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三關 兜率悅和尚(北宋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兜率院從悅禪師。江西贛州人,俗姓熊。幼依本縣普圓院德嵩禪師出家,后參江西泐潭寶峰山克文禪師而得法。學通內外,能文善詩,率眾勤謹,遠近贊仰。謚號“真寂禪師”)設三關(設了三個考題作為勘驗學禪人的悟境深淺的關卡)問學者(考問修學禪宗的人):“撥草參玄(翻山越嶺尋求明師,參求最究竟、最根本的真理),只圖見性(唯一的目的,就想要認識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即今(就在此時此刻)上人(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稱。內涵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故尊稱為上人)性在甚處(你的本心本性在哪里)?識得自性,方脫生死(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本心本性,才具有了脫生死、不受輪回的能力)。眼光落時,作么生脫(如果你真的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本心本性,那么你不妨問問自己:到了臨命終時,眼睛永遠地閉上了,這個肉體不再具有知道眼前明暗的知覺,你憑什么來了脫生死,不再受輪回呢)?脫得生死,便知去處(既然有了脫生死的能力,就應該知道自己的歸宿在什么地方)。四大分離,向甚處去(那么臨命終時,我們這個肉身的固態物質的地大、液態物質的水大、運動性質的風大、熱能性質的火大,各各分散,原先在這四大之中的所謂的那個我,它的歸宿到底會在哪里呢)?” 無門曰:“若能下得此三轉語(如果對這三個問題,都有你自己的真實答案),便可以隨處作主(那么你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自在作主,不受業力的牽引控制),遇緣即宗(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因緣環境人物事件,你的所思所言所行都能與禪門的根本宗旨完全相符,沒有半點偏差)。其或未然,粗飡易飽(如果只是粗心大意地把食物吞下去,好像很容易就飽了。這比喻我們修行參禪,如果不能下切實的功夫,不能在自己的生命本身上有真實的體會,只是停留語言思維的層面,那我們好像是學習到了很多很多,就像吃得很飽一樣),細嚼難饑(細細地咀嚼吞咽下肚時,卻發覺這些囫圇吞棗得來的關于修行的知識和粗淺的一些些修行體驗,實不足以真正地滿足明心見性、了脫生死的生命根本需求)。” 頌曰: 一念普觀無量劫,無量劫事即如今。 如今覷破個一念,覷破如今覷底人。 頌文大意:就在此時此刻的這一個心念當中,就可以普遍地觀察了知從無限遙遠的過去世,一直到沒有窮盡的未來世中的一切的一切。也就是說:從無限遙遠的過去世,一直到沒有窮盡的未來世中的一切的一切,其實是完全無遺地全息圖像一樣地呈現為此時此刻。所謂開悟見性,就是在如今現在的此時此刻,就把我們此時此刻的這一個心念是怎么回事徹徹底底地看它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明更清楚明白一點:就是要把“此時此刻要把當下這一念看清楚明白的這個正在看的人”,把它徹徹底底地看透看明白。 (明超《無門關夾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