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暨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紀略
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一所著名軍事教育機構?保定軍校早已蜚聲中外。而清末創辦于武昌的陸軍第三中學堂及由其沿革而來的民國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作為保定軍校的生源基地?也可謂聲名遠播?特別是其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教育?培養出一批較早掌握新式軍事科學知識的人才?打破了舊式傳統的教育體系?在中國近代軍事乃至社會的變革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價值。
學校沿革 甲午戰后?清朝軍隊的腐朽落后顯露無遺?為了加強軍事力量?開始不得不大力編練新軍。編練新軍的第一要務?即要培養一大批擁有近代軍事知識的人才。為此?清政府練兵處于1905年擬定《陸軍學堂辦法》?仿照日本軍事教育體制?將全國陸軍學堂分為陸軍小學堂、陸軍中學堂、陸軍兵官學堂和陸軍大學堂四等?并依次開辦。1908年初?各省陸小學生畢業在即?清陸軍部隨之出臺了《陸軍中學堂章程》?并依據章程?決定在北京、西安、武昌和南京分設第一、二、三、四陸軍中學堂?負責各省陸軍小學畢業生的繼續培養?為陸軍中學堂輸送生源。 之所以選擇在武昌開設陸軍中學?緣于張之洞為武昌奠定的堅實教育基礎。張之洞督鄂以后?力主興辦軍事學堂。他認為“自強之策?經武為先”?“武備事宜?尤以設立學堂?教育將才為首務”。自1896年起?張之洞先后在武昌創建湖北武備學堂、防營將弁學堂、武普通中學堂等新式軍事學堂?廣開湖北軍事教育近代化之風氣。 1909年?陸軍第三中學堂開辦于武昌南湖尚武橋邊巡司河西岸。學堂設有總辦、監督、提調、收支、庶務委員各一人?負責學校日常事務管理。另按學生數額設置課長及教員若干?以及醫官、助教官、文案等。首任總辦為廣東人李鐘岳?提調毛繼成?監督苑尚品。教員中較知名的有軍事地理學教官陳調元、日文教官楊文愷及法文教官崔慶鈞等人?其中毛繼成、苑尚品等為留日士官生?其他教職人員多系北京陸軍師范畢業生。 1911年辛亥鼎革?各地陸軍小學和陸軍中學先后停辦。民國成立以后?為了使陸小畢業生及原陸中未畢業生得以繼續深造?北京政府陸軍部決定在原有陸軍中學基礎上開設陸軍預備學校?作為解決原陸小、陸中未畢業生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過渡辦法。 1912年?陸軍第二預備學堂于陸軍三中原址創辦?首任校長為漢陽人應龍翔?其后解朝東接任校長。第二預備學校最初隸屬陸軍部軍學司主管。1915年陸軍訓練總監設立?學校改隸于訓練總監。學校設有校長、教育長、校副官、各科教員長、隊長、排長等各級主管人員。1917年?第二預備學校最后一期學員畢業?學校奉令停辦。
辦學特色 晚清以來?中華民族積弱積貧、內憂外患?在求強思變、興學救國的歷史大潮中?各類軍事學堂應運而生。由于西方軍事技術的沖擊和近代軍事制度變革的影響?中國新辦軍校在教學形式上有別于傳統教育模式?以講授西方軍事學術、傳播近代軍事知識為主?突顯出鮮明的軍事特征。陸軍三中及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也體現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強烈的軍事色彩?從中甚至可以窺見中國早期軍校的辦學特色與發展歷程。 1909年夏?各省陸軍小學學生畢業?同年秋陸軍第三中學正式招生?招收兩湖、云貴桂五省陸小畢業生?因西安陸軍第二中學未建成?另增招陜甘兩省陸小畢業生。學堂學制兩年?內設步、騎、炮、工、輜重五科?“教以高級課程及緊要軍事學”。第一年課程為史學、文法、洋文、算學、測繪、地理、兵學、軍器、操法等?第二年按科目不同分別學習與各科相關的軍事技能?如野外要務、技擊、泅水、野外作業等?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軍事能力。 1/10頁 陸軍三中招生條件相當嚴格?各省陸小畢業生入學時須經過測驗?體格不合、成績較差者不準入學?轉送軍需、軍醫、馬醫等學堂。第一期計劃招生800人?實招700余人?其中包括荊州駐防八旗子弟40多人。學員按選修英、日、德、法文分編四隊?每隊設隊長一人?隊下設四排?每排四、五十人。學生在校期的一切費用全由官方供給?先由陸軍部開支?后改由各省負擔。 陸軍三中在教學管理中?注重考評機制。成績優異者?到高級學堂繼續升造?乃至保送留學。表現不良者?則給予斥退或開除處分。1911年?學校曾選送10人進京?轉赴法國學習飛艇。第一期學生于1911年6月畢業?除少數人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外?其余赴保定?按所學兵種編入相應部隊當兵半年?稱入伍生?擬于入伍期滿后升入陸軍軍官學堂。因辛亥革命爆發?軍官學堂停辦?大部分三中畢業生轉赴南方各省參加革命。民國初年?北京陸軍部開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用以培養初級軍官?部分三中畢業生進入該校第一期就讀?其余大多在湖北、湖南、云南、貴州等省部隊擔任下級軍官。 陸軍三中第二、三期分別于1910、1911年秋招生。武昌起義時?在校兩期學生共有近千人?除少數官僚子弟及膽小怕事者逃匿外?共有700余人參加起義。首義成功后?部分外省籍學員返回原籍參加革命?留漢者大部編入學生軍。 1912年9月?陸軍部在陸軍三中原址設立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招收20—25歲者。辦學目標在于賦予學員所應具備的軍事素養?使之更能絕對服從命令?遵守紀律?熱心服務?同時施以操場、野外、行軍、宿營各種演習?培養“口辭清晰、聲音洪亮?態度自如”的良好姿態。訓練時?由長官示范?講解動作要領與注意事項?再由學生復誦?輪流實行?為升入保定軍官學校打好基礎。 學校學制兩年?與陸軍中學堂一樣按照兵種分科。學科方面?主要是銜接陸軍小學的國文、修身、辯學、外語、歷史、地理、數學、格致、測繪、兵學、馬學等課目?術科方面?設有各式操練、各種武器的使用技術、射擊法以及初步軍事學、戰術學等科目。兩年畢業后的成績?就學科方面而言?相比高師的課程?稍遜一籌?軍事方面的能力?則勉可勝任初級干部。 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招生兩期?第一期于1912年9月招生?其中正課生755名乃辛亥革命期間?南京臨時政府為創辦陸軍軍官學校而招收的學生和入伍生?主要為黃興帶到南京和在南京新招的敢實行死隊員及上海學生軍。黃興從武昌帶到南京的敢死隊員?不少原本屬于陸軍三中二、三期學生。另有“附課生”233名一并入學?均系原陸軍三中未畢業學員。第二期于1914年招收各省陸軍小學生984名。 學員畢業之后?進入保定軍校設立的“入伍生隊”或分配到北京、保定一帶的北洋部隊中入伍?專重軍事訓練?為期半年?期滿以后經過體驗和考核?合格者正式升入保定軍官學校?不合格者分送到其他軍事學校。從1915年起?各省原有之陸軍小學在校生已相繼畢業?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因此?第二期學生入學后?二預校即停止招生?并于1917年初撤辦。
歷史影響 陸軍第三中學堂;簡稱三中~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簡稱二預校~辦學八年?前后招生五期4000余人?畢業三期約2500人?其中進入保定軍校的計2000余人?占保定軍校全部畢業生的近四分之一?此外尚有不少人留學國外或直接從軍。這批接受近代軍事教育的新型人才在湖北傲然崛起?活躍于民國歷史舞臺?成為20世紀的湖北乃至全國引領時代風騷的人物。唐生智、何應欽、耿丹、萬耀煌、劉文島、李必蕃、張篤倫、李品仙、黃紹竑、白崇禧、張發奎、何鍵、葉挺、黃琪翔、薛岳、鄧演達、劉家麒???他們構成了一個星光閃耀的強大群體?在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次重大事件中均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武昌起義革命風雷的召喚下?大部分具有革命思想和革命傾向的三中學生?義無反顧 2/10頁 加入推翻滿清王朝的行列。三中學員積極參與組建學生軍?并擔任隊長、排長和教練?為學生軍提供了基干人才。學生軍成立后?協助軍政府維持秩序?保衛后方?支援前線?同時擔當軍械庫、軍儲局、藩庫、官錢局等重要地區的守備工作。漢陽戰事緊張之時?學生軍一度加入火線。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三中肄業的外省籍學員?多于首義后回到本省策動革命?為推動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譬如甘肅樊政?廣西李毅?貴州鄧漢祥、席正銘?湖南雷洪等。已經畢業進入保定軍校的學生?也大多南下投身革命。 大革命期間?三中和二預校畢業生在黃埔建軍、北伐中發揮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三中畢業生何應欽、二預校畢業生鄧演達先后擔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北伐軍中?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畢業于二預校?八軍軍長唐生智畢業于三中。此外?在大革命中升任軍長與副軍長的還有張發奎、黃琪翔、耿丹、何健、胡宗鐸等人?師長則更多。 在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戰時期?他們毅然決然地投身于偉大的抗日洪流?肩負起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他們當中出任戰區正副總司令的計有10人?任集團軍正副總司令的有17人?擔任軍、師長的更多?其中包括新四軍軍長葉挺和英勇殉國的師長李必藩。抗戰軍興?二預校畢業生薛岳主動請纓出征?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中?他指揮部隊取得萬家嶺大捷?近乎全殲日軍106師團。三次長沙會戰?他指揮殲敵達10余萬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畢業于二預校的劉家騏在忻口戰役中?奮勇殺敵?為國捐軀?是抗戰中犧牲的武漢籍軍階最高的將領?至今武漢市還有一條“劉家騏路”以表紀念。 解放戰爭中?他們中的大部分也致力于呼吁和平、反對內戰?為和平民主和民族團結而奔走呼號?并最終投向人民。如多次參加國共談判的張治中?起義將領唐生智、劉興、周斕、周維寅、陶峙岳、黃琪翔等。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時代的局限?三中與二預校畢業生大多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而且不乏高官?例如何應欽、白崇禧等。在國民黨政府中任過部長的有4人?擔任過省主席的達10多人。然而在激蕩的民國風云中?也有為追求救國理想而參加共產黨的畢業生?其中較著名的有葉挺、耿丹。除此之外?因政治信仰的不同?也有參加民主黨派的?如第三黨;現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創始人鄧演達與后期主要領導人黃琪翔。
綜合而言?陸軍第三中學堂及第二預備學校所培養和造就出的大批軍事、政治人才?成為民國軍政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應該銘記的是?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際?他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甘灑熱血?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奮戰八年?立下不朽功勛。僅從此意義上說?這些抗日名將成長的搖籃——陸軍三中和第二預備學校?在湖北以至中國近現代軍事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的地位已不可或缺。 http://bbs./viewthread.php?tid=911997文 - 漢語漢字 編輯詞條 文?wen?從玄從爻。天地萬物的信息產生出來的現象、紋路、軌跡?描繪出了陰陽二氣在事物中的運行軌跡和原理。
故文即為符。上古之時?符文一體。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書序》
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說文》序》
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古今通論》
3/10頁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紋理縱橫交錯形。'文'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花紋;紋理。
(2) 同本義 [figure;veins]
文?英語念為:text、article等?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為文章、文字?與古今中外的各個文學著作中出現的各種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體、楷體等?都在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們對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認知?從大的方面來講?它可以用于表示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從小的方面來說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單獨的一個'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話?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疊編輯本段基本字義
1?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錦。 2.刺畫花紋?(身。
3?記錄語言的符號?(字。(盲。以(害辭。
4?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憑。(藝。(體。(典。(苑。(獻;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采;a?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b?錯雜艷麗的色彩~。
5?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水(。
7?舊時指禮節儀式?虛(。繁(縟節;過多的禮節儀式~。
8?文華辭采?與“質”、“情”相對?(質彬彬。
9?溫和?(火。(靜。(雅。
10?指非軍事的?(職。(治武功;指禮樂教化和軍事功績~。
11?指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552(言。(白間雜。
12?專指社會科學?(科。
13?掩飾?(過飾非。
14?量詞?指舊時小銅錢?一(不名。
15?姓。
16? 皇帝謚號?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 4/10頁 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圣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如漢文帝。
折疊編輯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與字形比較
折疊編輯本段詳細字義
〈名〉
1?右圖是 “文”字的甲骨文圖片?資料來源?徐無聞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繪畫的像一個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別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畫了“心”?含義是“外界客體在心里面的整體影像、整體寫真、整體素描、整體速寫”。
許慎《說文解字》把“文”解釋為“錯畫也”?意思是“對事物形象進行整體素描?筆畫交錯?相聯相絡?不可解構”?這與他說的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的話的意思是一致的。“說文解字”這個書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說”?而“字”則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觀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寫?是人類進一步了解事物內在性質的基礎?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舉例;以“哲”為例~?先對人手摩畫?其文為“手”?又對斧子摩畫?其文為“斤”。以手、斤為父母?結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這個“折”就是許慎所謂的“字”。“字”從宀從子?“宀”表示“獨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門戶”的意思。故“字”還能與“文”或其他“字”結合?生出新“字”來。在本例?作為字的“折”與作為文的“口”結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義 [figure;veins]
文?錯畫也。象交文。今字作紋。——東漢?許慎《說文》
五章以奉五色。——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注?“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5/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