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享會 “藝術維C”線上分享會是“藝術維C”的讀者福利,每周二晚上9點在微信群分享。 嘉賓介紹:曉欣——一位土生土長的廣州美人兒,現工作于英國V&A博物館。本科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碩士在英國萊斯特大學。最近晉升辣媽~寶寶超可愛! 大量浮世繪傳世,光是V&A就有近兩萬五千件。這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 嘉賓曉欣結合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在V&A博物館工作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從日本浮世繪的工藝和文化兩方面,為藝術維C獨家梳理了這種藝術形式的源頭和發展,介紹浮世繪藝術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的藝術家。 (下) 十九世紀中期,經濟地位受到嚴重威脅的統治階級,感到有必要重新建立威信,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禁止或限制浮世繪描繪吉原、劇院等有傷風化的娛樂場所,從而達到重建社會道德、抑制商人階級的目的。為了填補空缺,浮世繪畫師開始尋找新的題材,這時候描繪風景名勝的名所繪流行起來。 德川幕府為了控制各地大名,設下了各地方大名隔年進江戶執行政務的“參勤交代”制度,大名與其侍從一行浩浩蕩蕩行向江戶成為當時獨有的景象。為了方便大名們的行旅,江戶與各藩之間修建起役所與道路,大大促進了普通市民出行的便利性,于是像我們今天的lonely planet一樣的出游指南以浮世繪的形式流行起來。 葛飾北齋的富士岳三十六景 最有名的名所繪,大概算是葛飾北齋的富士岳三十六景了~ 除了人人皆知的《神奈川沖浪里》還有《赤富士》我也很喜歡。 由于版畫顏料會褪色的關系,保存狀況不一樣的浮世繪看起來會有很大差別。北齋這套富士岳三十六景,幾個月前我有幸出差巴黎大皇宮的北齋展,看到日本借展方帶來的保存超好的幾張真的很瑰麗。 名所繪并不限于描繪富士山、清水寺等名勝,還包括了當時流行的娛樂消費場所,體現了江戶人對休閑的新定義。圖二右邊描繪的商鋪是售賣和服的越后屋,也即今天的三越百貨的前身。 圖一 圖二 圖三 名所繪除了風景名勝也記錄了不少民俗、節慶等場景,例如: 兩國橋花火 畫面描繪了江戶市民聚集兩國橋上觀看一年一度的夏日花火的景象。有趣的是畫面中的男士都被安排在橋上遠端,只露出一排光禿禿的頭頂,女士則在近側,好描繪她們美麗的衣飾。浮世繪往往信實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例如在這件作品印制的1817年,華麗奢侈的衣物受到幕府的限制,畫面中下方船上女子就把昂貴的紅花染穿在里面作內衣。在這幅作品中,人已經取代了景,成為畫面的主角。 曉欣分享到這里時,研究日本文化的任知老師突然插話補充: 任知:我補充一個前面說的武者繪。《新撰東錦繪畫集》(1885-1889 每幅畫都蘊含著故事。 月岡芳年江戶時代末期著名浮世繪畫家。十一歲時入歌川三代國芳門下學習浮世繪,早年創作題材主要是以英雄、武士為主角的“武者繪”,后來取材歌舞伎慘劇場景,還畫了大量以現實事件為主題的歷史畫。 曉欣:謝謝任知老師補充。受惠于浮世繪出版限制令而流行起來的另一個大項是花鳥畫。這方面我了解不多,就只是放一張。但實際上浮世繪中的花鳥畫在世界美術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在浮世繪傳入西方后(最初是作為陶瓷的包裝紙),它們瑰麗的色彩、精巧的構圖和平面效果受到了西方藝術家的欣賞,尤其是其中的花鳥畫,更是對西方工藝美術和設計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西方畫家例如莫奈、梵高、惠斯勒等都是日本藝術的愛好者。
英國Martin Brothers陶器,1899年,明顯受到浮世繪圖像的影響 在浮世繪出版受到限制的時期,興起的還有武士、妖怪、神話等種種題材,尤其是描寫平、源兩家等武士事跡的武士繪,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浮世繪中威武的男性偶像形象因役者繪被禁而產生的缺失。 相馬の古內里 妖怪がしゃどくろと戦う大宅太郎光圀 歌川國芳 1844 畫面講述的是滝夜叉姫的故事。她的父親平將門在對抗天皇的叛亂中被擊斃,宮殿被戰死士兵的靈魂侵擾。有一天天皇手下的武士來平氏的宮殿追擊平將門的余黨,本身是巫女的滝夜叉姬便召喚那些鬼魂并把他們變成巨大骸骨的形象,妄求以此嚇退天皇的武士。巨大骸骨占據畫面的一半,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值得留意的是畫家對人體解剖的準確描繪,得益于當時日本對西方醫學、解剖學等書籍的引入。 新板早替兩面化物 歌川貞秀 這件作品非常特殊,它是浮世繪制版前畫家親手畫的線稿,稱為版下繪,通常線稿作好后會貼在木板上進行雕版,這件作品得以傳世說明這個設計沒有做成版畫。它的另一個特殊之處是畫面中的圖案應該被做成紙娃娃的正反兩面,因此畫家把對稱圖案的兩面分別畫成妖怪變形前后的形象,如果真的做成玩具想必有趣。這種類型的浮世繪由于實用性質存世稀少,這件作品(其實是一整套,還有另外五張)便特別珍貴。 剛剛任老師提到的月岡芳年,有一套以文學和傳說為主題的作品叫月百姿。當時受歡迎到什么程度呢?出版商每隔兩個月推出新的設計,粉絲們在發行日當天日出時去排隊還是買不到! 江戶時代后期至明治時代,日本受到西方科學與文化的巨大沖擊。政府在橫濱設置外國人區,從建筑物、市容風貌等都與傳統大不一樣,浮世繪畫家紛紛投入到描繪這些新事物的潮流之中,這些畫稱為橫濱繪。 橫濱開港見聞志,繪本內頁1862-66,歌川貞秀 繪制橫濱繪最出色的畫家要數歌川貞秀,據說畫家曾親身在橫濱住過一段時間,因此他對新事物的描繪不僅細致,而且他的繪本《橫濱開港見聞志》中還有親自寫下的題記,描述每件新事物的狀況,顯示出畫家的觀察入微。 東京日本橋之景 1870 歌川國輝 這件作品描繪的則是江戶(當時已改名為東京)日本橋的繁忙景色。畫面中引人注目的是各種新式交通工具,左上的雙層馬車跟今天倫敦交通博物館所藏大同小異。除了橫濱繪,也有畫家專門制作類似今天新聞小報的宣傳畫。
新時代對浮世繪的影響除了體裁和主題,還有技術。鮮艷奪目且不易褪色的化學顏料漸漸流行,為浮世繪帶來更多色彩。楊洲周延這組作品描繪了他對將軍的后宮'大奧'的想像。由于大奧與外間隔絕,很難想像藝術家會曾經進入大奧里面。隨著1868年幕府崩潰,江戶城開,大奧結束,不少原大奧的女中紛紛披露大奧當中內情,更陸續有相關出版物面世。畫家很有可能是從這些材料中獲取靈感的 。 浮世繪由于其功能性和傳播性,有大量傳世品遺留,光是V&A就有近兩萬五千件。其中又可以按尺寸、色彩、功能、流派、主題作各種分類,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今天只是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希望大家喜歡,有些作品暫時沒有大圖,以后碰上再給大家發。 互動問答 C小姐:謝謝曉欣分享,好干貨!沒想到V&A博物館收藏了那么多浮世繪,這是什么時候收藏的,有什么淵源嗎? 曉欣:我們館浮世繪收藏最主要來自兩批: 第一批是1886年,從倫敦一個藝術商那邊買的。 總數好像是八千多件 。當時日本藝術在歐洲社會流行,而碰巧時任館長對此很有興趣,就促成了這次購買。第二批是1925年 一位藏家去世后他的女兒們捐贈的總數2000多張,那位藏家還是惠斯勒的朋友。
曉欣:除了開頭的土佐派和江戶大火那本 其他都是源自博物館,寫樂也不是,那個存世也少。寫樂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畫家,他創作的年份很短,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C小姐:請問在浮世繪收藏這塊,還有哪些比較好的博物館嗎? 曉欣:英國另外一個日本藝術收藏比較有名的自然是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浮世繪收藏在數量上不及V&A,但是兩館的藏品有不同的側重點。大英博物館的精品在於浮世繪發展初期即17世紀末-18世紀前期這個時間段的作品,早期的浮世繪大師例如菱川師宣、西川祐信、鈴木春信等的作品收藏很齊全。大英博物館的網上數據庫做得不錯,重要藏品的圖片和信息都很完整,截個圖感受一下畫風:
這是在數據庫搜尋項輸入harunobu(春信)出來的搜尋結果頁面截圖,對比起來V&A只有幾張春信,對此我只能表示羨慕嫉妒恨。 但是V&A的收藏也有自己的優勢。V&A的藏品著重19世紀的收藏,這時浮世繪的題材已超出原本的役者繪和美人畫,涉及到不同社會階層、職業、風土。這些作品為研究浮世繪藝術和江戶社會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C小姐:關于浮世繪是商人轉移錢財在文藝界,這個很有意思。他們無法抵抗當時的政派,無心插柳形成一種文化了。 曉欣:商人是花錢享受生活,浮世繪是在描繪他們的生活。
曉欣:關于江戶人花錢這個事,還有一個原因是江戶城飽受火災和地震的威脅。當時人有一種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在文學和藝術上都有反映。浮世繪還有一些作品把地震畫為一條鯰魚,跟火神搏斗。通俗來說是當時商人有錢錢,喜歡泡妓院、看戲、旅游,浮世繪就是那時的妓女寫真、演員海報、出行指南。 曉欣:浮世繪還有一個門類是春畫,畫面很勁爆。藝術家起的化名也很勁爆。大家自行百度吧。國內有一本不錯的書就叫《浮世繪》,作者是潘力,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任知:鏑木清方也畫過春畫,還有上村松園等。自十七世紀德川家康一統日本時的輝煌年代,木刻版畫藝術引領風騷,浮世繪的全盛時期,春畫也應運而生,像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西川佑信、鈴木春信、富岡永洗、北尾重政、五渡亭國貞等都畫春畫,到了近代春畫已為成熟的藝術類型,中韓難與之相頏頡。 C小姐?:浮世繪有哪些畫得不好的嗎? 曉欣:太多了,十九世紀中期以后大量色彩艷俗,構圖凌亂,造型也不好看。
曉欣:大家可以百度河鍋曉齋,他是畫了很多鬼怪的浮世繪畫師。
曉欣:日本江戶時代也是閉關鎖國,但有開放荷蘭人在一個島上進行傳教和商業活動。
曉欣:日本的妖怪文化有很深的淵源,與日本人的原始自然崇拜有關系,與天災大概也有關系,不過我了解不多,不敢隨便說。
Lily:不過這么聽起來,催生浮世繪的社會現實跟現在中國也挺像呢,不知道中國現在的有錢有閑階層會催生出怎樣的藝術呢。 Rolling:有沒有推薦的相關書籍呢? 曉欣:右上有趣,左下三本比較學術性,在英國買的,在中國可能很難找到,中文那三本應該可以買到。 分享會的最后,“藝術維C”的作者Teresa 為大家推薦了東京的江戶博物館,里面有詳細的江戶時代實體建筑,還有現場傳統表演看。 大家有空一起去日本好好感受~ (完) |
|
來自: jasonyejun > 《藝術維C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