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村鎮建設發展規劃 加快村鎮建設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結合《育溪鎮總體規劃(修編)》,制定本規劃。一、基本情況 育溪鎮版圖面積380平方公里,所轄23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3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萬人。育溪鎮區建設規劃由宜昌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23個行政村村莊建設規劃由長江大學設計研究院、城市建設學院編制。鎮域村鎮結構由中心城鎮、集鎮(腳東、馬店、月潭河)、中心村、基層村按一主兩翼,一線串珠結構構成。育溪鎮區為中心城鎮,總框架為三橫兩豎,主要道路系統為一條國道一條省道兩條縣道5條鎮道。近幾年來,全鎮嚴格依據規劃,加強了對集鎮、村莊建設管理,充分發揮了規劃對村鎮建設的調控作用,村容鎮貌逐步得到改善。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項目強鎮、調整富鎮、商貿活鎮、城建美鎮為發展戰略。以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點面結合,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創新機制,強化管理,加強城鎮建設和村莊整治,完善配套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村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尊重民意。加強組織引導,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資源,搞好服務,廣泛尊重民意,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規劃先行,夯實基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編制規劃,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合理確定目標任務,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實行一村一策,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和發展模式,根據農村現狀,實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做到改造一批、建設一批、提升一批,不強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4、試點示范,循序推進。堅持先易后難、抓好試點,總結經驗,搞好以點帶面,做到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 四、發展目標 全鎮村鎮建設發展的具體目標是:村鎮規劃科學合理,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鎮容村貌明顯改觀,村鎮規劃編制覆蓋率達100%,村莊道路基本硬化,主次干道硬化率達60%,村莊飲水符合標準100%,污水、垃圾處理率達60%,綠化覆蓋率達到60%。育溪中心集鎮建設成為規劃科學、設施配套、功能齊全、交通便利、商貿活躍、環境優美,富有特色的現代化小城鎮。 五、工作重點 1、突出發展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重要載體。加快育溪中心城鎮建設,對于帶動和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快中心城鎮建設,不斷拓展城鎮骨架,引導人口與產業向中心城鎮集聚,通過產業集群培育,產業結構升級,商貿物流發展,增強中心城鎮的集聚能力,服務和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育溪鎮區為中心城鎮,鎮區規劃范圍東起勝利村委會,西至育溪河大橋,南抵皂當路,北起小河橋聯合光明段。到20xx年,人口規模達到20xx0人,城鎮建設用地面積180公頃,村鎮建設以改變鎮容,改善環境,塑造亮點為重點,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為目的,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對城鎮實施開發建設,實施居住、休閑、商貿、工業分區。20xx年以完成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在鎮區主干道實施改善鎮容鎮貌、道路維修、自來水改造、集鎮垃圾處理場、聯合住宅小區建設為重點,拉通方天路,拓展集鎮骨架,完善集鎮功能。適時編制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到20xx年,完成皂當路以北基礎設施配套,通過招商引資,沿線布局3-5家骨干企業,打造鎮域工業經濟的支撐企業。 2、著力抓好文明新村建設。高標準建設好光明、勝利示范村,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鎮范圍內實施“五改”、“五通”工程,即(改水、改路、改廁、改圈、改房)、(通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通寬帶),建設設施配套、環境整潔、民風淳樸、文化活躍、社會穩定的新農村。 1)切實加強村莊整治。突出農村傳統文化特色,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突出農村田園風光,大力實施以道路交通、給水排水、環境衛生、垃圾污水處理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改善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達到布局優化、道路硬化、衛生潔化、水體凈化、環境美化。到20xx年底,完成腳東至院院10個居民點村莊整治,形成劉河、勝利、聯合、光明、馬店等樣板區,到20xx年底,完成50個居民點的整治,鎮容村貌、衛生明顯變化、改造農村危房100戶,結合土地治理項目,通過遷村騰地,新增耕地300畝以上,修建示范性農民新居小區一個。 2)加強村莊道路建設。建設通村道路,完善村內道路網,村莊主次干道硬化率達到60%以上,通村主干公路達四級以上標準。 4)加快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和完善。村委會、文化活動場所、商業服務等建筑結合公共活動場地統一建設。村級組織辦公和村民議事用房,文化活動場所、便民超市、村級衛生室等設施統一設置,綜合利用,充分發揮文化中心戶帶頭和輻射作用。 5)引導規范村民建房。制定切實可行的居民點詳細規劃和整治方案,滿足建設與管理需要。改建住宅的平面布局,尊重當地生活習俗,使用功能方便合理、日照充足、通風良好,內設水沖式衛生間,逐步取消分散的戶外廁所,改建住宅的設計,施工滿足質量、安全要求,體現節地、節能、節水的方針。農村個人建房一是要嚴格審批程序,按照《城鄉規劃法》和《當陽市村鎮建設規劃和用地管理辦法》要求申報;二是要符合用地和建設規劃,嚴禁分散建房,住宅層數2-3層為宜,屋高3米左右,堅持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模式、統一層數、統一層高);三是加大對未批先建和違規建設行為的查處力度。 6)開展清潔鎮村工程建設。對農村垃圾和墳墓實行集中管理,污水、垃圾處理率達到60%以上。著力抓好“一建三清四改”(一建沼氣池;清理各種垃圾雜物、清理柴草垛、清理路障;改水、改廁、改灶、改圈),改善村莊環境,實施農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管理、集中處理,每個自然組建1-2個垃圾收集點,配齊村級保潔員清運工具。到20xx年村及村民衛生環境明顯改善。 7)加強綠化建設與生態保護。全鎮綠化覆蓋面達60%以上,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間空地,種植常綠植物,利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燒柴草,利用太陽能、沼氣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減少對空氣和環境的污染。公用水池定期維護,及時清淤,保持水面潔凈。保護植被,嚴禁亂砍亂伐,防止水土流失。 六、保障措施 1、加強規劃管理。根據總體規劃目標,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修訂和完善村鎮發展規劃,形成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業規劃銜接配套的完整的規劃體系。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即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制度和“一書一證”(即選址意見書、村鎮房屋建設許可證)制度。建立有效的監督制約工作機制。加大對各類違法建設行為的查處力度,切實維護村鎮規劃的權威性。對隨意改變規劃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2、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加快小城鎮建設,關鍵是投入。廣辟門路,建立以農村集體和農民個人投資為主,國家、地方、企業等共同投資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鎮建設投資機制。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公益事業納入公共財政,鼓勵各種主體參與新農村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突出抓好以環衛、綠化、道路、給排水、小區為重點的村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努力改善村鎮環境,提升村鎮品位,全面改善農村面貌。 3、堅持建管并重。村鎮可持續發展一靠規劃,二靠建設,三靠管理,強化建設管理是建設好村鎮的重要環節。管理工作要突出三大內容,即規劃管理、村容鎮貌管理和工程質量管理。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和完善村鎮建設的成果。 4、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加強小城鎮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將其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明確責任,明確任務,落實到位。鎮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和專班,明確工作目標,分解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落實工作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