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季,2015年度企業所得稅報表又有哪些變化?一直堅持減稅為民的國家稅務總局又出了哪些新的所得稅優惠政策?——3月4日19:30-21:00,由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小微企業研究院稅務專家孟峰老師在暢學堂微信群跟大家做主題分享——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上)的總結新鮮出爐啦~~~ 上周的課程緊扣新表、新政,讓你快速了解新表變化、快速掌握企業所得稅最新政策,幫助財務人員更好更快的完成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 下面直接上干貨~ 好,我們來看所謂匯繳,就需要我們填全套的所得稅申報表,提起所得稅申報表,我們各位可以看一下,上面那一張截圖,今年的報表其實和往年,和去年比,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41張報表,我們現在的問題來著重關注其中的政策變化的部分。 雖然全套的報表有41張之多,但好在具體到我們每一家企業,特別是一般規模的企業,可能你需要填的也就是十張左右,到底是哪十張呢?我們再做一張截圖。 首先是企業基礎信息表,每家企業必填的,下面一張是申報表的主表,必填的,而和主表第一部分,利潤總額相關的有三張表,分別是你的收入明晰表、成本、支出明晰表,以及期間費用明晰表,這三張主要給主表第一部分,利潤總額提供數據,也是每家企業必填的,到這就解決了,我們所得稅申報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申報的基礎問題,所得稅對于企業而言,申報的基礎,就是我們會計的利潤總額。 下面就是要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去做納稅調整了,這個是所得稅匯繳的核心,也是難點問題,而各種利潤調整,它總的是體現在,我們現在看到的A105000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中的,但是只有這張明細表還不行,這張明細表下面,還需要二級三級的更明細的報表給它提供數據來源,也就是需要你披露各項調整的過程,其中有兩項調整,和每一家企業都相關,其中一張就是職工薪酬的納稅調整明細表,另外一張就是資產折舊攤銷情況納稅情況表,也是必填的。 對于一般企業而言,可能你的調整項目涉及到這兩項,最后我們再來看一張表,對于廣大的小型企業而言,我們有可能享受到小型微利所得稅優惠政策,而目前這個優惠政策稅率最低的是達到了10%,也就是所謂減半征收的政策。如果享受到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政策,這張表是必填的,我們最后看到的這張A107040見面所得稅,優惠明細表。我們這次的講解,就將注意力關注到這九張報表上。 在正式填報之前,首先你要打開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的表單,這個表單總共列示了41張報表,我們到底需要填哪些張,你選擇好之后,進行勾選,從這有兩個是默認勾選好了,那就是剛才我們說到的必填每家企業都要填的,一是基礎信息表,第二是申報表的主表,下面我們看看這張基礎信息表,其中有一些項目。 我們來看基礎信息表中的項目,第一行需要我們勾選一下你是正常申報更正申報還是補充申報,什么是正常申報,在所得稅申報期,16年5月31號之前,你第一次去申報所得稅這套報表,屬于正常申報,打個勾,第一次報完了,申報期還沒結束,還沒有到5月31號,我又發現我前面報的有錯誤怎么辦?你就需要更正,這時候選擇第二項更正申報,如果我發現第一次申報的有錯誤了,但發現的那一天申報期已經結束了,已經超過16年的5月31號了,這時候只有向社會機關申請做一個補充申報,就是第三項,這是三個選項分別代表的含義。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100的基礎信息,要注意的幾個關鍵指標。第一個,102注冊資本,記得會計家園同行問過,這個注冊資本到底填哪個數字,和帳本實收的有什么關系,其實人家寫的非常明確,就讓你填注冊資本,注冊資本就是工商營業執照登記的注冊資本和你帳本實收資本沒有關系,你不用考慮那么復雜,注冊資本,老板沒有權打到企業,你的實收資本,要不要按照注冊資本寫,這些問題你都不用想,注冊資本就填工商營業執照上的那個數就得了。 而下面一個指標是103,所屬行業明細代碼,這個所屬行業明細代碼和我們后面你想要享受小型企業微利政策是有關系的,我們知道小型微利企業判斷條件,首先搞清楚你是工業企業還是其他企業,工業企業和其他企業小型微利企業標準略有差異,稅務機關如何辨別你是工業還是其他行業,就通過你填的所屬行業明細代碼去分辨的。這里屬于工業企業的你填的代碼應該是06開始到4690結束的,而沒有落入這個階段的,就是其他行業。今年這一點是有變化的。 這個變化就是把建筑業從工業企業中給撥出來的,建筑業不屬于工業企業,屬于其他企業。 下面一個指標是104從業人數,這個從業人數和之前小型微利企業也是有密切關系的,小型微利企業判斷標準對你從業人數有要求的,這個從業人數怎么算出來呢?年度中間會有增減變化的,這一點今年政策也有了明確,不需要你先算月平均,然后再算年平均,簡化處理了,先算季平均然后再算出四個季度的加起來除4,算出年平均,這是從業人數。還有一個指標叫做105資產總額。 我們看這個資產總額,它的計算和從業人數一樣,存在年度中間增減變化,一樣的算法,先算出季平均,再算出年平均,另外一個問題,資產總額從哪取,這個比較方便,資產負債表,每個月都有資產負債表,根據資產負債表,先算出四個季度的季平均,再算出年平均。下一個指標,今年報表有變化的地方,107,今年這個變化是從事國家限制和禁止的行業,大家還記得去年這個指標叫什么嗎?去年這個指標叫做從事國家非限制禁止行業,去年我一再提醒各位,你要填“是”,今年要選“否”了。 前面我們解釋了100,基本信息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指標,下面來看200主要的會計政策和估計,說到會計政策,實務中就會發現,這些同行搞不清,現在正在用的,到底是會計制度,還是會計準則,還是小準則,一般執行會計準則的都是正規的大企業,你自己是比較清楚的,一般小企業你就可以選擇小企業會計準則。 下面還有兩個指標是需要解釋一下的,208,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也有同行搞不清,這個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到底選哪個,判斷依據也比較簡單,看你自己的財務核算,如果對于應收賬款這些東西,你平時不計提壞賬準備,等它發生的時候,確實收不回來的,超過三年還不給你還的,直接計入營業外支出了,這種就屬于壞賬的直接核銷法,反之對應收賬款平時計提壞賬準備的,你就選擇備提法,下面一個指標是209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這個更讓很多同行困惑,什么叫應付稅款,什么叫稅務表債務法,我們實務中99%企業,都是用應付稅款法,而上市公司,或者準備上市的公司,還有可能對它的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和賬款金額的差異去確認,所得稅資產和定點所得稅負債,這種情況下,就要選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到這我們第一章報表,每家企業必填的基礎信息表就介紹完了,其中幾個關鍵指標大家一定要關注一下,特別是和你執行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政策有關的,在這里有四個指標,就是截圖上紅色標識的,都是和執行小微企業稅率優惠政策相關的,如果這沒有勾選對,即便滿足條件,也不會讓你執行這個優惠政策。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張表,是主表的第一部分,利潤總額的計算,我們應該看起來非常的熟悉,因為它的結構和我們大準則下的利潤表是完全一致的。來看一下第一項是營業收入,第二項是營業利潤,然后是利潤總額。從主表的總體結構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所得稅的匯繳千頭萬緒,但是如果能把主表結構搞清楚,你會發現它的主線是非常清晰的,無外乎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潤總額的計算,第二部分是應納稅所得額,這個應納稅所得額可以理解為稅收利潤的計算。第三部分就是在確定稅收利潤基礎上,乘以稅率這樣算出應交稅額,到這申報就做完了。 這樣看來,其實所得稅匯繳它在我們會計非常熟悉的利潤總額的基礎上來做的。對于利潤總額主表的第一部分的填寫,可能就會覺得很簡單,但其實它也牽扯了很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我們實務中覺得糾纏不清的,我們現在就對利潤總額的計算來做一個解釋。首先這個利潤總額的計算,我們要搞清楚,這幾個原則性的問題,原則性的問題分了三條:一是利潤總額的計算,要與你的財務核算保持高度的一致;第二,正因為要和財務核算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如果一項費用支出,沒有進入當期利潤表,不可能參與所得稅匯繳。 第三條,我們也從剛才的截圖看出來了,利潤總額相關的構成項目中,有沒有一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呢?絕對沒有,覺得利潤總額中包含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那都是你還想著以前的會計制度,但按照準則的利潤表構成,它是不含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也就是如果一個經濟活動,你把它進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了,它沒有辦法參與匯繳的。 為什么強調利潤總額的計算,一定要關注三個最基本的原則呢?因為你明白了這些基本的原則,困擾我們的比如跨期費用到底怎么處理,跨期支付又應該怎么處理的問題,也就都能夠搞定了。這里我們來幾個具體的例子,首先案例一,我們企業有屬于15年第四季度的房租,但由于春節前差錢,所以我們屬于第四季度的房租一萬塊錢,我們既沒有向房東支付,房東也不可能給我們開發票,這一萬塊錢是什么時候付的呢?拖到2016年2月才支付,我們問題是這一萬塊錢,在15年做匯繳的時候有沒有辦法? 其實這筆一萬塊錢屬于15年四季度的房租,在做15年所得稅匯繳的時候能不能扣除,完全取決于財務核算,你是怎么做的?我們首先看第一種情況,如果你財務在年節前,雖然沒有取得發票沒有付款,但是你秉著發生的原則做賬,在12月份代付應收賬款1萬,這樣這一萬塊錢,就進入了15年利潤表。我們所得稅匯繳是在15利潤表基礎上做的,所以它這一萬塊錢也能順理成章參與15年所得稅匯繳。有同行擔心,你自己暫估的,連發票都沒有,稅務機關認可嗎? 這個我們來看總局的2011 34號公告,這個我們在很多場合反復提到了,它是顛覆我們傳統印象的。關于企業提供有效憑證時間問題,34號公告是這樣說的,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注意這里的實際發生是指經濟業務實際發生,并不是你的款項實際支付了。對于經濟業務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取得有效憑證的,你在季度預繳的時候,可以在帳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的,這就是說在12月份入帳的時候,我可以不考慮發票的問題的,頂多我涉及到四季度的預繳。 那什么時候必須考慮發票問題呢?在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你應該補充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而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就是來年的5月31號之前。有了這個文件2011 34號公告作為依據,我們財務的處理已經進入15年利潤這一萬塊錢,顯然在我做15年匯繳的時候可以參與匯繳,在所得稅之前扣除的,這個有前提,我們剛才說了,這一萬塊錢,是不是到16年2月份,我們支付了房東,也給我開完發票了,所以在匯繳之前,我們拿到發票了,就可以在所得稅之前扣除。但是如果拿不到,你就要作為白條,做調增了。 我們解釋的是剛才的實務問題,第一種情況,我們財務核算是年結前先把它入賬了,來年所得稅匯繳期滿結束之前,我順利的取得了發票,這一萬塊錢完全是可以參與我們15年所得稅匯繳的。但如果我們財務沒有做這樣的賬務處理,15年結的時候,由于沒付款,沒取得發票,我財務根本沒有入帳,等來年16年2月份,付款拿到發票以后,財務該怎么做年度處理的,年度損益調整,代存款一萬。這個時候為什么不能進入管理費用呢?因為這一萬塊錢不屬于你16年的管理費用,它是不是屬于以前年度的損益了,所以要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一科目進行核算。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財務做這樣的帳務處理,這一萬塊錢,大家覺得能夠參與15年所得稅匯繳嗎?顯然不行,因為前面我們說的確認利潤總額的三個基本原則的時候,我們強調了,只有財務核算計入當期利潤的,你的所得才能夠參與所得稅匯繳。這一萬塊錢不能參與15年所得匯繳,它能夠參與16年所得稅匯繳嗎?因為我們入帳是在16年。但是剛才我們說的第三條原則,又提醒大家,你財務核算進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是不會進入16年的利潤表的,所以它也沒有辦法去參與16年的所得稅匯繳,這個就麻煩了,這一萬塊錢有沒有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呢?其實辦法也是有的,只不過手續非常繁雜,對于稅務機關而言,你費用支出,進入年度損益調整,這就屬于他們認識中的以前年度應扣未扣的支出了,想扣除怎么辦呢?做追訴調整,追訴調整15年的追訴到所屬年度去調整15年的稅收利潤,調的結果就是15年多算了一萬的稅收利潤,多交了一萬乘25%的所得稅,多交的稅款,做專項申報以后,你才能夠16年遞交的時候,當期所得稅稅款,聽起來很繁雜,很少企業為萬把塊錢做追訴調整的。 這是我們說的財務核算的第二種方式,15年沒有處理,16年計入年度損益調整,這導致非常麻煩,正常申報的時候,不能參與15年的匯繳,也不能做16年匯繳,只能做專項申報調整。 下面看第三種方式,也是很多同行直接采用的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對于15年沒有支付也沒有取得發票的這一萬塊錢房租,我15年不做帳務處理,16年2月份取得發票以后,也不計入以前損益年度調整了,我直接計管理費用,銀行存款1萬,相當于把這一萬塊錢作為16年費用入帳了,這樣處理可以嗎?理論上肯定不行,它違背我們最基礎的權責發生的原則,在實務中,無論是財務和稅務還有一個原則叫做照樣性(音)原則,如果僅僅一萬塊錢,在你成本費用支出所占比重不高,也可以做這樣變通處理,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金額不大。如果金額比較大,稅務機關不會答應這種處理方式。這是第一個例子,從這可以看出,我們剛才三項確認本期利潤總額的三項原則的重要性,我們再回顧一下這三項原則,第一,必須要保證我們在所得稅申報表填的利潤總額,和你的會計報表,要嚴格的一致,第二,一項費用支出如果你沒有進入會計的利潤表,沒有辦法參與到我們所得稅匯繳中的,第三,你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處理的費用支出,它也是不可能參與到我們所得稅匯繳中的,因為它并不構成你當期利潤。 我們前面舉的第一個例子,由于年底缺錢,所以這個房租本來按以前的發生是屬于15年的房租,我們沒有支付,沒有取得發票,財務怎么處理,相應的對所得稅匯繳的影響,又分幾種情況。下面一種情況是在15年年底我一次性的支付了四萬塊錢的房租,其中一萬塊錢是屬于15年最后一個季度,另外三萬塊錢,它是屬于16年前三個季度的,我們看相關的財務和所得稅處理,又會存在什么樣的問題。首先來看財務,秉著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雖然我一口氣付了四萬塊錢,但我能把這四萬塊錢全部計入15年12月份的管理費用嗎?顯然不能,權責發生,你要把真正屬于15年的一萬計入管理費用,另外三萬塊錢有同行想起來代開費用這個科目,但是新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這個科目都取消了,我們進入預付賬款三萬,到16年,按照準則的規定,就可以在1月份一次性把三萬塊錢計入管理費用,但是如果你的企業管理成本費用分攤比較嚴密,你也可以按月把它分攤計入個月的管理費用。 前面我們說的是財務的帳務處理,相關所得稅處理,同樣對于你15年年底,一次性支付4萬塊錢的房租,也拿到了4萬塊錢的發票,但這4萬塊錢不能全額在15年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也秉著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其中一萬可以在15年扣除,另外三萬要放到16年匯繳的時候扣除。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我們所得稅對費用支出,它秉承的原則和我們財務是一致的,所謂的權責發生和配比的原則。 雖然所得稅和財務核算的權責發生的原則是一致的,但是所得稅它對于稅收利潤的確認,還有一個原則,就是所謂的以票控稅的原則,所得稅特別對于成本費用支出的管理是雙重標準的,既要執行權責發生,又要執行所謂的以票控稅,只不過這個以票控稅取得票的時間點,并不是12月31號,它允許我們遞延到匯算清繳結束的次年的5月31號。明確了這些基礎問題,原理問題,我們共同做以下四方面的判斷。看能不能有正確的答案。 第一個問題是一項費用的支出,我想在所得稅稅前扣除,那和費用是否實際支付有沒有關系呢?再看第二個問題,這個費用支出能不能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和這筆費用是否入賬,是否進入我財務當年的利潤表有沒有關系呢?第三個問題,費用支出和我有沒有取得發票有關系嗎?和這個發票是什么時候取得的,有關系嗎?最后一個問題,這個費用支出想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和這個發票開具的時間有關系嗎? 我們依次看這四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費用能否在所得稅前扣除和你費用實際支付是無關的,因為實際支付講的是收付實現制,而我們這里無論所得稅還是財務是講權責發生制的。第二個問題和費用入帳發生有關系嗎?關系很大,原因在于我們所得稅它的匯繳是在會計利潤基礎上做的,你如果沒有進入會計利潤表,想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只能做申請納稅額減少了,你毫無理由的調減,稅務機關不可能同意的。第三個問題,和發票取得有關系嗎?很有關系,它還秉承著以票控稅的原則,只不過發票取得的時間,允許遞延到次年的5月31號。 再看最后一個問題,和發票開具的時間有關系嗎?這也是很多同行困惑的,你說我本來屬于15年的房租,15年沒有給房東錢,人家沒給我開發票,等16年給人家錢的時候才給我開發票,開發票的日期肯定是16年,那我做15年所得稅扣除這個有影響嗎?嚴格來講,按照發票管理辦法,應該是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實務上一般是不會做這個追究的。 前面我們介紹了所得稅申報表主表的第一項,利潤總額的計算,要注意的三個最基本的事項,這三個基本的事項搞清楚了,對于我們跨期費用,跨期收入的確認,它的理解都很有好處。而下面我們要介紹的是和利潤總額確認相關的三張附表,我們一再強調利潤總額的確認要和財務會計的年度利潤表保持高度一致,但并不能直接從利潤表把相關的項目,各個行次的金額抄過來就完了,各個行次的金額,從收入成本,期間費用明細表過入的,我們來看看收入成本和期間費用明細表這三張附表填寫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首先看一般企業收入的明細表,對于收入它是分了這么幾大塊,一是營業收入,二營業外收入,這兩大塊。而第一部分收入的構成,又分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我們會發現,報表它在收入表中,它是不含視同銷售收入的,這也是去年報表變化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對于營業收入構成主營業務收入,有五個明細項,我們發現它是根據企業所在的行業來進行分的比如說第一個明細項是銷售商品投入,第二個是提供勞務收入,第三個是建筑合同收入,不同行業,把主營業務收入填在不同的行次,兼營的能夠分開盡量分開。 我們來看第二大項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總共分了十個明細,我們財務核算很少把營業外收入下面會分十個二級明細科目,這樣導致很多項目都需要我們在填所得稅申報表的時候,重新再分一分再填寫,如果實在有些東西分不開的,同樣的處理原則填在最后一項其他中,不管怎么分,都要保證,填表的營業外收入和財務核算營業外收入科目本期累積發生額一定要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是通不過審核的,因為收入成本和費用這三張明細表,都是構成第一部分利潤總額的,而利潤總額要和財務核算保持一致。 對于收入這張表,有這么兩個指標需要我們再詳細的解釋一下,它都集中在營業外收入中,我們來看營業外收入第四項政府補助利得,這和近期執行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有關系了,我們很多同行反復在問,我執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我的月銷售收入沒有超過三萬,無論是增值稅還是營業稅都不用交了,不用交的增值稅營業稅的稅款,我要不要在作為營業外收入并入收入總額去交企業所得稅呢?這是核算的問題,另外申報表上每一行要填的。 我們首先來看財務核算的問題,對于符合小微企業條件不需要交的增值稅稅款,我們財政部專門有一個文件,告訴我們怎么做帳務處理,這個文件就是財會的[2013]24號文,對于增值稅是這樣說的,首先還是要把它提出來,我確認收入的時候,還要價稅分離,屬于賬款的部分,進入主營業務收入,屬于稅款的部分無論交不交,都應該進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最終我的收入沒有超過小于等于3萬,這筆提出來的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不用交了,不交的,再把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入代營業收入政府補助。 增值稅的帳務處理出來了,顯然和我們填剛才這個附表一有關系了,我現在是把不需要交的,免交的應交增值稅的稅款最終轉入了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了,所以在申報表中,你要在附表一,營業外收入第四項,政府補助利得那金額填一下,這就是增值稅,滿足小微企業條件,免交的增值稅稅款,在我們所得稅申報表中要怎么填。 所得稅申報表中,一旦你把它填在了營業外收入,顯然并入當期的利潤,就要交企業所得稅了,它能不能夠享受所得稅不征稅收入條件,用不著去交企業所得稅呢?這個政策也是非常明確,它不屬于不征稅收入,是要交企業所得稅的。這樣財稅處理反而一致了。也就是財務進入營業外收入并入了利潤總額,而稅法也要交稅,所以你不用做任何納稅調整。 財務核算進入了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利得,進入利潤總額,所得稅是不是一定要交呢?確實,因為它不屬于不征稅收入,在取得當期,要交所得稅的,這樣財稅就一致了,不用再做納稅調整。 小于等于3萬,不需要交納增值稅,項目處理所得稅申報我們搞清楚了,下面我們看如果我屬于營業稅納稅人呢?小于等于3萬,如何做帳務處理和如何做企業所得稅申報呢?在財會的[2013]24號文中也有明確的要求,小微企業滿足《通知》規定,免征營業稅條件,你所免征營業稅不用做會計處理,不做會計處理,就沒有出現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那一欄當中,出現在哪呢?它沒分離,在你主營業務當中體現的,而且也是要交所得稅的,財稅一致,這樣也不用做任何納稅調整。 到這關于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需要關注的點,我們就關注完了,首先你要保證你這張表填的項目,要和你財務核算科目歸集數據一致,其次我們重點介紹了,對于政府補助利得這個項目,結合我們小微企業的流轉稅的免稅政策,到底應該怎么填,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有差異的,但涉稅上面,對于不用交的流轉稅政策是一致的,它不屬于不征稅收入,是要交企業所得稅的。 前面我們是介紹了收入明細表,跟它對應的就有一個費用的這張表,成本的明細表,成本明細表基本上和收入存在一一對應關系,這里有一個營業收入,這里就有一個營業成本,有一個營業外收入,這里就有一個營業外支出,對于這張表的填制,我們重點關注營業外支出的下面一個指標。 下面到了期間費用明細表了,所謂期間費用就是我們熟悉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在所得稅申報表中,期間費用分的非常具體,很多明細。我們來看它分的這些項目,第一項是職工薪酬,說到職工薪酬我們財務核算,你的職工薪酬,既有計入三個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屬于生產工人的工資,我的財務核算進入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的,在這里要填的職工薪酬只填進入三個期間費用的那部分,至于你進入其他科目的是無須在這反映,這是第一點要明確的。 除了職工薪酬我們再往下看,還有業務招待費,廣告業務宣傳費,傭金手續費、財產損失等等,這些費用我們對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略有了解的都會有印象,它都不是你財務列出多少稅允許你扣除多少的,至少它都有一個限額,我們填期間費用明細表的時候,是否考慮這個限額呢?不需要考慮,這里填的是你財務帳務處理的列支的那些金額,它的原則和我們收入和成本明細表一樣,要保證你這里填的數字和你會計帳本列支的數字完全一致的,你說我財務核算不太正規,比如本來應該填入研究費用的,我填到財務核算。對于財務核算不正規,財務核算搞錯的,在填入收入成本和期間費用表的,財務怎么錯的就怎么填,因為最終稅務機關在審核的時候,是要把你填的這幾張表和你會計的年度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做關系校驗的,和你財務一旦不一致了,反而會出現問題。 關于期間費用這張表,其中第19,研究費用,也是需要我們來解釋一下的,今天上午在群里頭還有人問,他的研究開發費財務核算的問題,這個首先明確一點,研究開發費無論資本化和費用化支出的部分,不能進入管理費用研發支出中,要先進入成本類科目研發支出中,然后在這個成本類科目下設兩個二級明細科目,一是資本化支出,一個是費用化支出,差異在哪呢?資本化支出,會計期間結束的時候,月末不需要結轉的,什么時候結轉呢?等研究開發活動完成形成一項無形資產的時候,再把它一口氣全部轉入無形資產中,形成一項資產,然后進行攤銷。 而對于屬于費用化支出那部分,在月末的時候,直接由成本類科目,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轉入管理費用研究費用和我們期間費用明細表就有關系了,這部分就要填入研究費用這個部分。所以這個研究費用在期間費用這張明細表中所體現的,只是費用化的部分,資本化不可能出現這張表的。下面一個項目,20各項稅費這個又體現我們準則和小準則的差異了,小準則它的各項稅費除了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全部進入營業稅附加的,不可能出現在管理費用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你屬于核算的是正確的。在期間費用明細表中這個第20,不應該出現發生額的,但是你核算的不正確,你確實出現在期間費用中了,把各項稅費,你就按照財務核算的去填,執行大準則,我們確實有一些稅費比如原來我們說的口訣,要買房買地買花買鉆石,那五個稅費,它是進入管理費用的,要填在這里。 剛才我們把前面講的內容做一個小結,我們前面重點介紹了所得稅申報表主表第一部分內容,利潤總額的計算,而利潤總額的計算,我們把握三個最基礎的原則,首先和你的財務核算保持一致,第二沒有進入當期利潤表相關的支出不能參與本期匯繳,第三利潤總額中不包含以前損益年度調整,一旦進入以前損益年度調整,既不能參與所屬期的,必須做專項的申報,做追訴調整。 互動答疑 2015年的租金在2016年2月以后比如5月支付取得票,2015年的時候已經暫估入賬了,怎么處理? 其實只要在5月31號之前取得發票,處理都是一致的,那你這筆費用都是可以參與15年所得稅匯繳的,只不過在16年的5月31號之后取得發票了,那你匯繳的時候,必須做納稅調整增加。 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如果支付的移動費之前每個月都匯款了,但是票一直沒有開過來,這塊怎么解決? 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如果支付的移動費之類,每個月都匯款了,但是票一直沒開過來怎么弄?這個屬于白條支出,那你可以按你的匯款金額計入相關成本費用,也參與15年的匯繳,只要這個票能在16年5月31號之前到,你就不用做任何調整,如果5月31號之前沒有到,在你匯繳的時候沒有到的,你就必須作為白條支出做納稅調整增加。還有同學提出,說到政府對他們公司的運營補貼,應該怎么入帳,要不要交稅,這個就要判斷是不是屬于不征稅收入,如果屬于不征稅收入的話,收到的當期是不用交稅的,但是你在使用的時候,如果使用你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的,成本費用要調征。 這個不征稅收入判斷的條件就是,給你補助的政府是不是縣級以上的政府,第二它給你補助的時候有沒有專門的文件列明了,這個補助專門干什么用的,有沒有對資金使用有一個管理辦法。另外政府補助你有沒有單獨核算,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就屬于不征稅收入。 固定資產采取了加速方法,清繳時還要填報加速折舊吧? 是的,對于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要填加速折舊那張明細表,但這張明細表只起到備案和披露的作用,并不參與所得稅的納稅調整。 我司是廣告公司,前任會計做的帳,費用都只用了一個科目管理費用,這種匯算如何處理? 會計帳務費用都只用一個科目管理費用,你再填期間費用表的時候,你也只填管理費用就行了,就是前面的收入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報表填制和財務核算保持一致,至于業務招待費,廣告業務宣傳費,做納稅調整增加的,在后面納稅調整明細表中去做它的調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