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吐血出血便血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營衛(wèi)不和皮膚發(fā)瘡癰腫,發(fā)汗則愈。小腸癰,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大腸癰,大黃牡丹湯主之。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突然想到附子,大多數(shù)人都糾結于它的大熱之性,如果只是用來溫經(jīng)散寒,傷寒論只須教人倍用生姜就可以了,何必于生死關頭必用附子以起死回生呢?祝味菊又為何要用附子和石膏大黃相配呢?可知先賢偏愛附子不是愛其大熱之性,必是另有與眾不同的功用。以我自身試藥經(jīng)驗來看,是附子具有極其迅速的通脈、通氣、致津液作用,且其藥力能深透于關節(jié)骨髓,故能起死回生為百藥之首。 火神一派喜用附子,是欲用其善通之性而非大熱之性。用寒藥配附子,是抵消其熱性。用甘草配附子,是解除其毒性,緩和其上沖之性。 金匱要略。心火旺,吐血出血,(大黃)瀉心湯主之,止血,且能消瘀血。吐血不止者,柏葉湯(柏葉干姜艾葉)主之。 便血方中,有附子當歸,存疑中。不論近血遠血,但服寒涼藥(如三黃片)必效。所謂沖脈之血不升而下滲,有點說不通。 金匱要略,行文風格與傷寒論差別很大,表述多有失當之處。對針法、灸法多有偏見,其理不能自圓。佛經(jīng)尚有移花接木之事,醫(yī)經(jīng)被后人增刪修改,也不是沒有可能。 傷寒論,仲圣所著。金匱要略,大約是仲圣之弟子所述,故文中多見“師曰”。 火神一派喜用附子是欲用其善通之性而非大熱之性(關節(jié)骨髓無所不到) 突然想到附子,大多數(shù)人都糾結于它的大熱之性,如果只是用來溫經(jīng)散寒,傷寒論只須教人倍用生姜就可以了,何必于生死關頭必用附子以起死回生呢?祝味菊又為何要用附子和石膏大黃相配呢?可知先賢偏愛附子不是愛其大熱之性,必是另有與眾不同的功用。以我自身試藥經(jīng)驗來看,是附子具有極其迅速的通脈、通氣、致津液作用,且其藥力能深透于關節(jié)骨髓,故能起死回生為百藥之首。 火神一派喜用附子,是欲用其善通之性而非大熱之性。用寒藥配附子,是抵消其熱性。用甘草配附子,是解除其毒性,緩和其上沖之性。 |
|
來自: meijingqing > 《疑難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