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科學定位、分類轉型應成為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共同面臨的重要任務。
部分地方高校應堅持“專業教育”定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部分地方高校須明確“職業教育”定位,培養高水平職業技能型人才。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的任務,明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考察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發展實際,結合國家重大戰略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定位、分類轉型應成為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共同面臨的重要任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2011)》為不同階段、不同類型教育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參考依據。《分類法》從層級(level)和類型(即課程定向orientation)兩個維度對教育進行分類,0-8級分別代表早期兒童教育、初等、初級中等、高級中等、中等后非高等、短線高等、學士或等同、碩士或等同、博士或等同9個層級。在類型上,2-5級教育分成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分類法》對“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作了比較清晰的界定。其中,“職業教育”指主要為學習者掌握某類職業或行業從業所需的知識、技藝和能力而設計的教育課程。成功完成這類課程后,從業者可以獲得由相關國家主管當局和/或勞務市場以從業為目的而認可的、與勞務市場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分類法》明確:作為第5級教育的“短線高等教育”,“課程的目的通常是為就業而做準備”,“其課程通常基于實用和特定職業,培訓學生進入勞務市場”。雖然《分類法》提到“短線高等教育”課程也能提供一條通向其他高等教育課程的途徑,但可以看出,“短線高等教育”主體部分是職業教育。6-8級教育分成學術教育(academic education)和專業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分類法》沒有精確地定義“學術”和“專業”內涵,但作為“普通”和“職業”的替代術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其一,學術教育和專業教育比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更高深(more complex and advanced),這是“等級”“水平”上的差異。其二,就課程定向而言,在總體強調理論基礎(theoretically-based)的前提下,學術教育偏向一般的、理論的、學術的知識能力,專業教育偏向特定的、實踐的、應用的知識能力。
對照《分類法》,我國的高職院校在層級上對應于第5級“短線高等教育”,學習年限2-3年,“課程的目的通常是為就業而做準備”,類型上主要是“職業教育”。地方本科高校實施學士及以上教育,在層級上屬于6級及以上,不適用“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類型區分。分析其在我國高等學校體系中的方位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使命,地方本科高校在教育類型上應主要定位于“專業教育”,它既不同于高職院校實施的以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也不同于以培養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人才為目的的“學術教育”。
然而,我國地方本科高校數量眾多、構成復雜,恐難完全按照《分類法》統一定位。就高等教育體系而言,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教育應當有一個合理的比例結構,如果比例失調、結構失衡,就會導致功能紊亂。2004—2014年間,我國本科院校增加了518所,增幅76%,主要是高職院校“升格”而來;高職在校生與本科在校生之比由80%下降到不足50%。這就是說,職業技能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的占比大幅減少,而四成以上的本科高校是原來擅長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面對這樣的變化,分析我國地方高校的體系結構,我們難以堅持《分類法》學士層級教育不實施“職業教育”的定位。這就是說,在參考《分類法》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結合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各自不同的情況,我們需要對其重新定位并根據定位分類轉型。
對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特別是辦學歷史較長的地方本科高校和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中劃轉的行業特色本科高校,應明確“專業教育”定位。在英語中,professional和vocational的區別是比較清晰的。Profession“尤指須受高深教育及專業訓練者,如建筑師、律師或醫師之職業”,professional作為名詞是指“專業人士”“專家”。所以,《分類法》中的“專業教育”( professional education)是指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此外,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也應不同于以培養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人才為目的的“學術教育”(academic education)。專業教育雖注重理論基礎,但其課程定向更指向于專業實踐(professional practice),相對于學術研究人才,專業教育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應明晰自身在高等學校體系中的方位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使命,把“學術教育”讓位于“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為代表的研究型大學,專注于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這部分高校,需要在人才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轉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是既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素養,又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人才。在許多地方本科高校,“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重傳統輕創新,重統一輕個性”的傾向依然存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大有市場。這部分高校轉型,就是要真正構建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環節,著眼于構建學生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應明確“職業教育”定位,著力培養高水平職業技能型人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推進過程中,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應增加而不應減少。將職業教育拓展到本科階段,實施適度規模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本科職業教育,既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要,也可以提高職業技能型人才的素質。
這部分高校轉型,必須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必須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強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提高實訓實習課時占比,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當然,對有些地方本科高校,也可以在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整體轉型為“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對部分專業明確“職業教育”定位。總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根據高校實際科學定位、分類轉型,這樣才符合教育規律,才能更好地滿足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本期來源:
來自: 文武不全 > 《待分類》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魯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轉做職業教育
3月22日上午,2014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演講中談到中國教育結構調整和現代職業教育時如此透露。今后,中國將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突破口,對教育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而這一調...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轉型發展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轉型發展。盡管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學科專業水平高于高職院校畢業生,但由于高職院校辦學更加接地氣,專業設置、人才培養過程更加貼近生產實踐,因而其畢業生就業形勢明顯好于地方本...
全國600多普通高校將轉型職教
截至2012年,我國共有新建本科學校646所,超過普通本科高校總數的50%,2012年培養的畢業生占全國非“985”、“211”普通本科高校的45%,已經成為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去年,教育部已組織15個省份35...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主體與方向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主體與方向一、轉型主體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等三部門《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出了引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要...
人才市場矛盾呼喚高教結構調整
人才市場矛盾呼喚高教結構調整。推動各地相關專業的本科和高職院校聯合辦學,既發揮本科院校理論教學、四年學制和綜合素養的教育優勢,又發揮高職院校深度校企合作、“雙師”隊伍結構和重在動手能力的...
光明時評:高教普及化下應用型本科如何自處?
光明時評:高教普及化下應用型本科如何自處?反觀現實,應用型高校發展定位不清晰、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不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有待...
北大清華會認可技能型高考嗎?
北大清華會認可技能型高考嗎?概而言之,“分類高考+高校分類集中錄取”,并不能為考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不能帶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平...
上海高教職教15年規劃出臺 應用型人才培養比例擴大
上海高教職教15年規劃出臺 應用型人才培養比例擴大 隨著申城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本市對于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對于應用型人才,上海將研制形成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滬所有教授必須為本科生授課,不上講臺不能當教授!
【教育】滬所有教授必須為本科生授課,不上講臺不能當教授!上海在《職教規劃》中構建了“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專科教育-應用技術本科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縱向銜接的職業教育學制體系。為引導培...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