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古時候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九十天,而春分這一天恰是它的中分點,是春天的一半,所以又稱“春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解釋“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所以諺語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秋繁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作為節氣,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禮制。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民間則在春分日掃墓祭祖,稱為“春祭”。
在古代,春分日算是踏青活動的正式開始,活動有放風箏、簪花喝酒和野外挑野菜(踏青挑菜)等。
春分日民俗活動還有豎蛋、吃湯圓、吃春菜和送春牛圖等等。“春菜”指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
春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 春分
佚名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賞析:春雨細如牛毛,所以說“雨腳落聲微”。春分時節,北方的春天顯得晚,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綠意盎然。
春分日
唐·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云。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賞析:在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后,草長鶯飛,春天終于來了,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春風拂面,叫人怎能不心情暢快?但是對思婦來說,美景更激起了她對遠方愛人的思念。 春半與群公同游元處士別業
唐·岑參
郭南處士宅,門外羅群峰。 勝概忽相引,春華今正濃。 對酒云數片,卷簾花萬重。 草色帶朝雨,灘聲兼夜鐘。 況有林下約,轉懷方外蹤。
賞析:在山間竹林里做飯,所以叫“山廚”;在林中藤蘿間踏碓舂米,所以叫“野碓”。看云喝酒,開門眼前野花一片;山泉嗚咽,山寺鐘聲;晨雨過后,河水喧鬧。這樣寧靜自然的生活使人忘卻一切塵世思慮。
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節選)
唐·元稹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陰甚,慵牽興緒孤。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畫圖。 似木吳兒勁,如花越女姝。
賞析:元稹筆下的“陽明洞天”,如同仙界,是世外桃源,而春分時節春祭、踏青,旌旗招展,到處是壯漢和美女。
郡中春宴,因贈諸客(節選)
唐·白居易 頒條示皇澤,命宴及良辰。 有如蟄蟲鳥,亦應天地春。 中庭無平地,高下隨所陳。
賞析:白居易作為郡守,在春分這一天按規矩是要宴請屬下和士紳的,當時場面火爆,地上鋪著熏草席供大家來坐,喝著藤枝酒,少數民族的鼓響聲咚咚,少女舞姿翩翩,眾人隨意而坐,像復蘇的蟄蟲,響應著春天的生機。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
唐·武元衡
南國宴佳賓,交情老倍親。 月慚紅燭淚,花笑白頭人。 賓瑟常馀怨,瓊枝不讓春。 更聞歌子夜,桃李艷妝新。
賞析:詩人雖然自嘲是“白頭人”,但是通過詩中的瓊枝花笑,桃李艷妝,仍然透出一種達觀。 社日兼春分端居有懷
唐·權德輿
清晝開簾坐,風光處處生。 看花詩思發,對酒客愁輕。 社日雙飛燕,春分百囀鶯。 所思終不見,還是一含情。
賞析:詩人雖然客居在外,但是晴朗的白晝,美麗的春光中,看花飲酒,愁緒減輕不少,面對鶯歌燕舞,想念親人,還是在詩中流露一下感情。
村行
唐·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裊裊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賞析:風中垂柳裊裊,雨點落在池塘上面,放牛娃披著擋雨的蓑衣,在風中唱著牧歌;在籬笆中窺見穿裙子的少女,村邊滿是桑樹,好美的鄉村風光,而鄉村的人情更美,詩人在老鄉家里休息,解下由于行路而汗濕的衣衫,主人已經準備好了飯菜。
江上雨寄崔碣
唐·杜牧
春半平江雨,圓文破蜀羅。 聲眠篷底客,寒濕釣來蓑。 此時懷舊恨,相望意如何。
賞析:江上雨蒙蒙,雨點打在水面上,形成了圓形波紋,好像蜀錦上面織出了花紋,傳來船篷里面熟睡客人的鼾聲,雨濕了釣魚人的蓑衣,遠山在雨霧中顯得暗淡,柳色也變得空蒙。詩人把江上春雨寫得優美如畫。
上陽宮 唐·羅鄴
春半上陽花滿樓,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門雖對嵩山在,一笑還隨洛水流。 深鎖笙歌巢燕聽,遙瞻金碧路人愁。
賞析:“翠華” 喻指皇帝。詩人在春分日去上陽宮懷古,看見到處花兒盛開,不禁想起昔日的那個太平天子到處巡游,如今雖然還有千閣門戶面對嵩山,但是一切已經物是人非,看著洛水流淌只能微微一笑,慨嘆昔日深宮之中,笙歌只能由梁上做窩的燕子傾聽,路人遙望金碧輝煌的宮殿不禁黯然,寂寞的宮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皇帝終究仙去。這首詩景物描寫與歷史沉思融為一體,增添了詩歌的厚重感。
尋九華王山人
唐·楊夔
下馬扣荊扉,相尋春半時。 捫蘿盤磴險,疊石渡溪危。 臥云情自逸,名姓厭人知。
賞析:山中隱士的生活是飄逸的,不愿為人所知,手抓藤蘿登上山峰陡峭的地方,遇到溪水深的地方,墊著石頭過去,山路滿布苔蘚,路的兩邊都是松樹,薜荔做成的籬笆上藏著花朵,這樣的生活遠離塵世。
隋堤柳
唐·翁承贊
春半煙深汴水東,黃金絲軟不勝風。
賞析:汴水東邊的河堤上,絲絲垂柳風中飄搖。柳色如煙,籠罩宮殿,迷住了多少皇帝如在夢中,使得他們拋開長安,常駐洛陽。
癸丑春分后雪
宋·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賞析:“東君”指春神。春雪是較少見的,桃李不勝寒威,紛紛落地,和很早落下的梅花作伴,只有柳絮還在漫天飛舞。上天是不讓春神專制,故意讓陰氣發作,所以造物主的意圖是難以預料的,春暖之時還是要預備著冬日寒衣。
這首詩很好地說明了“春捂秋凍”的道理,前兩聯寫景,后兩聯說理,很好地體現了宋詩長于說理的的特點。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賞析:詩人夜宿田家,和山野老人聊了一些舊聞,半夜時老人喂了牛,然后喊媳婦起來:“明天是春分了,咱們山上種樹去。”讀這首詩,一種田園情愫油然而生。
偷聲木蘭花
唐·徐鉉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 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賞析:上闕寫春景,天要下雨時,風吹亂了枝頭花朵,舉目看去,春山籠罩在煙霧之中,像蒙上了一層薄紗。
下闕寫人的情緒,因春寒而煩惱,卜問未來怕聽人家說自己有馀情未了,也許是今生要把前生的情債來還。
荷葉杯(節選)
五代·顧夐
曲砌蝶飛煙暖,春半,花發柳垂條。 花如雙頰柳如腰,嬌摩嬌,嬌摩嬌。
賞析:把人與花相對比,美人臉像花一樣嬌艷,腰像垂柳一樣婀娜多姿,真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感覺。
少年游
宋·杜安世
小樓歸燕又黃昏。寂寞鎖高門。 輕風細雨,惜花天氣,相次過春分。
畫堂無緒,初燃絳蠟,羅帳掩馀薰。 多情不解怨王孫。任薄幸、一從君。
賞析:小樓黃昏,燕子歸來,閨中寂寞,輕風細雨中,春分來臨,悶然獨坐,夜晚點燃蠟燭,睡時床帳中仍有蠟的馀味,雖然多情,卻不懂怨恨,只是任由郎君薄情。那如水的春愁中,有一種叫做閨怨。
阮郎歸
宋·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歸。
賞析:“日長”指春分之后,白晝漸長。風和日麗,馬嘶聲聲,可以想見踏青時車馬來往之景,青梅結子如豆,柳葉舒展如眉,日長氣暖,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處在蓬勃之中。踏青過后,又蕩秋千,不覺慵困,遂解羅衫小憩,只見堂屋前雙燕飛歸。
踏莎行
宋·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 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墻,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 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賞析:雨后百花爭艷,燕子雙飛,墻邊薜荔叢生,滿地苔蘚,青樓歌聲,舊事浮上心頭,春天總是讓人浮想聯翩。
蝶戀花
宋·葛勝仲
已過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無誤顧,繞梁馀韻歸何處。
盡日勸春春不語。 紅氣蒸霞,且看桃千樹。 才子霏談更五鼓,剩看走筆揮風雨。
賞析:上闕寫惜春戀春,下闕寫勸春留春,表達的是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畫堂春
宋·仲并
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 水沈一縷裊爐薰,盡醉芳尊。
舞袖飄搖回雪,歌喉宛轉留云。 人間能得幾回聞,丞相休嗔。
賞析:煙雨黃昏,香爐煙霧裊裊,溪邊賞春醉酒,看歌舞,醉春光,這樣的時光并不是人生時時都有的,怎能不珍惜看重!
謁金門·春半
宋·朱淑真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 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賞析:門簾不卷,看那滿園落花,外面鶯鶯燕燕,成雙成對,沐浴在風和日暖之中,芳草漫漫到天邊,在這春日美景中,教我如何不想他!
西江月·春半
宋·朱淑真
辦取舞裙歌扇,賞春只怕春寒。 卷簾無語對南山,已覺綠肥紅淺。 恰如飛鳥倦知還,淡蕩梨花深院。
賞析:“春寒”指倒春寒,春天氣候極不穩定,往往會出現“乍暖還寒”的情況。身著舞裙,手執歌扇,踏青閑步,賞春江邊,只怕受了春寒。葉兒綠肥,花兒紅瘦,惜花念春,心懶倦還,梨花掩映庭院。
謁金門
宋·沈端節
真個憶,花下雨聲初息。 猛記烏衣曾舊識,丁寧教去覓。 獨倚危闌清晝寂,草長流翠碧。
賞析:雨后看花,動了訪古尋舊的心思。春分時節,春寒猶烈,不免灑點思古的眼淚,在清涼白晝的寂寞里,獨自倚欄四望,但見春草碧綠,綿延天邊。
祝英臺近
宋·李彭老
杏花初,梅花過,時節又春半。 簾影飛梭,輕陰小庭院。 舊時月底秋千,吟香醉玉, 曾細聽、歌珠一串。 老了劉郎,天遠玉簫伴。 幾番鶯外斜陽,闌干倚遍, 恨楊柳、遮愁不斷。
賞析:春分時節,梅花早就落了,杏花初開,庭院寂寂,簾兒晃動,想起往日月下佳人蕩起秋千,輕囀歌喉。再看當時題字的合歡扇,我已老矣,遠處傳來簫聲,獨倚欄桿,斜陽處,鶯啼楊柳,不免惹人愁緒。
醉蓬萊·春半
宋·趙長卿
是平分春色,夢草池塘,暖風簾幕。 昨夜三臺,燦天邊芝角。 自是君家,慶流澤遠,降生申崧岳。 厚德溫良,高才粹雅,淵源學博。
未許中原,少勤方略。 且對笙歌,醉黃金錯落。 蕊洞珠宮,媚人桃李,趁青春綽約。 綠意紅情,成陰結子,五云樓閣。
賞析:“三臺”是星座名。上闕寫春分時節,池塘春草,溫暖的春風吹動簾幕,昨夜三臺星座閃耀在天空,想你高才博雅,德行溫厚。下闕寫既然時運不濟,無法建立功業,不如把青春時光都付之于桃李春分,酒宴歌舞。
點絳唇·春半 宋·趙長卿
輕暖輕寒,賞花天氣春將半。 柳搖金線,求友鶯相喚。 玉卮受勸,一醉應相拚。
賞析:春分時節賞花,天氣乍暖乍寒,柳絲如金線舞動,鶯鶯互相呼喚。峨眉佳人,手腕白皙,歌喉溫潤,對我頻頻看顧,勸我一杯酒,愿意一醉相酬佳人厚意。
玉樓春·春半
宋·趙長卿
江村百六春強半,拍拍池塘春水滿。 風團柳絮舞如狂,雨壓橘花香不散。 不知何事未還鄉,除卻青春誰作伴。
賞析:春水滿了池塘,柳絮在風中狂舞,春雨壓住了橘子花的清香,閑寂庭院之中,獨倚欄桿,看燕子雙飛,不禁慚愧,到底為何不能青春作伴好還鄉。
驀山溪·春半
宋·張震
青梅如豆,斷送春歸去。 小綠間長紅,看幾處、云歌柳舞。 偎花識面,對月共論心。 攜素手,采香游,踏遍西池路。 小立背秋千,空悵望、娉婷韻度。 楊花撲面,香糝一簾風。 情脈脈,酒厭厭,回首斜陽暮。
賞析:上闕由春景想到往日與佳人一起春游。下闕寫在斜陽將暮之時,病酒之中,含情脈脈地思念佳人往日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