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攝影藝術的造型法則~“語法”能幫助人們正確地運用“詞素”去結構攝影藝術作品的畫面和塑造藝術形象的話,那么攝影藝術語言的“修辭”技巧則是提高攝影藝術表現力的手段。
攝影藝術的“修辭”技巧包括對比、節奏、夸張、變形、象征、寓意、并陳和側寫等八個方面。 1、對比
對比是指在畫面中將兩種以上意義和形體截然相反的對立的事物組織在一起,以收到視覺上和心理上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的表現效果的藝術手法。它包括內容的對比和形式的對比。 內容對比
內容對比指一幅作品同時包容著對立的思想內涵,如善惡、美丑,通過互相比較,以喚起人們的良知和嚴肅的思考。 形式的對比
指構圖和造型上對立因素的對比。
常見的有:影調對比、形體對比、色彩對比等。 (1)影調對比
影調對比指的是在一幅攝影藝術作品中,除了有一個統率畫面的基本影調以外,還要同時以幾個相對立的影調與之匹配,從而在不同強度的影調對比中突出基本影調,形成多樣統一的影調。 (2)形體對比
形體對比的內容包括:虛實對比、藏露對比、主次對比、大小對比、疏密對比、動靜對比。 虛實對比
即利用景深使作品畫面中的景物有虛(模糊)有實(清晰),互相襯托。一般講,主體應實,陪襯體宜虛,這樣,畫面就有了視覺重點,突出了主體。 藏露對比
這也是一種用來加強主體表現力的造型處理方法,即將畫面中的藝術形象處理成或主體全,陪襯體殘;或主體正,陪襯體背;或主體露,陪襯體遮。否則兩者在觀賞者心理中不能形成主次,從而使畫面失去重點。 主次對比
指構圖時有意將主體安排在畫面的視覺中心(中豎線和視平線相交處)或安排在構圖黃金角點(九宮格四個交叉點的任何一點)。陪襯體可安排在其他部位;反之,則主次顛倒,喧賓奪主。 大小對比
指畫面中物體的體積大小的對比。根據人的視覺習慣,大的物體容易引起視覺注意,細小的東西則常被忽略,通過對比,可以較為鮮明地體現不同物體的體積。 疏密對比
既指被表現物體輪廓線條和內部線條繁簡的對比,也可理解為畫面中點線結構的聚散所形成的對比。如在大片繁瑣線條的環境中,一件簡潔的東西就顯得很突出;反之,在大片簡約紋影背景的襯托下,一個線條繁瑣的小東西最容易引人的注意。 ![]() 動靜對比
它在形式上與虛實對比有相似之處,都是形象清晰與模糊的對比。不同之處是虛實對比之“虛”表現為柔和而迷蒙的虛影,而動靜對比之“動”是運動中的物體呈現為流動的線條。主體動,陪襯體靜,或主體靜,陪襯體動,都是為了突出主體。 ![]() (3)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指將兩種不同顏色放在一起,形成明顯的對照或引起視知覺的變化。
色彩對比的內容包括:
色要素對比:(亦稱色相對比)它包括同類顏色對比,如深紅、淡紅;類似色對比,如橙、綠;明度對比(亦稱純度對比)指同一顏色因受光強度不同而產生的明暗變化,亦指不同色相自身明度的差異,如黃、紫。
色知覺對比:指某兩種顏色放在一起,會引起視知覺的“幻覺色彩”。色知覺對比包括同時對比:如紅與黃的對比,在視知覺上紅已不是純紅而是帶青且偏紅紫;黃已不是純黃,而是帶青而近綠。連續對比:先凝視紅色,再看紫色,則會感覺到紫色已呈青綠色了。相輔對比:就是將明度不同的一種顏色并列在一起,由于互相映襯,在知覺上會覺的明者更亮,濃者更暗。
色心理對比:色心理對比也叫作冷暖對比,亦即色環上暖色系與冷色系中的色構成的對比。
色區對比:指畫面各種顏色塊面大小構成的對比。
色彩對比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體,豐富畫面,形成節奏,渲染情感。
![]() 2、節奏
節奏是物質運動形式的一種,它表現為形式的重復,間隔時間的相等,輕重音調的交替等。作為視覺藝術之一的攝影藝術的節奏,則是通過“詞素”以一種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與序列,不斷反復出現而產生的類似音樂節奏的心理效應。
影調(包括色彩)的反差大小,決定攝影藝術作品畫面組成的節奏的強弱;面積的寬窄,決定節奏的緩急。線條聚集構成的節奏強,線條松散構成的節奏弱。曲線的波幅大小則決定其所形成節奏的強弱,而寬窄則決定其緩急。 ![]() 以組合方式區分,由簡單的影調和線條構成的單一節奏形式,稱為單節奏。 ![]() 如果畫面中同時存在著兩種以上的節奏形式,就成為復節奏,或交叉節奏。 ![]() 以構成態勢區分,平面展開的節奏,稱為平面節奏。
沿深度線方向展開的節奏,稱為縱向節奏。
前者給人的心理感受是平穩而舒展,后者則有趨向性和漸變性。
從意義上區分,以被攝對象自身的線條和影紋等構成的節奏,稱為紀實性節奏;為了表情達意,攝影藝術家特意借助攝影語言人為地構成的節奏,稱為意義節奏,如過存粹為了形式美而組成的節奏,則稱為美學節奏。 ![]() 3、夸張
夸張是一種為了更加鮮明、更加強烈地突出表現對象的藝術語言修辭技巧。即有意夸飾地處理對象某方面的形式特征,使之易于常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
在攝影藝術表現中,它可分為意義夸張和造型夸張兩種。 ![]() 意義夸張
意義夸張指通過與作品主旨有內在關系的比附、烘托和渲染,不依托形式的視覺作用而獲得內涵超于常理的表現。 ![]() 造型夸張
這是一種廓大,即夸飾藝術形象的外在形式,給予異乎尋常的“描寫”,以收揚內而廓外的藝術表現功效。
造型夸張有以下幾種類型:局部夸張、視點夸張、空間夸張、動感夸張、形體夸張、神情夸張、色彩夸張。 ![]() 局部夸張
局部夸張即利用攝影器材的光學特性,如超廣角鏡頭,達到畸變放大來改變畫面形象某個部位與整體間原有的比例關系,或增大、或縮小,以加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 視點夸張
視點夸張指利用非標準鏡頭以超低視點仰拍,或超高視點俯拍,使畫面形成超常的空間結構和形體的造型,給人以異乎尋常的視覺感受的表現方法。 ![]() 空間夸張
指運用各種具有不同光學特性的鏡頭以平視的視點拍攝,以強化(廣角鏡頭效果)或削弱(長焦距鏡頭效果)畫面中景物間距離的夸張手法。 ![]() 動感夸張
動感夸張指利用能激發人們產生運動聯想的形象的虛化、線條化和某種摹擬化來強化畫面中運動物體的運動視覺心理效應的造型方法。 ![]() 形體夸張
形體夸張即擴大、縮小或增高、壓低表現對象,使之與其他陪襯體形成鮮明、強力的對比效果的夸張手法。 ![]() 神情夸張
神情夸張指通過攝影藝術語言對人物的神態、情感作夸飾的表現,以便更突出地揭示其性格特性的夸張手法。 ![]() 色彩夸張
根據色感特性和心理契機吻合的原則,發揮色彩的聯想和象征作用,加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特意強化畫面中某個原有色彩,或賦予某種新的色彩,以達到夸張作用,即色彩夸張。從某一角度講,色彩夸張就是主觀色的運用,在黑白攝影中,色彩夸張表現為影調夸張。 ![]() 4、變形
變形是一種強烈地表現攝影藝術家自我審美感受的表現手法。在造型過程中,攝影藝術家有意識地或不知覺地改變被攝對象的自然常態結構,包括體積、比例、顏色(影調),或局部,或全體;或擴大,或縮??;或增加、或減少,務求失真中寫真。造型上的夸張,即表現為變形。
攝影藝術手法中的變形,根據改變形象的方式、程度、強弱、隱顯,可分為常態變形和異態變形兩類。 ![]() 5、象征
這是一種“指此言彼”的表現手法,即以人的想象和聯想為基礎,把作品當作“知覺符號”,表現某種大于“符號”自身所能包容的概念、思想、情感與哲理的造型手法。
應該強調的是,用來象征的“知覺符號”(象征體或“能指”)和被象征的(象征義或“所指”)之間無內在聯系,但需要有某種形式特征相似或特定的心理對應才能具有導向性和規定性,從而引導觀賞者通達象征義的彼岸。相似性越多,對應性越強,導向性就越明確;規定性越嚴格,其象征義就越容易被理解。相似性越少,對應性越弱,導向性就越迷蒙;規定性越寬泛,就越容易造成作品內涵的模糊性、多義性和不可理解性。 ![]() 6、寓意
這是一種開拓形象內涵,豐富作品意蘊的藝術表現手法。它借助于某個能誘發人們作接近聯想和類似聯想的寓意物作為表現物,欣賞者可以借助表象聯想來理解作品隱寓的
意義。
寓意手法與象征手法一樣,都需要欣賞者的積極參與,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進行再創造,因而能取得更高層次的審美效果。
此作品為黃翔先生創作于粉碎“四人幫”時期,作品標題【十月的螃蟹】。 7、并陳
這是一種容多時空為一體,變心理活動為可視形象的造型藝術手法。這種手法是將兩樣或兩樣以上的具體形式雖然沒有聯系,但有內在關聯的景物并呈在同一畫面中,使欣賞者產生電影蒙太奇般的心理感受,從而實現創作意圖。 ![]() 8、側寫
這是另一種表現在畫面上無法直接表現的事物的造型技巧,即依據人的因果聯想的心理功能,著意描寫“果”,以此激發欣賞者作逆向思維,從而達到表現“因”的創作目的。
黃翔先生作品【十月的螃蟹】就是用菊花的影子來體現時間(十月)的。
【 攝影藝術語言】全文完,謝謝觀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