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骨科常見病。隨著社會的展,飲酒酗酒人群及車禍外傷事故的增加,加之一些含激素藥物的濫用,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股骨頭壞死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局部血供不良,從而引起骨細胞進一步缺血、壞死、骨小梁斷裂、股骨頭塌陷(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的一種病變。 股骨頭壞死可發生于髖關節外傷后,也可在長期、大量使用激素,長期酗酒后發生。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常見于30-60歲年齡段,70%的患者為雙側性。主要臨床癥狀為髖部疼痛,呈慢性鈍痛,,也可以急性疼痛發作,有的向下放射至股部、臀部和膝內側部,以夜間疼痛最明顯,后期癥狀加重出現跛行。 鐮狀細胞病、胰腺炎、減壓病等引起小血管栓塞沉積物阻塞; 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較難,且預后較差。致殘率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通常對于已經確診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有保守和手術兩種治療方法。下面介紹一些常用防治方法。 一、保護性負重: 如使用雙拐可有效減少疼痛,減輕髖關節的負擔,但不提倡使用輪椅。減少爬坡,爬山,上下樓梯,手提重物等加強髖關節壓力的行為。 二、藥物治療: 適用于早期(0、I、II期)股骨頭壞死,可采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針對高凝低纖溶狀態可用低分子肝素及相應中藥治療,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藥物也有一定療效。 三、物理治療: 包括體外震波、高頻電場、高壓氧、磁療等,對緩解疼痛、促進骨修復有益。 四、手術治療: 多數股骨頭壞死患者會面臨手術治療,手術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兩大類。保留股骨頭手術包括髓芯減壓術、植骨術、截骨術等,適用于 ARCOI、II期和III期早期,壞死體積在15%以上的患者。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五、保守治療和運動保健: (1)臥位抬腿法:仰臥,抬患腿,屈髖屈膝90°,動作反復。每日200次,分3-4 次進行。應用于: 保守治療以及外科治療術后臥床期。 (2)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雙手扶膝,雙腳與肩等寬,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時充分外展,內收。每日300次,分3-4 次進行。應用于:保守治療及外科治療術后可部分負重期。 (3)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體保持豎直,抬患腿,使身體與大腿成直角,屈髖屈膝90°,動作反復。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應用于:保守治療及外科治療術后可部分負重期。 (4)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腳與肩等寬,下蹲后再起立,動作反復。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應用于:保守治療及外科治療術后可完全負重期。 (5)內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雙腿分別做充分的內旋、外展、劃圈運動。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應用于:保守治療及外科治療術后可完全負重期。 (6)堅持扶拐步行的訓練或騎自行車鍛煉。應用于:保守治療及外科治療術后可完全負重期。 股骨頭壞死一直是困擾全球醫學界的難題,尤其是激素廣泛應用以來,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股骨頭壞死多因激素、酗酒和外傷引起,表現為股骨頭炎癥、水腫、滲出及缺血和壞死,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和活動受限,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導致殘疾。該病通常一經發現就已進入中晚期,最有效的治療是髖關節置換術,迄今尚無確切有效的保守療法。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疼痛醫學中心安建雄博士帶領的團隊獨辟蹊徑,用三氧療法治療股骨頭壞死,利用“精準醫學”這一現代理念,在影像技術的介導下微創介入治療股骨頭壞死取得了良好療效,并且已證明股骨頭壞死早期可以治愈。讓人們對股骨頭壞死的保守療法有了新希望。 來源:文章轉自“疼痛專家安建雄“公眾號,由睿健康編校 |
|