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三個招式,銀行不再是銀行! 銀行是一種行為,更是一個平臺。 商業銀行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拉開了平臺經營大戰的帷幕。在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的主戰場上,面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加速迭代的技術手段, 銀行們需要怎樣的智謀才能擷取戰役的勝利果實呢? 戰略定位是商業銀行轉型的核心,關乎其組織架構、業務結構、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舉措。盡管平臺金融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各家銀行在向互聯網化轉型的同時,都立足自身戰略定位,以客戶為中心,走差異化的特色轉型之路。 以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其互聯網金融平臺經營圍繞支付、理財和融資等功能,大致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以浦發銀行為代表,著力于強化消費金融和支付功能。 浦發銀行進一步凸顯“移動金融領先銀行”特色,以“客戶經營”和“風險經營”為工作主線,加強互聯網金融領域探索與實踐,推出“SPDB+”浦銀在線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通過逐步串聯浦發銀行集團內銀行、基金、信托等資源,打造全新的“線上浦發銀行”,使得客戶可以一站式獲取各項優質金融服務。 浦發銀行的互聯網平臺優勢在于消費金融和支付交易功能:一是全渠道支持互聯網直接投融資服務和“浦銀點貸”等消費金融服務;二是推出手機銀行7.0版客戶端,提升用戶體驗,創新貫穿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移動支付,保持移動金融領域的領先優勢。 在對公業務方面,浦發銀行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出的“跨境電商金融服務方案”,其實質也是在豐富其互聯網平臺的支付體系,通過集合“個性化、智能化、專業化”的三大特色優勢,利用高效的平臺處理終端,實現自動對賬、自動清算、批量匯兌等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構建跨平臺、跨幣種、跨渠道的一站式全流程跨境支付體系。 第二種以招商銀行為代表,著力創新和凸顯財富管理服務模式。 招商銀行緊密圍繞“輕型銀行”戰略,通過回歸零售業務和財富管理,提出“外接流量、內建平臺、流量經營”全新理念,其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體系架構、功能創新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日前,招商銀行發布手機銀行4.0版,以“平臺、開放、場景、生態”為方向,推動手機銀行從交易型APP向基于運營的B2C自銷售平臺轉變。 招商銀行手機銀行,致力于將打造成從提供資訊、權威觀點、個性化解讀、金融產品精選、在線理財顧問到售后服務的一系列全流程財富管理平臺:一是為用戶收羅每日重要金融新聞,邀請國內頂級投資專家和行內投資顧問團隊為客戶提供權威觀點;二是運用大數據分析用戶資產配置情況,按照用戶風險偏好、投資市場風險情況形成多種資產配置方案;三是根據市場熱點、客戶需求、風險偏好提供各種投資組合及特點套餐,根據客戶屬性提供個性化精選產品、專屬理財產品、基金五星之選推薦;四是組織具備專業理財資格認證的空中理財顧問,為在購買金融產品時有疑問的客戶提供咨詢和溝通服務。 2015年前三季度,招商銀行財富管理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9億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這與該行著力打造以手機銀行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密不可分。 第三種以華夏銀行為代表,著力擴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張力。 華夏銀行定于打造“中小企業服務商”品牌,按照“精準營銷、平臺對接、鏈式開發”業務發展模式,推出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智能融資系統,構建“互聯網+平臺”業務模式。 華夏銀行的平臺金融立足于核心企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電商、市場商圈、園區合作平臺、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商會等八大平臺領域,運用互聯網與企業平臺系統對接,全面整合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基于交易信息數據的分析運用,為平臺客戶及其體系內的小微企業、個人客戶提供在線融資、現金管理、跨行支付、資金結算、資金監管等綜合金融服務,將金融服務嵌入企業日常經營全過程。 因此,華夏銀行的平臺金融體系主要在支付和融資功能方面發力,目前已經形成在線融資、支付結算、現金管理為代表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創新的銀企合作模式。2015年,華夏銀行進一步實施“互聯網+平臺金融”計劃,平臺金融體系逐漸成熟。目前,支付融資系統5.0版本已正式上線,支持跨行收款服務,外幣貸款操作更加便捷。 總之,商業銀行在進行平臺經營的過程中,重在發揮資產的組織能力和風險的管理能力,通過互聯網技術,拓展資金中介功能、信息中介功能,逐漸成為資金流中心、信息流中心,甚至是物流中心。 一方面,商業銀行將以“信息”作為核心的服務內容和產品形式,推動傳統網點向輕型網點轉型,利用自助設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自金融”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構筑的互聯網平臺依然還需要提供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等傳統商業銀行功能。 -END- |
|
來自: huangjinshuo > 《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