名人,一個是文化界名人,在各自領域都成了領袖.然而當年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了.就像張無忌和周芷若,漢水舟中的小男孩小女孩成了明教教主和峨嵋掌門.卻形同陌路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知不相守,也是一種永恒.雖然金庸新修倚天里"十年八年后,就只記得我了"也許只是夸大.但金庸在經歷了三次婚姻后,心里仍然有夏夢的一席之地,卻是不爭的事實. 剛而易折玫瑰殤 ------倔強深情的趙敏和朱玫 倚天屠龍記里最光彩奪目的女子就是趙敏.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能搶走所有人的風頭,包括張無忌.她的好已經接近神話.很多人紛紛感嘆為什么世界上沒有趙敏,為什么我遇不到.我要說的是,這個世界上有趙敏,而且有人幸運地遇到了,但他卻不知道珍惜.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總有各種各樣的悲劇英雄,他們的偉大甚至讓打敗他們的人黯然失色.比如阿喀硫斯,比如項羽.如果說成功者能讓人羨慕,失敗者得到的大多只有同情.而就有這樣一些失敗者,他們的人格魅力能讓所有人肅然起敬.朱玫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金庸虧欠最多的人.金庸在杜冶芬和夏夢那里受到的打擊加起來,都不如他對朱玫的打擊.因為朱玫的存在,金庸的高大形象蒙上了厚厚的灰塵 正如倚天里趙周二女交相輝映一樣,朱玫對金庸的影響之大,絕對不亞于夏夢.金庸的四個子女都是朱玫所生.金庸的明報集團頭號功臣就是朱玫. 朱玫原來是金庸的小說迷,因為敢于提出大膽辛辣的批評意見被金庸注意.離開長城之后的金庸迅速做了兩個決定.一是創辦明報.二是和朱玫結婚. 朱玫家世顯赫,出生于英國,學貫中西,聰明能干.人長得也像玫瑰般嬌艷.(她的英文名就叫Rose,這就是趙敏燦若玫瑰的由來).性格也像趙敏一樣熱情如火,大膽奔放.她對金庸也是一見鐘情,從此終身不悔.(關于兩人初識,有個被困電梯的傳聞,頗似綠柳莊地牢).明知道金庸心屬夏夢,還不斷追求.終于金庸在被夏夢欺騙痛定思痛后,接受了她. 當時金庸可謂一窮二白,在人生最低谷,朱玫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嫁給他.當時婚宴極簡陋,只有金庸的好友到賀,朱家卻一人也無.和第一次結婚時杜家全力支持完全不同. 婚后朱玫再次犧牲了自己在知名報社的工作,來幫助金庸創業,成為明報唯一的女記者.明報這個名字,就是朱玫取的.(舊版趙敏叫趙明,張無忌是明教,一個明字,是兩人聯系的紐帶) 如果你了解金庸創業的艱難,就知道朱玫有多么偉大無私.她將自己所有的心血精力都投入了丈夫的事業中.一般女強人都自私,無私的女人又沒用,而朱玫這樣既有能力又無私的女強人實在太少了.她是四個女人里最愛金庸的無庸質疑. 當時兩人住在廉租房里,省錢到了變態的地步.為了省幾塊錢,冒著寒風在碼頭等郵輪,下班后兩人到咖啡館,只叫一杯咖啡,一起喝.真是相濡以沫.沒日沒夜工作,顧不上照顧剛出生的長子查傳俠,以致孩子營養不良.朱玫又要跑新聞,又要照顧家,卻毫無怨言.這段日子雖然苦,卻是兩人最快樂的時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無論如何艱難,朱玫都從來沒有放棄過.一個富家小姐,不得不做傭人做的粗活.但是她沒有后悔過. 朱玫的見識遠勝于金庸,尤其在人情世故方面.正是她的不斷建議,讓明報越來越發展壯大.移民潮事件,她頂住壓力獲得了第一手資料,讓明報名聲大振.她的洞察力和才華,以及堅強不屈的性格,剛好彌補了金庸的不足.就在這一時期,金庸寫出了倚天屠龍記,從書中對趙敏機智的贊美,我們可以看出金庸對愛妻的佩服.倚天屠龍記也是金書唯一一次仙女妖女直接對決,以妖女趙敏全面勝利告終.第一版結局是畫眉,此時金庸有一子一女,事業也開始崛起,夫妻其樂無窮.如果歷史永遠定格于此,那么就是個完美的童話故事. 在第二版(80年代)和第三版(21世紀)倚天里,金庸不但讓周芷若又出現,還提出了張趙不能成親的要求.張無忌竟然同意了.于是趙敏是張無忌孩子的母親,卻不是張無忌的妻子.第三版又加重了小昭的戲份.如果你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就不難理解金庸這樣改的原因了. 功成名就的金庸漸漸開始了紙醉金迷的生活.和朱玫的接觸越來越少.朱玫剛強的個性使她一再為金庸提各種各樣的建議,觸怒了金庸的神經.金庸不想向張無忌一樣過妻管嚴的生活.他在屢次吵架后竟然有了外遇.當朱玫發現時,金庸已經在跑馬地與情人阿may共筑愛巢.朱玫無法容忍丈夫的背叛.但她還想極力挽回丈夫的心.無奈金庸竟然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一定要和朱玫離婚.朱玫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分一部分財產,二是讓阿may結扎,無法生育.保住她所生四個子女的地位.然后同意離婚.兩人大兒子查傳俠因此事在美國自殺.然而金庸并沒有回頭,而是和阿may結婚了. 離婚后的朱玫晚景凄涼,她本來可以繼續她的記者工作,但卻沒有(可能是她始終不愿意和丈夫的明報成為競爭對手.君負我,我不負君.可嘆).更沒有再婚.意志消沉.淡出人們視野.1998年,朱玫病逝,她的前夫子女都不在身邊,給她拿死亡證的,竟然是醫院的員工. 金庸在多次訪談中談到朱玫,都有深深的愧疚.一再說"我對不起她".可他卻沒有接濟貧困的朱玫(也可能朱玫不接受),兩人也一直沒有消除矛盾. 朱玫很可憐,但她從來沒有后悔,也沒有屈服.她是永遠的英雄. 美好的故事只存在于小說中,現實往往很殘酷.但倚天中的趙敏,永遠停留在最輝煌的瞬間,這朵玫瑰將永遠綻放.不會凋謝. 集中庸厚黑之大成 ------低調溫柔的小昭和林樂怡 林樂怡就是金庸后來的新歡,洋名阿may.她原來是明報樓下咖啡館的女招待.因為金庸常去喝咖啡認識.她雖然出身低微,文化不高,卻很善解人意,善于察言觀色,常常能對金庸小說提出自己的見解.也能給金庸消除煩惱.一來二去,金庸就喜歡上了她. 倚天寫于60年代,而金庸遇到林樂怡是在70年代.因此小昭不是按林樂怡為原型創造的,而是金庸先通過想象寫出小昭.然后在現實中發現了像小昭的林樂怡.(也許天生巧合,也許林樂怡通過讀倚天發現了金庸的愛好,刻意讓自己變成這樣討金庸喜歡)但雙兒則和林樂怡有關,鹿鼎記寫作階段正是金庸認識林樂怡的時候.在倚天里小昭還只是丫環,并遠去沒有和張無忌在一起.在鹿鼎記里雙兒就成了韋小寶的"大大老婆",并且是唯一一個對韋小寶絕對忠誠的老婆.可以看出金庸的變化.在三聯版(80年代,金庸已經和林樂怡結婚登記)后記里,金庸坦言自己最喜歡小昭.很遺憾沒讓她和張無忌在一起.這就奇怪了,作者自己都不能主宰筆下的人物嗎?事實是如果讓小昭和張無忌在一起,就會破壞全書結構,打破忌敏神話,會毀掉他的聲譽.在世紀新修版里,他又變本加厲,不但取消了趙敏的名份,還一再暗示小昭歸來的可能.在他心中,舊不如新,已經無法改變了.如果再有一次修改,他會不會冒險促成張昭?很有可能. 金庸出資送林樂怡去澳州讀書,是想讓她能更接近上流社會.她很聰明,進步很快.但她更吸取了朱玫的教訓,一直不拋頭露面,對金庸百依百順,甚至主動勸金庸去照顧朱玫.對朱玫的孩子也看作親生.因此,無論在金庸心中還是外人眼里,她賢妻良母的形象成功塑造了出來.可謂以最小的代價名利雙收.她更知道抓大放小,一般應酬不參加,可眾大活動卻不會缺席,金庸幾次赴內陸會見國家領導人,她都陪同.進退有度.低調中也有鋒芒,溫柔里更有智慧,絕不走極端.該放手就放手,該出手也絕不心軟.她能以一個平民青云直上,擠掉家世才能勝她十倍的朱玫成為金太太,并且得到了大眾認同.絕對不是年輕美貌那么簡單.(據照片,四人美貌應該是夏一朱二,杜三林四)而是深知人心. 其實這里故事和現實的關系是相互的,一方面我們通過現實可以推測金庸寫作靈感來源,更好理解作品內涵.另一方面通過小說情節和人物描寫,也能推測那些金庸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本文提到的當事人除朱玫外都還在世,我對他們只有尊敬,沒有詆毀之意.也希望讀者能客觀看待小說與現實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