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軒尼斯公開宣稱,MOOCs的發展是一場“數字海嘯”, 數字海嘯將會把傳統大學教育掃蕩殆盡。以MOOCs為代表的新型在線教育服務模式,己經彰顯出突破傳統教育體制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力量。 近日北師大智慧教育學習研究院、遠程教育研究中心和果殼網聯合發布《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白皮書》,通過對國內14個MOOCs平臺、1388門課程和22952名學習者的深入分析,梳理了中國MOOCs的十大特點。 1 政府高度重視,企業深度參與 中國MOOCs發展呈現出了政府大力扶持,企業深度參與的態勢。《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從總體上部署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應用與管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以互聯網+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模式變革指明了戰略方向。無論是課程的設計和開發,還是技術平臺的搭建,乃至是平臺的運營等環節,都可以看到企業正逐漸并深度地參與到中國MOOCs的建設和發展中。 2 突破傳統定位,以MOOCs促進整體變革 MOOCs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超越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本身的定位,它不僅僅是面對面教育的必要補充,也是在線教育的新形式,教育資源重新分配的新手段,更重要的是以其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MOOCs的發展觸發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型階段,正逐步滿足當前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靈活、多樣、開放和個性化的需求,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供了重要抓手。 3 MOOCs組織模式多樣化 相對于國外較為單一的組織模式,中國MOOCs呈現出國外MOOCs平臺的參與者、本土化MOOCs的建設者、國外MOOCs課程的引進者等多種組織模式并存的特點。中國MOOCs的初舉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紛紛加入國外MOOCs平臺開設課程。然后本土化的MOOCs課程和平臺大量涌現,如清華大學獨立建設和運營的“學堂在線”、北京大學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華文慕課”、上海市60所高校加盟建立的“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等。隨著政府對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視,各平臺積極引入Coursera、edX等國外優秀MOOCs平臺和國外知名大學的課程。 4 以MOOCs推進學分互認制度創新 MOOCs的發展為高校學分互認帶來了新的契機。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好大學在線”平臺,首次打通了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的MOOCs學分互認,學生有希望通過MOOCs學習,獲得相應的學分,甚至獲取其他高校的第二學位。MOOCs啟發與推動下的學分互認發展,建立了在線學習與學歷教育之間的橋梁,增加了人才流動和銜接的機會,為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創新帶來了機會。 5 MOOCs課程豐富,基本覆蓋全體系 從學科門類上來看,已有的MOOCs課程覆蓋了全部一級學科,且在此基礎之上,有些平臺推出了以專業或者職業為單位的微專業課程,例如學堂在線與清華經管學院聯合推出了互聯網工商管理微專業。從課程層次上來看,中國MOOCs涵蓋了面向高中、大學、研究生和博士生層次的通識課程和專業課,也有面向職場,為在職人員提供提升專業技能,擴寬專業知識面的課程。 6 教學模式有待突破,亟需促進深度學習 絕大多數MOOCs的教學模式仍將課程視頻、測驗、非實時討論作為其最為常見的學習活動類型,且大量課程存在視頻組織形式單一、評價模式固化、交互水平整體偏低且不同課程間差異顯著等問題。從而導致MOOCs在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習者的積極投入、形成良好的學習互動、繼而促進學習者進行深度學習等方面存在缺陷。深度學習的缺失將不利于高階學習目標的實現和知識創新的發生,也直接降低了MOOCs的學習質量和完成度。 7 學習者學習意愿強烈,但學習完成率低且學習素養整體水平不高 通過對果殼網2013年到2015年的學習者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中國MOOCs學習者的總人數逐年增多,每門課程的平均學習者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大多數學習者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較高的學習動機以及強烈的交互意愿。但是MOOCs學習的完成度并不高,學習者信息素養、自我管理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等學習素養需要提升。 8 學習支持服務缺少實時的個性化支持 現有多數MOOCs仍專注于課程內容本身,忽視了學習支持服務在在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現有MOOCs學習支持服務缺少實時或個性化的支持,學習者對自身學習狀態感知不足,學習困難或疑問難以得到及時且準確的回應,而課程設計者和組織者也難以獲得學習者的反饋與意見。服務的缺失造成教與學之間的交流障礙,未能形成MOOCs內部良好的教與學生態。 9 利用MOOCs變革高等教育仍需努力 MOOCs為變革傳統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式和組織模式帶來的可能,例如以翻轉課堂和學分互認為典型代表的探索實踐。但無論是翻轉課堂還是學分認證,都還處在探索階段規模較小,不足以起到變革傳統高等教育的作用。其次,大部分MOOCs并沒有充分利用其大規模、開放的特點來設計聯通環境的教學模式,而是沿用了傳統的聽課+練習的教學模式,限制了MOOCs變革潛力的發揮。 10 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模式初步建立 中國MOOCs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目標的政府指導、高校推動、企業參與的協同創新發展模式。政府、高校、企業三者跨行業、跨區域的協作模式為中國MOOCs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由劉青根據《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白皮書》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