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也談上熱下寒的附子瀉心湯證+附子瀉心湯的理論與臨床+醫案

     共同成長888 2016-03-22

    (2013-07-25 13:11:28)



    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 本聲明 
    http://johnson-tcm./logs/79026884.html 

    經 方沙龍上婁紹昆先生發表過一些理法辯證和方證辯證的文章,大概是由于自己的水平所限,還不能完全的消化。究其根本,從《傷寒雜病論》的原文出發,再回到原 文上去,在熟悉條文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其中的靈活二字,委實不易...如果從病機上談,好像更加容易理解,但是,還是要通過癥候群來判定是否相符,而如果 把經方的癥候群都了解清楚了,那么方證辯證也就順利成章了。我現在實踐不多,不好確定體質學說和方證辯證,從“治未病”以及長期得效的角度出發,到底誰更 有效?

    最近,顧兄有篇 帖子 ,是講解一個五苓散的病例。我相對來說,學的比較單純,一看描述,容易想到水逆的“五苓散”證,再加上發熱、咽喉痛,按照胡老的經驗,那是石膏的藥證,加減上毫無疑義。對于方證、藥證的學習,是個很好的例子。

    而今天看到的這個介紹應用附子瀉心湯的 案例 ,則沒有那么簡單了。

    男性,三十有余,人體高大粗壯,訴說雙腳底發涼怕冷一年多了,上身出汗,我說得了,什么都不用查了,附子瀉心湯證,三劑,半個月過后,又來了, 他說服完三劑后好了,現在又發了,  又照原方三劑服后未再來  。

    因為之前有看到過劉渡舟先生以及其他人的案例,我也容易想到治療上熱下寒的附子瀉心湯。但是,在同樣的帖子里,有人提到了這樣的問題:

    上熱下寒尚有黃連湯,黃連黃芩湯,梔子干姜湯,烏梅丸等,豈可附子瀉心湯了事!

    怎么去回答呢?是否可以把癥候群描述的更清楚,再把相似的方劑給比較一下呢?我上網查了查,看到了這篇劉渡舟先生的驗案 記錄 ,同樣的上熱下寒,是以附子瀉心湯和黃連阿膠湯作為鑒別。其中的關鍵點如下:

    本案辨證分析較為詳細,在此無需多語。但是,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前述附子瀉心湯證宋某一案,與本案病證極為相似,為什么彼用附子瀉心湯而此則用黃連阿膠湯?確實,二案證候表現皆為上熱下寒,上下水火失交之象。但是 附子瀉心湯證的形成是以真陽不足為前提,熱是真熱,寒是真寒,所以,必須用附子以溫下寒,用三黃以清上熱;而黃連阿膠湯證的形成則是以真陰不足為前提,由于心火獨盛于上而陽氣不能下煦,所以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 雖然此二者均出現上熱下寒的證候表現,但通過四診合參,就不難發現二者的不同之處。附子瀉心湯證由于以陽虛為前提,所以往往見有 大便稀溏,形寒汗出,舌質淡嫩或暗紅,舌體胖大,苔白或苔白潤 ;而黃連阿膠湯證由于以陰虛為基礎,所以往往可見 口咽干燥,小便短赤,舌質紅絳或光絳無苔,舌體瘦小 等證。

    仔細閱讀原案,則有:

    附子瀉心湯證案中“遺精,陰部發冷,陰莖回縮,大便稀溏”應為腎陽不足之明證,脈沉滑者,當為郁熱;而黃連阿膠湯證案中“舌絳、脈數”則已露陰虛之兆。

    至于下寒,附子瀉心湯證案為上有邪火食氣,致真陽虧虛之虛寒;而黃連阿膠湯證案則為火熱盛于上,致陽氣不能下達所致之寒;而上熱則同,后者又有陰傷之情,故二者同有連、芩之屬以清上熱,前者尚以附子溫陽散寒,俾陽回邪退,則下寒自愈;后者則用膠、芍、雞子黃之類以益陰分,待陰復邪清則陽氣自達,其寒不治而治??芍^大妙!

    翻看了一下日本古方派的湯本求真的《皇漢醫學》,其中對于附子瀉心湯的解讀如下: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薄咀ⅰ啃南缕Τ蕿a心湯證者,若為陽實證,則有發熱而無惡寒。今不拘心下痞,“而惡寒、汗出”之上加一“復”字,暗示反于瀉心湯證也。而此惡寒 與汗出者,是非有表侯,為陽虛證之征,故以瀉心湯治心下痞,以附子治此惡寒與汗出也。

    從《傷寒論》的體例上說,往往是“而”后面的內容更重要,常是鑒別點。例如“汗出而喘”、“喘而汗出”等等。

    書中沒有收集治驗,有一些治療食郁,食厥,而現“心下滿,四肢厥冷,面無血色,額上冷汗,脈伏如絕”以及“瀉心湯證,有但欲寐,甚者,食時與服藥亦睡,又手尖微冷等證”。

    《皇漢醫學》書中,對于黃連阿膠湯,也沒有治驗,只有一些解說: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注】仲景以本方載于少陰篇者,以此證虛,而心煩下?。ū痉阶C往往有下痢)類與下列之少陰病。

    《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治柯韻伯之所謂少陰瀉心湯,而病陷于陰分(求真按,當為陷于虛證),上熱猶不去,心煩貨虛燥者,故吐血、咳血,心煩而不眠,五心熱,而漸漸肉脫者。及凡諸病已久,熱氣浸淫于血分,而成諸證者,毒利腹痛,膿血不止,口舌干者等,治之有驗。

    在黃師的《經方使用手冊》的第36和60頁,也很容易看到附子瀉心湯和黃連阿膠湯的體質要求,參照黃師所言體質的三種狀態,則不難看出,確為一陽虛、一陰虛。如果從六經辨證分析,附子瀉心湯也可以作為陽明、少陰合病來處理(馮世倫老師的六經方證直解,為陽明、太陰合病,是否恰當?)。

    正如柯韻伯所言“讀仲景書,不僅知其正面,須知其反面,應知其側面,看出底板.”,如果只是滿足于一個方劑的驗案,而不去做深層次的追究,恐怕也不會成為多么高明的醫生?!

    附子瀉心湯的理論與臨床

    廣州中醫藥大學 熊曼

    附子瀉心湯出于《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篇。本方在仲景的五瀉心湯中,既不同于大黃黃連瀉心湯,也不同于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三方用于寒熱夾雜、虛實相兼的痞證,而是一首較難掌握的方劑。然而,若是真正把握了它,在臨床上便有較大的實用意義。

    1 歷代醫家貶褒不一

    《傷 寒論》原文指出:“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應該如何理解和評價本條及其方后的煎服法所包涵的全部內容,歷代許多醫家看法頗有分歧。柯 韻伯說:“心下痞者,當有大便硬,心煩不得眠句中,此用此湯,夫心下痞而惡寒者,表未解也,當先解表,宜桂枝加附子,而反用大黃,謬矣。既加附子,復用苓 連,抑又何也,若汗出是胃實,則不當用附子,若汗出為亡陽,又烏可用芩連乎?!迸c柯氏看法類同的還有許學士等人。他們都認為本條方證,與中醫理論相悖而不 敢茍同,還進一步提出修改原文的意見。呂茶村針對柯氏之言作了尖銳的批評,他說:“大凡惡寒汗不出者屬表實,惡寒汗自出者屬表虛,但汗出惡寒,仲景自有芍 藥甘草附子湯之制,今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則表虛而里實,但固表則里邪愈壅,但清里則表陽將亡,故以三黃附子合用之,……柯氏膠執已見,擅改經文。……使 先圣極空靈極神變之活法,而妙理無窮。”此外,尤在經、錢天來等皆甚推崇此方,并就方證的具體內容作了精辟的分 析。

    盡 管意見不一,但事實勝于雄辯,本方的確切療效,使對本方證持贊同意見的醫學理直氣壯地說:“余歷考前賢醫按,用附子瀉心湯而愈者,不一而足,且余亦曾試 驗,故敢直辟柯氏之謬?!笨率鲜且晃挥绊戄^大的《傷寒論》注家,然而在對本方的看法上,受到了抨擊。與柯氏之觀點相反的一派,卻取得壓倒的優勢,并取得基 本一致的意見,即認為本方原適應證是熱痞兼表陽虛,證見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惡寒,汗出等,由于邪熱壅滯胃脘,氣機阻滯而心下滿悶不適,兼有表陽 不足者,肌膚失于溫煦而惡寒,不能衛外而汗出。正如錢天來所說:“傷寒郁熱之邪,誤入而為痞,原非大實,而復見惡寒汗出者,如其命門真陽已虛,以致衛氣不 密,故玄府不得緊閉而汗出,陽虛不任外氣而惡寒也。”這里所說的命門陽虛,是根據《內經》所說的衛出下焦,本源于腎,乃腎陽所化的理論而來,前面只言表陽 虛,實腎陽之虛已在言外,近幾年郭子光等用陰陽量的差異性這一理論作指導,將本證的病機解釋為在表之陰大于陽,弱勢之陽的溫煦性與外固性不足。在胃則陰少 于陽,過盛的陽壅滯成熱,使氣機不暢,因此治宜瀉熱消痞,扶陽固表。

    2 極寒大熱、配伍精當

    從 病情的需要出發,將寒性藥物與熱性藥物組合成方,是仲景遣方用藥的獨到之處,這在六經病證的施治中,始終都得以體現。附子瀉心湯由大辛大熱的附子與大苦大 寒的大黃黃連黃芩組成??梢哉f是仲景寒熱并用方中最簡練、最單純的一首方劑,具有針對性強、副作用小的特點。一般說來,疾病是機體陰陽失調所致,平調陰陽 是治療疾病的總則。寒熱并用,溫清兼施,就是從平調陰陽出發,以達到陰陽常閾為目的。本方名為“瀉心”,實則是以苦寒之大黃芩連清泄心下部位之熱,亦即降 低胃脘過盛之陽,同時用辛熱之附子溫壯在表不足之陽,使之達到陰陽平衡。況且以三黃與附子共同組方,三黃得附子,其苦寒沉凝不致留滯陰邪,附子得三黃,其 慓悍爆烈不致劫傷津液。如此極寒大熱集于一方,全收復陽驅邪之效。

    更 為獨特的是本方的煎服法。大黃黃連黃芩三味,以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是指三黃不用煎取,且用開水浸泡的時間也不長,為的是只取其輕清之氣,以清泄胃熱 而消痞;附子另煮取汁,取其醇厚之味,以溫陽固表而消除惡寒并止汗,真可謂寒熱異氣,并行不悖,分建奇功,誠為先圣之妙用。

    有 人認為本方與黃連湯、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烏梅丸、麻黃升麻湯同屬清上溫下之劑,用以治療上熱下寒證,此說不無道理。但本方以附子與寒涼藥相配伍,其他四 方均以干姜為主與寒藥配伍,附子主表而不守,為整體陽虛而設;干姜守中而不走,針對中焦局部陽虛有寒。顯然整體包括了局部,因而附子瀉心湯主治的下寒證, 可有中焦虛寒的表現,但又遠遠不限于此,這一點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3 靈活化裁 運用廣泛

    葉 天士說:“醫道在乎識證、立法、用方,此為三大關鍵。一有草率,不堪為司命。往往有證既識矣,卻立不出好法者,成法既立矣,卻用不出至當不易好方者,此謂 學業不全。然三者之中,識證尤為緊要?!比~氏以自己的心得諄諄告誡后人,而且在他的醫療實踐中也作出了榜樣。如他對上熱下寒、陰陽逆亂的關格證,認為其病 機為陽熱結于上,令胃氣不得下行,故需通陽泄熱與溫暖中官并行,方用附子瀉心湯;另一病例見脈弦遲,湯水不下,嘔吐涎沫,斷為陽結而致飲邪阻氣,治療重在 辛熱通陽,故以附子瀉心湯去大黃,又因陽結使津液不行而痰氣凝遏,故加人參、干姜、半夏、枳實健脾化痰;同時在給藥方法上,改麻沸湯漬為芩連半枳滾水煎, 仿附子濃煎之意,將參附姜先煎,然后二汁和服。葉氏不僅在加減化裁方面作出了示范,同時也啟迪后人運用附子瀉心湯不一定具備惡寒、汗出、心下痞等證,只要 病機相合,論臨床表現有多大差異,均可異病同治。筆者在醫療實踐中,也深有體會,下面略舉3例說明。

    案 例1,黎××,男,64見,住院號:35333?;颊咭蜃髠戎w麻木乏力,活動不靈,時流涎,于1985年4月24日入我院港澳華僑病區。體檢發現左側陰 囊腫大如拳,內容物可自行納入腹腔。中醫診斷為中風(中經絡)、疝氣;西醫診斷為腦血栓形成,左側腹股溝斜疝。入院后經用補氣活血化瘀通絡的補陽還五湯、 磷酸川芎嗪、丹參注射液、針灸等治療,肢體活動有明顯好轉。至5月17日因左側陰囊壁嵌頓性斜疝而行疝修補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發熱、咳嗽,經用麻杏甘 石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1周后,熱退,咳嗽減輕,但夜晚盜汗甚多,伴頭暈頭痛,舌質淡暗,苔黃厚膩,脈弦滑。曾先后用溫膽湯、玉屏風散、桂枝湯等治療,歷 經20天,盜汗不止,肢體活動也毫無進步。其時天氣炎熱,雖出汗很多,仍用大毛巾被裹身而睡,面色白光白,氣促,神疲,舌苔仍見黃厚而膩。全面來看,此屬 本虛標實,寒熱相兼之證。清其熱恐損其陽,溫其陽又慮助熱,唯附子瀉心湯正合拍。又考慮到厚膩黃苔,乃胃中溫熱所致,濕重當通陽,通陽在乎利小便,故用: 炮附片15g(先煎),大黃6g,川黃連3g,黃芩9g,滑石18g,煅龍牡各30g(先煎),綿茵陳15g,茯苓24g。方中附子溫陽固表,三黃瀉胃 火,滑石、茵陳、茯苓利小便以通陽,龍牡斂陰,共奏溫陽固表,泄熱利濕之功。服藥3劑后,盜汗減少,再進3劑,完全停止,遂轉用補氣活血通絡方藥。

    有人將附子瀉心湯證的基本病理概括為表陽虛衰,胃中蘊熱,本病例正是由于中風之后,復經手術創傷,正氣受損,以致表陽不固,而盜汗不已。同時長期有黃厚膩苔,說明胃中蘊熱,繼而痰濕內生,確屬整體反應性和局部層次共同構成的復雜證候,故非寒溫并用的本方不效。

    案 例2,黃×,男,42歲,住院號:46783。因1小時前昏倒,于1978年11月28日入海南農墾醫院,患者既往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史,經常胃脘隱痛。 近二日常覺頭暈,1小時前突然暈倒于廁所。在急診室曾排便400ml,即送檢大便潛血(++++)?,F面色及皮膚蒼白,精神萎靡,表情較淡漠,胃脘部較飽 滿,有輕度深部壓痛,胸腹灼熱,四肢末端不溫;舌質淡紅,苔黃厚稍干,根部膩,脈濡略數。中醫診斷:胃脘痛,便血;西醫診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合并出血。 當時我正帶七五屆學生在該院實習,診察病人后,有位學生提出此證屬血熱妄行,宜用犀角地黃湯治之;另二位學生則認為屬氣虛中寒,宜黃土湯。以上兩種意見都 有對的一面,然而不全面。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血證屬于氣盛火旺者,十有八九。”患者胸腹灼熱,舌苔黃厚而干,脈數,是胃熱熾盛擾動胃絡,致血溢 于外;頭暈,神疲,面色蒼白,四末冷,是陽氣虛衰,失于溫養所致。因此,治宜瀉火與溫陽并用,最為對證的就是附子瀉心湯。為增強止血作用,宜再加田七。處 方:炮附片12g(先煎),大黃10g,川連6g,黃芩10g,田七末3g(沖服)。每日2劑,同時輸入中分子右旋糖酐及葡萄糖氯化鈉溶液。經上述處理 后,未再出血,血壓很快回升且穩定在110~125/70~80mmHg。4天后改用一般健脾養血之品調理善后,3周后出院,其時面色仍較蒼白,余無不 適。

    案 例3,方××, 女,37歲。1985年2月25日來診?;颊呶鸽洳侩[痛10余年。去年以來疼痛加劇,先后服藥已數十劑,仍未見效?,F覺心下脹悶而痛,時有燒灼感與噯氣, 飲食、二便尚可;舌質暗紅苔黃,脈細緩。診脈時觸及兩后發涼,據稱平素常四末不溫,且時有畏寒,1周前經胃鏡檢查診為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翻閱 既往病歷,所服中藥多為四逆散合金鈴子散、陳夏六君子湯、半夏瀉心湯及其他行氣止痛方藥。其中以寒熱并用的半夏瀉心湯比較適合此證,然亦未見效。原因恐與 姜味甚辣,刺激性大有關。但更很重要的是畏寒與四末冷乃全身陽虛,并非中焦虛寒,故用干姜無益此證。于是我便選用附子瀉心湯合失笑散加味。方用炮附片 10g,川連6g,黃芩10g,大黃6g,蒲黃10g,五靈脂6g,佛手6g,珍珠層粉1支(沖服)。每日1劑,服后逐漸好轉,至10劑服完,癥狀消失。 后以香砂養胃丸調理善后,并囑注意飲食,保證充足睡眠,至今胃病未見復發。

    以 上2例均見心下痞滿、疼痛。1例伴出血,隨之出現蒼白、淡漠、血壓升高;而另1例癥狀較單純,病情顯然輕淺得多,但兩者的病機均責在胃中有熱,全身陽虛, 故主治之方相同。這也說明,胃中有熱與全身陽虛的證候表現不盡相同。因此附子瀉心湯的運用是頗為廣泛的,只要用之得當,加減相宜,便能收到良效。臨床上, 有時并未嚴格按原方煎服之法,或取附子先煎,或三黃煎的時間短一些,效果也同樣好。大部分病人服藥后,大便次數可能增多,這是火熱下泄,邪有出路,只要事 先向病人說明,便不會引起驚慌,即使有輕度腹痛,病者也能忍耐而與醫生充分合作。

    4 結語

    古今學者對附子瀉心湯都進行過許多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但本文認為,本方是溫清并施的范例。藥物配伍嚴密,可廣泛運用于胃腸道疾患,也可用于胃腸道以外的一些病癥,只要抓住胃中蘊熱,陽氣虛衰這一病機,并能靈活加減運用,便可取得滿意療效。

    醫案——附子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

    【方藥】大黃二兩(6克)  黃連一兩(3克)  黃芩一兩(3克)  附子一兩(炮,去皮,破,別煮取汁)(3克)

      【煎服】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現代用法:附子另煎取汁,余藥沸水浸泡絞汁去滓,兌入附子汁)。

      【原文】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1 55)

      【解說】本證為熱痞兼表陽不足。以附子瀉心湯泄熱消痞,扶陽固表。本方三黃生用,沸水浸漬,在于薄其味而取其輕清之氣,以清泄上部邪熱;附子熟用另煎,文火久煎,則取其醇厚之味·以發揮溫經扶陽的作用,諸藥合之,則“寒熱異其氣,生熟異其性,藥雖同行,而功則各奏

      【運用】

      一、上熱下寒

      劉渡舟醫案:韓某,男,28歲?;急碂崛绶?,上身多汗,齒衄,煩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發涼,如浴水中,陰縮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頻,每周夢遺二到三 次。在當地易數醫治療無效,專程來京請余診治。視其舌質偏紅,舌苔根部白膩,切其脈滑而緩。此上熱下寒之證,治當清上溫下。然觀病人所服之方,率皆補腎固 澀之品,故難取效,處與附子瀉心湯:

      黃芩6克,黃連6克,大黃3克(沸水浸泡十分鐘去渣),炮附子1 2克(文火煎四十分鐘,然后兌“三黃’’藥湯,加溫后合服)。

      服3劑,大便即已成形,背熱減輕,汗出止,小腹轉暖,陰囊上抽消失。又續服3劑而病愈。

      (《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1996:6-7)

      按語:人體的水火陰陽籍賴臟腑氣機運動的升降出入,周濟于表里上下,維持著一個相對的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溫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濟火熱;陽 衛外以守陰,陰守內以助陽。據本案脈證,顯為上熱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濟所致。病變的焦點則在于上焦熱盛,盛則亢,亢則不下行,則下寒無火以溫,而呈現七 熱下寒之局面。徒用補腎固澀之法,則隔鞋搔癢,定難取效。治當清上熱而溫下寒,用附子瀉心湯正與之相宜,服之則熱得三黃而清,寒得附子而溫,陰陽調和,水 火既濟,其寒熱錯綜復雜之證自愈。

      二、嘔血便血(上消化道大出血)

      姜琴醫案:羅某·男,3 1歲,1 9 9 1年4月24日下午4時初診?;颊呒韧新晕秆准笆改c潰瘍病史,入院前1天因進食不當突感胃脘嘈雜,脘痞不適,心悸,惡心、嘔吐,始為胃內容物,繼 則嘔血,共嘔吐7次(為咖啡色液及鮮紅血)共約1 000ml,大便下血,色紫黑如柏油樣.此刻患者眩暈欲仆,面色蒼白。擬診為上消化道出血急診入院。檢驗,Hb4 0g/L,大便隱血(卅),測Bp 7/4kpa,立即給止血芳酸、腦垂體后葉素、安絡血、升壓藥等治療,并輸血4 00ral'于晚1l時血壓穩定于1 2/7kpa。翌日,自感胸脘痞悶,干嘔不止'又嘔吐3次約200ml,為咖啡色液體,并排柏油樣稀便2次,證見消瘦神疲,胸悶,面色浮紅,汗出,形寒肢 冷,口干口苦,口唇干裂'舌質紅絳、苔黃膩而糙,脈細數,證屬陽明積熱,虛火上炎,絡血外溢'又嘔血后,虛陽外越,氣虛不攝,形成上熱自熱,下寒自寒現 象?,F嘔血仍未止,急以瀉心湯釜底抽薪,清泄陽明積熱,下降無形之氣,配附子以溫陽固脫。處方:

      附子、大黃、黃芩各1 O克,黃連6克。

      連服3劑,藥后嘔血即止,精神好轉,胸悶消失,大便一次轉黃,食欲增進。藥合病機,擬上方去大黃,加黨參、炒白芍、麥冬、白蔻各1 0克,山藥30克,以益氣養陰,溫中健脾。連服1 2劑,元氣漸振,食欲正常,大便隱血試驗轉陰,Hb升至110g/L,Bp13/9kPa'諸癥消失,共住院20天,痊愈出院。(陜西中醫1 99 2;<9>:41 1)

      按語:陽明之熱,損傷腸胃血絡,迫血妄行,則上而吐血,下而便血,又見面色浮紅,El干唇裂,舌質紅絳,苔黃而糙,脈象細數’一派火熱之象,本應單刀直 入,直清胃腸之火,怎奈發病既久,中氣虛陷,氣隨血脫,而又見神疲、汗出、肢冷、形寒等虛寒之證。此寒熱兼挾之證,治當溫清并施,寒熱齊投。故用附子瀉心 湯清泄胃腸而兼溫陽祛寒,俾使熱泄于內,陽達于外,氣復血固而嘔、便血止。

      三、發熱(沙門氏菌屬感染)

      馮劍南醫案:楊某,男,1歲7月,1 988年9月1 1日診。患兒4天前因不明原因發熱住院,伴有嘔吐、厭食、腹痛、解膿血便。檢查:大便培養沙門氏菌陽性。血清凝結反應陽性。結論為沙門氏菌屬感染急性胃腸 炎型。用氯霉素、四環素治療半個月無效,并出現顆粒白細胞減少反應,乃改服中藥。證見:神乏,嗜睡,嘔吐,厭食’午后壯熱汗多,面色紅赤,煩躁多啼,腹痛 脹滿拒按,痢下赤白膿血,小便短赤,舌尖起泡,舌質鮮紅,舌苔黃而厚膩,脈象滑數。證屬濕疫內盛,正陽不足。處方:

      附片、大黃各6克,黃連、黃芩各3克。水煎頻服。

      服2劑后,熱退,嘔吐,納增,小便轉清,黃苔消失。仍有腹脹腸鳴,大便稀溏兼有少量粘液,脈象浮滑。改用理中湯加減調脾胃,以滋化源。5劑而愈。(四川中醫1 9 92;<5>:1 5)

      按語:本案乍看上去,1派熱象,但若仔細觀察,從中可窺探出神疲、嗜睡、白痢等寒征象,實屬寒熱夾雜之候,用附子瀉心湯果獲良效??梢娕R床仔細辨證,方不致誤。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AAA成人无码|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起碰免费公开97在线视频| 99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极品色午夜在线视频|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萌白酱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久久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中文字幕亚洲人妻系列|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中文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A级孕妇高清免费毛片|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软件下载 |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 午夜免费国产体验区免费的|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AV无码人妻|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合集|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