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一:“錢不是問題,檢查和治療都要最好的”。 最貴的不一定就是最適合您的(問題疫苗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證)。不要用外在的經濟條件引導醫生的治療。針對您的病情,醫生心中自有最適合您的治療。 禁忌二:“我查過這種病,網上這么說…..”。 互聯網時代,網上的評論人層次不齊,魚龍混雜,不乏有利益集團在招搖行騙。既然來到專業醫生面前,就坦然相信醫生。 禁忌三:“您是權威專家,你一定能把我的病治好!”。 此話貌似是對醫生最高程度上的認可,醫生聽到此話后感受到的多半是負擔。因為任何治療都其伴隨的并發癥,從這個角度講多半達不到您的預期。 禁忌四:“大夫,就耽誤你一分鐘,幫我看看檢查結果!”。 人體是多器官協同運作、維持機體功能的復合體。一種癥狀背后卻是少則數十種、多則上百種的疾病。一分鐘給你確診?萬一漏診了呢?傷害的只有您! 禁忌五:“醫生,大老遠跑北京來,不用做檢查嗎”。 專業醫生經過系統的望、聞、問、切可初步診斷疾病。當醫生說沒事或者問題不大時,可基本排除本專業疾病。記住:望聞問切是最重要、最經濟的檢查。 禁忌六:“某醫院、某醫生給我耽誤治療了”。 此話給醫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容易抱怨、是潛在醫鬧制造者。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既然今天你抱怨了昨天的醫生,那么明天你就有可能與眼前醫生發生沖突。 禁忌七:“別人跟我一樣的病,人家卻治愈了”。 同一種病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同一癥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即所謂的個體差異。因為存在個體差異,所以追求個體化治療。 禁忌八:“醫生,你給我做手術不會出問題”。 就像在路上開車,自己再怎么自律,也不能保證別人不會碰你。只要開車上路,就有發生車禍的危險。手術亦是如此,順利與否取決于醫生的技術與患者病情。 禁忌九:“針對我的病,某醫院、某醫生卻那樣說…”。 信任是醫患關系的基礎。臨床上很多治療都是有彈性的,比如手術,有醫生說做,有醫生建議不做,起碼說明您的病情不是太嚴重。 禁忌十:“醫生,記下您的電話吧”。 醫生作為特殊性質的職業,每天接診數十上百的病人。試想,每個人都留下電話,那么醫生的電話會一直在占線中。勢必影響醫生對當下患者的治療。 本文由劉新農醫生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謝謝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為醫學科普文章,由于個體差異,該文不作為疾病的最終診斷和治療建議。 |
|
來自: 鄭公書館298 > 《醫衛飲食與環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