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塘荷韻 季羨林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后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么荷花了。 我腦袋里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么。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么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人沒有不愛荷花的??晌覀儤乔俺靥林歇毆毴鄙俸苫?。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愿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里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愿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么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①的風光??墒?,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于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范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積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了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云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F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②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睈燮湓娋渲?,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F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蔽掖_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切的數目。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蓇葖③,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是綠油油的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岸烊绻麃砹?,春天還會遠嗎?” 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學術界和知識界德高望重的季羨林老人,從來都以謙和、平易的面貌出現在他的文字中,從來都是在平靜恬淡、質樸無華的語言下奔涌著對生命、對生活的滾燙激情,《清塘荷韻》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雋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寧靜悠遠的文筆和看似不經意的巧妙運思,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的生命頌歌。
【賞析】 一、關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主題 關于荷塘,早已不乏名篇佳作。朱自清的月下荷塘,是作者消解郁悶的避難之所,鄭伯琛筆下的荷葉成了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的象征,荷塘的一物一景要么僅被當作觀賞消遣的客體對象,要么就被一味地拔高、強加和賦予人的主觀意志,盡管也算美文佳作,卻很難激起讀者的共鳴。而季老的《清塘荷韻》既沒有愁腸百轉,也沒有激昂贊頌,卻能以波瀾不驚的文字,更深入地走進讀者的心靈。究其原因,就在于全篇傳達的關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主題。 全文始終把荷花、荷葉當作生命的主體,從播種開始,就傾注所有的關愛去關注生命的萌動和生長,閱讀整篇文章的過程,就好比一次體驗生命的歷程,每一個細節都牽動讀者去體驗生命的每一次悸動?!拔矣描F錘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淤泥中”;“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這些在旁人看來近乎癡傻的行為,不正傳達出對自然生命的深切關愛嗎?再從整體內容看,全篇寫作者對荷花播種之后的切切翹盼,到荷葉萌生之后的哲理之思,再到荷花盛開之后的閑情逸趣,及至對冬日殘荷的殷殷祝福,通體流動著對生命的關注、呵護和摯愛。這一主題顯示了對生命的高度尊重而非肆意的踐踏,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 ?br> 二、以情為線的心理文脈 初讀本文,時間線索一目了然,細細吟味,你會摸索到潛藏的情感暗流,只有把準了心理動態構筑的文脈,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內蘊。 開篇面對數畝清塘,娓娓敘述原有荷花、沒有荷花、該有荷花,從而落下心病,這郁結不開的“荷花情結”為下文情感的勃發作好了蓄勢鋪墊;接著寫對荷花的漫長期待,歷經了四年失望與希望,終于等到生命的萌動,坦露“關愛自然”的誠摯情感;面對荷花頑強的生命力,由衷地發表對生命的感慨,理智地“解讀自然”;花葉繁茂之時,悠然抒寫在荷塘邊生活的情趣和韻致,闡釋人與自然的融洽關系,充分地“享受自然”;時序推移,面對冬日殘荷,寫出對自然美永存的希望,“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洋溢著對自然、對生活的堅定信念,真誠地“祝福自然”。 作者在播種之后以切切翹盼關愛自然,生命萌動時以哲理思考解讀自然,生機盎然時以閑情逸致享受自然,繁華落盡后仍以殷殷冀望祝福自然,對自然生命的關愛貫穿了整個心理動態的過程,也使全文在結構上氣韻流動,一脈貫通。這種以情為線的構思,其好處就在于自然。由于它的結構線,就是作者感情的流動線,因而給我們的感覺,似乎作者不是在做文章,而是在展露自己的心靈。真有觀行云舒卷,看流水蜿蜒之妙趣?! ?br> 三、寫景狀物的美學韻致 本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清塘荷景是全文的主角,也是作者的審美對象,只有用審美的視角去描摹景物,才更能傳達頌贊生命的主題。作者巧妙運思下的幾組意象組合,別有審美情韻。 看那荷葉和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淤泥中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弊髡咭詳M人的手法,傳神地刻劃了荷葉的“勇”與荷花的“傲”,活化了生命的本體,完成了意象的巧妙構筑。 寫夏日賞荷,先以色塊組合大筆潑墨——“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繼而抓拍“池花對影落”的特寫——“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象小船似的飄在那里”。一寫意一工筆,宏觀視象的“大氣”與局部特寫的“細膩”相映成趣。 寫夏夜納涼,不吝筆墨地描摹小白波斯貓“撲月”的憨態——“她大概以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粉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小貓的活潑動感與月夜的安寧靜謐相映襯,充溢著自然生命的和諧之美。 為體現對自然生命的尊重,作者極力描繪的多是自然景象,但也刻意地穿插描寫人的活動,如寫鄰人對滿池荷花癡戀到竟天天去“數荷”,使客體對象的“意”與主體活動的“趣”相融合,為全文平添了幾許情趣和韻致,更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融洽對話。 四、清雅淡遠的寫作風格 寫作風格往往是作家人格的呈現,季老待人處世的謙和平易、生活追求的質樸清淡、歷盡滄桑之后的仁厚博愛、飽讀詩書的氣定神閑,都釀成為一種清雅淡遠的寫作風格,流露在作品的整體氣韻中。這種風格,自有一種簡潔、樸素的“本色美”,尤似不施丹綠的水墨畫、無伴奏的清唱,讓讀者在一種清澈、簡潔、渾樸的藝術境界里,去領略事物復雜、豐富、微妙的內涵。本文寫景無濃墨重彩,敘事不渲染造勢,抒情不洶涌澎湃,議理不玄妙晦澀,呈現出一種高貴而單純的靜穆之美。 張中行在季老散文集《清塘荷韻》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的確,“繁華落盡見真淳”,洗盡鉛華的從容和淡定是必須由真情打底的。讀季老的文字,每每會感動于他對生命中的一切際遇投放的濃濃真情,那是因為他對每一份進入情感的生命都報以了最虔敬的尊重。讀季老的散文,宛若聆聽自然音詩,展閱人間畫卷,吟誦生命禮贊。他教人懂得生命,善待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