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壓力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沒有壓力或壓力過大對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是有害的,甚至是可怕的。沒有壓力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這不僅是人類更是整個自然界的法則。曾經有人讓一群羚羊生活在完全沒有天敵和食物相當豐富的地區,可到最后發現,這群羚羊的死亡率遠遠高于有一定生存壓力下的同類。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它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競爭對手、沒有生存危機的無壓力環境之下,生活過分安逸,結果便是它們很快地迎接了死亡的到來。由此可見,沒有壓力同樣是可怕的。 在現實生活中,人如果生活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精神就會變得枯竭,就會感到無聊,甚至影響到健康水平,如注意力水平下降,容易分心,對工作失去熱情,缺乏主動性等,投入工作的能力就會相應減弱。這種單調、乏味、原始、簡單的生活更容易讓人產生厭倦、失落的感覺,那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就會降低。同時,對于那些已經習慣于在高度、緊張狀況下工作的人而言,一旦停下平日的工作,整天無事可做的話,反而更容易出現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這種反應,心理學上將其稱為“周末綜合征”或“節日心理失調癥”。相反,人若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工作,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使人們能夠適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如果一旦從高度緊張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么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也會使人們對剛剛接觸寬松的環境感到不適應,甚至不能接受。 張女士大學畢業后一個人留在城市,擔任廣告公司的企劃主管。忙碌的生活節奏,使她成了一個工作狂。周一至周四是她精力充沛的高峰期,而從周五開始,她的情緒就開始莫名其妙地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她總是不由自主地看表,希望時間過得慢點兒。 周末讓她覺得無所適從,瘋狂購物成了她心理發泄的唯一途徑,可是回到家里,購物帶來的愉悅又變成了失落。她整夜上網,喝很濃的咖啡,抽煙、哭泣、焦慮及失眠。要不然就整天睡懶覺,認為延長睡眠可以縮短她孤獨的時光。久而久之,她的情緒開始出現一個規律,即到周末達到最低點,然后從周一開始慢慢回升,到周三時達到最高點,平穩一天,到了周末再猛降下來。周末的不適,使她情緒易怒,焦躁不安,產生厭倦感和淡漠感。 張女士的這種表現,很顯然就是壓力不足時的心理癥狀。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是有彈性的,就如彈簧一樣,越是擠壓,它的彈力就越大。同樣,在壓力作用下生存需求和社會動機會將人的潛力激發出來。在個體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壓力越大,激發出潛力的可能性就越大。當然,也得有個極限,若超過了極限,將是得不償失的。相反,缺乏壓力只會使人更容易心生倦怠,甚至喪失生活的理念和工作的動力。 對一個人而言,肩負壓力,負重而行,是一種痛苦,也倍感辛苦,但如果沒有負重而行,那就不可能體會到無重的輕松愜意。如果沒有負重而行,也就無所謂責任,從而也就無所謂克服困難而取得的成就,當然也就不會體驗到克服困難和取得成功后那種如釋重負的快感了。因此說,壓力是我們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壓力過輕是有害的,可怕的。相應的壓力過大,同樣是有害或可怕的。長時間的或過強的壓力可能會使人的血壓升高、尿頻、易怒,缺乏食欲等,也可以使人失眠、焦慮、健忘等,會對我們的情緒、認知、行為等諸多方面造成傷害,而這種危害主要體現在: 首先,情緒方面的危害。壓力大會使人產生憂郁、恐懼、焦慮、不安、無助、沮喪、煩亂或自責等不良情緒。還會使人變得浮躁不安、暴躁易怒。 其次,認知方面的危害。壓力大會影響人的理解、記憶、注意力等認知能力,僵化人的思維,降低人的認知水準。 再次,行為方面的危害。壓力大會使人的行為易于失控,這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同時,壓力還會影響人的交際能力,如壓力大的人常對人冷淡、易與人起沖突等;會使人染上不良生活習慣,如有的人為了逃避壓力吸煙、酗酒等。 還有就是生理方面的危害。壓力大會使人產生多種生理上的疾病,如高血壓、偏頭痛、腰酸背痛、心臟疾病、胃腸疾病、月經失調、皮膚病等。 實際生活或工作中,如果一個人的壓力太大,超過了其承受范圍,那就會把其壓垮。 40歲的李女士,是北京某知名大學新聞學博士生,在論文答辯前4天跳樓自殺。自殺前她的情緒波動很大,經查無嚴重抑郁癥。她在同年級的博士生中家境最差、年紀偏大,丈夫也在讀博士,一家三口擠在10平方米的單間。她為人熱心,個性要強,成績優秀,已經找到工作。 她在自殺前的一段時間心情不佳,身體消瘦,自述總是強打精神。在求職中可能遭遇大齡、性別歧視,并有過挫折。由于沒有北京戶口,兒子要交納昂貴的借讀費,經濟壓力很大,而且不能升入重點中學,這件事加重了她內心的壓力。同時,博士論文的高要求也是重要的壓力來源。自殺當天,兒子早上去上學的時候,她還提醒兒子7點20分到校。可在兒子上學后的不到90分鐘的時間,她卻從窗戶跳下。 長時間過大的壓力或突然性的壓力均會完全地把一個人壓垮,使其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甚至走向極端,這是每一個人都要特別注意的。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因壓力太大而出現了健康問題呢?那不妨經常自己查查。 第一,查自己是否有不安感和孤獨感。是否突然感到害羞,或者處在人群中有一種暴露感,或者總覺得別人對自己品頭論足;是否感到與朋友和家庭疏遠,或者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人群中的孤獨感”。 第二,查自己是否能長時間專注于去干某一件事,自己是不是感到精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或喪失。是否很難回憶起最近的談話或諾言;是否經常感到困惑,有明顯的理解力和記憶力下降。 第三,查自己是不是經常感覺疲倦和失眠,但入睡卻非常困難;是不是表現為對其他人或物失去興趣,也不愿意接受他們的關心。 第四,查自己近期的情緒是不是穩定,有沒有輕易流淚或情緒波動大,時而高興,時而沮喪的現象發生;是否有心神不寧之感;是不是易煩和易怒,是否會因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放棄做某件事,或和周圍人過不去,容易懷疑其他人。 第五,查自己是否有過不由自主地飲食過度、抽煙或買衣服的舉動。 第六,查自己是否不再對食物感興趣;要么不吃不喝,要么猛吃“垃圾食品”。 第七,查自己是否與他人在一起時總會喋喋不休;與此同時,你對噪聲也同樣難以忍受。 第八,查自己是否太重視外表,生怕形象變“壞”;是否過度關注容顏和體重變化,有時會強迫自己運動和減肥,或者頻繁去美容等。 以上癥狀如在自己身上出現,并持續了相當長時間或仍在持續,那就說明壓力已對心理和生理方面造成傷害,那就應注意調整和休息,必要時可到醫院求助心理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