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氣象www.jyb.cn 2016年03月28日
作者:徐飛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曾有老師問竇桂梅:“你怎么總是如此精神?”竇桂梅驕傲地介紹起自己的美容經驗——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我很喜歡“氣象”這個詞,大氣而不俗。那么,何謂“氣象”?
臺灣林谷芳先生的表述深契我心,他在《學問,惟在氣象》一文中這樣說:“氣象是眼界、是格局、是丘壑,但較諸于此,它更有一番吞吐,可以周彌六合,可以退藏于密,無論橫說豎說,總有一番氣度、一番生機。”林谷芳先生用“氣象萬千,富貴逼人”八字評價張大千的畫,因為張大千的畫有一種大氣象,所以即使畫仕女、畫鉤金荷花也無半點俗氣,反自成一派風光。 馮友蘭當年在北大讀書,第一次去辦公室見校長蔡元培。回來后用“光華霽月”四字來形容當時在現場的感受,說那是一個渾身充滿光輝的人物,由于這個人的存在,整間辦公室都被照亮了。馮友蘭的確是眼光獨具,他分明感受到蔡元培身上的萬千氣象。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的確如此,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精神面相。一個人的精神面相容易受到與他經常往來的人或物的影響,一個經常讀書的人與一個經常炒股的人,長期下去,相貌會不一樣。 一個氣象萬千的讀書人,不拘泥于個人習見,不執著于一己私念,而是將生命打開,向一本本好書打開,向豐富多姿的生活打開,善于吞吐吸納,如此才有一種開闔的氣度。李希貴校長就是這樣一位有著大氣象的讀書人,從語文教師、班主任做到一校之長,從教委主任到教育局局長、國家督學,他的人生汪洋恣肆,大氣磅礴。他坦言:“我的經驗大部分來自別人的書里”“要想有效地反思,不讀書是不可能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是從讀書開始的”。他讀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讀日本教育學者的《靜悄悄的革命》《教學原理》,讀羅素的《教育與美好生活》、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人》、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埃德蒙·金的《別國的學校與我們的學校》等。除這些教育類書籍外,他還讀現代企業管理類專著。如此,廣采博取,讀而化之,讓他成為卓爾不群的教育專家。 讀書是一場偉大而漫長的“造心”工程,讀書讓心靈變得豐富、細膩而高貴。印度的詩人泰戈爾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小時候沒有聽過童話故事,沒有讀過《一千零一夜》和《魯濱遜漂流記》,遠處的河岸和對岸遼闊的田野景色就不會如此使我感動,世界對我就不會這樣富有魅力。”讀書通過影響心靈而讓生命的存在變得豐富而深刻。 反過來說,不讀書的生命猶如一小塘池水,雖然最初也算清澈可鑒,但由于缺少了活水流通,這一池水逐漸淪為死水一塘,水草亂長,雜物漂浮,繼而泛出臭味,人們只能掩鼻而過。不讀書的生命會走向局促、狹窄、淺薄,固守于經驗形成的圈套而不可自拔,精神開始萎頓,靈魂也變得鬼鬼祟祟,令人生厭。 作為教師,我們應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這就需要我們成為精神上氣象萬千的人,不蠅營于小利,不短視于眼前,而讀書就是最好的修煉方式。 (作者:徐飛,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教師發展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6年3月28日第9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