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王小衡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想當年,小編扎著羊角辮在家里亂跑的時候,要么喜歡臭美偷涂麻麻的口紅,再踩著麻麻的高跟鞋,在家踢踢踏踏,裝模作樣。 要么就喜歡穿一身爸爸的衣服,幻想當個大俠,行俠仗義。但是當“爸爸”的行頭置辦齊了,就差一雙鞋的時候,小編就會被大人拎著領子拽走…… 理由只有一個:“別穿你爸那鞋,他有腳氣”…… 到后來…… 別用你爸那毛巾,他有腳氣…… 別碰你爸那襪子,他有腳氣…… 別用你爸那腳盆,他有腳氣……
腳氣,學名足癬,由真菌感染所致。夏季氣候炎熱潮濕,容易誘發足癬或使足癬加重。
有關調查顯示,在南方炎熱潮濕地區,夏季成人足癬的發病率高達50%~60%。足癬具有傳染性。在35%的足癬患者家中有其他家庭成員患腳氣,29%的患者是由家庭成員傳染而得病。 這主要是因為,真菌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患者皮膚中的真菌有可能遺留在鞋襪、拖鞋、毛巾和浴池等處,與其朝夕相處的家人在接觸了這些物品后,就很容易被感染。
足癬好發于趾間,尤其是第三、四趾縫。這與這些部位皮膚密切接觸、潮濕、不通氣有關。足癬按皮損表現一般分為以下三型: 1.水皰型:在趾間及足底處可見針頭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皰,皰壁較厚,鄰近皮疹可融合,形成較大水皰。皰液自然吸收、干燥后轉為鱗屑。 2.趾間糜爛型:發于趾間,患處潮濕而多汗。皮疹初起為浸漬,因瘙癢或揉擦后招致表皮破損,轉為糜爛、潮紅、濕潤,可伴有滲液,常發出難聞臭味。 3.鱗屑角化型:頗為常見,發生于足底、足側、趾間及足跟部。皮損表現為鱗屑,角質增厚,粗糙變硬,間有皸裂,冬季尤重。 以上三型的皮損往往同時參雜互見,但以其中某種皮損為主,例如水皰型是以水皰表現為主,間也可見糜爛或鱗屑少許。 足癬患者常常自覺劇癢,以水皰型和趾間糜爛型尤甚。足癬發病與季節有關,往往冬輕夏重。在夏天可以繼發細菌感染,引起癬菌疹,此時可伴發熱等全身癥狀。
外用抗真菌藥 優點:起效快、安全性高、費用低。 適應癥:單純外用藥物治療適用于初發或病灶局限的足癬患者。 常用外用抗真菌藥物:包括唑類、丙烯胺類、硫脲類、嗎啉類、吡酮類等,其中丙烯胺類和唑類藥物臨床應用最廣。 藥物劑型:有乳膏、溶液、凝膠、噴霧劑和粉劑等,應根據皮損特點選擇合適的劑型。 常用唑類藥物:有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和聯苯芐唑等,用法為每日1~2次,療程至少4周。 常用丙烯胺類藥物:有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用法為每日1~2次,療程至少2周。 口服抗真菌藥 優點:療程短、用藥方便、不會遺漏病灶、復發率低。 適應癥:適用于局部治療效果欠佳、反復發作、鱗屑角化型、受累面積較大、伴有某些系統疾病(如糖尿病等)及不愿接受局部治療者。
口服抗真菌藥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由于局部治療和口服藥物治療都各具局限性,所以,必要時可采用外用抗真菌藥物加口服抗真菌藥物的聯合治療。
1.足癬患者的毛巾、浴袍、拖鞋等要單獨洗滌、單獨存放,并定期消毒。 2.家庭中有兩人以上患腳氣的,須注意隔離,最好同時進行治療,以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
1. 不要與人共用拖鞋、毛巾和腳盆。 2. 去公共浴室或游泳館、健身館等公共場所,最好穿自己的拖鞋。 3.如果光腳踩過地面,一定要洗干凈、擦干凈腳以后再穿鞋。 4. 去足療館接受足部按摩之前,要求服務員洗一下手;回家后,一定要把腳再清洗一遍。 以上文章是藥療君辛苦原創的,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雷同!小心我咬你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