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分類
從中醫學的角度看,病大致分成三類,一類是先天性的疾病,由于父母的身體狀態不好,帶來了先天性的疾病,比如五遲(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五軟(頭軟、項軟、口軟、手足軟、肌肉軟),生下來就長不高、智商低等。現代醫學稱之為遺傳性疾病。對于準備要孩子的人來講,不酗酒少熬夜,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是預防后代先天性疾病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另外,近親不許結婚,也是為了防止先天性疾病。 還有的病是生下來以后得的,這叫后天性疾病。后天性疾病首先和人是吃五谷雜糧的有關系。人生下來以后,如果不給他飯吃,他最多活七天;如果不讓他呼吸,他最多活半個小時。呼吸之氣和水谷之氣是維持生命的動力。如果把呼吸之氣和水谷之氣進行區分的話,呼吸之氣跟環境的變化最密切。如果孩子生下來以后,老待在被污染的房子里,父母提供的元氣再好,可能也會得病。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對后天的身體狀態起到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人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疾病,就是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疾病,這是人所特有的。因為人具有非常完全的精神生活、情志生活,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欲”是人所特有的,而且是最完整的。情志對人的影響很大。 生病的原因 從中醫角度看,把生病的原因大致分為三類。第一個是外因,就是人只要生活在自然環境里,就逃脫不了春夏秋冬的變化。中醫把自然輸送的氣候變化歸結為六類,叫“風寒暑濕燥火”,這是正常天氣的變化。如果您和自然環境能夠保持一種和諧的狀態,就不會得病。如果您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違背了自然規律,肯定會生病。中醫把它叫做外因。 第二個原因叫內因,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就是七情的過度變化會導致疾病。作為一個中醫大夫,我看病的時候首先要分析,您的病是外因造成的還是內因造成的。外因叫“外感”,內因叫“內傷”,這是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還有一個病因,叫做“不內外因”,是指什么呢?一個是飲食不規律造成的疾病,中醫叫“飲食內傷”。有的小孩碰上好吃的,就吃得特別撐,不好吃的就不吃。還有的女孩為了減肥,天天光吃菜不吃飯,中醫把這些都歸為“不內外因”。就是您自己本來可以調節,但是沒有調節。另外,還有一種“不內外因”就是房事過度。男歡女愛本來是正常的,孔子都說了,食色,性也。但如果過度,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從中醫角度看,后天的疾病不外乎就這么三個原因。仔細一想,現實中確實如此。比如說現在特別流行的“三高癥”,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就是不內外因導致的。攝入的熱量太多、運動太少、生活不規律等等。有很多代謝性的疾病也跟不內外因有關。 細說“望聞問切” 人生病了找大夫的時候,首先要向大夫敘述他的主癥,發燒了,頭疼了,惡心了,頭暈了,嘔吐了,睡不著覺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能感覺到的病癥。最痛苦的是,我們找大夫訴說不舒服的感覺,但不知道自己得的什么病。比如,您找我說,大夫,不行,我頭特別疼,沒法工作了。這種情況在現代醫學中肯定讓您做腦電圖,要看是血管的問題還是神經的問題。 中醫怎么辦呢?以頭疼為例,我首先要問您,您是一直頭疼啊,還是偶爾頭疼?除去頭疼以外,有沒有發熱、怕冷的感覺?問這些是要做一個分析,您的頭疼是由于異常氣候變化所造成的還是內傷所造成的。中醫在看病的時候,首先得分清楚外感和內傷。如果您說不是一直頭疼,就是最近不行,不流鼻涕,身上怕冷。我首先想到可能是自然界的氣候環境不和諧造成的,是外感病。 簡單確定為外感病還不行。我還得問您,您這頭疼是前額疼、兩邊疼、后腦勺疼還是腦袋頂疼呢?為什么要問呢?因為按照中醫的經絡學說,前額疼跟脾胃疼有關系,兩邊疼跟肝膽有關系,后腦勺疼跟太陽經有關,腦袋頂疼跟肝經有關。當您把頭痛的部位告訴我以后,我就知道您這個病是在肝上、脾胃上還是在太陽經上。這就給我的辯證論治提供了依據。中醫大夫在問的過程中,實際上就在進行著充分的思考。 如果說您以前不頭痛,突然間頭痛了,又沒有任何其他的癥狀,比如流鼻涕、怕冷、發熱等等,就是昨天跟老公剛吵完架,嘴里也是苦,不想吃東西。這種頭痛顯然不是外感性的,而是內傷性的,是由于肝火上揚所造成的,這時候中醫就要清理肝熱了。 中醫診斷疾病就是辯證論治的過程,中醫看病是從證入手,因為病人找我看病的時候,首先要敘述的就是哪里不舒服。我從他不舒服的地方切入,通過綜合分析找出病根。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陰陽。中醫最后診斷的結果是要看出病人的陰陽不調到底是哪里不調,這是中醫非常核心的理念。 望聞問切在中醫診病中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中醫大夫我坐在這兒,從病人進門一開始一直走到這里,我一直在觀察他的氣色、神態,這就是望。在和他的交談中,聽聲音是高亢的、低沉的還是沙啞的,這是聞。問診是中醫必不可缺的,病人跟她老公吵架了,我怎么知道呢?病人必須要告訴我。最后一步就是號脈,我號完脈以后,可能會得出結論,病人的肝火太旺了。去找中醫大夫看病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最不舒服的地方告訴他,這是中醫在辯證治療中最主要的依據。中醫不像西醫,頭疼就給開點去疼片,他要從這個地方入手,看出病人五臟六腑到底哪里不好,看看病人是跟自然界不協調了,還是他自己的內在狀態不協調。 中醫的辯證論治不奇怪,也不復雜。很多老中醫“望而知之謂之神”,您一進去他就知道得的什么病,就是因為他看的病人太多了,這一類病人進來,他就已經大致看出來了。這就像夏天買西瓜一樣,首先得看西瓜的外形是不是光溜;還要問一下賣瓜的,西瓜是從大興拉來的還是從密云拉來的;完了還要拍一拍西瓜,聽一聽。如果想不把西瓜切開就買個好瓜,就必須通過望聞問切。中醫看病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號脈的三個問題 還拿西瓜舉例。您把三個西瓜拿來,給一個很有經驗的老瓜農看,他一看就知道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熟的,哪個是婁的。因為他經過長期的觀察,已經很有經驗了。您沒那么豐富的經驗,就得拍一拍。拍,其實就是中醫的號脈。在望聞問切里,切脈是最后一步,是“神圣工巧”中的“巧”。 我有進修會遇到這樣的病人,說我沒什么特別不舒服的,就是聽完您講課,覺得挺好的,想讓您看我有病沒病。他說不準自己有什么感覺,這時候大夫就要通過號脈來檢查。號脈有三個問題是必須注意的,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病人的脈象和春夏秋冬是不是一致。不同的季節,人的脈是不一樣的。中醫講是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就是說正常人從立春開始到初夏的這段時間里,脈象應該帶有一種弦像,就是手按在脈上的時候,有一種按在琴弦上繃緊的感覺。因為人和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春天的時候人的氣血從里向外走,但是負面的環境是閉合的,所以就必然受到一種阻力,這種阻力就體現為弦脈。如果春天的脈象多少帶有弦象的癥狀,說明和季節是相符的。 到了夏天,人的氣血全到外面來了,里面的氣血不足了,這時候脈象應該是洪大的,像洪水似的,有很大的波峰。夏天號脈的時候,輕輕一搭,就能感覺到很強的脈博的沖擊。 秋天的時候,輕輕按上的時候能感覺脈搏的存在,但是手稍微重一下,往下一按,空了,就像按在水上的木頭一樣,浮在水面上有感覺,往下一按沒感覺了。因為一入秋,人的氣血就開始從負面向里面收了,外面盡管還在夏天洪大的臟的外形存在,但是里面的力量已經不足了。所以翻身用力一按,沒了。 到了冬天,正常的脈象不應該是浮的,重按下去按到筋骨,能感覺到脈搏非常充盈。因為這時人體所有的營養都到里面去了,而外面相對不足了。就像冬天的時候樹葉沒了,營養都到根部一樣。 中醫稱這四種脈象為正常脈象。如果我在夏天的時候給您號脈,輕輕一按根本感覺不到,必須按到筋骨的時候才感覺得到,這就是沉脈。這說明您的陽氣很弱了,夏天應該生發的時候您都生發不起來,這就是病脈了。大夫心里就該掂量一下了,夏天氣血應該出來的時候它都出不來,那等到冬天氣血不出來的時候,它是什么樣呢? 中醫在看病的過程中,他的號脈是和四時密切相關的,這是沒有病的人去找我號脈時我首先要注意的。如果什么癥狀都沒有,我首先要看的就是您現在的脈象和四季是不是同步。如果同步,有病也不重;如果不同步,那就要找到問題所在。 第二點要注意的就是人是不是有胃氣。一個人身體好不好,首先要看他能不能吃東西。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如果一個人生病挺厲害,但是吃東西還行,這時候就比較好治療。因為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泉,如果還能吃進東西,那么整個氣血的運化還能夠產生精氣神;要是什么都不能吃了,精氣神就沒有了。所以中醫特別注重胃氣的有無,胃氣實際上是中醫對于整個消化吸收功能的一個總體概括。胃氣在脈象上的表現非常和緩,就是按到那個脈上,它來去很均勻,很和緩,不是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一會兒緊一會兒慢。我這一呼一吸,病人的脈搏是四到五下,這就表示正常。中醫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假如春天按病人的脈就像按在刀背上,這就不是好現象了,說明病人沒有胃氣了,這時候病人所表現出來的叫“真臟脈”。中醫號脈的第二點要特別注意脈搏的和緩與不和緩。 第三個叫“脈貴有根”。什么叫“有根”呢?每個人的手掌后邊都有一個高高的骨頭,掌后高骨上的脈搏叫關脈,從關(脈)的這個高骨到手的魚際,中醫叫做一寸,這一寸就是您的大拇指的橫斷面。掌后高骨定名為關,關前為寸,關后為尺。醫生下手號脈的第一個批判所在位置就是寸關尺三步上。左手的寸關尺看的是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看的是肺、脾胃和命門,命門也是腎的一部分。左手是腎陰,右手是腎陽。所以醫生號脈的時候,是在脈搏不同的波動中去感覺身體內在的狀態。 中醫非常注重人的腎氣在身體中的作用。如果兩個尺脈非常有力,說明盡管一個人病很重,根還活著,他還有緩;如果別的脈都很好,就是尺脈怎么也按不著了,那就是樹枝還活著,根死了,就說明病重了。 脈搏和四季的關系,脈搏和胃氣的關系,脈搏和腎氣的關系,是中醫用號脈去判斷疾病、認識疾病的一基本方法。號脈一點也不神秘,好的中醫大夫能夠通過三個手指頭對脈搏進行分析,判斷一個人的身體是好還是不好。真正的好大夫如果看到您六脈都很平和,就會建議您吃五谷雜糧就行,不用吃藥。 |
|
來自: timtxu > 《健康、原始點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